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tt Listfield
創作者說 06
在《銀河系漫遊指南》裡,一臺超級計算機花費 750 萬年,得出了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是,42。
但終極問題是什麼,不知道。
非常宇宙級的無意義。
Scott Listfield
「整個疫情期間,除了在家畫畫,我也沒別的事幹。整個 2020 年可能就這樣了吧,能稍微走出房間就很滿足了。無聊但是安全,我也挺樂意的。「
Scott Listfield 畫下第一個太空人的時候,應該沒預想過「世間孤獨」這一天來得這麼早。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畫太空人長達 20 年的藝術家。在他每幅作品裡,都會出現一位孤獨的太空人,不明來處、外貌、只是遊走在世界各種地標之間。
從好萊塢、麥當勞到長城、南加州的沼澤沙漠...這個太空人都在冷靜旁觀著人類文明的一步步衰退,包括流行文化偶像、快消品牌、科幻小說裡的人物。
Hollywood Forever 20x16 inches Oil on canvas 2020
Submerged 20x16 inches Oil on canvas 2020
Empty Palace (Trump) 24x18 inches Oil on canvas 2016
Scott 出生於 1976 年,在波士頓長大。在美國,那是個有著發射衛星、人類登月等太空基因的年代。大家都在讀 Arthur C. Clarke、H.G. Wells,《傑森一家》、《迷失太空》這些電視劇也都是「太空熱」中的一環。而在庫布裡克的《2001 年太空漫遊》上映後,每個人都在等著做未來的見證者。
Scott 是在大學期間看的這部電影,那是距離 2001 還差三年的時候,他在常青藤達特茅斯學院攻讀藝術系。世界上並沒有出現機器管家、飛行汽車和仿生恐龍。但在他的筆下,出現了一個行進中的太空人。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我在大學學美術的時候上了第一堂繪畫課,我做得很糟糕,但又真的很喜歡,就堅持下來了。」
Picasso、Matisse、Alberto Giacometti、Francis Bacon、Rembrandt、Oskar Kokoschka,都是他學了美術史後的靈感來源。而在這些藝術家之外,他在學校裡還認識了一位學長,Chris Ostoj。
「他是我認識的人裡面,對畫畫最有見解的一個人,是我真正的導師,他教會了我很多東西。但很不幸的是,他英年早逝。」
現在仔細看 Scott 的作品,都會發現一個「Ostoj」的塗鴉。這是他的紀念方式。
Make America Again 20x30 inches Oil on canvas 2016
London Blur 20x30 inches Oil on canvas 2016
在大學的最後一年,Scott 有了去義大利學習的機會,也就是那次親眼見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但,遊歷才是走出去的目的。
「在國外旅行,啟發了我創作出太空人。正是那種探索、孤獨、冒險的感覺,以及在一種陌生文化中迷失的感覺,成了我的作品基調。」
Graffiti City 30x20 inches Oil on canvas 2016
「在「太空熱」的電視節目、電影、漫畫書和小說中成長起來的幾代人,如今已經生活在一個充滿迷你麵包車、星巴克、平板電腦和嘻哈視頻的未來。在許多方面, 2001 年沒有達到人們的期望。」
這基本上是所有太空迷的現世痛苦。他們期待的事情基本沒有發生,最多靠著一個馬斯克來填充下幻想。這種本質性的悲觀,被 Scott 畫了下來。
Sydney Opera House 18x34 inches Oil on canvas 2001
大學畢業後,他搬去了雪梨,待了一段時間後又回到了美國波士頓。但他說,那和想像的歸鄉不太一樣,他反倒像個外星人。這就成了他日後的太空人創作主題,探索和冒險途中,一直存在著的不安情緒。
就這樣,《2001 年太空漫遊》誕生了他筆下反覆出現的太空人,漂泊感變成恆定主題。而這在某種程度上,應該就是理想與現實的脫節吧。
「我是看《侏羅紀公園》、《獨立日》、《終結者》這樣的電影長大的,那就是我的青春期。聽的歌也是 Nirvana、Pearl Jam、REM。從小就把 21 世紀當作未來,這是很難被改變的觀念,好像在 1999 年就會出現一個分界線,跨過去就是另一個空間。」
Tripod 1 20x16 inches Oil on canvas 2017
RAAAR 20x20 inches Oil on canvas 2015
而現實是,2000 年和 1999 年沒什麼差別,好像未來並沒有到來。世界沒有去木星的宇宙飛船,人類不會帶著噴氣背包上街,也沒有出現比人類聰明的機器人。
Scott 的作品其實也隨著這種脫節感,有了很大的不同。千禧年前後的作品,他畫太空人的筆觸與近些年的作品非常不同。雖然稚氣但充滿想像,太空人牽著恐龍走上大街,他和楚巴卡一起逛博物館...
