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畫了 20 年的太空人,卻還沒等到最想要的未來」

2020-12-15 開眼視頻Eyepetizer

Scott Listfield

創作者說 06

在《銀河系漫遊指南》裡,一臺超級計算機花費 750 萬年,得出了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是,42。

但終極問題是什麼,不知道。

非常宇宙級的無意義。

Scott Listfield

「整個疫情期間,除了在家畫畫,我也沒別的事幹。整個 2020 年可能就這樣了吧,能稍微走出房間就很滿足了。無聊但是安全,我也挺樂意的。「

Scott Listfield 畫下第一個太空人的時候,應該沒預想過「世間孤獨」這一天來得這麼早。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畫太空人長達 20 年的藝術家。在他每幅作品裡,都會出現一位孤獨的太空人,不明來處、外貌、只是遊走在世界各種地標之間。

從好萊塢、麥當勞到長城、南加州的沼澤沙漠...這個太空人都在冷靜旁觀著人類文明的一步步衰退,包括流行文化偶像、快消品牌、科幻小說裡的人物。

Hollywood Forever 20x16 inches Oil on canvas 2020

Submerged 20x16 inches Oil on canvas 2020

Empty Palace (Trump) 24x18 inches Oil on canvas 2016

Scott 出生於 1976 年,在波士頓長大。在美國,那是個有著發射衛星、人類登月等太空基因的年代。大家都在讀 Arthur C. Clarke、H.G. Wells,《傑森一家》、《迷失太空》這些電視劇也都是「太空熱」中的一環。而在庫布裡克的《2001 年太空漫遊》上映後,每個人都在等著做未來的見證者。

Scott 是在大學期間看的這部電影,那是距離 2001 還差三年的時候,他在常青藤達特茅斯學院攻讀藝術系。世界上並沒有出現機器管家、飛行汽車和仿生恐龍。但在他的筆下,出現了一個行進中的太空人。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我在大學學美術的時候上了第一堂繪畫課,我做得很糟糕,但又真的很喜歡,就堅持下來了。」

Picasso、Matisse、Alberto Giacometti、Francis Bacon、Rembrandt、Oskar Kokoschka,都是他學了美術史後的靈感來源。而在這些藝術家之外,他在學校裡還認識了一位學長,Chris Ostoj。

「他是我認識的人裡面,對畫畫最有見解的一個人,是我真正的導師,他教會了我很多東西。但很不幸的是,他英年早逝。」

現在仔細看 Scott 的作品,都會發現一個「Ostoj」的塗鴉。這是他的紀念方式。

Make America Again 20x30 inches Oil on canvas 2016

London Blur 20x30 inches Oil on canvas 2016

在大學的最後一年,Scott 有了去義大利學習的機會,也就是那次親眼見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但,遊歷才是走出去的目的。

「在國外旅行,啟發了我創作出太空人。正是那種探索、孤獨、冒險的感覺,以及在一種陌生文化中迷失的感覺,成了我的作品基調。」

Graffiti City 30x20 inches Oil on canvas 2016

「在「太空熱」的電視節目、電影、漫畫書和小說中成長起來的幾代人,如今已經生活在一個充滿迷你麵包車、星巴克、平板電腦和嘻哈視頻的未來。在許多方面, 2001 年沒有達到人們的期望。」

這基本上是所有太空迷的現世痛苦。他們期待的事情基本沒有發生,最多靠著一個馬斯克來填充下幻想。這種本質性的悲觀,被 Scott 畫了下來。

Sydney Opera House 18x34 inches Oil on canvas 2001

大學畢業後,他搬去了雪梨,待了一段時間後又回到了美國波士頓。但他說,那和想像的歸鄉不太一樣,他反倒像個外星人。這就成了他日後的太空人創作主題,探索和冒險途中,一直存在著的不安情緒。

就這樣,《2001 年太空漫遊》誕生了他筆下反覆出現的太空人,漂泊感變成恆定主題。而這在某種程度上,應該就是理想與現實的脫節吧。

「我是看《侏羅紀公園》、《獨立日》、《終結者》這樣的電影長大的,那就是我的青春期。聽的歌也是 Nirvana、Pearl Jam、REM。從小就把 21 世紀當作未來,這是很難被改變的觀念,好像在 1999 年就會出現一個分界線,跨過去就是另一個空間。」

Tripod 1 20x16 inches Oil on canvas 2017

RAAAR 20x20 inches Oil on canvas 2015

而現實是,2000 年和 1999 年沒什麼差別,好像未來並沒有到來。世界沒有去木星的宇宙飛船,人類不會帶著噴氣背包上街,也沒有出現比人類聰明的機器人。

Scott 的作品其實也隨著這種脫節感,有了很大的不同。千禧年前後的作品,他畫太空人的筆觸與近些年的作品非常不同。雖然稚氣但充滿想像,太空人牽著恐龍走上大街,他和楚巴卡一起逛博物館...

