懷春女孩子的心事你別猜之《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2020-12-16 俇攘

引文:原來思念也可以不食人間煙火,原來繾綣也可以唯美而乾淨,我們在她的筆下看到了夢中的女孩子。她仿佛從天而來,乘鳥而歸,飲著清晨梧桐樹上採集的露水;掩袖輕嚼不露齒,就著風輕水澈的池塘中剛被朝陽晾乾的蓮蓬;她衣袂飄飄,一身江南的素錦仿佛披戴著一整片淡藍色的天空,乘著鋪滿蘭草的芳舟,穿行在荷花叢中,清晰而又模糊,在水中央,又在水一方。

她連思戀一個人都是如此的純淨,多情而無欲,正好像人生如同一場邂逅,在花開時相遇,轉瞬間又在花落時別離,因為等一封信,所以數盡了天空路過的飛鳥,因為想著一個人,在舊日悱惻之西樓,從月朔候到月滿。會擔憂那個人逢驟雨時忘了帶傘而淋漓,乍暖還寒時忘了添衣而戰慄,夜深人靜時會念己而心有戚戚。因為她的一首詩,使我們格外的幻想愛情,異常地渴望這位夢中的女子會真實地出現,幻想她就是那個會與自己舉案齊眉相濡以沫之人,那就此情境,一同來賞析李易安的這首《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

原文:《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北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

注釋:1、一剪梅:詞牌名,雙調小令共六十字,以平起以平收韻律,聲情低鬱。源於《詩經·周南》寫有"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後經北宋大詞人周邦彥定調,始成一剪梅。宋吳文英,蔣捷,清納蘭性德等大詞人都留有名篇。

2、紅藕:指荷花,淡紅色的。

3、玉簟:用油浸煮後曬乾的楠竹編制出那種光滑如玉,沁涼貼身的竹蓆。

4、裳:古代指下衣,不是褲子,應該是裙擺流蘇,解下後以防乘舟時被水打溼。

5、蘭舟、扁舟,小船,像蘭草葉形狀的船。

獨上蘭舟

6、錦書:前秦蘇惠曾織錦作《璇璣圖詩》,寄其夫竇滔,計八百四十字,縱橫反覆,皆可誦讀,文詞悽婉。後人因稱妻寄夫為錦字,或稱錦書;再到後來錦書泛為書信的美稱。

7、雁字:指大雁飛行時候排成的形狀。

8、花自飄零:這裡應該是指荷花凋謝,但是引申意義為在蘭舟上飄行的作者本人。

9、一種相思:指夫妻之間同時思念著彼此。

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作者簡介:李清照,易安居士,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一生經歷與當時時代背景極為類似,前半生趕上北宋最後的繁華,出身書香門第,生活優越,並嫁給了當時才貌雙全且為士林才子的官二代趙明誠,可謂是人生令人歆羨不已。但是後來逢北宋滅亡,金兵南下,李清照隨當時大部分中原漢人的腳步,南渡江東,不幸自此開始,南渡金陵不久,其夫文人怯弱的本性展露,為李清照所不喜,思愁開始增多,後來趙明誠病故,李清照更是惆悵萬千。失去支撐的李清照南下紹興後,家中書畫金石收藏接連失竊,後於臨安改嫁,被當時定義為晚節不忠,而且李清照婚姻並不幸福,只得離異,奈何早年家資俱喪,最後流落至死。此詞作於詩人前期,新婚不久,丈夫往東京汴梁遊歷,在家思念丈夫時所作。

李清照

譯文:秋來後,粉紅色的蓮花已經枯萎,淡淡的幽香也隨之散盡。暑熱漸漸散去後,臥榻上光滑如玉的竹蓆也帶著秋的涼意,而身側更無人相依。解開綾羅裙,換著便裝,獨自登上蘭草一般的小船,飄搖在秋天的水中。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想必已是入夜時分,月光已經灑滿了西樓,獨自一人苦苦守候。

落花獨自地飄零著,水獨自地流淌著,就像我一人飄零在小船上。我們身處異地,應該彼此都在思念對方,可又不能互相傾訴,只好各在一方獨自愁悶著。這相思的愁苦實在無法排遣,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剪不斷,理還亂,明明很淡,卻越想越濃。

