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TORI中國「失聲」三部曲-虎嗅網

2020-12-06 虎嗅APP


拼了6年,「日本家居王者」NITORI始終穿透不了中國市場。


「知名度還不如永旺,遑論宜家……」,網友的實力吐槽,殘酷、扎心。小紅書上,帶「宜家」標籤的筆記多達22萬+條,而NITORI寥寥2000多條。



落寞之境,NITORI恍惚了。畢竟在大本營日本,它是那個虐哭宜家、打殘MUJI的「神」,門店數超宜家50倍不止,撐起島國家居半壁江山。 


聲浪微微,背後有營銷缺位帶來的「聞所未聞」,亦有門店過少帶來的「見所未見」。關於後者,NITORI已然意識到問題之所在,過往幾年拓店不止,且已與宜家成拉鋸之勢。


可若只是一味鋪量,NITORI依舊未能徹底扭轉困局。因為當下的中國潰敗,關鍵掉鏈子的一環是選址偏差——離人氣mall,過遠。


數據來源/NITORI、宜家官網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1個高人氣好鋪,勝過10個「門可羅雀」的店。正如蔦屋老大增田宗昭所言:「店鋪畢竟是最大的廣告。」


想清楚這點,準備再戰中國,彎道超車的NITORI,才有勝算。


虐哭日本宜家,創造33年增長神話


1972年的日本,是宜家、NITORI的新起點。


這年,拓展海外市場的宜家,第一次踏上日本;瀕臨倒閉的似鳥家具店,老闆似鳥昭雄咬牙東渡美國考察尋路。


似鳥昭雄 圖片來源/流通新聞


往後,宜家因業績不佳兩進兩出,並於2001年三進日本,2006年再開首店。


而赴美歸來的似鳥昭雄,則給似鳥家具店帶來了新生。1978年,似鳥家具店改名NITORI,由此開啟「33年持續增長的業界神話」。


圖片來源/流通新聞


截至今年6月,宜家原宿店開業,日本店數首次突破10家。同期,NITORI在日店鋪數已超500家。


縱觀二者日本發展歷程,不難發現:「二退三進」的宜家,錯失先機,後勁乏力;而NITOR繞過3個轉折點後,以高品控DTC模式、70%的上新率站穩了日本家居C位。


學步美國西爾斯,祭出TDC打法


赴美回日後,似鳥昭雄時常憶起初遇Sears和J.C.Penney等零售店的情形,還是能夠清楚的記得:色彩和風格統一的商品擺放在一起,售價約為日本1/3。


沙發、茶几、落地燈,同色系的窗簾、桌布,構築一個完整可售溫馨空間,此概念在彼時日本算是「新物種」,似鳥昭雄順勢將其引入店中。


圖片來源/流通新聞


為實現從策劃到原料、設計、出品的全盤掌控,達到低價販售的目標,NITORI趟出了DTC的路子——從消費者出發,精選低價原材料,零中介對接廠商,高效率、高品控投放產品。


打通供應鏈,全球尋找低價原材料,NITORI海外採購1989年登陸新加坡,往後經過新設與合併新增了中國、馬來西亞和泰國等採購網點。而其印尼和越南海外工廠,則分別在1994年、2004年投產。


越南工廠  圖片來源/NITORI官網


原料供應鏈外,NITORI控本增效的另一打法是建物流網,降倉儲成本。目前,其已在日本建了札幌、關東、關西、九州四大物流中心,同步導入了自動立體倉庫、智能分揀IT系統。


選品:年更新率達70%,自有品牌佔9成


標準化,NITORI業績長虹的關鍵詞。


據NITORI高管此前公開分享,在選品上,公司的標準化是:15000個SKU,每年必須更新70%。


汰換的這些商品,從20%的年度爆品開始。在該高管看來,這個略顯「不常理」標準有其背後邏輯——「因為賣得好的商品很快就有人來模仿」。


圖片來源/NITORI官網


具體看,NITORI產品上新方式有三:類似功能,新品價低;增加功能,維持原價;同價、同功能,設計迭代。


新品奪眼球外,NITORI佔比9成的自有品牌,同樣是其刺激消費殺手鐧。自有品牌,不僅可提升品牌知名度、建立客戶忠誠度、增強消費粘性,同時還可為零售商帶來更高利潤率。


