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真情下沉扶真貧︱赫章縣達依鄉沙壩村扶貧幹部洪濤

2020-12-14 天眼新聞

我叫洪濤,原是赫章縣公安局工作人員,2019年7月9日,下沉到赫章縣達依鄉沙壩村任扶貧幹部。  沙壩村海拔2100餘米,這裡山高坡陡,土地貧瘠,村民居住分散。全村有10個居民小組,有573戶2745人,屬於深度貧困村。  在村裡,我最關心的是孩子們的教育問題。

洪濤(右一)在課堂上

一次,我們去學校走訪,看到寒冷潮溼的天氣,孩子們穿著單薄的衣物,露出凍的通紅的小腳趾,我的心揪著,下定決心要改變他們最基本的生活問題。  我積極與貴州梓青傳統古建工程有限公司聯繫,多次往返畢節,經過不懈努力,該公司自願捐贈學生校服秋裝155套、冬裝155套,共計310套,合計人民幣32550元。後來我又聯繫到赫章縣方達製鞋也貿易有限公司,該公司無償捐贈學生鞋子155雙,合計人民幣18600元。

洪濤為孩子們籌集的物資

2019年,廣州市舒華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的體育物資到達了沙壩小學,這批捐贈物資內含書包260個,足球、籃球、排球各30個,兒童滑滑梯等體育用品,總價值45500元。  聽到孩子們朗朗讀書聲在校園響起時,看到孩子們穿上新校服、新鞋子奔跑在校園裡時;看到孩子們打著籃球,踢著足球,歡樂的笑聲迴蕩在校園時,我們心裡的石頭總算落了下來,看著他們明媚的笑臉,我們看到了春暖花開。  為了幫助貧困戶致富增收,結合該村實際特點,結合貧困戶實際發展,我多次和村支兩委開會研討,多次進村訪談農戶,決定在沙壩村開展養殖本地雞產業。  養雞場地有了,養雞人有了,可是沒有雞,拿什麼來養。我們一次又一次跑企業,一次又一次跑公司,等我們快要失去信心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我的老領導,於是我厚著臉皮大著膽子再一次敲響了老領導的門,向他述說了我現在所面臨的難處。  而我的老領導馬飛同志聽完我的匯報之後,立即給我聯繫到愛心企業赫章縣飛亞商貿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表示願出資10萬元購買雞苗無償捐贈沙壩村老百姓養雞產業。拿到資金的那一刻,我們看到了希望。

村第一書記和我對購買雞苗的地點進行層層篩選,既要考慮到路途遙遠小雞的存活率,又要考慮到小雞放養後的生存率,最終我們選擇在赫章縣六曲河鎮購置雞苗,現在養雞場終於建立起來。   現在沙壩村已經脫貧摘帽了,可我做的工作還遠遠不夠的,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發揮自身優勢,腳踏實地,竭盡所能為老百姓服務,為老百姓辦實事,發揮帶頭作用,帶領群眾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共同走上富裕之路。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星