一剪梅

背後的故事:此次填寫於作者與丈夫新婚不久便分居異地,相隔萬裡,作者懷春相思的一段故事。故事如下,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李清照嫁與趙明誠,婚後伉儷之情甚篤。而後其父李格非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連,被迫還鄉,與丈夫時有別離。這不免勾起她的許多思念之情,寫下了多首詞篇,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一剪梅配圖
紅藕香殘玉簟秋

總結:第一句「紅藕香殘玉簟秋」寫出了一種不染俗物的純淨,獨上蘭舟展現出那份孤獨,而後利用鴻雁傳書,展現出對於丈夫的思念,全篇純淨無比,寫盡相思而無一字庸俗欲望。下闋,寫思念的憂愁,一句「才下眉頭,又上心頭」,聯繫到一起,一下一上緊密連接,將思念寫得活靈活現且情真意切,為古今寫相思最美的句子,

此詞屬於新婚燕爾的李清照純情之作,正在熱戀繾綣纏綿時期的李清照的所有心思,所有情感都寄托在夫君趙明誠身上,所以這是一首天真純情的閨怨詞。所展露的就是一種女性那細膩精緻又多變難以捉摸的思念心情,在思念中,她看了荷花,乘了蘭舟,數了歸雁,又西樓上觀月,思念無處不在,寄託又紛繁複雜。而且極為主觀,寫道我想你之時,你就一定會在想我,我憂愁時,你也在憂愁,我無法消除這份煩憂,而你也一定是。而且這種思念是千奇百怪而且極為神秘,當然這也是一種美,正所謂是,女孩子的心思你別猜,你永遠也猜不透她的心思是浮現在眉頭,還是深沉在心頭。