圖片來源/流通新聞


零售商首要任務是賺錢,轉售商品時必須為品牌支付溢價,無形增加了品牌售價。轉為自有生產後,可將此部分成本用於運營等,創造更大收益。


加密門店布局,出海臺灣站穩外拓首站


選品需要預測先機,拓店選址亦然。


「NITORI在門店選址上,會預先調查5年後、10年後和20年後的人口結構變化,瞄準人口增加地區,採取先行開店的策略。」


日本出圈後,似鳥昭雄制定了最初10年開店、第二個10年育人、最後一個10年由員工創造商品和制度的30年計劃,加密門店布局以擴大商品銷量。


圖片來源/NITORI官網


行至2003年,第一個30年計劃完成,NITORI店鋪突破100家,銷售額實現1000億日元,並在品控、價格和員工培育上已經形成一套完備邏輯。


商業帝國日漸成型,「好玩」的NITORI開始試水新店型。


2011年,「mini版NITORI」DECOHOME開進日本市中心,酷似室內雜貨商店,不賣大件家具,低價商品約佔6成、中間價商品約佔4成,瞄準2、3字打頭的女性白領及年輕夫妻。


圖片來源/akashitowns


DECOHOME探路4年後,NITORI才踏入市中心的mall,首家市中心店開在「銀座巴黎春天百貨店」。


而宜家首家市中心店今年才在原宿悠悠露臉,慢了NITORI近五年,搶佔市區消費人群先手優勢弱。


根據NITORI官網信息,截止2020年2月末,DECOHOME店鋪數量為114家,而NITORI也在銀座、澀谷、池袋等市中心紮根。


扎入市區外,NITORI同步進行著出海計劃。2007年,NITORI海外1號店落在臺灣高雄,且保持著年均3家增速。


不料,臺灣前5年,累計損失近20億元,差點落荒而去,終在加密門店和提效供應鏈後,立穩腳跟。


臺灣店  圖片來源/Wikipedia


2012年,NITORI臺灣轉虧為盈,外拓的眼光投向更廣闊的全球市場。2013年,進軍美國市場;次年,入局中國內地市場。


可這個度過了3個轉折期,30年業績連漲,徹底甩開了宜家「身登青雲梯」的家居巨頭,卻迷失在了華夏之地。


中國失意,押注日系mall難聚人氣


NITORI中國內地之行,起點在武漢。2014年,其首店落戶武漢徐東商圈群星城。


首店落成前,NITORI做足了踩盤工作。先是2004年,在上海開「平湖物流中心」,接著2007年去惠州設「惠州物流中心」。


可這場長達十年的鋪墊,換來的是個「遲到者」標籤。彼時,以新中產為「獵物」的日系品牌們,日子不好過。扛不住的MUJI,無奈進行了中國首次降價行動。


同期,紮根中國16載的宜家,以16個「藍盒子」風靡在北上廣深、重慶、成都、武漢,大連、瀋陽。


圖片來源/iyunying


環境不善,對手兇猛,悄悄落在武漢的NITORI,在零售圈濺起的水花過小。沒能一炮而紅,而往後新店的落址、門店選品及品牌宣傳,同樣難言驚豔。


偏愛日系購物中心,人氣弱曝光率低


復盤NITORI中國6年選址,會發現與日系mall的中國開店路徑高度重疊。


據商業地產頭條統計,NITORI 40家店鋪中,入駐日系購物中心佔比達1/3。其中,有13家開在永旺夢樂城,佔永旺夢樂城總項目數的超過六成;1家落戶伊藤洋華堂。


而NITORI深度綁定的永旺夢樂城,所處的商圈氛圍、周邊商業配套,並不佳。


以武漢為例,有3家NITORI店鋪入駐了永旺夢樂城,其中兩家夢樂城所在商圈綜合指數排名中等偏下水平:金橋項目所在的石橋商圈,排名第10;經開項目所在商圈排名25。


