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現場鄙視鏈,金屬禮怎麼就看不上我愛你了???

2020-11-28 騰訊網

最近播出的《我們的樂隊》中有這樣一張現場圖。

此圖一出,觀眾清一色的「我愛你」手勢就馬上引發了很多搖滾樂迷的不適,並且讓人們再次展開了一場關於「金屬禮」和「我愛你」的battle。

事實上,這不是「我愛你」第一次出現在搖滾樂的現場,也不是搖滾樂迷第一次吐槽「我愛你」。關於這兩個手勢的爭論,好像就從沒有停止過。

而這種爭論的背後也隱隱透露出搖滾現場中一直隱性存在的鄙視鏈。

01

金屬禮的英文詞彙原本是devil horn,直譯過來就是「惡魔角」的意思,沒錯,就是的角,因為看豎起的食指和小指,看起來很像小惡魔的兩個犄角,而且幾乎所有的卡通形象只要加上這對小犄角馬上就會看起來像小惡魔。

真正將這個手勢帶入搖滾樂現場的,是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的主唱羅尼·詹姆斯·迪歐(Ronnie James Dio),由於他有意識地反覆將這個手勢作為自己演出時的標誌性動作並且和歌迷進行互動,這個手勢開始被很金屬樂迷接受和認可,並且成為了重金屬音樂現場互動的標誌性手勢。

(黑色安息日:20世紀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一支重金屬樂隊,成立於英國伯明罕,他們的音樂表現了當時悲觀失望的反戰情緒,充滿憤怒、蔑視和敵對。)

但迪歐這個手勢也並不是自己憑空想出來的,這是他從自己義大利的祖母那裡學來的,地中海地區的人民稱其為 「Malocchio」,他們相信當遇到別人用邪惡的眼神看你時,你就可以向他比出這個手勢來保護自己,對抗惡魔。

後來隨著「金屬禮」被越來越多的金屬樂迷在現場使用,它逐漸從金屬音樂圈泛化到搖滾樂現場,成為一個搖滾現場幾乎通用的手勢,到今天,這個手勢仿佛已經成為了搖滾的一種標誌性符號,成為了一個人們只要談到搖滾就會想到的手勢。

但是「金屬禮」在搖滾現場經常被人和「我愛你」相混淆。「我愛你」和「金屬禮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將扣在中指和無名指上的拇指放開,豎起拇指就是「我愛你」,反之就是「金屬禮」。

(我愛你)

「我愛你」其實由三個部分組成,在美國的手勢字母中只伸出食指表示「I」,伸出食指和大拇指,表示「L」(LOVE),伸出大拇指和小指,表示「Y」(YOU),簡化連起來伸出大拇指、食指和小指就是 I Love You。

這是一個美國人在日常生活和拍照中都喜歡用的手勢,除了表達愛意,它也泛指「peace&love」表達一種和平和愛的善意,事實上美國60年代的迷幻搖滾樂也曾經深受那當時嬉皮士「peace&love」精神的影響 。

02

但在搖滾現場,「我愛你」對很多搖滾樂迷來講更像是比錯了的「金屬禮」。

因為有很多不了解搖滾樂,不熟悉「金屬禮」的人會混淆這兩個手勢,在現場照貓畫虎把「我愛你」錯當成「金屬禮」,於是「我愛你」逐漸成為了搖滾現場外行露怯,和不專業不了解的典型代表。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搖滾樂迷會吐槽開頭那張圖片中觀眾的集體的「我愛你」手勢,當節目組在前面鋪墊了一系列搖滾話題之後,鏡頭轉向激動的觀眾,卻舉起的是清一色的「我愛你」,這確實令人感到一絲尷尬。

不過這種尷尬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比如曾經的歌手節目中要唱一首搖滾歌曲的張宇。

但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有沒有人會在搖滾現場比「我愛你」還不會被嘲笑呢?

