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都如履薄冰,選擇嫁給英格蘭的童貞女王,都鐸王朝之伊莉莎白一世

2020-12-22 騰訊網

之前說亨利八世是萬惡之源,半點也沒錯,我承認他在集中王權上的突出表現,但他對都鐸王朝的影響是很深遠的,或者說都鐸王朝的結束由他而來。說子嗣稀少或者愛德華六世身體不健康是亨利八世的問題,那也沒什麼證據。畢竟亨八是有一個健康的私生子存在的。但是他的瘋狂求子,不斷的結婚離婚,對他的子嗣來說是一種無法承受的壓迫。

亨利八世

比如小的時候備受寵愛的瑪麗,10歲開始日子翻天覆地,成了私生子不說,還要給繼王后的女兒當侍女。伊莉莎白就更可憐了,如果說瑪麗小時候還受到過9年優待,那麼伊莉莎白只有3年。基本上快樂的日子還沒記住什麼事兒,一切就結束了。

伊莉莎白·都鐸

和阿拉貢的凱薩琳離婚後,瑪麗變成了伊莉莎白的侍女,而生了兒子愛德華之後,瑪麗和伊莉莎白都成了愛德華的侍女,瑪麗和伊莉莎白在這樣的日子成長,怎麼可能是兩個傻白甜?瑪麗死後,伊莉莎白繼承了王位,被稱為伊莉莎白一世。

都鐸王朝之伊莉莎白一世

凱特·布蘭切特曾經主演過電影《伊莉莎白》,我看了個開頭,就懶得看下去,因為作為一個在歷史上評價相當高的君主,伊莉莎白無論如何也跟純情天真溫柔的小白蓮掛不上鉤。如果說瑪麗可能因為青少年期遭受虐待,再加上頭疼的毛病導致性情暴躁狠厲的話,那伊莉莎白應該是一個不動聲色的執棋之人。

刀尖上的完美女王陛下

可能因為基本上沒過過什麼好日子,伊莉莎白的心態就相對平和很多。她面對瑪麗的懷疑一直都是不卑不亢,任由暴躁的瑪麗監視她,囚禁她。而且她也非常善於蟄伏,瑪麗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而伊莉莎白其實是信奉新教的。但是在瑪麗統治期間,伊莉莎白「被迫」改了信仰。當然,在她登上王位後,她還是那個信奉新教的國王。

伊莉莎白都鐸

雖然母親安妮·博林王后被亨利八世砍了頭,但伊莉莎白還是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為英國女王,她可以說和寫六種語言:英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和希臘語。還受到古典、歷史、數學、詩歌和語言的教育。

伊莉莎白·都鐸

伊莉莎白一世剛即位時,因為瑪麗一世的復闢行為,英格蘭處於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態。她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採取了對天主教和新教兼容的政策,女王小心的平衡著兩者的關係,用了很多年終於穩定了政治基礎。然後她就開始露出新教徒的獠牙,潛移默化的打擊國內的天主教勢力,為新教成為英國國教做出巨大貢獻。

女王為什麼一輩子不結婚?

伊莉莎白一世以「The Virgin Queen」童貞女王著稱,她一生都保持獨身沒有結婚。如果是現代的女孩子,那麼這樣做只是自己的一個選擇,但在16世紀,伊莉莎白的行為簡直驚世駭俗,她家可是真的有王位要繼承啊!

伊莉莎白一世

我覺得保持童貞是她無奈下的選擇,因為她繼位的時候真的是在走鋼絲。宗教矛盾激化,國內反對勢力壓迫,國外力量虎視眈眈,伊莉莎白殫精竭慮,沒有一刻安穩。她利用自己未婚的身份,對別人的追求從不拒絕,也不同意。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法國、瑞典等王室王子曾經先後向她求婚,她一律虛與委蛇,以自己的婚姻為籌碼,為英國最大限度地謀求國家利益。

她曾經說過:「我嫁給了英格蘭。」我覺得這句話是心聲。

電影《伊莉莎白》,凱特·布蘭切特扮演

如果從心理上去剖析伊莉莎白,我覺得她是恐婚的。

首先,母親被父親砍了頭這件事兒,不管發生在誰身上,想來都不會對婚姻有什麼期待了吧。更何況亨利八世在砍了母親的頭之後立刻娶了另一個女人;

其次,據說在第六任王后凱薩琳·帕爾改嫁以後,伊莉莎白的後爹託馬斯·西摩對她有過性騷擾。還曾有一種說法是伊莉莎白曾經懷過西摩的孩子,不論是不是真的,少女懷春時經過這樣殘酷的「成人禮」,誰又能坦然面對婚姻呢?

