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家,贏家?戀愛腦的女王陛下踏上斷頭臺,都鐸王朝之蘇格蘭女王瑪麗...

2020-12-15 騰訊網

都鐸王朝自亨利七世起,至伊莉莎白一世終。為了說瑪麗和伊莉莎白,我們不得不從亨利八世開始,中間夾雜著9日女王簡·格雷的短暫一生。而為了說清楚這段歷史,同時期的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也絕對不容許錯過。對,瑪麗·斯圖亞特,作為一個出生即巔峰的女人,美貌和權勢樣樣不缺,卻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最後死在了斷頭臺上。

瑪麗·斯圖亞特

如果她是個普通的貴族女孩兒,或許這一輩子不會這麼悽慘,只可惜,她是一位女王。如果說亨利八世和伊莉莎白一世是天生的政治家,愛德華六世輸在了孱弱的身體,瑪麗·都鐸勉強能拿個及格,而這位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毫無疑問是個學渣。

歐洲王朝的更迭

我們說伊莉莎白的終身未婚終結了都鐸王朝的統治,那麼歐洲所謂的王朝更迭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和中國的暴力起義,全面奪權,新家族取代舊的統治者不同,英國的王朝更迭其實王位還是在一個家族中流轉的。之所以發生王朝更迭,實際上是前任王朝的直系血脈斷絕,旁支取代了前任王朝,這就是歐洲王室王朝更迭的真相。

都鐸王朝第一位主君亨利七世

而且王朝的取名是有規律的。比如以自己的封地命名。諾曼王朝第一任國王原來的爵位是諾曼第公爵,所以他開創的王朝就叫諾曼第王朝。類似的有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和漢諾瓦王朝;或者是以開創者的特徵來命名,比如金雀花王朝。金雀花王朝的開創者亨利二世的父親是個美男子,以頭上插一支金雀花得名,所以這個王朝也被稱作金雀花王朝;還有以姓名來命名的王朝,都鐸王朝就是典型。

伊莉莎白一世

在伊莉莎白·都鐸去世之後,因為沒有子嗣,都鐸王朝的直系血脈斷絕,旁系血脈詹姆士·斯圖亞特登基,自此就是斯圖亞特王朝的天下了。

先從瑪麗·斯圖亞特的身後關係說起。母親瑪麗·德·吉斯,法蘭西人,是吉斯家族首領吉斯公爵克洛德·德·洛林和安託瓦內特·德·波旁的長女。父親詹姆斯五世,是詹姆斯四世和英格蘭公主瑪格麗特·都鐸的長子。也就是說,瑪麗的父親是亨利七世外孫,亨利八世的外甥,瑪麗一世、伊莉莎白一世和愛德華六世的表兄。因為這層血緣關係,瑪麗·斯圖亞特是有英格蘭王位的繼承權的。

母親瑪麗·德·吉斯

美貌的文藝少女

瑪麗·斯圖亞特,以美貌著稱,這在歷史書上都是有記載的。她出生六天就繼位,登上了蘇格蘭女王的王座,原因有點荒誕,因為羅伯特二世所有男性系後裔中的男子都已經先於她的父親去世了,所以她父親去世之後,瑪麗成為了皇位的唯一繼承人。

父親詹姆斯五世

其實斯圖亞特家的日子一直不好過,瑪麗的父親詹姆斯五世也是1歲登基,多年奮鬥在和權臣抗爭的第一線。在他母親瑪格麗特·都鐸(英格蘭公主)去世以後,蘇格蘭和英格蘭關係破裂,國內貴族鬥爭也非常激勵,這位國王內憂外患一病不起,在瑪麗·斯圖亞特剛生下幾天後就離世了。

瑪格麗特·斯圖亞特

因為瑪麗年紀小,是蘇格蘭女王還有英格蘭王位繼承權,所以英國的大臣們將聯姻的主意打到了愛德華和瑪麗身上。為了不嫁給表叔愛德華六世,5歲的瑪麗就被送往法蘭西。在法蘭西生活的日子,或許是她年幼的歲月裡最為平穩快樂的日子,接受教育,生活奢侈穩定,學習文學、藝術知識……她熱情奔放,喜歡跳舞、寫詩,據說歌喉也相當動人,天生就是個藝術家,而她的美貌和權勢則讓她變成男人眼中的「肥肉」。