這個名字響亮到即便是不聽搖滾的人也耳熟能詳:Beyong。

作為中國八九十年代的搖滾巨星,beyong不僅曾經承載了那個時代的青春記憶,即便是在今天,他們的作品也沒有隨著時間褪色,從《海闊天空》到《真的愛你》,這些經典老歌即便是今天的年輕人也一樣耳熟能詳,相比較搖滾的金屬禮,beyong更喜歡和歌迷比出「我愛你」這個手勢。

如果說「金屬禮」是黑色安息日的標誌手勢,那麼「我愛你」就是beyong的標誌。很顯然beyong樂隊不可能分不清「金屬禮」和「我愛你」,他們只是更想像向歌迷傳遞「我愛你」這個手勢背後的「peace&love」這層意思。

也沒有人會因為beyong使用「我愛你」而嘲笑他們,Beyong難以撼動的經典地位顯然賦予了他們某種權威性,沒有人會跳出來指著beyong說你這個手勢不搖滾,因為這樣又會讓自己陷入鄙視鏈的底端。

儘管鄙視鏈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但它確實存在於標榜平等自由的搖滾樂內部,從聽音樂的偏好到現場的行為,一條看不見的鄙視鏈一直存在著,「金屬禮」和「我愛你」的爭論不過是這條鄙視鏈中微不足道的滄海一粟。

年復一年,只要有搖滾現場演出的地方,就永遠有樂迷在吵架:喜歡pogo喜歡開火車的樂迷看不上站著不動的樂迷;喜歡聽重金屬玩死牆的觀眾嘲笑小清新的現場;比「金屬禮」的觀眾討厭比「我愛你」的;不喜歡拍視頻的討厭那拿著手機錄視頻、拍照片的樂迷;甚至老樂迷看不起新樂迷更看不起看綜藝愛上搖滾樂的……而所有的看不上和不喜歡背後,其實就是一條隱性的搖滾現場鄙視鏈。

03

這條現場鄙視鏈往往還不是單向的,它是雙向、甚至雜亂無章的。說白了,其實誰看誰都不順眼。就像只想站著好好聽首歌的樂迷抱怨自己被擁擠推搡,反過來玩跳水的樂迷抱怨前排觀眾像木頭跳水不接……

這些聲音之間的恩怨糾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也從來無法辯論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結論。很多的爭論甚至最後會超出就事論事的範圍,轉化為人身攻擊和互相仇恨。最終的結果往往是想跳起來玩的觀眾並不盡興,然後抱怨時代變了,現在大家都不搖滾了;想站著好好聽歌的觀眾也被擠得東倒西歪並沒有得償所願。一年一年的時間過去,我們每年都在爭論,每個人的現場體驗卻並沒有什麼改變。

其實將心比心地想一想,喜歡聽什麼音樂,在現場怎樣聽音樂,這完全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樂迷們只有放下自己鄙視鏈中的優越感,互相尊重彼此的選擇,才有可能好好享受演出,讓大家都玩得盡興。

如果喜歡pogo喜歡開火車的樂迷能在自己的嗨的時候注意人群的密度,掌握好分寸,不隨意衝亂撞那些站著不想動的樂迷;

如果站在前排的樂迷碰到跳水的樂迷都能善意地抬手接一下,不想玩的樂迷看到pogo的樂迷也能善意地讓一下,給他們一點空間;

如果下次再看到有人在現場舉「我愛你」的時候搖滾迷樂們能善意溫和地說一句:「嘿,你這個是我愛你哦」而不是罵別人傻逼;

如果那些就是想比「我愛你」的樂迷也說一句:「謝謝提醒,但我就是想比我愛你。」

至於那些喜歡喜歡拍照錄像的樂迷,只要不惡意遮擋他人的視線,在現場拍照錄影又有何不可呢?

