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日前,著名經濟學家和國際資本市場專家劉李勝出席第17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並就《消費創新企業如何赴香港上市》為題演講,為消費創新類企業赴香港上市提供指導性意見,吸引全國數百名企業家、投資銀行和金融界人士等關注和熱議。
消費創新企業如何赴香港上市
全文如下:
各位早上好!這次會議主題方向是:創新消費,擁抱變革—香港資本市場新時代。在這個主題下,我來談談消費創新類企業如何才能成功赴香港上市。
利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企業改革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黨和國家的一項既定重大決策,也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香港資本市場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它又屬於境外資本市場,是連接全球資本市場與境內資本市場的橋梁。近幾年來,它在注重「新經濟」企業上市的同時,也素有歡迎消費創新企業上市的傳統。從2018年小米、美團等多家消費創新企業上市以來,已有更多企業在積極準備。目前香港交易所正在醞釀提高主板市場上市公司的盈利標準,有兩套備選方案:最後一個財年不低於5000萬港元和前兩個財年累計不低於7500萬港元,或者最後一個財年不低於6000萬港元和前兩個財年累計不低於9000萬港元。這提示港交所對赴港上市公司質量提出更高要求,對企業經營和盈利能力提出新的標準,也提示主板上市公司在市場方面需要更多向消費群體靠攏。那麼,消費創新企業如何才能成功赴港上市呢?根據我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第一,要重視消費產品、服務提供與創新深度融合。這種創新包括新技術、新產品和服務、新行業、新業態、新模式等。目前主要集中在零售、教育、遊覽、餐飲、出行五大行業,但遠不止這些,應該有更多更細分領域。創新的方法也應當更加貼近市場需求,瞄準消費者客戶的潛在欲望,解決市場的痛點問題。比如,經營方向和服務內容創新,過去主要賣產品,現在重點賣服務、賣生活、賣品牌,服務內容更加精細化、多元化和客制化;又如,商業模式和經營管理創新,引入直播、MCN、網紅、媒體流量、交易支付平臺等,對收入模式、業務模式、行業模式重塑。再如,市場區隔和產品定位創新,通過新的多遠通路、配送服務和合理流程,為客戶提供最優質、貼心、快捷的服務。還有經營路徑、連鎖銷售、文化創意等方面的創新等。總體來看,赴港上市消費創新企業應當有自己獨特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對市場前景判斷又很強的前瞻性,對消費產品和服務及模式創新有極高的敏感度,對客戶需要和滿足手段有很強的契合度,反過來,客戶也對它們有很高的依賴性和忠誠度,並引領消費創新的方向。用非傳統的方法將傳統的消費行業重塑、更新和提升。這些行業企業提高了產品和服務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也就相應提高了質量降低了成本,擴大了銷售量和盈利。
第二,要重視信息網絡、商貿物流的基礎設施和供應鏈能力建設。許多消費創新企業在發展前期比較重視創新、創造和創意,來不及補足基礎設施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的短板。同時,在「跑馬圈地」快速擴張中,極易掩蓋經營管理差距和漏洞,包括學習能力、執行能力、宏觀管理能力、風險防範能力等。現在打造高質量上市公司,就需要形成完善的產供銷和終端服務體系,形成新基建,具有獨立面向市場的生產、研發、銷售和服務能力,這是消費創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保證持續盈利能力的重要支撐。同時,供應鏈生態與基礎設施建設是聯繫在一起的。在企業布局城鄉地區各種零售商場和渠道後,就會形成產業鏈上下遊的各種生態,比如供應商、策劃商、開發商和線上和線下的營銷公司、廣告公司、促銷公司等,特別是有廣大消費用戶群體,而不形成對單一供應商和經銷商及重大客戶的嚴重依賴,而它們之間應當是相互依賴關係,這是一種代表新趨勢的「生命共同體」。在新零售3.0時代,消費創新企業應當瞄準新供應鏈+新渠道+新流量的模式,將生產環節、流通環節和終端渠道完全打通,信息流、合同流、物流、資金流完全合一;把握好用戶和需求兩個維度帶來的新商機,在線上線下多維創新,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為創新消費行業和企業賦能。
