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3D列印患者匹配植入物註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要點解讀

2020-12-18 騰訊網

9月24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發布了三項骨科植入物註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包括:《3D列印患者匹配下頜骨假體註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個性化匹配骨植入物及配套工具醫工交互質控審查指導原則》與《生物型股骨柄柄部疲勞性能評價指導原則》。

本期,3D科學谷對其中前2項與3D列印骨科植入物密切相關的內容進行要點解讀。

*點擊文中出現的紅色字體打開延伸閱讀*

來源:《3D列印與骨科植入物白皮書3.0》

....

3D列印患者匹配下頜骨假體

匹配式人工顳下頜關節產品示意圖

來源: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團體標準《匹配式人工顳下頜關節》

/三種假體

《3D列印患者匹配下頜骨假體註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適用於可以實行註冊管理的3D列印患者匹配下頜骨假體,全部或部分通過增材製造加工工藝實現,不包括顳下頜關節假體。實行備案管理的定製下頜骨假體也可以參考本指導原則中適用的技術內容。

3D列印患者匹配下頜骨假體用於治療創傷、良性腫瘤和畸形等多種原因導致的骨骼成熟患者的下頜骨缺損與畸形等。根據假體在體內應力承載方式不同,可分為三類:(1)適用下頜骨節段性缺損並行骨移植修復時,輔助恢復下頜骨連續性、精確固位移植骨段並恢復下頜骨外形,術後早期主要由假體承擔應力;或用於在下頜骨骨折或正頜外科術中精確控制並固定各骨段位置(簡稱「固位假體」);(2)適用下頜骨節段性缺損且未行骨移植修復時,替代缺損區下頜骨組織及功能,完全由假體承擔應力,並為最終的功能恢復奠定基礎(簡稱「替代假體」);(3)適用修復下頜骨體積缺陷或輪廓畸形,填充缺損區域(簡稱「填充假體」)。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定製式醫療器械監督管理規定(試行)》中指出,定製式醫療器械與患者匹配型醫療器械均屬於個性化醫療器械範疇。兩者之間有區別,並且容易混淆。

患者匹配醫療器械是指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在依據標準規格批量生產醫療器械產品基礎上,基於臨床需求,按照驗證確認的工藝設計和製造的、用於指定患者的個性化醫療器械。患者匹配醫療器械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在依據標準規格批量生產醫療器械產品基礎上設計生產、匹配患者個性化特點,實質上可以看作標準化產品的特定規格型號;二是其設計生產必須保持在經過驗證確認的範圍內;三是用於可以進行臨床研究的患者人群。如定製式義齒、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氣接觸鏡、骨科手術導板等。

而定製式醫療器械僅供提出特殊需求出具訂單的醫療機構用於指定患者,非訂單機構或非指定患者不得使用。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3D列印技術在骨科植入物製造中的應用可以分為:標準化植入物、患者匹配型植入物和定製化植入物。就可廣泛應用的患者匹配型植入物而言,3D列印在製造方式上所具有的特殊優勢是能夠實現不同患者匹配型植入物的批量化生產。

/三種材料

如按照材料將3D列印技術在骨科植入物製造中的應用進行細分,則可以分為金屬粉末、聚合物材料(如PEEK)、無機非金屬(陶瓷)。這三大類材料3D列印患者匹配下頜骨假體中的應用,指導原則都有所涉及。

來源:《3D列印與骨科植入物白皮書3.0》

指導原則具體指出,針對金屬粉末材料,應測定材料的化學成分組成(單一和總和元素限量、氫含量、氧含量等)、純淨度、顆粒形狀(圓形度/球形度)、比表面積、粒徑及粒度、松裝密度、振實密度、流動性等。針對聚合物材料,如PEEK,應測定材料的化學成分組成、線徑、密度、熱性能、力學性能(如適用)等。針對非金屬無機材料,應測定相應的理化指標,例如化學成分組成、平均相對體積密度、微觀結構、材料強度、硬度、楊氏模量、疲勞性能等 。