弗朗索瓦二世

16歲,瑪麗·斯圖亞特與表弟法蘭西的弗朗索瓦二世結婚,18歲喪偶,返回蘇格蘭。

當藝術家闖入政治圈

美貌多情的少女誰不喜歡?但在政治家們眼中,情愛這點事兒和權勢相比就不算什麼了。誠然,瑪麗·斯圖亞特有很多技能,包括使用熟練使用6國語言。但是她卻從來沒接受過政治方面的培養。她為了不嫁給愛德華六世嫁去了法蘭西,可是丈夫死的早,也沒有孩子,與婆婆凱薩琳·德·美第奇相看兩厭。她決定返回蘇格蘭親政,做個好女王,在蘇格蘭王國境內重建天主教信仰。

弗朗索瓦二世於瑪麗一世

那此時英格蘭是什麼情況呢?信奉天主教的表姐瑪麗一世(血腥瑪麗)已經去世,繼任者伊莉莎白一世信奉新教,天主教重新落於頹勢。伊莉莎白本身就在努力的平衡教派紛爭,而蘇格蘭本土新教和天主教的勢力的鬥爭也不遑多讓。而瑪麗她,她既不像同名表姐一樣,乾脆以暴制暴,一力破萬法。也不像另一個表姐伊莉莎白,在兩派勢力之間求一個微妙的平衡。作為一個純粹的天主教徒,她,她的決定是放任。

瑪麗一世

根基不穩,內憂外患,沒有與王位匹配的政治手腕,既沒有討好保守勢力,也在新興勢力那邊得不到好處,瑪麗的權勢之路,如同一葉小舟,隨時會傾覆。

政治?不,她的心中最重要的是愛情

不得不說,成熟的政治家不論男女都是將權勢凌駕於個人感情之上的。比如伊莉莎白一世,選擇了終身不婚嫁,拿自己的婚姻做籌碼,將自己視為男人,在危機四伏的政治鬥爭中廝殺。比如葉卡捷琳娜大帝,情人眾多,但是每個情人都有政治用途。而瑪麗,瑪麗她是個戀愛腦。

達恩利勳爵亨利·斯圖亞特

1565年,23歲的瑪麗再婚,嫁給了達恩利勳爵亨利·斯圖亞特(血緣上也是表弟),這激化了與英格蘭的矛盾。達恩利的母親倫諾克斯伯爵夫人瑪格麗特 道格拉斯是亨利七世的孫女,也有繼承英格蘭王位的權利。所以達恩利如果和瑪格麗特結婚,他以及他們的孩子將會有英格蘭和蘇格蘭雙重繼承權。

達恩利勳爵可不是什麼好人,在他娶瑪麗的時候,他才十九歲,是一個英俊高大的大男孩兒。整天騎馬、喝酒、遊泳,和其他女子有染。更重要的是,在瑪麗有孕後,他多次策劃了針對瑪麗的襲擊行動。

博思韋爾伯爵

愛情消失的太快,如同風捲殘雲。在瑪麗生下詹姆士·斯圖亞特之後,她愛上了另一個男人。

「為了他,從那天起,我放棄了名譽;為了他,我賭上了權勢和良心;為了他,我拋棄了親人和好友。」

瑪麗的愛情洶湧如潮水,好像核彈爆發,把自己身上蘊含的愛的力量全部消耗殆盡。她就像是一個被愛情的魔藥迷暈了頭的女任,不顧一切地跳進沒有退路、一去無歸的深淵。博思韋爾伯爵用粗狂豪放的男性魅力瞬間將瑪麗俘虜。於是他們聯手弄死了達恩利。不久後瑪麗和博斯維爾伯爵舉在聖十字架宮行了新教儀式的婚禮。這段婚姻徹底的激化了矛盾,瑪麗被懷疑她的臣民們視為淫婦,貴族們都轉而反對瑪麗和博斯維爾伯爵並起兵反叛。

幼年的詹姆斯一世

貴族們將瑪麗囚禁在列文湖城堡,她被迫退位並將王位傳給只有一歲大的詹姆士。

瑪麗·斯圖亞特的一生好像就為了這一次的愛情而活,為了這份感情,不惜殺夫棄國家於不顧。她是這樣的愛著這個男人,直至自我毀滅。

誰勝誰負?命運是個圈兒

折騰了近一年,瑪麗從列文湖逃脫了,在鬥爭失敗後迅速逃往英格蘭。隨即就被伊莉莎白一世囚禁在卡萊爾城堡,在囚禁期間,她說了那句名言:「In my end is my beginning」(我死即我生)。