數據來源/NITORI官網、贏商大數據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再從全國來看,NITORI入駐的13個永旺夢樂城項目,周邊的1公裡的寫字樓、住宅小區數都比較少,家庭型客群不多,家居消費氛圍不佳。


數據來源/贏商大數據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這也就意味著,作為一個「新品牌」,NITORI缺少足夠曝光率。沒有流量,沒有銷售,正常現狀。雖然相當一部分永旺夢樂城所處的商圈商業氛圍不佳,但NITORI仍保持與之合作。2018年底,還跟著永旺開出了天津中北店。


避開宜家,押注新mall風險高


初入中國時,郊區店的市場多被宜家搶佔。於是乎,NITORI選擇開進市區購物中心,規避競爭,同時佔領宜家尚未涉足的市場。


乍眼看,是個正確抉擇,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很大程度上,NITORI進駐的購物中心們要背鍋。


圖片來源/withnews


從開業時間來看,NITORI選址的購物中心多為新項目,開業時間在2014年之前的只有8個。勾勒著與新項目共成長藍圖,NITORI選的商圈中「明星項目」屈指可數。


以NITORI大本營武漢為例,據贏商大數據監測,只有江漢路商圈的聚客能力指數在8以上,,徐東、江城大道、古田商圈的聚客能力指數都在及格線之下。


數據來源/贏商大數據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NITORI門店數量第二的城市是上海,除了徐家匯和四川北路商圈排進上海TOP15,其他都排名中下。


值得注意是,即便是落在排名靠前的商圈,對比圈內其他項目,NITORI選的商場整體競爭力亦不突出。在全上海排名第五的商圈四川北路,NITORI落地的上海ist艾尚天地在商圈內排名第六。


圖片來源/贏商大數據


當然,在狹路與宜家相逢時,一如在寧波、南通和蘇州等城市,NITORI同樣不佔優。


在蘇州市高新區,NITORI所在的永旺和宜家對街相望,距離幾分鐘腳程,開業時間相差一年,而大眾點評上的236條和4300條評論數,直觀顯示出二者人氣之差距。


門店小體驗差,電商、本土對手強勢擠壓


不同於宜家大店,面積動輒上萬,NITORI購物中心店門店多在2000~3000平米。


強體驗感,是宜家聚客之道。周末時光,一家老少,樣板間坐坐,瞅瞅鍋碗瓢盆,再去餐飲來份可續杯的美食,這是NITORI當下難以複製的。


圖片來源/Brett Kwong


囿於空間限制,NITORI門店展示的商品受限,且多為小物件,與此同時會壓縮體驗區面積,以求門店坪效最大化。


如此布局,難免給一些消費者留下「店面陳列和裝修,都有廉價感」品牌印象,嚴重影響到店復購。而當顧客將眼光投向電商時,NITORI要面對的更是海量競爭,畢竟家居雜貨、小物件可替代品多。


此外,本土家居家具品牌,諸如紅星美凱龍也開始擁抱電商,進行轉型。本土雜貨品牌名創優品、NOME等的崛起,都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NITORI的生存空間。 