醫工交互

《個性化匹配骨植入物及配套工具醫工交互質控審查指導原則》適用於個體化下頜骨假體、定製正頜導板及鈦板、髖臼周圍型腫瘤髖關節假體、骶骨腫瘤假體、個性化匹配多節段人工椎體等個性化匹配產品及配套工具的設計開發。聚焦於「醫工交互」的內容,不包括對生產「轉換」階段的討論,不限於增材製造(3D列印)等具體的生產加工工藝。

/ 醫、工的資質

該指導原則提出了對主持和參與個性化匹配骨植入物及其配套工具設計製作的醫工雙方人員的資質要求:「醫」方建議由三甲醫院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醫生主持個性化匹配骨植入物及其配套工具的全部流程,該醫生團隊應有運用傳統標準化產品開展同等病患部位與病情下類似手術的既往經驗;「工」方參與人員需具有個性化匹配骨植入物設計經驗或具有3年以上類似植入術式的非個性化匹配植入物的設計與開發經歷。

/ 設計程序

該指導原則歸納了個性化匹配骨科植入物設計以及植入物配套工具設計的主要程序,並明確了每個程序中醫生、工程師的職責及交互內容。

個性化匹配骨植入物的設計程序

來源:《個性化匹配骨植入物及配套工具醫工交互質控審查指導原則》

例如:個性化匹配骨科植入物設計的程序包括策劃、輸入、輸出、驗證和確認五個主要步驟;在驗證不滿足要求的情況下,觸發修改工作;根據前序已植入產品臨床隨訪結果,對後續的實施病例的產品進行設計更改;設計程序的所有步驟都在評審監督下開展;所有流程都需進行記錄與留樣。其中,骨植入物的「輸出」結果將觸發配套工具的設計程序。

/ 有別於標準化產品的確認與驗證

標準化產品需在使用前完成大規模臨床研究,而個性化匹配產品僅用於某一特定病患,並不具備大規模臨床研究的條件。那麼如何對這類個性化產品進行確認與驗證呢?

指導原則在驗證環節中指出,不同於批量化重複生產的常規標準化產品,個性化匹配骨植入物及配套工具的驗證包含了對「個性化加工製造」的驗證,故醫生必須參與其中,需對每一件個性化匹配骨植入物及其配套工具的設計分別進行。因而,個性化匹配骨植入物的驗證包含了「確保其在服役過程中能夠安全、有效地替代缺損部位的功能」的目的,對其驗證包括設計開發評價、伴隨樣品的理化性能測試、產品生物力學性能測試等;配套工具的驗證需保證其在手術過程中能夠準確實現對截骨等關鍵步驟的輔助定位,其驗證主要通過對輔助工具的使用模擬和手術方案驗證。

指導原則指出,對於個體化匹配產品,應關注臨床確認的抽樣統計代表產品選擇臨床評價產品與放行產品的區分。個性化匹配產品的設計確認重度依賴既有類似病例所累積的治療數據仿真臺架模型動物模型力學性能測試,而基本上無法在使用前完成大規模臨床研究。因此,確認工作應有更靈活、更嚴謹並動態調整的臨床確認方法,將統計學控制貫穿於全生命周期的確認證據,且應基於相近生物力學功能的、同類個體化匹配產品系列的迭代數據。

/有限元分析

有限元分析是在設計開發中評估植入物在人體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工具,對於不具備開展大規模臨床研究的個性化產品,有限元分析的作用更為突出。

指導原則對於個體化匹配骨植入物及配套工具設計開發有限元分析提出了以下7點注意事項:

1.明確有限元分析的對象、目的及分析結果的評價指標。

2.明確開展有限元分析所使用的軟體系統。

3.描述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依據,需明確指出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與實際骨植入物設計模型及其預期使用環境在關鍵要素上的一致性和差異。

