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劍勇
可穿戴設備是全球增速最快、最受歡迎的智能硬體,依據IDC早前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89%達到3.37億臺。值得一提的是,智能腕錶/智能手錶及穿戴式耳機是最受歡迎可穿戴設備,其中蘋果憑藉Apple Watch、AirPods稱雄全球,成為全球首家年度出貨量突破1億大關的可穿戴設備廠商。
2019年,蘋果全年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1.065億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22%,佔據全球三分之一市場份額,這一數據來自IDC報告。另結合蘋果年報披露數據,同樣也顯示出蘋果公司可穿戴設備行業最大贏家。憑藉Apple Watch智能手錶、AirPods耳機在全球需求強勁推動下,2019財年蘋果公司來自可穿戴、智能家居等其他業務營收規模245億美元,同比增長41%。不管是各調研機構報告,還是蘋果年報,均顯示出蘋果領跑全球。
進入2020年,儘管受到疫情衝擊,但可穿戴設備依舊保持穩健增長。來自IDC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7260萬部,較上年同期增長29.7%。蘋果繼續遙遙領先其他競爭者,佔據全球近三成市場份額位居第一,緊隨其後是小米、三星、華為、Fitbit。
需要指出的,智能手錶增速開始放緩,智能腕帶類產品同比增長16.2%,不過穿戴耳機增速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該季度同比增長68.3%,佔整個可穿戴設備市場54.9%。在IDC報告中指出,Apple Watch出貨量下降,但AirPods耳機強勁需求抵消負增長,2020年第一季度蘋果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59.9%至2120萬臺。
來自權威調研機構Canalys發布最新智能手錶報告,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錶出貨量同比增長12%至1430萬臺。其中,蘋果智能手錶出貨量大幅下滑13%至520萬臺,但依舊佔據三分之一市場份額,穩居全球第一。值得一提的是,蘋果是當前全球出貨量最高的智能手錶廠商,Canalys報告指出:在接下來三個月,Apple Watch的累計出貨量將突破1億部。
另來自Strategy Analytics權威調研機構數據則顯示出Apple Watch繼續保持增長態勢。Strategy Analytics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錶報告顯示: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錶出貨量為1370萬隻,同比增長20%,蘋果智能手錶出貨量同比增長22.6%至620萬臺,佔據全球智能手錶市場份額55%位居第一。
華為智能手錶則以成倍的速度增長,已超過三星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蘋果。Canalys報告顯示,第一季度,華為智能手錶出貨量達到210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13%。這是繼智慧型手機華為超過蘋果後,在可穿戴設備市場也有追趕的態勢。尤其智能手錶成倍速度增長,遠遠高於蘋果、三星等對手。隨著華為智能手錶出貨量超越三星後,逐漸縮小與蘋果的差距,且按照這個增速來看,全年有望實現對蘋果超越,坐上全球智能手錶冠軍寶座。令人遺憾的,小米則沒有進入全球前五。
額外要指出的是,昔日可穿戴鼻祖Fitbit則在沒落,風光不再,當年被譽為可穿戴設備行業成功典範企業,如今相繼被競爭者超越令人唏噓,也預示著留給Fitbit空間越來越窄。整體來說,產品同質化、缺乏創新等諸多緣故,使得Fitbit陷入困境,進入2020年繼續大幅下滑21%,排名墊底。
不過,Fitbit將被谷歌收購。谷歌耗資21億美元收購,寄望於藉助Fitbit向蘋果發起競爭,同時藉助Fitbi進入健康醫療領域。因可穿戴設備緊貼皮膚,被視為健康醫療入口,蘋果Apple Watch需求強勁核心在於健康管理助手,憑藉豐富的應用,尤其心率監測,有望演變成人們的智能健康守護者,Fitbit也在積極推動向健康醫療轉變。對於谷歌來說,將藉助Fitbit市場地位和健康管理平臺,以此獲得更多數據,進一步發展谷歌健康醫療事業。
Fitbit作為全球第五大可穿戴設備廠商,在谷歌加持下,有實力與蘋果、三星、華為等抗衡,且競爭將不局限於可穿戴設備本身,還將延伸至健康服務領域。只是這一筆交易還需要各國監管層審批。有歐洲組織表示谷歌收購Fitbit可能會損害消費者利益,也有機構警告將會帶來隱私方面的風險,谷歌收購將會獲得大量用戶健康數據。而澳洲相關監管機構收購聲稱收購將危害競爭。
最後,隨著可穿戴設備市場日益擴大,科技巨頭對可穿戴設備熱度頗高,蘋果、華為、三星、谷歌與小米等廠商湧入,讓一些曾經紅極一時的可穿戴設備廠商曇花一現,傾然倒下。與此同時,巨頭之間圍繞可穿戴設備的競爭日益白熱化。在筆者看來,豐富的功能以及場景拓展則是各類玩家競爭法寶,尤其面向健康領域擴展,特別是Apple Watch蘋果手錶強勁需求,核心在於健康醫療管理功能。
秉持讓人們能重新審視物聯網,並利用其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去做事情,深度解讀5G、IoT和AI等前沿科技,觀點和研究策略被眾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