搖滾樂不是「祖宗之法不可變」的老頑固,也從來不是只有一種答案的聲音,今天我們喜歡的「金屬禮」、「跳水」、「pogo」、「mosh」也都是隨著搖滾現場的發展而出現的產物,從本質上講,這和今天的樂迷用智慧型手機拍照錄影記錄現場沒有什麼差別,不過是時代使然出現的新現象罷了。

只要不違反場地規定、不幹擾他人,我們不應該懷著偏見去評判別人用什麼方式看演出。真正的「搖滾」可以接受「我愛你」peace&love的含義也包容那些善意友好的錯誤。讓每個人都享受好的音樂現場,真的沒有那麼難。

鄙視鏈的出現也許是出於人類尋找歸屬感和安全感的需要,也許是為了標榜自我的某種個性,但鄙視鏈就像一個怪圈,循環往復沒有盡頭,一旦心懷偏見踏入其中,就會開啟無休止的輪迴,無論你怎樣努力,最終都會淪為這個鏈條的底層,從來就沒有真正的贏家。

其實,關於「金屬禮」和「我愛你」,我聽過一個很浪漫的真實故事。

某次在萬青的音樂節現場,當女孩舉起「我愛你」的時候,身邊的男孩開始和她苦口婆心地解釋什麼是「金屬禮」什麼是「我愛你」。

「你看前面幾個人都是我這樣的。」她不服氣。

「那是因為他們傻呀。」他說。

「那你是不是覺得我和他們一樣傻?」她的聲音低了下去。

他看了她一眼,默默把高高舉起的「金屬禮」降下來,抬起了緊緊扣住中指和無名指的大拇指,在她面前比出了一個「我愛你」。

我們不能停止浪漫

相關焦點

  • 常見搖滾手勢大賞
    現在觀看一場搖滾樂隊的Live一點也沒有門檻,二三線城市基本都會有一兩個Livehouse可以演出。隨著這兩年樂隊文化的興起,搖滾樂的群眾基礎越來越龐大,所以搖滾現場的包容性也越來越高,比如下圖中的演出現場,你最少可以看到5,6種手勢。
  • 二次元中的鄙視鏈你了解多少
    鄙視鏈這個詞現在已經深入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玩主機遊戲的看不起玩網路遊戲,玩網路遊戲的看不起玩網頁遊戲的,打星際的鄙視玩WAR3,打DOTA的鄙視打LOL,打LOL的又鄙視打王者的, 看電影的看不起看電視劇的,看電視的鄙視看小說的,不僅是娛樂圈連運動圈也會這樣,看西甲的看不上看英超的
  • 你知道國內大學是有鄙視鏈的嗎?那鄙視鏈到底是怎樣的?
    因為在國內的大學之間,跟其他行業其他領域一樣,存在著一些鄙視鏈,就是說一些大學就是看不上另外一些大學,可能是出於主觀看法,也可能是出於客觀因素。很多人講,同樣是高等學府,同樣是知識分子,怎麼還會有鄙視鏈呢?沒辦法,國內的大學之間,儘管我們不想也認為沒有必要存在所謂的鄙視鏈,但事實情況是國內大學之間還就真實存在著一些鄙視鏈。
  • 開學第一課,教你解鎖拍照新手勢!
    在這裡如果你只會單手比心那你就要好好聽聽開學第一課了今天我們要學的是激情四射嗨到爆的搖滾手勢慢慢地,這個手勢在各大搖滾音樂節上逐漸流行開來,成為金屬搖滾現場的代表性手勢。愛與和平這個手勢其實歷史很悠久了,早在70年代搖滾樂呼喊著Love&Peace(愛與和平)的口號之時就已開始風靡,許多樂隊的樂手都使用這一手勢,德國的Rock AM Ring搖滾音樂節就是以此為標誌。
  • 藝|各行各業鄙視鏈!扎心了,你可能在最底層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鄙視鏈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生活中突然就存在著 各種奇奇怪怪的鄙視鏈 聽歌有鄙視鏈
  • 委內瑞拉總統呼籲用搖滾手勢問候,代替親吻和擁抱