4.個性化匹配植入物的有限元建模。

5.有限元模型需經過驗證才能證明其有效性,驗證的方式包括常識性判斷、與實際物理實驗結果對比或與類似產品的研究報告對比等。

6.有限元分析的結果,均應經所設計植入物或工具的動靜態力學實測驗證,所以應規定測試所需要的樣本量。

7.有限元分析的報告應按照預定的格式,按照上述要求敘述建模、驗證過程及其合理性,並根據預期評價指標對分析結果進行呈現,呈現形式包括整體、組件和骨骼端的應力/應變分布變化雲圖、數值曲線等。

/11種植入物的設計流程圖

該指導原則給出了11種個性化匹配植入物以及配套的手術規劃等工具的設計流程,如:顱、頜面外科植入物、肩關節植入物、胸肋骨植入物、脊柱植入物、骨盆植入物(非髖關節)、膝關節植入物、髖關節植入物、足踝關節植入物、四肢創傷內固定植入物。

膝關節植入物設計開發醫工交互流程

來源:《個性化匹配骨植入物及配套工具醫工交互質控審查指導原則》

已商業化的3D列印個性化匹配膝關節植入物

來源:《3D列印與骨科植入物白皮書3.0》

有關3D列印骨科植入物應用、商業化進程、增材製造技術、標準與審批指導原則的深入解讀,敬請前往3D科學谷最新發布的《3D列印與骨科植入物白皮書3.0》。

相關焦點

  • NMPA I 發布真實世界數據用於醫療器械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
    真實世界數據用於醫療器械臨床評價技術 指導原則(試行) 本指導原則旨在初步規範和合理引導真實世界數據在醫療器械臨床評價中的應用,為申請人使用醫療器械真實世界數據申報註冊以及監管部門對該類臨床數據的技術審評提供技術指導
  • 土耳其大學研究人員評估3D列印在脊柱外科中的應用
    中國3D列印網6月4日訊,一組土耳其大學研究人員評估了使用生物3D列印技術提高脊柱外科手術成功率的可行性。通過結合CT掃描和生物3D列印技術,研究團隊能夠將解剖圖像快速轉換為一系列指南和3D模型。治療脊柱畸形的手術通常需要生產用於前柱重建的即用型植入物,這帶來了由於不正確的配合而導致植入物移位的風險。 3D列印這些部件,使其負載分布均勻,並具有出色的骨整合性,可為患者量身定製植入物,並降低併發症的風險。使用此過程生成的「 DP模型」可以更準確地表示患者的解剖結構,並且顯示出較少見的解剖結構。
  • 【Science子刊】明尼蘇達大學完成3D列印心臟瓣膜模型,模擬患者...
    近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敦力公司的支持下,開發了一種突破性的工藝,將心臟主動脈瓣和周圍結構的逼真模型進行多材質3D列印,模擬患者的真實外觀和感受,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預後。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明尼蘇達大學的機械工程教授兼高級研究員Michael McAlpine表示:「我們使用這些3D列印模型的目標是通過提供特定於患者的工具,來幫助醫生了解特定患者心臟的確切解剖結構和機械特性,從而降低醫療風險和併發症。醫師可以在實際手術之前測試並試用瓣膜植入物。
  • 科學家3D列印出逼真的心臟瓣膜模型
    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敦力公司的支持下,開發出一種突破性的技術,用多材料3D列印出了逼真的心臟主動脈瓣和周圍結構模型,它可以模仿真實病人的外觀和感覺。這些特定於患者的器官模型,包括集成到結構中的3D列印軟傳感器陣列,是使用專用墨水和定製的3D列印過程製造的。
  • Science子刊:明尼蘇達大學完成3D列印心臟瓣膜模型,模擬患者真實感受