瑪麗一世

之後就是漫長的囚禁生涯,從26歲到44歲,期間共發生4次企圖劫獄事件,最後一次要了她的命。她被斬首的罪名是:貝比通陰謀,企圖刺殺伊莉莎白。行刑那天,瑪麗身著紅色,表明她是一個天主教殉教者。據說當時人群裡跑出一位新教牧師,他喊道:「女王,現在改信新教還來得及……」瑪麗女王則打斷了他的話,自豪無比的說道:「我生於天主教,長於天主教,願意為天主教殉難。」 這一句話,讓她死後被封為聖徒,躋身耶穌會殉難者之列。

瑪麗一世

瑪麗·斯圖亞特的一生充滿了悲劇傳奇色彩。我一直覺得,如果是一個普通的貴族小姐,瑪麗追逐愛情的行為頂多算是風流故事。而作為一個君主,尤其是地位不穩,國內形式複雜多變的君主,她完全不合格。

若說她沒有野心,也不盡然,她返回蘇格蘭,容忍新教徒在蘇格蘭的發展應該是想做一個優秀的君主,甚至獲得英格蘭的王位。但她的心性好像並不成熟,為了愛情完全不顧大局,有一種飛蛾撲火般的孤勇。她參與了顛覆伊莉莎白一世的陰謀,又跑到英格蘭求救,伊莉莎白怎麼可能幫她復位,為自己培養一個對手?她的每次選擇都十分的草率隨性,所以說她的悲劇命運完全是由她自己造成。

瑪麗之死

可嘆的是,瑪麗被伊莉莎白囚禁多年最後殺害,而當伊莉莎白一世死去後,英格蘭王位最終由瑪麗的兒子詹姆士一世繼承。命運兜兜轉轉,轉了個大圈兒,無常若此,只能唏噓了。

詹姆士一世繼承英格蘭王位後,將瑪麗挖掘遷葬到威斯敏斯特教堂。在那兒,瑪麗的墓穴和殺了她的伊莉莎白的墓穴只有30英尺之遙。而同一墓穴中的還有另一個囚禁過伊莉莎白的女王——瑪麗一世(血腥瑪麗)。活著的時候鬥爭的你死我活,死去卻歸葬在同一片墓地,這,也許就是命運的糾葛吧。

