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安敬華,是鳳岡縣綏陽鎮大石村村民,幾年前,一場意外導致我落下肢體三級殘疾。
當時,還在浙江打工的我,永遠失去了靠雙手謀生的能力。這場意外的發生,當時對我打擊很大,未來的日子該怎麼活下去,我對未來的生活感到既迷茫又害怕,雖然當時打工出事故的工廠負責人承諾過養我一輩子,但我堅決不做生活的「廢人」。 從浙江打工的工地出來後,我多次在浙江找工作,尋求謀生之路。由於左手的缺失,身帶殘疾,只有一些愛心企業願意招聘我,但開出的工資卻要遠低於正常人,微薄的工資只能維持日常開銷,柴米油鹽、子女教育成本樣樣都是需要錢。
安敬華餵雞
一條路走不通,只有另闢蹊徑,於是,我義無反顧回到家鄉準備創業。 當時,正值脫貧攻堅時期,由於家庭經濟窘迫,政府將我家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我深知不能等靠要,必須得靠自力更生、自強起來,養雞怎麼樣?和家裡人商量後,說幹就幹,我購買來3000羽雞苗,走上了創業之路。 因為身有殘疾,發展養雞產業對於我來說,無疑是個巨大挑戰,我只有更加勤奮努力,才能改變苦難生活,通過我天天守在雞棚,給雞餵食、觀察雞的動態,久而久之,我逐漸掌握了養雞技術,我養殖的第一批雞出欄存活率達到了95%,也因為這樣,我收穫到創業第一桶金。
同年,我還獲得了鳳岡縣殘聯補助的殘疾人個體創業示範戶3000元,得到鼓勵後我將再接再厲。 2019年,在鎮政府、村支兩委和信用社的幫助支持下,我家獲得了10萬元的貸款,我將養殖規模擴大到了6000羽,未來可期。 回鄉後,當地政府不僅幫助我獲得養殖貸款,還為我家在上大學的孩子爭取到教育資助政策,如此,我才有了現在的好日子。 現今,我養殖的雞肉質好、質量高,銷售上一直供不應求,還在養殖中就已經被預定了,這一批雞出欄,預計純利潤能有5至6萬元。 通過這些年努力,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養雞能手」,我用單手將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通訊員 張易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李洋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