像一個 60 年代出發宇宙的太空人,重返地球後,處處是驚喜。
Astronaut On The Bus 24x36 inches Oil on canvas 1999
Astronaut & Dinosaur 36x52 inches Oil on canvas 2000
而之後,慢慢的開始在每一年形成了一種未預設的風格。比如影視劇類,可以在作品裡看到《馬男波傑克》、《怪奇物語》、《瑞克和莫蒂》這樣比較時下的影視作品,還有《異形》、《星球大戰》、《變形金剛》等人類共同的太空記憶。
Earth Rick C-137 12x12 inches Oil on canvas 2016
除了影視劇,品牌商標在 Scott 的作品中出現頻率也極其高。而且多的是快餐品牌,麥當勞、漢堡王、可口可樂...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作品
而後期更多的出現的,還是一種末世感。太空人在地球上各種慘敗的地區,默默注視。作品裡見不到其他的人類,他的頭盔之下也再也看不見那張憧憬的臉。所有的地標,像是人類的文化遺物。
Lost Highway 18x24 inches Oil on canvas 2012
「我最開始畫太空人的時候,就在幻想將來會是什麼樣,但最終和想像不太相符。我們有了智慧型手機和社交媒體,技術、信息的方式都完全改變了。按某種程度上說,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已經非常未來了。但,和我想像中的完全不同。」
技術,並不等於未來,Scott 這麼認為。
一場疫情讓我們隔離在家,但這並不影響和朋友視頻聊天、點餐、在家辦公,這種便利現在都來得非常容易。但,這其實也挺孤獨的。
The Lost Treasures of Bowie - The Statue 30x20 inches Oil on canvas 2016
就像他油畫裡的太空人,各有各的定義,也會去不自覺地貫穿整個故事線。但這是不是同一個太空人,他們是不是在我們這個地球,最終會去向哪裡,連 Scott 都不知道。
「中國,我還沒有去過,等我真的到了之後再問感受吧!但我現在真的很興奮,因為這個內容豐富的展覽比我先過去了。中國有很多我的粉絲,所以他們能來看這個展覽我覺得很棒。」
今年在杭州,展覽 Chapter Zero 作為 Scott Listfield 藝術生涯,在中國乃至亞洲地區的第一個展覽,由「重啟計劃」主辦,C Art 與 Fun Matters 聯合呈現。從 7 月 12 日開幕起,一直持續到 10 月 8 日。
Chapter Zero 先導片
展覽一共有 6 重空間章節:起源、混沌、蠻荒、異化、日常秩序、出走。這不止符合 Scott 的作品主題,也和今年還在持續著的意料之外不違和。而這之中共同積澱下來的大概就是反思和重啟的動力。
Chapter Zero 展覽現場
反思,也是 Scott 對這個世界沒動搖的態度,科技和生活、人類與自然、未來和老舊...如果把落腳點放在未來,「質疑」總歸是一件好事情,這相對應的差不多等於「好奇心」。
「當沒有疫情的時候,保持好奇心是很容易的,我們能到處去旅遊、體驗新的生活方式。但哪兒都不能去的時候,有點難。然而在人類歷史上,整個星球都在一起經歷一件事,這出現概率是很低的。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現在會有更多共同話題,無論和中國人、義大利人、印度人...「
現在的 Scott 正在準備下一個大型展覽,九月將在紐約舉行。他也不知道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但是他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即便那個答案和他預想得不一樣,但那畢竟也算得上是種未來了,不是麼。
Chapter Zero
——Scott Listfield 和他的太空人
重啟計劃
杭州市文二路 381 號
2020/7/12-10/08
Scott Listfield 為中國粉絲拍攝的視頻
更多信息
可關注 Scott Listfield 的中國獨家代理機構
Fun Matters 公眾號(ID:funmatters_co)
文_張忌安
圖_Scott Listfield、Fun Matters(關童)、
C Art(Qingyan Zhu)
在評論區
如果提到太空
你首先想到的影視作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