編輯 劉思博

編審 王璐瑤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難忘那句表揚的話丨鳳岡縣進化鎮沙壩村駐村幹部...
    駐村的第一天晚上,沙壩戰區召開第一次研判會,當一些駐村幹部還在收心備戰時,我說:「我已完成走訪,熟悉了基本情況。」我這樣一說,大家並沒有在意。可接下來我如數家珍地用一連串數據徹底「徵服」了大家:多少戶、多少人、多少貧困人口、「四類重點」對象多少戶,我一口說出。「作為駐村才一天的機關幹部,能做到這樣的也只有你了!這說明你是負責的。」村總支書記陳文明這樣表揚我。
  • 「我的扶貧故事」直把他鄉當故鄉|黔西縣花溪鄉扶貧工作站站長吳長茜
    作為一名90後幹部,5年來,我與許多同仁一樣,為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揮汗如雨,「山崗上有我們的腳步,小河邊有我們的理想,天地間有泥土的芳香,我心中有淳樸的老鄉……」花溪鄉是全縣深度貧困鄉,有貧困人口1135戶4928人,全鄉十個村(社區)中深度貧困村就佔了3個,是全縣脫貧攻堅主戰場。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的「酸甜苦辣」|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
    我叫陳瓊,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幹部。  2019年7月我到雙樂村,駐村一年多來,我體會到了脫貧攻堅工作的辛酸與無悔、艱辛與幸福、付出與擔當,也品嘗到了扶貧幹部的「酸、甜、苦、辣」。  無以言表的「酸」  每月回家一次成了最大的福利,陪家人的時間太短、太少,讀小學的兒子總是生怕剛回家的媽媽又「跑」了,年邁的父母總是在電話中叮囑要照顧好自己……還記得有一次檢查孩子的作業時,要求是用「多麼」造句,孩子寫的是「我多麼希望媽媽能多點時間陪陪我
  • 「我的扶貧故事」讓選擇不留遺憾|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駐村幫扶幹部...
    面對許多同事家人的疑惑,我通常只是微笑著回答:「我還不老,我還幹得動。」  2018年9月底,我帶上簡單的行囊出發了,來到畢節市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爛壩組,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活。  剛到白泥鎮倮木村爛壩組時,一點基層工作經驗也沒有的我一籌莫展,不知道如何開展農村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駐心才能駐村丨赫章縣雙坪鄉聯豐村第一書記龍豔
    我叫龍豔,赫章縣雙坪鄉聯豐村第一書記。   2018年3月,我放下機關穩定的工作和城裡良好的生活環境,主動請纓到脫貧攻堅一線工作,擔任赫章縣雙坪鄉聯豐村第一書記,兼任單位駐村工作隊隊長。作為女性第一書記、工作隊長,我秉持「駐心才能駐村」的原則,理想與信念讓我克服了性別上的諸多不便,儘快適應角色轉換,用心用情,帶著情懷去幫扶,按照「第一書記」的職能職責和脫貧攻堅的要求,履職盡責,敢挑重擔。  為儘快打開工作局面,把扶貧工作做實做細,我遍訪全村252戶群眾,重點關注114戶貧困群眾,細緻了解各戶家庭情況並建立管理臺帳。
  • 「我的扶貧故事」用智慧和汗水描繪脫貧攻堅美麗畫卷|金盆鄉麻窩村...
    撲下身、沉下心、紮下根,真蹲實駐,真幫實扶,是我這幾年在基層工作最為重要的感觸。2017年4月,我從六盤水市第十五中學派駐到鐘山區雙戛街道河溝村,那個時侯恰逢我家還面臨高考的關鍵時期,我還是義無反顧的帶著責任和使命走馬上任。
  • 「我的扶貧故事」付真情、出真招,做好時代答卷人丨羅甸縣紅水河鎮...
    我是羅甸縣紅水河鎮冗袍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長黨海夏。2018年3月,我從羅甸縣發改局下沉到羅甸縣紅水河鎮冗袍村駐村,開啟了我的扶貧之旅。第一天來紅水河鎮冗袍村,坐了近兩個小時的車,路彎道也很大,越往前走,只看到山越高越大。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夫妻」 舍「小家」為「大家」|黎平縣龍額...
    我叫陸建梅,2017年10月,加入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人民政府這個大家庭。同年,遇到了我的丈夫石慶平,我們倆主要負責扶貧工作站建檔立卡管理工作。我們也是平金村和思姑村的駐村幹部。三年來,我們共同奮戰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舍「小家」為「大家」,變身「扶貧夫妻」,以實際行動展示了龍額鎮脫貧攻堅幹部的優秀風採。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我們主要工作就是清理數據,配合開展各項普查、迎查工作。收到省、州、縣扶貧辦下發的各種數據報表後,我們自己先研究,然後講給各個扶貧幹部,這樣,也能為大家節省更多時間。
  • 「我的扶貧故事」來到這裡我們便是一家人|赫章縣結構鄉多魁村駐村...
    我叫顧尚雍,赫章縣結構鄉多魁村駐村幹部。   剛開始去駐村時,有朋友問我:「你們這些幹部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有效果嗎?」,說實話,我心裡也是困惑。轉眼間,駐村已經一年又三個月,如今,我可以很肯定而驕傲地回答他們:「我們做了很多實事,成效當然顯著!」  2019年7月,我寫了一份申請,主動請戰到脫貧攻堅戰場,來到有著「赫章小西藏」之稱的結構鄉,看到被崇山峻岭包圍的多魁村我才知道,這裡是多麼的偏僻和艱苦。
  • 「我的扶貧故事」羅靖斐:「95後」的我要把青春綻放在扶貧路上
    在參加工作的第一個星期,黨委政府選派我到後壩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從懵懂的學子到扶貧幹部,三年扶貧路讓我褪去學生氣,融入村寨成為了後壩的一份子,難忘的扶貧經歷,已在我人生歷程中烙印下特別美好的印記,感恩這段經歷讓我的青春更有意義,扣好了我在工作歷程中這特別的「第一顆紐扣」。 在深學真訪上下功夫,找方法打開群眾心扉。
