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難忘那句表揚的話丨鳳岡縣進化鎮沙壩村駐村幹部...

2021-01-09 天眼新聞

我叫曹爾璽,今年55歲,是鳳岡縣文廣局圖書館負責人,2017年9月進駐鳳岡縣沙壩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走訪全覆蓋,摸清底數,熟悉情況,是科局駐村幹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基礎。駐村的第一天晚上,沙壩戰區召開第一次研判會,當一些駐村幹部還在收心備戰時,我說:「我已完成走訪,熟悉了基本情況。」

我這樣一說,大家並沒有在意。可接下來我如數家珍地用一連串數據徹底「徵服」了大家:多少戶、多少人、多少貧困人口、「四類重點」對象多少戶,我一口說出。

「作為駐村才一天的機關幹部,能做到這樣的也只有你了!這說明你是負責的。」村總支書記陳文明這樣表揚我。我暗下決心,決不辜負村總支書記的表揚。

當時,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是補齊「四類人員」收入短板和人居環境改善短板,這是戰區每天晚上的研判會都要統計的。當問到我所包組的情況時,我說,只有兩家沒有動工,我明天再去做工作、積極引導,問題不大,請領導放心。當大家的動工率都只有四成的時候,我的已經達到八成。

根據安排,當時,縣文廣局到沙壩駐村的幹部有25人,其中12位都是年輕同志,基層工作經驗不足,沒有接觸過農村工作,不知道怎樣和村民打交道。我不僅用實際行動給大家樹立了榜樣,更是當起了農村工作經驗的「宣講員」,在耕好自己的「責任田」的同時,主動幫助年輕同志做群眾工作、化解工作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在每周一次的調度會上,我都會給大家談工作心得:「人都是懂感情的,扶貧政策那麼好。只要我們宣傳到位了、動員到位了,群眾積極性肯定會被調動起來的。作為在機關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沉下來、坐下來,我們的身心都要走近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才能被他們接受。工作要用心,更要用情。」

當年10月的一天,綿綿細雨沒有阻擋住我進組入戶開展工作的步伐。工作結束後,我冒雨踏上回村的路,在經過一段溼滑上坡路段時,不小心摔倒,把腳崴了,我忍著疼痛駕車回到村裡。

指揮部知道後建議我回縣城做個檢查,傷筋動骨不是小事!可我卻說,應該沒有問題,晚上用藥搓一下就行了。

如今,小屋組寨容寨貌煥然一新,大家都脫貧了,寨裡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還經常有村民打電話給我,叫我去作客。

