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她就實現了人生的規律,她太早並且還不知歡樂就得到了命運恩賜的一切。」
在歐洲歷史的很長時間裡,蘇格蘭和英格蘭是兩個獨立的國家。英格蘭國王詹姆士一世統治時期,提出了「聯合王國」的設想,並著手發行「聯合」貨幣。
這位英格蘭詹姆士一世,同時也是蘇格蘭詹姆士六世,出生於蘇格蘭,而他的母親蘇格蘭女王瑪麗也是一位傳奇女性,她的一系列動作極大地影響了當時以及之後的歐洲格局。
1542年12月,一個名叫瑪麗·斯圖亞特的小女孩出生在蘇格蘭宮廷之中。她的父親,31歲的蘇格蘭詹姆士五世尚在病重之中,看著剛出生的女兒,他心中的無奈多過欣喜,因為他的生命將走到盡頭,只能將王位繼承權授予這個襁褓之中的嬰兒。於是,在出生6天時,瑪麗·斯圖亞特就成為了蘇格蘭女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45年的人生中,瑪麗·斯圖亞特是蘇格蘭女王,也做過法國王后,還曾謀劃爭奪英格蘭女王的冠冕。然而,她性格中盲目衝動、不計後果的一面,卻時常讓她在權力角逐中變得被動和難堪。
《風中女王》中的蘇格蘭瑪麗
瑪麗·斯圖亞特的一生充滿了戲劇化色彩,美貌、愛情、權力、政治、陰謀,無數的元素交織成一張細密的關係網,最後將她帶往幽禁與死亡之地。她一生結了三次婚,婚姻帶給她的,或許有短暫的甜蜜,但更多的是痛苦和折磨。
01 從王太子妃到王后:蘇格蘭女王的13年法國生涯
雖然身為蘇格蘭女王,但瑪麗·斯圖亞特的少年時代卻是在法國度過的。
為了躲避蘇格蘭國內風起雲湧的權力鬥爭,5歲8個月的瑪麗·斯圖亞特被許配給法國王太子,在4個同樣取名為「瑪麗」的女侍和數名僕從陪伴下,瑪麗搭乘一艘軍艦來到法國。
16世紀中後期的法國,經歷了弗朗索瓦一世時期的文藝復興精神洗禮,整個國家洋溢著對藝術和美的追求,騎士精神也深入人心。
年幼的瑪麗·斯圖亞特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她很有語言天賦,學習了拉丁語、希臘文、英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等多種語言。她喜歡參加舞會,也有不錯的藝術鑑賞能力。
隨著年歲漸長,瑪麗·斯圖亞特的美貌變得更為奪目,詩人們寫詩稱讚她15歲時的容顏,「上天的恩賜,大自然的美好,都匯聚到你的容貌上」。出色的外形條件,和智慧的頭腦,使這位年輕的女孩在法國宮廷中如魚得水。
一場盛大的婚禮,將瑪麗·斯圖亞特推向了人生的第一個高潮。
她嫁給了14歲的王太子,正式成為法國王太子妃,無數巴黎人的圍觀與歡呼、精緻奢侈的衣飾與盛大的婚宴布置、四面八方的稱讚之聲,瑪麗·斯圖亞特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但華麗的生活表象之下,永遠有一些令人不安的蝨子。
王太子的身體狀況不佳,一直臉色蒼白,根據布朗託姆神父的說法,兩個人「同房時失敗了好幾次」。
法國國王亨利二世對這段聯姻有自己的打算,他希望藉此讓王太子得到蘇格蘭的王位。在瑪麗籤下的一份契約中,有這樣的條款:如果瑪麗早逝,或者兩人沒有生下繼承人,那麼法國王太子將會成為蘇格蘭的統治者。
亨利二世的如意算盤沒能敵得過上天的安排,在一次騎士決鬥中,他被刺穿了雙眼,幾天後一命嗚呼。兒子弗朗索瓦二世繼位僅僅一年半後,也被病魔帶走了生命。從法國王太子妃,到法國王后,18歲時又變成寡婦,瑪麗·斯圖亞特在法國的歡樂時光戛然而止。