    近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敦力公司的支持下,開發了一種突破性的工藝,將心臟主動脈瓣和周圍結構的逼真模型進行多材質3D列印,模擬患者的真實外觀和感受,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預後。該研究的資深作者,明尼蘇達大學的機械工程教授兼高級研究員Michael McAlpine表示:「我們使用這些3D列印模型的目標是通過提供特定於患者的工具,來幫助醫生了解特定患者心臟的確切解剖結構和機械特性,從而降低醫療風險和併發症。醫師可以在實際手術之前測試並試用瓣膜植入物。這些模型還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解剖結構和手術本身。」
  • 生物植入物的2D/3D/4D增材製造材料,Engineering綜述
    AM是一種面向材料的製造技術,因為材料固化機制,列印結構精度,後處理過程和功能應用均是基於列印材料的。但是,用於製造生物植入物的三維(3D)可列印材料仍然非常有限。在這項工作中,對用於生物植入物的2D/3D AM材料進行了調研。此外,在呂堅教授課題組先前開發的4D列印陶瓷前驅體及陶瓷材料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軟硬集成4D增材製造概念,並對其在人體系統中複雜而動態的生物結構上的潛在應用做了展望。
  • 西安3患者分別換上3D列印骨頭 和原來尺寸一樣
    切掉了鎖骨,就得找個替代品再裝上,按照傳統的辦法,一般是用異體骨修補,或者切割、澆築假體再安上,但對於鎖骨這樣的複雜部位,傳統的假體無法滿足患者缺損部位的精細化要求,經常發生假體重建不匹配導致功能障礙。這次,西京醫院用3D技術「列印」出一個和魏鳳原來鎖骨尺寸、形狀完全一樣的假鎖骨,為患者做了骨骼缺損修補術。
  • 3D列印人體骨骼?這家哈佛大學孵化的公司要為中國醫生開發自己的...
    意外創傷、其他疾病引發的骨頭壞死、甚至是因工作姿勢不良等引起的頸椎、腰椎勞損等病痛長期折磨著大量患者。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全球十大頑症」中,頸椎病排序第二。小探身邊就有不少常年伏案的小夥伴是頸椎病患者。那麼,針對於這些疾病,3D列印技術和產品能發揮什麼作用?在近年來獲得長足發展的3D列印醫療植入物領域,特別是3D列印骨骼領域, 初創公司都在做哪些創新和突破呢?小探最近有幸採訪到了一家由哈佛創新實驗室-ilab孵化、華人領導的初創企業,幫你解開這個領域的奧秘!
  • 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來的人體骨骼進行手術(圖)[1]- 中國在線
    7月15日,劉忠軍(左一)在辦公室裡與助手一起研究用3D技術列印的微孔型人工髖臼杯。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劉忠軍的辦公桌上,放著一盒形狀各異、布滿孔隙的東西。劉忠軍說:「這就是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來的人體骨骼。」據了解,從2009年開始,經過4年的努力,劉忠軍帶領的團隊已經在脊柱及關節外科領域研發出了幾十個3D列印脊柱外科植入物。其中,頸椎椎間融合器、頸椎人工椎體及人工髖關節等3個產品已經進入了臨床觀察階段。目前,已有50多位患者籤署知情同意書並植入的3D列印出來的鈦合金「骨骼」,臨床效果良好。
  • 中國未來醫療3D列印市場將迎來迅速發展期
    麥遞途研發的神經和脊柱外科3D列印植入物能夠幫助患者更快恢復,並降低手術風險;而贏創投資高性能聚合物的醫療3D列印應用,將加強智能材料業務增長。「這是贏創在中國的第一筆直接投資,也是首次利用今年啟動的贏創第二期風險投資基金進行的直接投資,」贏創風險投資負責人Bernhard Mohr表示,「這次與麥遞途的合作很好地展示了風險投資是如何幫助贏創穫取顛覆性技術的。」
  • 3d列印技術在頭盔生產領域的應用
    工廠也在加班加點的大量生產,很多頭盔工廠為了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紛紛運用3d列印技術進行設計建模,從而打造出更多安全、有個性的頭盔。3d列印頭盔技術相信很多朋友們都不是很了解,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來看一下極光爾沃用A8s 3d印表機進行3d列印頭盔的製作過程:1.