相關閱讀:結婚6次,3個妻子叫凱薩琳,2個妻子被送上斷頭臺,都鐸王朝之亨利八世上

結婚6次,3個妻子叫凱薩琳,2個妻子被送上斷頭臺,都鐸王朝之亨利八世下

英格蘭歷史上最悲催的9日女王,都鐸王朝之簡·格雷

被打落深淵的公主最終走上血腥道路,都鐸王朝之瑪麗一世

相關焦點

  • ...步都如履薄冰,選擇嫁給英格蘭的童貞女王,都鐸王朝之伊莉莎白一世
    瑪麗死後,伊莉莎白繼承了王位,被稱為伊莉莎白一世。 都鐸王朝之伊莉莎白一世 凱特·布蘭切特曾經主演過電影《伊莉莎白》,我看了個開頭,就懶得看下去,因為作為一個在歷史上評價相當高的君主,伊莉莎白無論如何也跟純情天真溫柔的小白蓮掛不上鉤。
  • 英國史上最悲情女王瑪麗·斯圖亞特,被表親伊莉莎白送上斷頭臺!
    斯圖亞特王朝開始統治英國。我們所熟知的斯圖亞特王朝的君主有蘇格蘭的瑪麗一世和她的孫子查理一世,他們的結局都很悲慘。瑪麗·斯圖亞特,她出生六天後即位為蘇格蘭女王。為了躲避與愛德華六世的婚姻,在5歲時被送往法蘭西,由她的母親瑪麗·德·吉斯代為攝政。
  • 推翻蘇格蘭瑪麗女王的骯髒陰謀
    很少有君主像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爾特(Mary Stuart,1542-1587)那樣生活悲慘。她的父親,蘇格蘭的詹姆斯五世,在她六天大的時候去世了,她還在襁褓中被加冕為女王。當蘇格蘭被攝政者統治時,瑪麗被打包到法國,在法國的皇家法庭上長大。在那裡,她嫁給了法國皇太子,並最終成為法國女王時,他繼承王位為弗朗西斯二世。
  • 蘇格蘭瑪麗女王親筆題寫的祈禱書,預計將以43.4萬美元的價格拍賣
    瑪麗·斯圖亞特(1542年12月8日——1587年2月18日),又稱瑪麗一世,蘇格蘭瑪麗女王,法國王后,以美貌著稱。1567年王位遭廢黜,次年起被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囚禁達十八年之久。最後以企圖謀殺伊莉莎白一世的罪名被處死。享年45歲。
  • 歷史上最不幸的女王:蘇格蘭女王瑪麗的14個悲慘事實
    蘇格蘭女王瑪麗(又名瑪麗·斯圖亞特)是歷史上最具悲劇性的女王之一。從她成為一個幼年君主,到她悲慘的死亡,瑪麗的一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而圍繞著她的所有的傳說背後,瑪麗·斯圖亞特的真相又是些什麼呢?瑪麗生於1542年,卒於1587年,她在世界上的45年裡,既充滿戲劇性又跌宕起伏。
  • 瑪麗女王喪夫改嫁後,被英國女王「囚禁」16年,最終被送上斷頭臺
    蘇格蘭瑪麗女王是她的父親詹姆斯五世的唯一合法繼承人,而她的母親瑪麗·德·吉斯其實是二婚,第一段婚姻是與路易·德·奧爾良,雖然兩個人的生活幸福,但是可惜的是他們之間的婚姻就沒有延續多長時間,路易·德·奧爾良就離開了人世。所以在這之後瑪麗·德·吉斯回到了法國。
  • 蘇格蘭瑪麗女王,必須要在500人面前,被處決
    在她生命的最後20年裡,瑪麗基本上是一個被懷疑密謀奪取英格蘭王位的囚犯。當她走向斷頭臺的最後一天,她被數百名觀眾包圍,但造成她死亡因素的人數,是龐大而複雜的。她的人生道路充滿了陰謀,並最終導致她在1587年被斬首。
  • 兩個女人的「20年戰爭」:蘇格蘭瑪麗女王與伊莉莎白的王冠爭奪戰
    16世紀後半葉的歐洲,有兩個著名的女王: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與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她們年紀相差9歲,是表姑侄的關係,時常有書信往來。瑪麗·斯圖亞特的後半生都被軟禁在英格蘭的城堡之中,不過非常神奇的是,她們兩人終其一生都沒有見過一次面。
  • 《風中的女王》中,顏值與智謀並存的女王瑪麗與歷史有多相似?
    劇情演繹的是法國和蘇格蘭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女王瑪麗的發跡秘史。整部劇既有歐洲古裝宮廷的典雅氣質,又充滿了史詩般的奇幻色彩。個人覺得這部劇有很多地方都十分值得稱讚:演員挑選、拍攝地點的選擇、服飾的華麗和一絲不苟……等等方面,都展現出了一部優秀影視劇該有的風範。而劇中最最吸引我的,是女王瑪麗這個角色。
  • 英格蘭歷史上最悲催的9日女王,都鐸王朝之簡·格雷
    英國歷史上共有7位女王,每個女王的一生都是波瀾壯闊的。你可以吐槽瑪麗血腥,也可以說伊莉莎白偽善,但大家都不得不承認,這些女王都是有能力和執政功績的。 簡·格雷,英國歷史上的9日女王 簡·格雷是多塞特候爵亨利·格雷和弗朗西絲·布蘭登的長女,她出生的時候,是亨利八世的第三任王后簡·西摩生下繼承人愛德華王子之時。
