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頭號殺手,近日青年突發心梗猝死的新聞再次引發關注,沒有在第一時間識別出病兆,並及時送往有資質的醫院搶救,往往是耽誤救治的重要原因。94 歲的潮汕人張阿婆近日突發胸痛,但因為團結孝順的一眾子孫平日就有意識地學習急救常識,並全力配合醫院搶救,讓老人化險為夷,順利救治。
94 歲阿婆突發胸痛
94 歲的潮汕人張阿婆,家住廣州穗花,平時除了血壓偏高,身體狀態好,生活可自理,家人還請了保姆 24 小時照顧。
發病當晚,阿婆於晚七點吃了飯睡下,約八點起身上廁所時,忽然感到胸口異常疼痛,痛感隨即蔓延至雙肩、背部,保姆第一時間聯繫了住在附近的張阿婆兒子李先生。
因家有高齡的老母親,李先生及家人平時都有意識地了解一些急救常識,明白時間就是生命,任何一點疏忽大意和時機錯失都有可能導致生命的逝去。李先生聞訊,第一時間驅車趕往母親住處,並撥打了 120 急救電話,同時叮囑保姆:讓母親側臥,不要私自採取非專業的救護措施。
張阿婆隨即被 120 救護車送往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李先生的兄弟姐妹們也即刻趕到了醫院。
25 分鐘高齡阿婆轉危為安
張阿婆送達廣醫二院後,醫院胸痛中心立即為其開通了胸痛綠色急救通道,結合心電圖與相關症狀,張阿婆被明確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由於送治及時,血管開通機會大、效果預估好,為張阿婆看診的胡明醫生建議立即行心臟介入開通閉塞血管,在場的李先生三兄妹表示非常信任醫生,當機立斷同意手術。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鍾贇介紹道:" 當時張阿婆的心臟右邊唯一一條主幹血管完全閉塞,隨時有心跳驟停及心室顫動的風險。平時接觸到的老年病人,我們有時候需要花費長時間與家屬溝通,但張阿婆的家屬當即表示全力配合,為救治爭取了寶貴時間!"
醫院介入團隊立即密切協作,充分預估病情的各種變化,並做好完善準備,在為張阿婆開通血管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心跳減慢、血壓下降等現象,好在從血管閉塞到開通間隔時間不到 90 分鐘,心肌細胞還處於瀕死邊緣,並沒有完全不可逆地壞死,經驗豐富的手術團隊也充分預估到術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早已做好應對。
張阿婆的手術順利,從進入介入手術室到轉入重症監護室,只花了 25 分鐘,甚至張阿婆當時覺得自己只是做了一個簡單的身體檢查就恢復了,但她不知道,近 10 人的急診—心內科胸痛介入團隊各自在接到急診電話後,於最短的時間內趕回導管室分工準備,為快速開通血管創造了最便捷的途徑,讓張阿婆得以迅速救治。
術後,李先生擔心母親害怕,便委託護士轉告母親,一眾子孫都來到了醫院,只是暫時無法進入監護室看望,但都在外面時刻守護著,希望她別擔憂。" 我好開心啊,醫生、護士都好好啊。" 術後的張阿婆再次露出了爽朗的笑容,還交待子孫們放心,自己很好。
" 真的多謝醫生護士們!當時情況非常危急,差一點都可能危及生命,我們平時都有了解一些心梗的救護常識,我們相信醫生一定會盡全力救治老母親的。" 事發突然,李先生回憶起當時的情況仍感慨萬千,看著病床上恢復健康、笑容如初的母親,這位年過五旬、歷經世事的潮汕漢子也不禁動容,眼角微微溼潤。
突發胸痛第一時間撥打 120,切莫錯失搶救良機
" 年紀大的心肌梗死患者的確救治難度會比較大,但開通血管及時仍然有很大的生還希望,遺憾的是很多時候往往卡在了家屬環節,比如在患者發病時自行採取措施,沒有第一時間撥打 120 送往醫院;來到醫院後又猶豫不決是否接受手術治療,在一分一秒中,往往錯失了最佳的救治時機,是非常遺憾的。" 鍾贇副教授表示,張阿婆的成功救治不僅在於醫護人員及時的搶救、精湛的醫術,也得益於家屬做到了這些:急救常識的積累、對醫院救治的配合、對醫生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廣醫二院是國家級胸痛中心和廣州胸痛中心質量控制中心,能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 24 小時全天候、快捷、高效的診療服務。鍾贇副教授再次強調,心梗有不同的類型,發生在心臟的不同部位,帶來的併發症和危害也不一樣,因此病人不能憑著自己的判斷就自行用藥,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才能服用。一旦出現突發胸痛等心梗症狀,切勿慌亂,應馬上撥打急救電話 120,這樣利於醫生在來的路上指導患者先行自救,運送過程中進行早期診治;同時醫院能迅速啟動有針對性的急救綠色通道,搶得救命時間。
1120 心梗救治日寓意
"1120" 寓意一:
有胸痛,我要撥打 120!
(胸痛是標誌性症狀,急性心梗發生後立即撥打 120)
"1120" 寓意二:
心梗救治,爭取黃金 120 分鐘!
(發病到開通血管,如在 120 分鐘內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
採寫:新快報記者 高鏞舒 通訊員 許詠怡 朱一藝
【來源:新快報ZAKER廣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