圖片來源/NOME官網


比體驗和品類,拼不過宜家,雜貨、小品類有名創和NOME的圍堵,NITORI在中國的發展可謂是夾縫中求生存。


繼去年宜家開設淘寶旗艦店驚起討論聲一片之後,NITORI今年4月也入駐了京東,目前有粉絲34萬,而淘寶旗艦店則顯示「清空」。


「上新了也不知道」,營銷推廣掉鏈子


無論是選址、選品,NITORI攻佔中國的頭號難題,可歸結為「沒人氣」。


進擊的NITORI,來了中國,拓店慢節奏,營銷忒「佛系」。在年輕人日活最高社交場,宜家微博粉絲178萬,更新1.8萬條;NITORI粉絲13萬,更新356條。


更新頻率看,以10月為例,截止發稿日,宜家平均每天更新5~6條微博,而NITORI10月共更新3條。後者似乎對數字「3」格外中意,連微信公眾號和抖音都保持著這個更新率。


圖片來源/流通新聞


名氣不大,營銷不多,NITORI在日本走的可不是這個路子。


在電商不甚發達的日本,NITORI零售圈線上線下一體運營「鼻祖」,大玩「數位化會員」,並於2014年上線APP。據華泰證券研究,截止2019年2月,NITORI移動端日本的使用者約350萬人。


廣告宣傳,也是NITORI日本營銷大法。2005年,接管PUBLIC CENTER經營權,開始廣告代理業務,通過報紙夾頁廣告、商品目錄和電視等大眾傳媒,進行「物超所值」大促宣傳,強化「整體搭配家居企業」形象。


親測「門店即廣告」的它,為迅速鋪開日本市場,打響知名度,還見縫插針推出「多主題、多業態」概念店—— DECO HOME店和小型NITORI EXPRESS店,以及大型購物中心,活躍在日本大眾生活的各個層面。