    【海外網3月11日|戰疫全時區】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日消息稱,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日前呼籲本國民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改變以往的見面問候方式,可用日式鞠躬或搖滾手勢 「金屬禮但在新冠病毒蔓延的當下,請讓改變歡迎方式,我們可以這樣問候彼此——輕觸胳膊肘、日式鞠躬、搖滾樂手使用的「金屬禮」手勢、印地安阿帕奇人或軍人的問候方式。」據悉,委內瑞拉國內目前尚未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在拉美地區,阿根廷、智利、秘魯、巴西和墨西哥等國均出現新冠肺炎感染者。(海外網 張琪)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鄙視鏈
    兩個愛看書的人聊天,你會發現喜歡看哲學、心理學、文學經典等等書籍的人,一般來說都瞧不上那些喜歡看雞湯文、成功學的人,因為在他們的心裡,普遍認為雞湯文和成功哲學都是所謂沒有營養的書。追潮流,趕時尚的人,大多看不上土老帽;經常出國旅遊的,往往瞧不上只要出個門都要發圈秀的人;喜歡小眾音樂的一般來說瞧不上聽口水歌的,愛看歐美大片的一般會覺得看國產片的有點low;用幾百上千塊的耳機聽歌的人會覺得用幾十塊的耳機聽歌是在糟蹋好歌。
  • 古典看不起搖滾,搖滾看不起流行:我找到華語音樂鄙視鏈的原因
    當時的內地樂壇還處在前輩們開創的搖滾,再到民謠樂的風潮當中。音樂市場上的音樂人,基本又都向港臺樂壇看齊。這個標誌性事件,便是《中國好聲音》和《我是歌手》過後獲得巨大的成功。原先的華語音樂和音樂人,需要港臺音樂產業包裝才能火遍大江南北,徹底變成需要登上中國綜藝節目,才能火遍全中國的狀態。上面是華語音樂發展的大致情況。現在,我們回到大家不喜歡現在的華語音樂。
  • 謝天笑唱談見面會「翻車」,樂迷大喊退票,搖滾現場到底應該怎樣演出?
    但這種情況恰恰說明,對於更多搖滾樂迷來講,欣賞一場值回票價的演出,是比見到謝天笑這個人是更重要的事。就算是臺上的人現場之王,他們依舊不願意為糟糕的現場買帳。 那些臺下不配合鼓掌大喊著退票的觀眾,反而成了這個現場最搖滾的一部分。這場鬧劇的結尾,連謝天笑自己都在微博分享起了自己的老歌:《昨天晚上我可能死了》。
  • 距離牛奶鄙視鏈的頂端,你還差一杯輝山乳業鮮博士!
    人閱讀 2020-12-08發布 來源:網際網路 相關關鍵詞 生活中的鄙視鏈無處不在
  • 火遍全球的寶可夢IP,淪為遊戲鄙視鏈的底端,玩家被任天堂綠了
    文|大偉 大家好,我是大偉,一位喜歡遊戲的雲玩家! 在遊戲玩家的世界中,很早就有一條完整的鄙視鏈,主機遊戲看不上PC遊戲,PC遊戲看不上手機遊戲,而手機遊戲又看不上網頁遊戲,尤其是騰訊公司的手遊王者榮耀玩家,曾經還與PC遊戲英雄聯盟玩家發生了巨大摩擦
  • 真搖滾!痛仰樂隊捐出100萬,「願愛無憂」詮釋搖滾精神!
    仔細想想,我覺得不是。作為一支獨立搖滾樂隊,我認為他們此舉不僅不是「憨」,而是以熱血回饋熱血,以愛報答愛,這,就是傳說中的搖滾精神啊!搖滾精神是什麼?這一直是個眾說紛紜的問題,一千個人能說出一千種解釋。很多搖滾迷把搖滾精神理解為反叛,與主流背道而馳的東西就是搖滾的。
  • 「我3000塊買的寵物貓,能買你20隻土貓」:養寵鄙視鏈,多無知?