【人物小傳】

曹爾璽,今年55歲,鳳岡縣文廣局圖書館負責人,2017年9月起任鳳岡縣進化鎮沙壩村駐村幹部。

通訊員 彭英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們的態度變好了丨鳳岡縣新建鎮官田村駐村...
    我叫梁言琴,生在官田,長在官田。2018年10月,懷著忐忑心情,我開始了駐村扶貧之路,幸運的是,駐村地點恰好是我生長的官田村,至少就地域上而言,我無比熟悉,幹起工作來想必會很順利。然而,後來發生的事證明,我想簡單了。走訪建檔立卡朱德華、朱德實戶駐村以前,村裡的「爺爺」「奶奶」大都是笑眯眯的,叔伯們也溫和待人、遇事講道理。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點滴事難忘丨興義市倉更鎮下寨村駐村幹部吳堯
    我是吳堯,2019年7月,我作為市級選派的駐村幹部到倉更鎮下寨村駐村扶貧。進村後,我立即開展走訪調研,開始「全面回頭看精準定措施」工作,我很快就摸清了本網格的建檔立卡戶、低保戶和一般農戶人員的基本生活收入情況,為下一步工作打下好的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做老百姓的貼心人丨大方縣理化鄉果木村駐村幹部...
    我叫龍垚,是畢節市大方縣的一名中學老師。2018年3月,將學校的工作交接好後,我就主動請纓毅然來到了理化鄉果木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為了了解村裡的基本情況,不做「無頭蒼蠅」,一到村裡,我就先與村幹部們一起了解了村裡現存的具體問題,從民族宗教、貧困戶分布、產業布置等方面分析了全村工作的短板。理清思路後,我就開始走家串戶了解村民的基本情況。同事總說我是起得最早的。
  • 「我的扶貧故事」住進新家 遍地花開丨冊亨縣雙江鎮壩納村駐村幹部...
    2014年大學畢業的我也像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對未來充滿雄心壯志,留在了省城貴陽,準備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然而理想是美好,現實是殘酷的,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加入到農村基層駐村隊伍中,從此開啟了我的駐村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點亮扶貧路丨威寧自治縣黑土河鎮中壩村駐村...
    2018年3月,我被組織選派到威寧自治縣黑土河鎮中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中壩村轄4個村民組,全村401戶196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78戶910人,貧困程度深。駐村後,我首先抓實基層黨組織建設,帶領村黨組織開展「主題黨日+」系列活動,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身作則,加強學習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深刻領悟全會精髓,並把會議精髓用以指導村黨支部推動各項工作。基礎設施是發展的根基。經過一段時間的走訪,我摸清了村裡的「路況」,發現中壩村除了一組是水泥路外,其餘全是土路。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王伯的「較量」,終於打通了產業路丨鳳岡縣...
    我叫青德華,2018年3月,我來到鳳岡縣綏陽鎮瑪瑙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通過深入走訪和調研,我了解到瑪瑙村上半村與下半村道路未相通,造成壩區種植烤菸,需要肩挑手扛繞行4千米到另外一個村組進行烘烤,村民生產生活極為不便。
  • 「我的扶貧故事」一件件暖心事拼出了我的駐村生活丨普定縣城關鎮...
    記得2017年12月,我在黨校參加公務員初任培訓時,接到單位派我到隴黑村駐村的通知,培訓結束後,我就立刻入村與原駐村幹部對接工作。到2020年5月,我結束了為期兩年半的駐村生活。在這兩年多裡,我跟所有駐村幹部一樣,每天入村走訪,到鄉親家裡串門子,整理資料填寫各種表格。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讓我受益匪淺|岑鞏縣天星鄉紅星村同步小康駐...
    我叫張超,今年29歲,是黔東南州岑鞏縣委宣傳部的一名幹部。2018年3月,我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主動請纓,來到天星鄉紅星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幹部,成為了紅星村駐村工作隊隊員。紅星村位於天星鄉東部,距天星集鎮有10公裡路程,距縣城36公裡,四面環山,風景宜人,有村民組18個,村民507戶2121人。走訪幫扶對象「這個扶貧幹部,戴個眼睛,文質彬彬的,會不會幹不長久,就會跑回縣裡去咯。」  初入紅星村,恰逢村裡面正在召開低保民主評議會,在鄉裡面分管負責同志的帶領下,我連忙放下行李,就去村裡會議室時旁聽學習。
  • 「我的扶貧故事」鳳岡縣自然資源局扶貧幹部劉美:拼了命,是想多幫...
    從早到晚,從這家到那家,拉家常、話農事、講政策、解難題,這裡的村民我已經很熟悉了,他們也很熟悉我,知道我就是脫貧攻堅期間鳳岡縣自然資源局駐文昌村的扶貧幹部劉美。經常聽到他們說我是一個拼著命幫助他們的女孩,不過我拼了命,只不過是想再多幫點忙。
  • 「我的扶貧故事」九零後的「小夏書記」丨興義市捧乍鎮鐵廠村駐村...