圖片來源/流通新聞


不想在中國繼續做「被低估的王者」,不想繼續被吐槽「聞所未聞,見所未見」,NITORI始終缺一個爆紅的機會,只是在門頭加上中文標識,這遠遠不夠。


不在佛系中爆發,它就會在佛系中消亡。



相關焦點

  • 肖戰「失聲」發言有力量,節目官方回應「失聲」原因,並非消音
    令人詬病除了現場收音就是肖戰發言時話筒的「失聲」。因為是直播,所以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節目現場的收音效果並不好,肖戰演唱時話筒聲音是很小的,且背景聲大於人聲。歌曲演唱完後,肖戰在舞臺上的一段發言也「失聲」了。因為話筒的「失聲」,所以有許多關於肖戰被節目「消音」的流言。好在,節目官方及時說明了原因,「失聲」是因為直播時音頻出現故障,且節目官博還放出了有聲版本。
  • 哈桑甘當中國足球的罪人!足協失聲,再見亞冠
    其實,國安兵敗多哈,在賽前就已經註定了,畢竟當中國足球的罪人哈桑成為主裁判的那一刻比賽的天平就已經傾斜到了蔚山現代的那一方。哈桑跟中國足球之間的淵源非常流長,亞足聯既然派出哈桑執法北京國安和蔚山現代的比賽,那麼中國足協肯定能率先獲得消息,畢竟中國足協有9人在亞足聯各委員會任職,尤其是杜兆才還出任了裁委會主席。
  • 省考行測常識:中國文學「三部曲」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中,文學常識是一個常考的內容,在本文給大家介紹中國文學常識中的「三部曲」。一、茅盾的《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從《春蠶》寫蠶絲業蕭條所引起的農村破產,到《秋收》寫農民在飢餓中的搶糧風潮,到《殘冬》寫農民在一年生計完全絕望以後,終於自發起來進行武裝鬥爭的故事。1.
  • 杜江「中國驕傲三部曲」,為何《決勝時刻》票房最低
    《決勝時刻》是博納影業推出「中國驕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其第一部是由黃曉明、杜江、楊紫和歐豪主演的《烈火英雄》,該片經過兩次延期後,將於11月9日下線,目前的票房成績是16.8億,貓眼9.5分,豆瓣6.7分,妥妥的為三部曲開了一個好頭。
  • 17歲小戰士一槍命中越南女特工,上前檢查時失聲痛哭
    二戰雖然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但它對中國人民的影響仍然揮之不去。我們今天要說的是,發生在我國對越反擊戰中的事情。17歲小戰士一槍命中越南女特工,上前檢查時失聲痛哭。(圖為戰場) 上世紀70年代,越南並不顧及中國的友誼。在中越邊境上挑起一次又一次的事端,中國採取果斷措施,從邊境向越南發動反擊戰。
  • 中國GDP排名:北方城市集體「失聲」,這個城市卻頂住壓力衝前10
    不過今年的中國GDP排名讓人覺得很意外,比如說在各個城市的排名當中,北方城市集體「失聲」,這個城市卻頂住壓力衝前10!這座城市就是武漢市了,按理來說今年的特殊情況之下,它應該是損失最大的一座城市了。然而在全國助力的大環境之下,武漢市不僅依舊穩住了南方城市前十的地位,甚至於在全國的排名上也沒有出現大的退步。
  •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將在中國香港重映 或為諾蘭新片《信條...
    據外媒《好萊塢報導》報導,諾蘭導演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將在中國香港進行重映。據悉三部曲中的《蝙蝠俠:俠影之謎》將於6月4日上映,《黑暗騎士》將於6月11日在電影院上映,《黑暗騎士崛起》將於6月18日上映。
  • 「蝙蝠俠三部曲」該系列上映15周年!中國臺灣重映
    @1905電影網稱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蝙蝠俠:俠影之謎》《蝙蝠俠:黑暗騎士》《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自5月29日起將在中國臺灣重映,屆時IMAX也將同步上映。  紀念該系列上映十五周年,官方發布中字預告:【遊俠網】諾蘭蝙蝠俠三部曲臺灣重映  「蝙蝠俠三部曲」由克裡斯蒂安•貝爾、麥可•凱恩、摩根•弗裡曼、加裡•奧德曼等主演,該系列電影主要講述蝙蝠俠布魯斯•
  • 北京文化用電影工業化標準打造中國神話史詩大片《封神三部曲》
    實際上除了《我和我的家鄉》之外,北京文化另一部儲備影片《封神三部曲》也備受觀眾期待。據悉《封神三部曲》由烏爾善導演執導,北京文化董事長兼總裁宋歌擔任出品人,北京文化董事副總裁杜揚擔任總製片人。雖然「封神」的故事已經家喻戶曉了,但像《封神三部曲》這樣耗時十年之久、用超強的制宣發陣容加持的「封神故事」還是史無前例的。
  • 諾蘭蝙蝠俠三部曲香港重映 蝙蝠俠三部曲觀看順序片名