  • 從全球主要3D列印企業營收看行業是否賺錢
    3D Systems來自美國,是全球3D列印行業中的3D列印設備、3D掃描設備、服務、材料提供商和領先者,能夠提供基於 SLA、SLS、DM、MJP、CJP、FTI、PJP技術在內的各種類型桌面及工業 3d印表機,同時提供相應的材料及軟體服務。提供「從設計到製造」全套解決方案,包括3D印表機、列印材料和雲計算按需定製部件;其強大的數位化流程真正把創意帶入生活,可選材料包括塑料、金屬、陶瓷和食品等。
  • 3D列印技術突破將為列印「木製」產品開路
    據外媒報導,幾年前,瑞典查爾姆斯大學的科學家們用木頭纖維創造了一種3D列印介質。現在,他們開發出了一種新的列印方法,即用它來列印具有天然木材結構和質量的固體材料。據了解,之前的材料是以納米纖維素凝膠的形式出現,這意味著它含有從木漿中提取的微小纖維素纖維。
  • 湖南3D列印首個新冠肺炎患者肺部模型
    病灶部分用藍色來表示,可以清楚看到患者肺部的病情分布範圍。3月3日,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院放射科主任何玉成對北京青年報記者介紹,和CT影像相比,3D列印出來的模型可以更加直觀地展示出病情的分布範圍,並用於指導診斷治療。此外,這一模型也可用作教學科研,讓學生更加清楚患者的肺部情況。
  • 3d列印房子的弊端_3D列印食品的利弊
    什麼是3d列印房屋   2013年紐約Softkill Design工程建築個人工作室初次明確提出了3D複印房子定義,並將在2013年夏季修建實體模型。   3d列印房子的弊端   我國的3d列印房屋比國外起步晚,技術水平也不高,因此存在很多問題。那麼3d列印房屋的缺點有哪些呢?什麼是3d列印房屋呢?下邊就跟隨小編我們一起來看看!
  • 什麼是3D列印技術?
    對於從未接觸過3D列印的童鞋來說,總覺得3D列印特別遙遠。今天晴子老師來為你們揭開3D列印的神秘面紗——通俗易懂的給大家介紹什麼是3D列印技術。主要從:技術原理、3D列印過程、3D列印應用領域三方面介紹。什麼是3D列印技術近幾年來,3D列印這個名詞從陌生到熟悉,逐漸走向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
  • 國際生物製造協會重磅發布《生物3D列印路線圖》
    如下為文章首頁截圖:3D生物列印技術的出現為臨床醫學提供了嶄新的3D空間和無限可能,3D生物列印技術同時滿足了個體化、安全性以及經濟性三大原則。結合計算機技術,基於術前CT 三維重建、核磁共振等多種醫療手段,3D生物列印技術將在醫療產業大展宏圖。
  • 3D列印技術發展到哪裡了?網友:造車建房不費吹灰之力
    3d列印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有通過3d列印建造房屋,現在又有了catia和3d製造工具兩種3d列印軟體,設計建造的精度高達千分之一,可列印各種形狀的東西,降低了成本,使建造變得更容易。特別是在很多尖端領域的企業使用。
  • 泰安市中心醫院3D列印技術成功應用於骨腫瘤患者手術
    (通訊員 耿志偉 卓峰)3D列印技術應用到骨科手術是近幾年的一門新興醫療技術。近日,泰安市中心醫院關節運動醫學科運用3D列印技術,對一名肱骨骨巨細胞瘤並病理性骨折的患者進行手術切除並重建肱骨近端獲得成功,這標誌著該項技術在省市同級醫院已達到領先水平。
  • 3D列印在愛康|獨立研報
    一向關注醫療領域的風雲君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家中國骨科3D列印技術的領導者:愛康醫療(01789.HK)。愛康醫療的主要產品包括膝關節假體、髖關節植入物、3D列印產品、脊柱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