    「我沒有基層工作經驗,我害怕我處理不好群眾問題。」  「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學習,群眾的工作就要到群眾中去做,組織相信你能勝任的。」  「好的,那我願意去磨礪一下自己。」  這是2019年7月,組織給我分配駐村工作任務時的對話,至今我仍記得十分清晰。說實話,我當時的心情是恐懼的,聽說基層扶貧很苦很累,我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是什麼。  就這樣,7月23日,我第一次來到了我要常駐幫扶的鐵廠村,從此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涯。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駐村工作令我終生難忘丨黎平縣德化鄉培基村...
    我叫伍銘禮,是黔東南州黎平縣德化鄉政府扶貧工作站的工作人員。2017年11月,剛剛大學畢業的我考入德化鄉參加工作,同月我被委派到德化鄉最偏遠的培基村任扶貧駐村幹部,負責培基村的脫貧攻堅相關工作。到村的第一天,我和村支書沿著泥濘的泥巴路緩緩向村裡走時,村裡貧困的景象讓我驚訝。那時,我便下定決心一定要紮根於此,讓村子變得更好。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變故鄉,群眾是親人丨獨山縣基長鎮董秧村駐村...
    我叫唐婭,我與董秧村的戰貧情得從2017年開始說起,27歲的我,石阡人,大學畢業為了愛情選擇背井離鄉,來到貴州省黔南州獨山縣基長鎮成為一名基層幹部。2017年12月,因組織信任,我來到董秧村即心愛之人從小生活的地方,從此開啟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下沉扶真貧︱赫章縣達依鄉沙壩村扶貧幹部洪濤
    我叫洪濤,原是赫章縣公安局工作人員,2019年7月9日,下沉到赫章縣達依鄉沙壩村任扶貧幹部。  沙壩村海拔2100餘米,這裡山高坡陡,土地貧瘠,村民居住分散。  為了幫助貧困戶致富增收,結合該村實際特點,結合貧困戶實際發展,我多次和村支兩委開會研討,多次進村訪談農戶,決定在沙壩村開展養殖本地雞產業。  養雞場地有了,養雞人有了,可是沒有雞,拿什麼來養。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閃耀扶貧路|六盤水市青林鄉海發村駐村幹部劉行
    我叫劉行,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鐘山供電局派駐六盤水市水城縣青林鄉海發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9年9月,在向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發起總攻之際,我被組織安排到貧困發生率極高的海發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面對未知駐村前路,我是迷茫的,也是嚮往的,更向自己立下過誓言——「未來,這裡就是我踐行青春夢想的舞臺。」有人對我說「農村是一所大學、一個大舞臺、一個大熔爐,能從基層幹起,才能經風雨、長見識、成良才」,我深以為然。作為一名90後駐村幹部,我認為我是幸運的。從埋頭專業計量技術領域,到奮戰脫貧攻堅一線崗位,工作上的轉變曾令我迷茫不已,但同時也令我成長不少。
  • 「我的扶貧故事」在平凡中書寫不平凡丨興義市雄武鄉中心村駐村...
    我叫曹仕勇,現在是興義市雄武鄉中心村駐村幹部。不知不覺,脫貧攻堅工作已接近尾聲,在這幾年的扶貧工作中,有喜也有悲。到目前為止,我先後包保了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這期間發生了許多印象深刻的事情,讓我終身難忘,且受益匪淺。
  • 「我的扶貧故事」一花一草扶貧路 不是他鄉是故鄉丨鳳岡縣何壩鎮...
    我叫洪俊花,說起脫貧攻堅,我有太多感觸。三年前,我來到鳳岡縣何壩鎮凌雲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從此便開始了我的脫貧攻堅駐村之路,至今已有1000多天。  在政策指引下,我同村裡的書記、主任一同從各個小組開群眾會入手,每天頂著烈日,逐條馬路踩點、規劃、測量到施工,全程參與。不到一年的時間,凌雲村修通通組公路8條近10千米,通村公路2條5千米,實現了組組通水泥路。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因磨礪而出彩丨仁懷市茅壩鎮雄豐村駐村幹部...
    我是郭誠,2019年5月,得知單位需要派幹部駐村幫扶,我主動請纓,成為了茅壩鎮雄豐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員。時光荏苒,駐村已一年有餘。在這一年多的人生經歷中,我提升了專業能力,加強了同群眾打交道的本領,鍛鍊了自身品格。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初心,攻克扶貧路上的無數「難題」|都勻市平...
    我是張建軍,2020年8月,我來到都勻市平浪鎮共和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走進作戰室,看到牆上條目清晰地寫著一系列駐村隊長要履行的「一宣六幫」等脫貧攻堅幫扶責任時,那一刻,我倍感自身責任重大。  擔任駐村隊長第一天,我組織駐村幹部、包村幹部、村幹部召開了見面會,了解到共和村駐村幹部共有25名,分別來自都勻市交通局、都勻市住建局和平浪鎮人民鎮府。有6名鎮級包村幹部擔任網格員,村支兩委共7名。我意識到,在脫貧攻堅戰鬥過程中,要將來自不同工作部門的駐村幹部、鎮級包村幹部和村幹部擰成一股合力,得在人員管理方面下一番功夫。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臭的汗 澆開幸福花丨羅甸縣茂井鎮高田村駐村...
    2019年7月,羅甸縣吹響了「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的脫貧攻堅號角,或許是組織對我的考慮,亦然或是生在農村的我對農村的依念......29日以100日衝刺的決戰精神毫不猶豫隨著單位派遣入村的隊伍進入麻山腹地—茂井鎮高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