    諾蘭蝙蝠俠三部曲香港重映 蝙蝠俠三部曲觀看順序片名  日前,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宣布將於6月每周四登陸香港院線,屆時IMAX將同步上映。  此前,「蝙蝠俠三部曲」《蝙蝠俠:俠影之謎》(2005年6月15日在美國上映)、《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年7月18日在美國上映)、《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2012年7月20日在美國上映)宣布自5月29日起將在中國臺灣重映,此次重映是為了紀念該系列上映十五周年。
  • 諾蘭「蝙蝠俠三部曲」中國臺灣重映
    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蝙蝠俠:俠影之謎》(2005年6月15日在美國上映)、《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年7月18日在美國上映)、《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2012年7月20日在美國上映)自5月29日起將在中國臺灣重映,IMAX同步上映,此次重映是為了紀念該系列上映十五周年
  • 搞笑瘋人:刑天被鬼嚇得失聲,孫悟空和哪吒被當成人質
    搞笑瘋人:刑天被鬼嚇得失聲,孫悟空和哪吒被當成人質
  • 寶藏女孩劉惜君失聲三年回歸,《天賜的聲音》與胡彥斌對唱情歌...
    寶藏女孩劉惜君失聲三年回歸,《天賜的聲音》與胡彥斌對唱情歌,嗓音驚豔! 近日,在一檔音樂綜藝節目《天賜的聲音》中,胡彥斌與寶藏女孩劉惜君對唱扎心情歌,登上了熱搜!
  • 北京文化出品《封神三部曲》!力推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
    說到北京文化,相信大家除了對其「爆款製造機」的耳熟能詳之外,其堅持電影工業化製作標打造的《流浪地球》和《封神三部曲》想必大家也略知一二。什麼是電影工業化呢?近期,五大知名導演在採訪中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說《流浪地球》的成功開創了中國電影工業化的裡程碑,那麼由北京文化出品的《封神三部曲》或將使得中國電影工業化走向另一個新高度。在此次的採訪中,烏爾善導演也談及到了自己對於電影工業化的看法,他指出:電影工業化,是類型化的創作、科學化的製作管理和高新技術的應用。
  • 《茶人三部曲》:一部榮獲茅盾文學獎的中國第一部茶文化長篇小說
    但接下來要說的這部「茶書」,卻是一部與茶文化有關的長篇小說,因為此前從無這樣的先例,因此它被稱為是中國第一個反映茶文化的長篇小說系列。它就是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包括《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築草為城》三部。
  • 土豆三部曲,男主都逃不過被妻子追殺的設定!周元能逆襲?慘被打臉
    導讀:在土豆的三部曲中,都逃不過被妻子追殺的設定!結果慘被打臉Hello,歡迎來到青動漫,我是你們的阿青呦~又到了阿青給大家侃動漫的時候了,相信大家都對天蠶土豆大大有一定的了解,那麼他筆下的三部曲和如今最新的一部作品《
  • 漫威電影的成功對中國電影工業化和《封神三部曲》有什麼樣的借鑑...
    反觀中國電影,我們在類型化創作方面的經驗就比較少,究其本質原因還是中國電影工業化不成熟。就目前中國電影的現狀來說,在類型電影的創作和拍攝上,還沒有建立起標準化的流程和規範。烏爾善執導的電影《鬼吹燈之尋龍訣》共有1500個特效鏡頭,從前期設計到特效製作共花費了18個月,成為國產大片的分水嶺之作,讓業內人士看到了中國電影技術的質變和建立工業化生產體系的希望。中國電影人探索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止,而中國電影的特效製作方面還沒有步入國際頂尖水準,很大原因也是被電影工業化落後這一難題掣肘。好萊塢電影的衝擊,讓中國電影人已經越來越關注電影工業化的重要性。
  • 肖戰227事件偶像失聲,不表達就會被表達
    這次事件完全就是教科書版的「偶像失聲」和「粉絲行為,偶像買單」。一個偶像在享受了粉絲創造的紅利之餘,多少都會承受著粉絲帶來的部分責任,尤其是在無濾鏡的路人眼中,偶像與其粉絲就是共同體。1.偶像失聲從來就是個體行為偶像是被追求、被崇拜的對象,偶像的存在正如粉絲裡的指明燈。
  • 打造中國版「哆啦A夢」,陳思誠推出科幻喜劇「外太空三部曲」
    近日,在全國院線國產影片推介會上,「唐人街探案」系列導演陳思誠通過VCR宣布,除了萬眾期待的《唐人街探案3》將於2021年大年初一上映之外,自己打造的全新IP,被稱為「外太空三部曲」第一部的《外太空的莫扎特》暫定於2021年暑期檔跟觀眾見面。
  • 籌拍「外太空三部曲」,要打造中國「哈利波特」
    第一位,據稱是「中國喜劇領軍人物」+「百億票房男演員」,你猜是誰呢?結合豆瓣信息來看,應該是黃渤沒跑了。從2019年春節檔《流浪地球》的橫空出世,打破了此前中國沒有院線科幻電影的尷尬局面,許多人口中的「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也由此開啟。在科幻電影逐漸起勢之時,陳思誠再次抓到了這個電影潮流,著手打造中國原創科幻喜劇《外太空的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