伊莉莎白一世

在16世紀的歐洲王室,政治關係才是婚姻考量的第一位。瑪麗一世的丈夫腓力二世,就是伊莉莎白的姐夫,在瑪麗去世後不久就向妹妹求婚。可見感情神馬的,都是浮雲。如果選誰都會帶來一些問題,那麼乾脆不結婚了吧。

萊斯特伯爵羅伯特·達德利

當然,伊莉莎白一世據說有不少情人,尤其是萊斯特伯爵羅伯特·達德利,是女王陛下的侍從長,樞密官,他在王宮的時間遠多於在家的時間,在影視作品中,他被描述為女王的真愛。但其實羅伯特·達德利是結過婚的,而他第一任妻子的神秘死亡,也被推在了女王的頭上。

萊斯特伯爵夫人之死

永遠的莎士比亞

伊莉莎白一世是一個非常有包容性的君主,在她統治期間,文學藝術大力發展,英國的文藝復興事業達到鼎盛。所以這個時期在文學史土也被稱為「伊莉莎白時代」。詩歌、散文、戲劇空前繁榮,威廉·莎士比亞,這個英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文豪就在這時候奉獻出他最為得意的作品。在莎士比亞之後,英格蘭還湧現出寫《失樂園》 的彌爾頓,《魯濱遜漂流記》的笛福,《格列佛遊記》的斯威夫特等作家。

威廉·莎士比亞

雖說亨利八世有暴君的稱號,但他在文化傳播上起到了積極作用。亨利八世宮廷促進人文主義傳播,並內化成英國人的文化品格繼而影響英國社會。而伊莉莎白一世和她的父親亨利八世一樣熱愛文學,她自己從事寫作和翻譯,曾經親自翻譯了霍勒斯的《詩歌藝術》。

老年的伊莉莎白一世

因為伊莉莎白一世一生未婚,也沒有子嗣,她的死結束了都鐸王朝的統治。蘇格蘭詹姆士一世繼承了王位,斯圖亞特王朝開始了不列顛統一進程的第一步。

詹姆士一世

趣味小貼士:其實女王是個男人?

關於伊莉莎白終身未婚還有一種傳說更為荒誕,頗有中國的野史之妙。據說因為伊莉莎白不受寵,所以經常住在距離倫敦不到100公裡的一個叫做Bisley的小村。在伊莉莎白十歲左右的時候突然患了疾病,不治而亡,僕人們害怕受到刑罰,於是找來一個經常和伊莉莎白一起玩耍的比斯利男孩,把他打扮成公主的樣子,從此假公主代替了真公主,走上了女王之路。

伊莉莎白一世

所以,伊莉莎白終身未婚這就有解釋了,一結婚不就露餡了嗎?