    你家的寵物,洗澡一次可能要50元,我家的田園貓,洗澡一次也需要50元;你捨得給你家的貓吃50元一斤的貓糧,我同樣捨得。 那些真正喜歡養貓,愛著自己家貓主子的鏟屎官啊,從來都不在乎自己養的是什麼品種貓,只要喜歡,就願意給貓咪自己力所能及範圍內最好的。
  • 搖滾老炮AC/DC這個現場,堪稱人工地震!
    有粉絲看完視頻直呼:我也想進去被擠到缺氧。搖滾樂迷從來不會讓人失望,AC/DC的每一場音樂會都是一場轟動!硬核搖滾的樣子,他們全都有。AC/DC,澳洲搖滾樂團,成立於1973年。整個樂隊最亮眼的記憶就是吉他手安格斯·揚那一身不變的校服,無論潮流如何改變,樂隊成員怎麼變動,他的這一身永遠是樂隊的標誌。這首《Thunderstruck》,發布於1990年,同時也是電影《超級戰艦》的主題曲。他們的歌,只要吉他通電撥動琴弦,就能感覺電波像電流一樣在眼前晃動。側耳一聽,就能進入一種特別high的模式裡,管他有沒有什麼盛大的哲學意義。
  • 《樂隊的夏天》:這個夏天,搖滾不死,昔日的情懷能否重新燃起?
    1986年隨著崔健怒吼著"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人們找到了搖滾的方向。 許巍直白地訴說著,"我只有兩天,我從沒有把握。一天用來出生, 一天用來死亡。我只有兩天,我從沒有把握。一天用來希望,一天用來絕望。"
  • 在《樂夏2》被輪番「羞辱」後他怒了:別對我指指點點!
    這個世界本就殘酷,各行各業都有鄙視鏈,音樂圈亦是。你看不上我,我瞧不起你,大家似乎都包裹在一團戾氣中,互相不理解,互相不低頭。莉莉安對音樂上的鄙視鏈感觸最深的是今年《樂夏2》上,專業樂迷給白日夢症候群樂隊的全場最低分。
  • 夜店職業選手鄙視鏈,你在第幾層
    要沒點這裝備,進去服務員都不帶正眼瞧你的。不過,並不是每個人的裝備都如此高不可攀。只要他的卡擺上神龍套,不論他花多少錢買潮牌,你都會信以為真,頂禮膜拜。當然,這些主流club也超級好蹦!即使不知道今天場子上是哪位DJ,你也會被人群感染。
  • 遊戲圈還有鄙視鏈嗎?
    看不起的原因如果要追溯LOL玩家看不上《王者榮耀》最初的原因,那恐怕還是從《王者榮耀》內測的時候開始說起。內測時期的《王者榮耀》還不是現在這個名字,而是叫《英雄戰跡》。部分LOL玩家見到這種情況以後就忍不住感慨,明明只是一個替代品,怎麼就突然火成這樣了。是不是有小夥伴想說:「《王者榮耀》不是替代品,它裡面的英雄都是原創的!」?還記得小編上面說的嗎?
  • 豪車鄙視鏈,為何雷克薩斯能站在金字塔頂端?
    每個圈子都有鄙視鏈,玩遊戲的時候主機遊戲玩家鄙視PC遊戲玩家,端遊鄙視手遊。在奢侈品圈裡也是這樣,穿巴黎世家的瞧不起穿AJ的,穿AJ的看不起穿耐克的,穿耐克的看不起穿李寧的,所有人都瞧不起山寨爆款和淘寶爆款。
  • 聽搖滾的年輕人,都挺愛裝的?
    當然我沒出生在美國,所以我不是一個 Rapper,也不會去參加綜藝,真正的 Rapper 是站在街頭唱歌給老百姓聽,那才是真正來自靈魂的聲音。@fine:聽搖滾給你帶來了哪些聽其他曲風不一樣的感覺?@唐僧僧僧僧僧:2001 年我辭掉了富士康的工作,買了一張去北京的火車票,去參加第二屆迷笛音樂節,也為了圓我的北京夢。在那裡我遇到了很多來自五湖四海像我一樣熱愛搖滾的朋友們,我們在那裡一起吶喊,一起燃燒,釋放青春。當最後舌頭樂隊的主唱吳吞說出:「搖滾樂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時候,那一刻我第一次體會到,我是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