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魂》二十年後進入國內市場,成為讓所有人叫好的國產劇。改編算是成功的,但成功不等於自欺欺人。
我是有味道的咖喱醬,關注不會迷路!
《棋魂》對於很多80後90後都是一種無法逾越的記憶,那種沒有任何打鬥的熱血被小小棋子完全激發了出來。可以說它影響了一代人,也創造了很多歷史。二十年後,這部神作再次進入我們視線,而這次變成了國產改編劇。一開始,估計很多人都不會看好動漫的改編,不僅是因為時代背景的不同,也是對國產劇的失望。可當第一集結束的時候,熟悉的末尾曲響起的那一刻,渾身就像觸電了一樣。
可以這麼說,小光和小亮還是佐為的世界,盡然能完美融入我們的視野,光看這份融合度,就足夠給這部劇打高分。外加神還原的經典橋段,難怪無數「爺青回」打入公屏。可以這麼說,在小編的認知中,這樣的改編和創造,算是比較優秀了。但大家記住,小編說的比較優秀是相對於我們自己來說的。偏偏一些特別亢奮的粉絲,要把這份優秀無限放大,甚至打到對岸。
如果留意《棋魂》國產劇的小夥伴應該會發現,最近出現了一種評論,那就是高分國產劇在日本受到一致好評,日本網友驚呼中國劇的強大。說實話,作為一個中國人,看到這樣的文章,第一反應是興奮,由於一些領域長期被其他國家霸佔,好勝心極強的我們自然是不甘心的,特別是在當下。所以,每當一些好作品出現後,必然會有一些收到國外好評的消息。
那種報導,小編就不一一描述了,相信大家都能看到,也經常在其他作品看到類似的評論。可小編就要問了,《棋魂》的事實真是如此?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就像自欺欺人,感覺只要自己覺得好,別人也一樣會認同。和以往的國產動漫流入日本一樣,其實視頻下面只有幾個人的回覆。如果你能翻牆去看,其實就能發現,它和我們成千上萬的評論完全是兩回事。
可以這麼說,所謂的好評確實是有的,但實際情況有點寒磣。比如一集《棋魂》視頻下有20條評論,大部分都是好評,但仔細看就會發現,所謂評價的人不是在日華人就是亞洲其他國家華人。說白了,關注的人還是我們自己人。就像我們很多大片在海外上映,報導稱場場爆滿。可爆滿的視頻一看才發現,看的人還是以華人為主,也就是說買帳的都是自己人。當小編發現這些《棋魂》的日本評價後,第一反應就是都是噱頭。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很好理解,那就是因為差距。不是小編叫衰自己捧高別人,一些東西確實很難逾越。《棋魂》原本就是人家的東西,沒有誰能比他們更懂棋魂,更懂小光和佐為,所以中國話的電視劇肯定過不了第一關。其二就是,《棋魂》因為沒有通常熱血劇的模式,所以是以人性產生共鳴的。如果了解日劇的小夥伴應該都懂,日本的電視劇,人性刻畫或者說人生描述這些方面算是做到極致的。這一點可能和美劇有點類似,一個算西方人的人性剖析角度,一個算東方人的角度。
其實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自欺欺人,雖然原著是人家的,但我們還是能很好地融入進來,關心的應該不是其他人的感受,而是應該深入讀懂圍棋人生。
中國人、美國人、日本人都是不一樣的,我們有屬於我們自己的歷史和思想,這一點《棋魂》真是做到了完美帶入。如果看多了日漫或者日劇美劇,不難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點夢幻式的英雄主義感,可能會帶來很多刺激點,使得人們熱血沸騰。但中國人不一樣,我們更注重實情流入,更看重一種家庭式的融入點,或許看起來比較平庸,但是會更貼近現實。就像《流浪地球》,也只有中國人能想到帶著地球一起走。
《棋魂》闡述了褚嬴的三次「人生」,雖然時間都挺短暫的,但每一次都在升華。南梁的褚嬴,清朝的白子虯,還有如今的時光。圍棋改變了他的生活,也提升了他的感悟。從追求勝負,到享受圍棋的精髓,從尋找神之一手,到參透自己的人生,裡面其實有很多的道理。
其實原著中很多人都說,佐為的消失徹底毀了棋魂,當時小編也一樣,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佐為要那麼早消失。可二十年後重看《棋魂》,才發現像褚嬴這樣的角色,消失或許真的比長留有意義。二十年後的我們,很多都為人父為人母了,時間的經歷讓我們變得有稜有角,也懂得人生的意義。就像圍棋人生,有人引入自然是最好的,有競爭對手也是極好的,但未來的發展還需要自己去掌握。勝負不是必須的,過程或許是最重要的。
《棋魂》是一個沒有真正女主的電視劇,可裡面每一個圍棋少年都詮釋了一種人生,或許從他們的影子中,你能很快發現自己。你可能會像他們一樣,痛苦、流淚、甚至自暴自棄,但你們注意到他們的結局了嗎?他們都是快樂的,因為他們都經歷了,也嘗試了,雖然會有不如意,但他們沒有遺憾,因為已經享受了其中的某種幸福了。
圍棋人生不是全部,但它呈現出了很多。我們年輕過,也虛度過,但請不要放棄,哪怕像小光失去褚嬴那樣撕心裂肺,也不能放棄自己,因為那個「月亮」始終在那裡,未來一直會亮著的。
PS:褚嬴:再過1000年,我又要來了,希望圍棋還在!
好了這次的《棋魂》就和大家聊到這裡了,如果喜歡咖喱醬就請關注一下,你的熱情是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