像一個 60 年代出發宇宙的太空人,重返地球後,處處是驚喜。

Astronaut On The Bus 24x36 inches Oil on canvas 1999

Astronaut & Dinosaur 36x52 inches Oil on canvas 2000

而之後,慢慢的開始在每一年形成了一種未預設的風格。比如影視劇類,可以在作品裡看到《馬男波傑克》、《怪奇物語》、《瑞克和莫蒂》這樣比較時下的影視作品,還有《異形》、《星球大戰》、《變形金剛》等人類共同的太空記憶。

Earth Rick C-137 12x12 inches Oil on canvas 2016

除了影視劇,品牌商標在 Scott 的作品中出現頻率也極其高。而且多的是快餐品牌,麥當勞、漢堡王、可口可樂...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作品

而後期更多的出現的,還是一種末世感。太空人在地球上各種慘敗的地區,默默注視。作品裡見不到其他的人類,他的頭盔之下也再也看不見那張憧憬的臉。所有的地標,像是人類的文化遺物。

Lost Highway 18x24 inches Oil on canvas 2012

「我最開始畫太空人的時候,就在幻想將來會是什麼樣,但最終和想像不太相符。我們有了智慧型手機和社交媒體,技術、信息的方式都完全改變了。按某種程度上說,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已經非常未來了。但,和我想像中的完全不同。」

技術,並不等於未來,Scott 這麼認為。

一場疫情讓我們隔離在家,但這並不影響和朋友視頻聊天、點餐、在家辦公,這種便利現在都來得非常容易。但,這其實也挺孤獨的。

The Lost Treasures of Bowie - The Statue 30x20 inches Oil on canvas 2016

就像他油畫裡的太空人,各有各的定義,也會去不自覺地貫穿整個故事線。但這是不是同一個太空人,他們是不是在我們這個地球,最終會去向哪裡,連 Scott 都不知道。

「中國,我還沒有去過,等我真的到了之後再問感受吧!但我現在真的很興奮,因為這個內容豐富的展覽比我先過去了。中國有很多我的粉絲,所以他們能來看這個展覽我覺得很棒。」

今年在杭州,展覽 Chapter Zero 作為 Scott Listfield 藝術生涯,在中國乃至亞洲地區的第一個展覽,由「重啟計劃」主辦,C Art 與 Fun Matters 聯合呈現。從 7 月 12 日開幕起,一直持續到 10 月 8 日。

Chapter Zero 先導片

展覽一共有 6 重空間章節:起源、混沌、蠻荒、異化、日常秩序、出走。這不止符合 Scott 的作品主題,也和今年還在持續著的意料之外不違和。而這之中共同積澱下來的大概就是反思和重啟的動力。

Chapter Zero 展覽現場

反思,也是 Scott 對這個世界沒動搖的態度,科技和生活、人類與自然、未來和老舊...如果把落腳點放在未來,「質疑」總歸是一件好事情,這相對應的差不多等於「好奇心」。

「當沒有疫情的時候,保持好奇心是很容易的,我們能到處去旅遊、體驗新的生活方式。但哪兒都不能去的時候,有點難。然而在人類歷史上,整個星球都在一起經歷一件事,這出現概率是很低的。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現在會有更多共同話題,無論和中國人、義大利人、印度人...「

現在的 Scott 正在準備下一個大型展覽,九月將在紐約舉行。他也不知道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但是他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即便那個答案和他預想得不一樣,但那畢竟也算得上是種未來了,不是麼。

Chapter Zero

——Scott Listfield 和他的太空人

重啟計劃

杭州市文二路 381 號

2020/7/12-10/08

Scott Listfield 為中國粉絲拍攝的視頻

更多信息

可關注 Scott Listfield 的中國獨家代理機構

Fun Matters 公眾號(ID:funmatters_co)

文_張忌安

圖_Scott Listfield、Fun Matters(關童)、

C Art(Qingyan Zhu)

在評論區

如果提到太空

你首先想到的影視作品是?