  • 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王:死於被斬首的瑪麗一世
    伊莉莎白·都鐸和瑪麗·斯圖爾特借著表親的名義,的確相處融洽過一段時間,伊莉莎白還試圖給瑪麗聯姻,為了更容易監視瑪麗,勸說瑪麗和她的寵臣羅伯特結婚。然而到了1565年,瑪麗一世選擇下嫁給了達恩利親王亨利·斯圖亞特,此樁婚姻當然不是出於單純的愛情。她的第二任丈夫是蘇格蘭國內新教的領袖,並同時擁有英格蘭王室和蘇格蘭王室的血脈,按照繼承法,他們的孩子也很有可能奪得英格蘭的王位。
  • 《蘇格蘭瑪麗女王》曝劇照 瑪麗、伊莉莎白亮相
    《蘇格蘭瑪麗女王》曝劇照 瑪麗、伊莉莎白亮相 時間:2017.12.0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血腥瑪麗:曾經飽受冷落的私生女,最終成為都鐸王朝的浴血玫瑰
    16世紀的歐洲,出現過兩個著名的瑪麗女王,一個是英格蘭的瑪麗·都鐸,另一個是蘇格蘭的瑪麗·斯圖亞特。她們年齡相差26歲,人生中鮮有交集,但她們的命運同樣充滿了波折和坎坷。我們今天的故事主角是英格蘭瑪麗女王,她更廣為人知的稱號是「血腥瑪麗」。
  • 簡·格雷公主:從九日女王到血腥瑪麗
    她在位九天就遭廢黜,與丈夫一起被關入倫敦塔,都鐸王朝的正統繼承人瑪麗率軍隊回國,被擁立為王。 簡·格雷夫人在倫敦塔禱告 1553年,瑪麗一世繼位,瑪麗讓簡與吉爾福德改信天主教,他們拒絕,雙雙被送上斷頭臺。
  • 這位少女成為英國女王僅9天,便以被秘密斬首而告終
    瑪麗和伊莉莎白最終各自掌權,簡是三位都鐸女王中的第一位:瑪麗1553年到1558年,然後是伊莉莎白1558年到1603年。半個世紀以來,都鐸王朝都是由堅強、聰明、兇猛的女性領導的。愛德華的背後人物,策劃了簡登上王位,並很方便地把她嫁給了他兒子愛德華六世在繼承父親王位時只有九歲。
  • 「戀愛腦」女王瑪麗·斯圖亞特:3次踏入婚姻殿堂,卻終成死亡魔咒
    這位英格蘭詹姆士一世,同時也是蘇格蘭詹姆士六世,出生於蘇格蘭,而他的母親蘇格蘭女王瑪麗也是一位傳奇女性,她的一系列動作極大地影響了當時以及之後的歐洲格局。1542年12月,一個名叫瑪麗·斯圖亞特的小女孩出生在蘇格蘭宮廷之中。
  • 都鐸王朝變革對英國民族國家確立的影響
    雖然從戰爭的角度來講,他是一位勝者為王的贏家,但是在英國的王位繼承問題上,血統與神意才是最為重要的兩個原則,[3]8—13+57而在這兩個方面,亨利七世卻都處於弱勢地位。首先,從血統上來講,亨利七世只是蘭開斯特王朝的遠房親戚,即亨利六世的同母異父弟弟里奇蒙伯爵埃德蒙·都鐸和蘭開斯特公爵約翰·岡特的孫女瑪格麗特之子,因此並非蘭開斯特王朝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其次,亨利七世也沒有得到神意的沐浴。
  • 英國都鐸王朝:其實有兩個伊莉莎白公主,傻傻分不清?
    一開始以為是講都鐸王朝的那位「童貞女王」,也就是瑪麗一世的妹妹,那位伊莉莎白女王的。結果看了劇才發現,這位伊莉莎白並非彼伊莉莎白,而是約克家族的伊莉莎白,她是亨利七世的妻子,也是都鐸王朝的第一位王后——伊莉莎白王后。 嚴格來說,這位只是都鐸王朝的王后。而另外一位伊莉莎白,才是真正的都鐸王朝的公主和女王,也被後人稱作伊莉莎白一世。
  • 「九日女王」簡·格雷:16歲時錯拿「女王劇本」,最終命喪斷頭臺
    一提到英國歷史上的女王,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維多利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或者瑪麗一世等赫赫有名的人物。然而,在她們之前,還有一位叫做簡·格雷的16歲少女,她曾經登上過英國國王的寶座,但只做了9天女王(也有10天、13天的說法),就被趕下臺,最終死在劊子手的利斧之下。
  • 女王不結婚
    最終,女王一生未婚,並因此被奉為「童貞女王」,成了英格蘭之母和聖母瑪麗亞的化身,也是英國迄今為止唯一的不婚女王。即便是對英國歷史所知不多的人,大約也聽說過都鐸王朝的末代君主伊莉莎白女王(1533-1603)。她的故事對小說家、王室傳記作者和歷史劇編劇都很有吸引力,畢竟歐洲中世紀到近代早期極少出現真正長期主宰一個王國的女性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