婆婆喀德琳·美第奇對她懷有深深的敵意,瑪麗·斯圖亞特也不願在宮廷中處處受制,她選擇離開自己生活13年的法國,一路輾轉回到了自己的領地——蘇格蘭。
02 第二任丈夫達倫雷:「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重回故土的瑪麗·斯圖亞特,面臨的是一個貧困、荒涼的國家。再不見法蘭西宮廷的喧囂與優雅,迎接她的是破敗的城堡和質樸的民眾,大權由她同父異母的兄弟梅裡掌握。
由於私生子的身份,梅裡無法正式繼承王位,但在政治上他有著比瑪麗更成熟的見地和高度的謹慎,他懂得隱忍,一心只以財富和真正的權力為目標。
瑪麗·斯圖亞特有時會思念已故的丈夫弗朗索瓦一世,她寫下哀歌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詩裡說:「我的心為某人不在,而不斷感到遺憾。」
一位寡居的女王,不可避免要面對再次走入婚姻的問題。來自歐洲其他王國的國王、大公和貴族們紛紛前來求婚,瑪麗·斯圖亞特都拒絕了,她做出的決定幾乎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她選擇了19歲的英俊少年亨利·達倫雷,他比瑪麗年輕4歲,兩個人第一次見面時,瑪麗就被這個少年的外表所深深吸引。內心噴薄而出的愛情本能讓她淪陷,她不顧廷臣們的勸阻,決意要和他成為夫妻。
從出身來看,達倫雷是亨利七世的曾外孫,在英格蘭王位的繼承譜系中榜上有名,瑪麗·斯圖亞特也曾聲稱自己才是真正的英格蘭女王。在宗教方面,達倫雷和瑪麗·斯圖亞特都信仰天主教,可以爭取到兩國天主教徒的支持。綜合來看,這段婚姻為她爭奪英格蘭王位增加了新的砝碼,這讓伊莉莎白一世惱怒不已。
有著一個童話般的故事開端,後面的劇情卻急轉直下。新婚不久,瑪麗·斯圖亞特對丈夫的盲目熱情逐漸消退,失望在不斷累加。用《紅樓夢》中的詩句來說,就是「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達倫雷是一個資質平庸而且缺乏內涵的人,現在他成了女王的丈夫,便以為自己有了無上的權力和榮耀,變得飄飄然起來。
人們很快看穿了他的真實面目,瑪麗也是如此,在公共生活領域,她開始限制這個男人的權力,甚至連紋章上都「不準繪上王徽」。在私下的生活中,特別是在懷孕之後,她總以各種理由拒絕丈夫的親近。
空有國王的名號,卻沒有任何權力,達倫雷滿腹牢騷,他嫉妒一個名叫李喬的宮廷樂師,因為他深得瑪麗歡心,地位扶搖直上,從卑微的僕從一路晉升到了近侍,可以隨意進出女王的寢宮。
在一眾蘇格蘭貴族的慫恿和支持下,達倫雷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在他的引路下,暴徒們衝進女王的房間,當著女王的面,將李喬活活捅死,然後從窗口拋下屍體。
史蒂芬·茨威格說:「死亡的威脅常常使一個人疲憊的、消沉的心靈突發靈感。」
李喬之死,讓瑪麗變得清醒起來,她假裝與達倫雷重歸於好,但在內心深處,對於這個男人的厭棄和仇恨早已佔據了上風。在幾年後,這種情緒將以一種最激烈的形式爆發。
03 博斯韋爾:一樁可疑的強姦案與「斯德哥爾摩情結」
瑪麗·斯圖亞特與達倫雷的婚姻只剩下了一個空殼,雖然達倫雷仍然執著地想要贏得女王的愛,但女王和他只維持著表面上的婚姻關係,她的心中早已沒有了達倫雷的位置。瑪麗時常四處逃離,只是為了不與達倫雷同處一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