  • 「我的扶貧故事」九年扶貧路,一路見真情丨雷山縣郞德鎮楊柳村駐村...
    「我是個老扶貧了,九年扶貧路,真是一路見真情。」我叫楊華周,曾任雷山縣方祥鄉副鄉長,現任雷山縣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同時也兼任雷山縣郎德鎮楊柳村駐村第一書記。作為在方祥鄉工作20年的基層幹部,我深感責任重大,但從未氣餒、從不妥協,經過與當地幹群努力、步步為贏,全鄉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11年5月,我表現突出,得到組織信任、群眾支持,當選為方祥鄉副鄉長,具體分管農林水和扶貧工作。從那一年起,就與扶貧工作有了不解之緣。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我是一名扶貧幹部而自豪丨天柱縣鳳城街道雷...
    我曾經身患癌症,感謝上天給了我一次重生的機會,我趟在病床上對自己許下了這樣的承諾。我叫楊麗娜,是天柱縣鳳城街道派駐雷寨村的一名普通的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當我病好回到單位後,我聽說縣裡要選派同步小康駐村幹部下村開展幫扶,就主動請纓要求下到基層一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身體的原因,剛開始領導不同意我駐村,後來在我軟磨硬泡下,領導終於同意了我的想法。
  • 「講講法院人的扶貧故事」扶貧必扶智 阻斷貧困代際——記洮南市...
    「新立村村部輔導班開課啦!」那金鎮新立村村民交流微信群中傳遞這樣的消息。「太好了,我家孩子的假期作業我都並不知道怎麼輔導呢。」「要不然我正為孩子補課的事兒發愁呢。」「過幾天我妹妹家孩子也來新立村,能參加麼?」「給孩子補課是好事兒!」「謝謝他們,明天我就把孩子送去。」新立村的村民在群裡三句兩句的聊了起來,他們聊得正是一件事,那就是洮南市人民法院的駐村工作隊利用業餘時間為放假學生補課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看到老王日子越過越好,我打心底裡高興|赫章縣...
    我和他打起了招呼,他看了看我說:「是黃老師呀,我現在很好,搬遷後在家照顧外孫讀書,閒餘時間逛逛街,在廣場聽聽山歌,日子過得還可以。」柏楊村村民種植半夏老王名叫王付明,原是是赫章縣德卓鎮柏楊村村民,去年作為易地扶貧辦親對象搬到銀穗社區居住。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心踏實了,我們也就踏實了丨麻江縣杏山街道...
    我叫王佳蘭,是麻江縣婦聯派駐杏山街道城關村駐村幹部,2017年至2020年服從縣委安排到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從一名幫扶幹部到下沉幹部又到駐村幹部,一路走來,平凡的換貧困對象和扶貧村,有心酸也有溫暖。
  • 許昌市建安區駐村第一書記王高雷:用真心真情做扶貧
    映象網訊(記者 康世保 通訊員 朱凌磊 武書鋒)王高雷是許昌市建安區區委組織部派駐小召鄉河沿張村第一書記,2020年3月12日駐村以來,他團結村兩委幹部,帶領駐村工作員隊,堅持白天走訪入戶傾聽群眾心聲,晚上思考總結謀劃脫貧致富良策,努力做到「用真心扶貧,用真情扶貧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拔窮根,戶不脫貧誓不休|六枝特區新場鄉...
    在扶貧工作中,經歷過很多事,也留下了許多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村裡的一條必經之路常年落石,車輛在此處不敢停留,更別說是人。有一天,山上落石堵住了路,造成道路不能通行,因為害怕隨時會有落石危險,村裡老百姓一時沒有清理道路。得知此事,我叫上村裡其他幹部不顧危險,及時搬走落石,為村民騰出路來,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⑨——駐村駐心顯真情 敢闖敢試留芳名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⑨——駐村駐心顯真情 敢闖敢試留芳名 2020-12-01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情懷 不辱使命不負村丨安順市平壩區齊伯鎮...
    夜晚,在村民陳順榮的農家小院裡,月色空明,樹影橫斜,一碟花生米,燒酒一杯,與村民小酌話真情。掐指算來,我在關口村駐村扶貧已是第三個年頭了,這裡的山這裡的水這裡的人,早已成了心頭揮之不去的牽掛。我叫李俊,2018年1月8日,對我來說是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組織安排我從區財政局派駐到齊伯鎮關口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始了與這個苗族村寨的不解情緣。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初心,攻克扶貧路上的無數「難題」|都勻市平...
    我是張建軍,2020年8月,我來到都勻市平浪鎮共和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走進作戰室,看到牆上條目清晰地寫著一系列駐村隊長要履行的「一宣六幫」等脫貧攻堅幫扶責任時,那一刻,我倍感自身責任重大。  擔任駐村隊長第一天,我組織駐村幹部、包村幹部、村幹部召開了見面會,了解到共和村駐村幹部共有25名,分別來自都勻市交通局、都勻市住建局和平浪鎮人民鎮府。有6名鎮級包村幹部擔任網格員,村支兩委共7名。我意識到,在脫貧攻堅戰鬥過程中,要將來自不同工作部門的駐村幹部、鎮級包村幹部和村幹部擰成一股合力,得在人員管理方面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