直到現在,每年五月,這個小村周圍都會把男孩子打扮成公主模樣來紀念這一傳說。

相關閱讀:結婚6次,3個妻子叫凱薩琳,2個妻子被送上斷頭臺,都鐸王朝之亨利八世上

結婚6次,3個妻子叫凱薩琳,2個妻子被送上斷頭臺,都鐸王朝之亨利八世下

英格蘭歷史上最悲催的9日女王,都鐸王朝之簡·格雷

被打落深淵的公主最終走上血腥道路,都鐸王朝之瑪麗一世

相關焦點

  • 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終生未嫁,晚年被大臣看見其恐怖真容,她只能...
    ——卡爾·貝克 她,是英格蘭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其統治時期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黃金時代。統治英格蘭半個世紀,是其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她在政治上的成績在當時的世界可以是首屈一指。她就是被稱為童貞女王、光女王、英明女王——伊莉莎白一世。
  • 「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以婚姻為外交籌碼,打造英國黃金時代
    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女王之一,她的統治時期長達45年,在此期間,英格蘭擺脫了在政治、經濟、外交、宗教等領域的困境,開啟了全新的「黃金時代」。在政治成就之外,這位傑出女性的私生活同樣為世人所關注,她一生未婚,被賦予了「童貞女王」的稱號。
  • 都譯王朝的最後一名統治者,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為何一生未嫁?
    1558年11月,伊莉莎白一世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一世女王去世。1559年1月,伊莉莎白一世受封為英格蘭女王。她是偉大的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任君主,她駕馭了英國45個動蕩的春秋,其輝煌成就延續了四個世紀。BBC在2002年時,統計民眾選舉英國最偉大的人,其中伊莉莎白一世是第七位。
  • 戀愛腦的女王陛下踏上斷頭臺,都鐸王朝之蘇格蘭女王瑪麗...
    都鐸王朝自亨利七世起,至伊莉莎白一世終。為了說瑪麗和伊莉莎白,我們不得不從亨利八世開始,中間夾雜著9日女王簡·格雷的短暫一生。而為了說清楚這段歷史,同時期的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也絕對不容許錯過。對,瑪麗·斯圖亞特,作為一個出生即巔峰的女人,美貌和權勢樣樣不缺,卻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最後死在了斷頭臺上。
  • 英國都鐸王朝:其實有兩個伊莉莎白公主,傻傻分不清?
    一開始以為是講都鐸王朝的那位「童貞女王」,也就是瑪麗一世的妹妹,那位伊莉莎白女王的。結果看了劇才發現,這位伊莉莎白並非彼伊莉莎白,而是約克家族的伊莉莎白,她是亨利七世的妻子,也是都鐸王朝的第一位王后——伊莉莎白王后。 嚴格來說,這位只是都鐸王朝的王后。而另外一位伊莉莎白,才是真正的都鐸王朝的公主和女王,也被後人稱作伊莉莎白一世。
  • 伊莉莎白一世傳奇的個人生活,盤點童貞女王的秘密
    英國伊莉莎白一世被稱為「童貞女王」。作為亨利八世的次女——一個有時被認為是私生子的女兒——伊莉莎白從未被認為是女王。儘管如此,她從1558年開始統治英格蘭直到1603年去世。她的統治因無數的原因而聞名於世,但伊莉莎白一世的愛情生活,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為何終身不嫁?網友:她有丈夫,叫英格蘭
    在歐洲很少有人不認識伊莉莎白一世,她是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女王,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被英國稱之為「黃金時代」,她是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王,原因是她一生未嫁。
  • 伊莉莎白一世年輕貌美,又貴為英國女王,為什麼選擇終身未婚
    (伊莉莎白一世劇照)伊莉莎白一世原名伊莉莎白·都鐸,她的父親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母親是亨利八世第二任王后安妮·博林。伊莉莎白不論是從相貌,還是才幹都最像亨利八世。由於伊莉莎白信奉新教,在她繼位後又恢復了新教。但在瑪麗一世統治時期復闢的天主教,由於發展迅猛,當然不甘心再次失去復闢成果。所以天主教激進份子們從未停止過顛覆伊莉莎白王權的陰謀。二、國民懷疑女王統治。由於瑪麗一世在結婚後一再發生假孕的事情,還有不顧國家利益,只為取悅丈夫將英國捲入戰爭的緣故,都讓英國國民對女王統治持,懷疑態度。
  • 「童貞女王」伊莉莎白為何終身不嫁
    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歷史上最出名的女王之一,她在位時期勵精圖治,大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使得英國走向強盛,為以後英國稱霸世界打下了堅實基礎,被尊稱為「賢明女王」。但是她終身未嫁,被稱為「童貞女王」。那麼伊莉莎白為何終身未嫁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伊莉莎白一世是性冷淡還是同性戀,為何女王到死仍是處女?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英國史上最著名的君主之一,她25歲繼位,70歲離世,總共執政45年。伊莉莎白繼位之初,英格蘭還是個混亂動蕩、積貧積弱的國家。後經她在執政期間銳意改革,對內穩定根基,對外開疆拓土,擊敗了海上霸主西班牙,最終將英格蘭建設成為歐洲最富強的國家之一。