相關焦點

  • 史上最悲催的太空人:被遺忘太空近1年,回來時國家已經沒了
    下文轉載自作者:趣說科學文/行走天涯史上最悲催的太空人:被遺忘太空近1年,回來時國家已經沒了太空人是一份非常神聖的工作,每一位太空人身上承擔的責任都是非常重大的。相比較任何一份工作而言,太空人的工作是最危險的,特別是上天工作的太空人們更是如此。
  • 網絡流行語科普 不是所有月亮都能等到太空人是什麼意思?
    網絡流行語科普 不是所有月亮都能等到太空人是什麼意思?時間:2020-11-05 18:30   來源:網絡流行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不是所有月亮都能等到太空人是什麼意思?
  • 蘇聯太空人曾多次看到「天使」?有20層樓高,官方態度引人猜測!
    我們尋找外星人也有幾十年的時間了,在探索的過程中,人類經歷了許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有些事情看起來毫無道理可言,就連科學家也難以解釋。蘇聯太空人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就曾遭遇過一件離奇事件,令人驚訝的是,官方非但沒有對此事進行闢謠,反而還帶了幾分默許的意味,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網絡流行語科普 不是所有月亮都能等到太空人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不是所有月亮都能等到太空人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9-14 19:56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不是所有月亮都能等到太空人什麼意思什麼梗? 是一句用來表達感情的話,一般月亮代指自己,太空人代指自己喜歡或等待的人。
  • 史上最悲慘太空人,被遺忘太空300多天,回到地球後國家都沒了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對太空的探索越來越深入,這個過程是非常困難的,同時也誕生了很多優秀的太空人。如果想要成為一名合格且優秀的太空人非常不容易,首先有異於常人的天分,其次對身體素質要求極高,除此之外,還要進行非常嚴格刻苦的訓練才能夠勝任。
  • 還記得兒時的航天夢嗎?NASA太空人遴選指南
    任何人都可以擁有成為一名太空人的夢想,但是要成為「太空人候選人」必須堅定不移地朝著成為一名太空人這一目標而努力。前途未卜,道阻且長,但恰恰在我們盡力實現這一遠大志向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如何成為最棒的自己。太空人們被訓練成這個星球上最專注、最聰慧、最健康和最可靠的一類人。依此打磨自己可以使任何人在其自身人生追求的道路上變得更高效。
  • 以太空人為主題的繪畫作品由美國畫家Scott Listfield創作
    他的畫作很有吸引力,他的太空人經常擺放流行文化偶像。實際上,他「畫太空人,有時甚至是恐龍。」以下是利斯菲爾德的藝術家陳述。有趣的是,他的系列中的繆斯是非常哲學的。通過他的每幅畫作的社會評論,結合幽默和視覺上令人驚嘆的藝術風格,Listfield的作品被廣泛接受。
  • 阿波羅20號太空人發現了什麼?相關資料將永不公布
    阿波羅計劃介紹阿波羅計劃又稱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其中包括11次載人任務,從阿波羅7號一直到阿波羅17號。看了上面的介紹,大家對阿波羅應該有了大概的了解,那是否有聽過阿波羅20號呢?
  • 聽聽專家怎麼說—— NASA太空人最喜歡的「太空電影」是哪幾部?
    在電影宣傳活動中,導演詹姆斯·格雷問了四位NASA專家一個問題:「如果可以的話,我有個問題想問,是哪部科幻電影啟發你們?」1.《冰凍星球》對此,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的研究科學家Laura Kerber提到福斯在2000年所推出的動畫電影《冰凍星球》(Titan AE),表示這是她個人最喜歡的太空科幻冒險電影。
  • Astronaut Catcher太空人麥田:我做黑洞!
    遊戲名稱:Astronaut Catcher《太空人麥田》遊戲類型:物理益智發 布 於: 2013年01月05日開 發 商: RV AppStudios LLC價格:¥6(實際價格以App Store為準)超好玩指數:8
  • 「最倒黴的太空人」:被遺棄在太空311天才獲救,落地後祖國沒了