第三,要加強公司現代治理和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赴香港上市必須遵守上市地和境內上市相關法律法規和企業會計準則。消費創新企業的顯著特點是業務點多面廣,同一實際控制人下往往有多家業務主體,不同企業擁有多家子公司、分公司,從事類似和同一業務,極易形成同業競爭及關聯交易情況,出現利潤操縱、財務黑洞及損害中小投資者問題。不同控制人下也可能採用聯合重組模式,對相同或近似的業務、行業進行合併,或剝離、分立、分拆某些企業上市,形成股權結構比較複雜的情況。這就需要按照上市規則要求,避免有重大不利影響的同業競爭,減少關聯方和規範關聯交易(關鍵是保證交易價格公允和充分信息披露),梳理好擬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和利益關係,達到境外上市公司治理(香港叫「公司管治」)和內部控制標準,特別是不能利用關聯交易來操縱利潤。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結構會使企業上市股價增分。同時,許多消費創新企業特別是農業、餐飲業等企業,受行業特點影響,在銷售環節存在不同程度現金支付問題,資金收付不經過銀行帳戶,而且客戶眾多和不確定性大,沒有發票和營業記錄,帳面很難追溯和還原,對審計造成困難。擬香港上市企業需要規範公司帳戶體系,嚴格評估現金支付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並與同行企業進行比較,儘量減少現金支付的場合和所佔資金流量的比例,特別要吸取瑞幸咖啡美國上市財務造假的教訓,杜絕利用現金支付方式進行利益輸送和業績造假行為。
第四,要堅持消費創新的普惠方向,並注企業重品牌建設,樹立社會責任良好形象。消費創新企業既要面向高端客戶,更要面向普通消費大眾;既要為投資人負責,帶來更高回報,也要為廣大客戶負責,向大眾消費和弱勢群體傾斜。通常消費者也會來買股票,投資人也會購買消費品和服務。在這方面,消費創新企業可通過優質廉價的產品和服務,增加客戶體驗和心理滿足,增強他們對品牌的民族自豪感和幸福感。通過向經濟落後和偏遠地區拓展業務,向廣大農村地區提供服務,可以減少和消除全國各地區之間、不同收入群體之間的消費落差。這是樹立境外上市公司在全球良好公眾公司形象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公司聲譽和產品品牌是企業的重要無形資產,是消費創新企業的核心價值。品牌不是在很短時間內就能形成,它需要一定量的客戶認可和口碑效應積澱。這種客戶與企業之間的信任關係,可以明顯降低企業推廣和客戶購買決策的成本。這需要消費創新企業有新的遠景規劃,以消費者和客戶為中心,增加客戶在場、愉悅、真正意義的體驗,解決目前消費領域中存在的複雜、脆弱、困惑、焦慮等缺乏安全感的痛點問題。要培養消費者和客戶健康、高雅、節儉的消費需求,引領創新型消費者對未來生活的適應性。國際上可口可樂等消費企業的品牌無形價值都大於有形資產價值。美國微軟、蘋果、Facebook、亞馬遜等市值超過數百萬億美元的創新消費企業品牌價值都在市值中佔據主要份額。
第五,精心設計和選擇適應企業情況的赴香港上市模式。境內企業赴香港上市基本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直接上市模式。境內企業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向證監會申報獲準,向香港交易所申請IPO。境內股份公司是香港上市主體。這也叫做H股模式。大多數國企和少量民企採用這種方式。但這種模式上市在香港全流通現在還沒有全部放開,實踐中衍生出H+A股權架構,即H股上市同時或先後在境內發行A股。另外有新三板+H股模式,即先在新三板申請停牌,待獲準香港上市後再在新三板摘牌。第二種是間接上市模式,也稱紅籌上市模式。境內自然人在境外設立控股公司(由境內自然人控制),然後反向收購境內運營實體的資產業務或股權,境內企業變更成外商投資企業,以境外控股公司作為境外上市主體。由於有些行業受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限制,操作中衍生出協議控制模式,即境外公司在境內設立外商獨資企業,由它與境內運營實體籤署一系列協議進行全面控制,但不涉及股權關係。紅籌架構搭建較為複雜,但它有許多便利之處:周期比較短,可以全流通退出,便於吸引國際投資人,採取授權資本制等,運作靈活性較強。絕大部分民營企赴香港上市採取這種模式。更具體的操作方法留給其他從事投行業務的演講者介紹。
最後,我要說明,我國建設雙循環經濟新格局,黨中央最近又提出需求側改革,這對我們消費創新市場發展帶來更大發展機遇,又提出更高要求。我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消費大國,今後還會有更大發展空間。這得益於全面小康社會即將建成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因此,消費創新企業也會有更大發展前景。讓我們把握好這個歷史性機遇,通過資本市場IPO和一系列資本運作,在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高質量發展路上邁上新的臺階,取得更輝煌的成就。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