  •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終身未婚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有著「童貞女王」綽號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為什麼選擇不結婚呢?伊莉莎白的生活一點也不傳統。她於1533年出生在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家裡。1536年,她的母親因為墮落並被處決後,伊莉莎白被宣布為私生女,而她的地位變得岌岌可危。很明顯,她根本就不適合當女王。
  • 伊莉莎白一世:童貞與血腥並存,卻是整個英國最該感謝的人
    但伊莉莎白即位之時,英格蘭內部正處於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態,國家財政缺口巨大,國債達25萬英鎊。這些棘手問題還沒解決,她本身也遭到了質疑。16世紀的英國對女性有強烈的偏見,認為理想女性應該是善良的妻子,時刻保持溫順、緘默。傳教士更是堅持,女人對男人施以權威是違反自然規律的。英國人曾目睹瑪麗·都鐸時期的動蕩和混亂,這似乎為女人無法治國提供了證據。
  • 伊莉莎白一世真的是「童貞女王」嗎?
    作為一個以所謂的貞潔聞名的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愛情生活一直是人們猜測的焦點。多年來,無數的書籍、小說、戲劇和電影描繪了伊莉莎白一世與羅伯特.達德利、萊斯特伯爵等人物的關係。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問題是「他們到底有沒有?」
  • 她,童貞女王,創造盛世,晚年卻因大臣看見其真容,而痛下殺手
    她,是英格蘭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其統治時期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黃金時代。統治英格蘭半個世紀,是其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她在政治上的成績在當時的世界可以是首屈一指。她就是被稱為童貞女王、光女王、英明女王——伊莉莎白一世。
  • 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王:死於被斬首的瑪麗一世
    由於稱號相同,後世經常將英格蘭的這位「血腥瑪麗」同本文的主角瑪麗·斯圖爾特混淆起來。執政不久,短命的英格蘭瑪麗一世便病逝,其一同在王室長大的妹妹伊莉莎白·都鐸坐上了英格蘭國王的位置,稱號為「伊莉莎白一世」。
  • 伊莉莎白一世才貌雙全,追求者無數,但她為什麼終身沒嫁出去
    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任君主,在她近半個世紀的統治中,英國國內經濟實力增強,對外貿易發達,海外勢力擴張,步入了歐洲強國之列。特別是在1588年,英國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之後,確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伊莉莎白統治的這一時期,英國的文化也得以空前繁榮,文藝復興就主要發生在這一時期。
  • 英格蘭歷史上最悲催的9日女王,都鐸王朝之簡·格雷
    英國歷史上共有7位女王,每個女王的一生都是波瀾壯闊的。你可以吐槽瑪麗血腥,也可以說伊莉莎白偽善,但大家都不得不承認,這些女王都是有能力和執政功績的。就是之前提到的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爾一世和斐迪南二世的女兒,瘋女胡安娜的妹妹。她在和亨八婚姻續存期一共懷孕了7次,但只成功地生下了3名成活的嬰兒,其中兩名還早夭,唯一倖存下來的孩子就是未來的英格蘭女王瑪麗一世,就是我們後世說的血腥瑪麗。
  • 伊莉莎白一世傳記
    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長期統治的女王,執政44年來相對穩定和繁榮。伊莉莎白一世是誰?伊莉莎白一世在位期間,在英國建立了新教,在1588年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在她以前分裂的國家內維持了和平,並創造了一個藝術繁榮的環境。伊莉莎白時期的英格蘭
  • 淺談國外歷史,如何評價伊莉莎白一世?她的一世是怎麼樣的?
    英國王位的繼承是按照血緣關係的遠近來排定次序的,斯圖亞特家族和都鐸家族有聯姻關係,所以斯圖亞特家的人也有都鐸家的皇室血統。伊莉莎白沒有直系子嗣,就只能從旁系裡面選了。所以,也不算旁落了。現在還是這樣,在英國《繼承法》上有資格繼承王位的人現在好像有200多個。
  • 都鐸王朝變革對英國民族國家確立的影響
    雖然從戰爭的角度來講,他是一位勝者為王的贏家,但是在英國的王位繼承問題上,血統與神意才是最為重要的兩個原則,[3]8—13+57而在這兩個方面,亨利七世卻都處於弱勢地位。首先,從血統上來講,亨利七世只是蘭開斯特王朝的遠房親戚,即亨利六世的同母異父弟弟里奇蒙伯爵埃德蒙·都鐸和蘭開斯特公爵約翰·岡特的孫女瑪格麗特之子,因此並非蘭開斯特王朝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其次,亨利七世也沒有得到神意的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