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視鏈這個詞現在已經深入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玩主機遊戲的看不起玩網路遊戲,玩網路遊戲的看不起玩網頁遊戲的,打星際的鄙視玩WAR3,打DOTA的鄙視打LOL,打LOL的又鄙視打王者的, 看電影的看不起看電視劇的,看電視的鄙視看小說的,不僅是娛樂圈連運動圈也會這樣,看西甲的看不上看英超的,看英超的瞧不上看德甲的,看德甲的又看不是看意甲的,但他們有一點觀點完全一致,就是看中甲的都是傻逼。
知乎的精英不屑於跟天涯貓撲的用戶為伍,天涯貓撲覺得貼吧裡全是一群不懂裝懂的屌絲。
然而以上的鄙視鏈還不算奇葩,最奇葩的是連郵箱也有鄙視鏈,用gmail的看不起用163,用163的瞧不起用QQ的,不知道有沒有人給我介紹一下什麼是高端郵箱,用了能自動幫我找老婆嗎?
而在動漫界也跟所以而一樣也存在形形色色的鄙視鏈,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鄙視鏈產生的原因,我高你矮,我富你窮,我帥你醜,我住別墅你住小平房,我開寶馬你只是齊自行車,外在條件的差距是最容易產生優越感的事情。但當這外部條件沒辦法直接進行對比的時候,人們就會通過其他因素進行一次合乎自己邏輯的推理,進而得到還我比較帥,比較有錢,比較牛逼的結論。
現在我們來講講動漫裡的鄙視鏈,動漫作為一個娛樂載體,從某方面來看它和電視電影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所以它的鄙視鏈也跟它們非常相似,站在鄙視鏈起點的永遠都是那些粉絲群體裡有著良好的口碑,但因為題材或畫風之類的限制註定不可能被大眾接受成為主流的產品,就像電影中的文藝片,紀錄片之類。
而最關鍵的是看得人一定要少,如果有人問你最喜歡看什麼,你回答文藝片,那麼就會有人絕對這種人肯定是有文化有逼格屬於少數的那種人。
在鄙視鏈裡越底層的東西一定是越大眾,這是永遠不變的道理,其實這也是非常容易理解,因為鄙視鏈的本質就是優越感,如果人太多就不會顯得自己牛逼。
所以根據鄙視鏈的第一個特點,相對小眾的歐美動漫自然站在鄙視鏈頂峰,接著是日本動漫,而低端的就是國產動漫了。至於原因,你問我,我也不知道,因為鄙視鏈本來就是莫名其妙的東西。
不僅僅地區存在鄙視鏈,日本動漫自己內部也存在鄙視鏈,最底層的當然是那種各種無腦賣肉的作品。雖然這種作品鄙視的人很多,但是又有很多人忍不住去看,有什麼聖光暗牧都會去截圖研究。
接著就是一般是每個季度人氣較高,卻頗有爭議的作品,其實它們都有一定可取的地方,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人去看,但就會有一部分不喜歡的人展現自己的優越感而去貶低作品。
再來就是除本身的質量之外,還要有時間的沉澱,大師作者的加成,同樣是劇情版宮崎駿,金敏等大師作品還沒播放就搞的全世界都在期待。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大師的作品究竟好在哪裡。但有是關係,喜歡他們的作品就會顯得自己審美高,有內涵。
不同類型有鄙視不奇怪,然而同類型的居然還會有鄙視鏈,最典型的就是高達系列,凡是認識79 z等老粉絲大多看不起SEED後的新觀眾,甚至鄙視說,這已經閃失了高達的靈魂。情況劣勢的還有Fate系列,FZ就像是SEED,而fsn就是79。隨著FATE系列不斷的擴充,據說現在情況更加複雜,從鄙視鏈進化到鄙視圈了。
有的人為了體現個性找尋歸屬感,有的人為了掩蓋自己內心的卑微消除不安,這才是形成鄙視鏈的根本原因。然而看動畫就是為了開心,如果在茫茫人海裡遇到一個同樣愛好的人,陪你一起看,這種兩種快樂的事情重合在一起是不是讓人得到更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