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聽說過梅雨嗎?對於花草樹木來說,這是一個滋潤的季節。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後,是梅雨季節。(點擊查看:2017年梅雨季節時間)早在古代,就有不少關於梅雨的詩句,那麼您知道哪些是描寫梅雨季節的詩句嗎?以下是小編匯總的關於梅雨季節的詩句大全,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約客》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閉敲棋子落燈花。
《三衢道中》曾紓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汛盡卻山行。
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夏日》戴復古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以上三首詩反映黃梅雨時節,天氣乍陰乍睛現象。
同時在古詩中也反映出我國梅雨的分布、時間。梅雨時期在我國各地出現時間遲早不一樣。根據統計,正常年份,閩浙一帶大致是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也就是在春末夏初。
《梅雨》唐代柳宗元
梅熟迎時雨,蒼茫值小春。
秋深楚猿深,夢斷越雞晨。
海霧連南極,江雲暗北津,
素衣今化盡,非為帝京塵。
柳宗元寫這首詩時在廣西柳州,小春即農曆三月。
《梅雨》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黃梅。
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
茅茅疏易溼,雲霧密難開。
竟日蛟龍喜,盤渦與岸迥。
杜甫當時在四川成都,詩中所說的"南京"不是指江蘇南京,而是指成都,成都梅雨時值農曆四月。
關於這二首詩梅雨時值不同,《庚溪詩話》指出:"江南五月梅熟時霖雨,謂之黃梅雨。然少陵詩曰:'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黃梅。'是蜀中梅雨,乃在四月也。及讀柳子厚詩云:'梅熟迎時雨,蒼茫值小春',此子厚在岑外詩,是南粵,梅雨,又在春矣。蓋時候所至,早晚不同耶。"
《梅雨》陸遊
絲絲梅子熟時雨,漠漠楝花開後塞。
剩採芸香群書蠹,旋舂麥耖續家餐。
陸遊時在家鄉芸花在夏季開花,所以江浙梅雨正值初夏。
宋代蘇軾《舶風》一詩,不僅描寫梅雨,而且還把梅雨物候季節現象與季風聯繫起來。詩前還有並引:
吳中梅雨既過,颯然清風彌旬,歲歲如此,湖人謂之舶趠風,是時海舶初回,雲此風自海上與舶俱至云爾。
三旬已斷黃梅雨,萬裡初來舶趠風。
幾處縈迴度山曲,一時清駛滿江東。
驚飄蔌蔌先秋葉,喚醒昏昏嗜睡翁。
欲作蘭臺快哉賦,卻嫌分別問雌雄。
蘇軾寫這首詩時在浙江湖州一帶,三旬是夏至節後十五天,即江浙一帶梅雨是在農曆五月結束。從以上詩人詠梅雨詩知道,我國梅雨在春夏之交的農曆三、四五月,並且由南而北漸漸推進到長江流域。
"三旬已斷黃梅雨,萬裡初來舶趠風"意是說,每年夏至後黃梅雨天氣結束,既而轉入夏季風(即東南風)也就是"舶趠風"。為什麼叫"舶趠風"呢?"舶"就是船舶,"趠"是遠來的意思。因為此時風自海上與船舶同時來到,因此稱為"舶風"。
我國古籍早對東南季風過記載,如漢代應劭《風俗通》說:"五月有落梅雨,江淮以為信風。"朱國楨《湧幢小品》也說:"吳中五六月間,梅雨既過,必有大風連數日,士人謂之舶趠風。雲是舶遇此風,日行數千裡,雖猛而不為害"。
什麼是季風呢?大家知道,冬季常刮西北風,一到夏季偏南風逐漸盛行,而且冬季的西北風由大陸吹向海洋,夏季東南風自海洋吹入大陸,這兩種不同方向的風,總是隨著季節不同而互相更換,我們稱之為季風。
古代不僅懂得東南季風,而且利用季風特點掌握航船的規律。宋代泉州太守王十朋有一句詩說:"北風航海南風回",就是說遠航外洋的船舶,都是北風出海,南風回航。
古代詩人把黃梅雨這個物候的季節現象,與夏季風連繫起來,提高到梅雨與夏季風的關係,是合乎科學原理的。
責任編輯:曾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