    所以近代航天事業的起步當中的故事都是外國的故事,今天我們就專門來講一講在過去的歷史當中最倒黴的太空人:被遺棄在太空311天才獲救,落地後祖國沒了。歷史上中國很早就開始了對宇宙的觀察,《步天歌》寫道:「中元北極紫微宮,北極五星在其中,大帝之座第二珠,第三之星庶子居,第一號曰為太子,四為後宮五天樞,左右四星是四輔,天乙太乙當門路。
  • 《未來的未來》導演細田守直播聊國漫 20年手稿首曝光
    作為細田守導演第一部在內地公映的作品,導演本人以及地圖工作室可謂誠意滿滿,近日首次通過直播形式與中國觀眾互動,並首度曝光地圖工作室及幕後創作細節,實力在線寵粉,引來忠實影迷紛紛大呼「終於在未來等到守叔」!
  • 畫工這麼差,也能當漫畫家?施川湯雨期說自己的20年
    我就跑到《周刊少年冠軍》拿了月度獎,就在那裡繼續畫漫畫了。——1999年,你用《加油吧!醋飯疑獄!!》出道的時候,想過未來會迎來20周年嗎?完全沒法想像。當時我喜歡「吉田戰車」先生《傳染》這樣的「不條理漫畫」,然後當時,每本雜誌都有2部類似作品。這種東西不要求畫工,所以自己大概也能做……我就這麼隨便地想著。
  • 太空衣重量比人類還重,為什麼太空人卻能夠健步如飛?
    進入20世紀以來,隨著世界各國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與創新,世界各國先後進行了宇宙航天的活動,進一步探索宇宙的奧秘。我國的航天事業開始於1956年,在1970年我國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後,就成為了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從1999年開始,我國先後發射了無人飛船:神舟一號-四號。
  • 從小有宇航夢的藝術家 筆下畫著世界末日裡漂泊的太空人
    今天JIOJIO要介紹的這一組作品,可是跟探索宇宙的太空人有關係的哦!你期待嗎?今天JIOJIO要介紹的這位插畫師叫Scott Listfield,他是在波士頓長大,之後在 Dartmouth College 學習藝術,在國外生活過一段時間後,回到美國工作。
  • 雲頂之奕:未來太空人提莫,提莫隊長正在待命
    六未來的高攻速加上太空人的減藍耗一身法強裝備的提莫絕對非常快樂。01陣容選擇英雄選擇未來戰士一共8位英雄,而我們要用到6位英雄。羈絆效果6未來戰士在之前被加強到了沒兩秒增加15%的攻擊速度,還可以接受,前排扛得住的話攻速收益還是不錯的;3太空人會使太空人的藍耗減少30點,而提莫再配上藍BUFF,放大簡直太輕鬆了
  • 人類已經在太空中生活了整整20年
    2018年10月,三名離開的乘員拍下了國際空間站在地球及其淡藍色大氣層上方飄浮的樣貌。作為技術和外交勝利的象徵,從2000年11月2日至今,國際空間站已經連續20年每天都有人在上面生活和工作。這是人類在近地軌道上連續生活、工作20年的一段「歷史」。美國宇航局國際空間站項目副主管Kenny Todd說:「對於現在上大學的孩子們而言,在他們迄今的一生裡,我們都一直生活在地球之外。當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這些東西還全都是夢想。」
  • 國際空間站太空人感染病毒怎麼辦?NASA:慢慢等,飛船三個月後到
    1968年阿波羅7號任務期間(非登月任務,僅僅是近地軌道上的飛船測試),發射約15個小時後,太空人謝拉在太空中感冒了,並且在密閉的空間中相互傳染,結果整個機組全部感冒,NASA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發生了!
  • 最慘烈的航天悲劇,7名太空人被瞬間氣化,NASA卻隱瞞關鍵信息
    在我看來,當今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以及最能代表人類最強科技的事情,就是上世紀的60年代末,NASA將太空人送上了月球。雖然這顆星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相比於浩瀚的宇宙來說簡直不值一提,但這也算是人類離開地球的第一步,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說的那樣,這是他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 印度女機器人將陪太空人首上太空,網友嫌它瘮人:我寧可獨自行動
    據外媒1月22日報導,近日,一款會說話的「半類人」機器人亮相,她將作為太空人在太空中的同伴。周三,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在班加羅爾的一個活動上,揭開了第一款「半類人」機器人——維約姆米特拉(Vyommitra)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