相關焦點

  • 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宋) 紅藕香殘玉簟秋。
  • 宋詞欣賞——李清照的一首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宋: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這首一剪梅,本人覺得這首詞的語句非常優美,詞意蘊和境界也最深刻,景物和情感相互交融,使這首詞充滿了藝術的美感,下面和大家一起欣賞下這首優美而又意境深刻的一剪梅。第一句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 吟誦|視頻: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宋代: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賞析這是一首傾訴相思、別愁之苦的詞。作者在詞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縱即逝的真切感受,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語言表現出具體可感、為人理解、耐人尋味的東西。「紅藕香殘玉簟秋」寫荷花凋謝、竹蓆浸涼的秋天,空靈蘊藉。「紅藕」,即粉紅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蓆。
  • 「每日詩詞」一剪梅 · 紅藕香殘玉簟秋,「千古第一才女」清新脫俗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慕青小居,ID:muqing2020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剪梅—宋代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此詞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當作於婚後不久。其丈夫明誠即負笈遠遊,李清照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
  •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李清照玉簟秋賞析,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寫這篇文,背景音樂是本文的作者通過某個音頻錄音軟體錄製的安雯版本的《月滿西樓》,這首歌的歌詞,就是本文要講的宋代詞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作者個人也喜歡這首詞的韻律和這首歌的旋律,同時也想把一篇文章做得更飽滿一點,即通過圖文和音頻的整體創作來表現,所以就自己進行了錄製
  • 李清照、花自飄零水自行流動,《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每當人們想念親人時,都會想到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李清照的經典之作,流傳甚廣,如果平時說不出來,可以用語言來表達。一剪梅紅藕香紅藕香殘玉席秋。照顧好洛桑,只有上蘭舟。當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返回時,西樓月已滿。花自飄零水流。兩種相思,一種憂傷。
  • 【每日一首古詩詞】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因為離別而產生的同一種相思之情,將你我兩人的閒愁牽連起來。 這相思之情無法排解,才從眉眼間消散,又悄悄爬上了心頭。 這份相思的愁苦之情,無處排遣,才從眉眼處下去,又悄悄爬上心頭。
  •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李清照詞賞/文瀾珊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宋 ] 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老師將每一句甚至每個字都唱出了深情款款,聽之,無不令人動容。也因此,我至今還記得這首詞的唱法。老師說,古人的詞,就類似於現代的歌詞,都是唱出來的。所以,看到央視有一檔節目叫《經典詠流傳》,裡面就有很多古詩詞改編的歌曲,非常好聽,推薦給大家。這首詞,仿佛是前一首的續集,前一首,她划船進了荷花叢中,那應該是盛夏,荷花開得正盛。
  • 李奕明毛體書法:經典宋詞之七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
    李奕明毛體書法:經典宋詞之七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 《一剪梅·紅藕香殘》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 一曲《羽水霓裳》​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假如你真誠而懷有敬意地去側耳諦聽的話,就能聽得見一朵雲、一片葉、一朵花、一顆果實的獨白。我想天籟本真的意義是,對自然、對造物的敬畏,取予之間讓己心安,因為到最後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化為雲煙。 「弱水有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是智慧,更是簡單。
  • 致敬經典,分享詩詞十二:《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作者:李清照 宋代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荷已殘,香已消,一個人的竹蓆孤枕難眠,白雲深處,誰會將錦書寄來?大雁正南歸,月光沁人脾。花,只顧自己隨意地飄零,水,只顧自己隨意地漂流。那離別的相思之苦,牽動著兩處的閒愁。對月思君,兩心牽,難自消,望斷猶憐,在心中久久不能消去。
  • 十首《一剪梅》: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宋】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首詞是李清照與趙明誠婚後離別時所作,李清照思念在外的趙明誠,百無聊賴寫下這首相思之詞,這種相思,李清照寫得纏綿: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我對你的思念實在無法排遣,剛剛離開了微蹙的眉梢,卻又隱隱地湧上了心頭。《一剪梅·贈友人》【宋】吳文英遠目傷心樓上山。愁裡長眉,別後峨鬟。
  • 如果你有愛人在遠方卻不知怎麼表達思念,李清照這首詞一定要讀!
    相思之情,柔腸百轉,摧人心肝,是極難用語言來形容的。特別是愛人遠在異鄉,想見而不得相見之時,卻有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相思之情。那麼李清照這首《一剪梅》你一定要讀一讀,看看千古第一才女是怎麼表達自己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 霹靂人物·步香塵演繹的李清照《一剪梅》詞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是李清照的著名詞句《一剪梅》,被用來形容步香塵,真的是別有一番意趣,口白大師黃文擇用成熟女性的聲音,以閩南語朗誦了整首李清照的《一剪梅》,閩南語獨特的發音保和動人的古韻, 為這首詞平添了別樣的風情。
  • 李清照水平很高的一首詞,寫盡了相思之苦,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而這樣的一種相思之苦,也最是令人傷感,畢竟彼此愛過,那種情感可謂是根深蒂固。回想起來的時候,內心自然會有一絲溫暖,同時還有無窮無盡的悲痛。那說起描寫相思最深情的詞人,非北宋時期的才女李清照,她大部分的作品都是描寫愛情,並且寫得極為真誠,尤其是一首經典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那更是處處充滿了憂愁。
  • 行書書法作品:才女李清照《一剪梅》、《如夢令》、《武陵春》詞
    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女詞仙,她寫詞不以辭採取勝,而是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意。通俗中見典雅,具有自然淡雅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樸素之美的最高境界,在這一點上李清照開了一代詞人先河。她在疊句和偶句運用上的美感效果己達到了極點,讓人高不可攀,雖前朝也有詞人運用之法,但根本與她無法比肩,就連大家辛棄疾寫詞都自稱仿李清照之法,同時她又善於移性於物,更多的釆用比擬的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明志,善於熔鑄典故和前人詩詞。如《一剪梅》、《如夢令》等。
  • 3位著名女詩人的3首詩詞,代表了3種愛情,你最喜歡哪首?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這首著名的女才子李清照的《一剪梅》可以說是寫出了異地戀的精髓和靈魂,熱戀的二人分隔兩地,無法排解思念之苦,當時又沒有簡訊和視頻通話,只盼著錦書未來,月滿西樓。
  • 每日記歌詞|李清照《一剪梅》
    》時,第一步是理解《一剪梅》全文的意思。如果不了解李清照的基本情況、特殊文字等意義,那麼想要記憶《一剪梅》就無從談起了。1.作者介紹李清照(公元1084年—公元1155年),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丈夫趙明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 七首被唱成歌的詩詞,你聽過嗎?
    1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這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後改編為歌曲《月滿西樓》,最早是安雯演唱的一首歌曲,發行時間為1989年,作曲是由蘇越作曲,蘇越是安雯的丈夫,其後又有多名歌手演唱過這首歌。
  • 別後相思: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俗話說得好,天下無不散之宴席,有聚就有分,這是無法避免的,但又是非常無奈的,每一次的離別都是那麼黯然惆悵,令人心碎。分別之後伴隨而來的就是無盡的相思,從古至今,人們一直無法擺脫離別和相思的折磨,古人也給我們留下很多別後相思的名句。1、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