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南極熊注意到,著名學術雜誌《Engineering》上刊登了一篇香港城市大學研究人員發表的綜述文章,「Development of Bioimplants with 2D, 3D, and 4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aterials(可用於生物植入物開發的2D/3D/4D增材製造材料)」。
共同第一作者:劉果博士,何雲虎,劉朋超博士通訊作者:呂堅教授在過去的30年中,增材製造(AM)發展迅速,並在生物醫學應用中顯示出巨大的潛力。AM是一種面向材料的製造技術,因為材料固化機制,列印結構精度,後處理過程和功能應用均是基於列印材料的。但是,用於製造生物植入物的三維(3D)可列印材料仍然非常有限。在這項工作中,對用於生物植入物的2D/3D AM材料進行了調研。此外,在呂堅教授課題組先前開發的4D列印陶瓷前驅體及陶瓷材料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軟硬集成4D增材製造概念,並對其在人體系統中複雜而動態的生物結構上的潛在應用做了展望。隨著多材料列印技術的發展,可以預期會有更多工作使用2D/3D/4D AM材料開發生物植入物和軟硬集成生物結構。生物植入物包括骨植入物,假肢,可穿戴生物傳感器和藥物輸送系統,主要應用於醫學或臨床治療。根據植入物中細胞成分數量的差異,生物植入物分為以下三類:biological implants, biologized implants, and biofunctional implants。
Biological implants以生物列印技術為代表,將活細胞包埋在水凝膠中,通過生物印表機製備成預製結構。Biologized implants以惰性生物金屬材料為代表,將活細胞種植在材料的表面,這些材料包括不鏽鋼(SS; 316L),鉭,金,鈷鉻(Co-Cr)合金,鈦(Ti)和鎳鈦合金等材料。biofunctional implants以表面處理技術為代表,將經過表面處理的植入物植入體內,生物活性表面得以生成,從而有利於細胞附著和增殖。2D增材製造技術通常指的是通過塗層或其他表面處理技術在對象表層添加材料,其在生物醫學領域的廣泛應用可以提高生物植入物的力學性能,抗腐蝕性能以及與人體的生物兼容性,避免免疫排斥反應等。鎂鈦合金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和生物可降解性能,是常用的植入物材料,通過離子束濺射,磁控濺射等方式在金屬表面加鍍薄膜,可以優化植入物的生物功能性和生物兼容性。在鎂合金和鎂鈣合金基體上加入碳酸鈣和羥基磷灰石塗層的研究表明可有效增強植入物的抗腐蝕性能。香港城市大學呂堅院士課題組的超強納米雙相鎂合金為生物植入物的塗層製備提供了新的選擇。此外,2D增材製造技術也廣泛應用在在高分子材料植入物,組織修復工程和細胞治療等領域。3D列印技術,又稱「增材製造」,是通過逐層定位堆積材料的方式實現三維複雜實體的構建,具備精準製造和個性化製造的優點。從材料和技術方面分別對3D列印生物植入物進行了總結:可用於3D列印植入物的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陶瓷和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以美國FDA通過的聚己內酯(PCL)、聚醚醚酮(PEEK)、聚乳酸(PLA)為代表,此外,還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乙烯醇(PVA)等。陶瓷材料主要用於骨科植入物的源材料,其中生物惰性陶瓷材料包括氧化鋯、氧化鋁,用作股骨頭假體;生物活性陶瓷以磷酸鈣基(羥基磷灰石,磷酸鈣,生物玻璃)為代表,可以與主體骨組織形成化學鍵。與惰性陶瓷相比,活性陶瓷材料的力學強度明顯不足,但是生物學反應佔優。金屬材料包括Ti基合金(代表:Ti-6Al-4V,Ti-6Al-7Nb,Ti-5Al-2.5Fe)、不鏽鋼材料(316L SS)、Co基合金、Mg基合金、Zn基合金和Fe基合金等。3D列印方法方面,該文分別從融化沉積成型(FDM),直寫技術(DIW),平板印刷(SLA)、選擇性雷射熔融(SLM)、電子束熔融(EBM)及生物列印技術方面進行了總結,如下表所示。

4D列印技術通常指的是經3D列印成型的物體在外界刺激,例如光,電,聲, 熱, 磁的刺激下實現構型和功能的變化。高分子,陶瓷,金屬材料均可實現4D列印,4D材料的構型改變能力使其可以應用於體內動態環境。本文總結了各種4D材料的變形機制以及列印製備過程,包括水凝膠,形狀記憶高分子,磁性高分子材料,金屬材料等,闡述了不同材料在軟碟機動器,智能器件等方面的應用。本文提出了軟硬集成4D增材製造材料的概念,人體系統中柔軟和堅硬的生物結構融合併一同發揮功能,從而實現了類似太極陰陽剛柔並濟的平衡。研究人員列印出具有不同力學性能的構件,可匹配適用於多種生物植入物,例如牙齒,骨板,軟骨,韌帶等。這種方法為製備複雜的,具有梯度力學性能的生物植入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通過混合陶瓷前體/陶瓷材料實現的軟硬集成4D 增材製造概念,有望擴展到其他二元或多組元系統。在多材料列印等技術的輔助下,更多具有功能梯度界面的軟硬集成結構產品值得期待。隨著2D/3D/4D增材製造材料的發展和集成,將會有更多有創新性的生物植入物開發出來,以適應人體系統中複雜而動態的生物環境。
在未來的研究中,多材料列印的技術將不僅適用於列印主體材料,還適用於列印支撐材料及介質材料。隨著不同模量材料的墨水系統的開發,仿生雜化材料系統將會在突破強度韌性不可兼得的普遍矛盾上取得廣泛的結構應用。多維度增材製造,增材/減材製造技術的集成,以及預應力工程的應用,將會為增材製造材料和技術的學術研究和工業應用提供廣闊的發展機會。呂堅教授簡介
呂堅教授現任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及科技)副校長及研究生院院長,機械工程學院講座教授,先進結構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法國國家技術科學院院士。2006年及2017年曾兩次獲得由法國總統親自任命的「法國政府頒授法國國家榮譽騎士勳章」及「法國國家榮譽軍團騎士勳章」,2018年獲得「中國工程界最高獎」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呂堅教授的研究方向涉及先進納米結構材料的製備和力學性能,實驗力學,材料表面工程和仿真模擬,生物與仿生材料力學,航空航天材料與結構預應力工程,3D列印先進材料與產品集成設計等。論文連結LIU Guo, HE Yunhu, LIU Pengchao et al. Development of Bioimplants with 2D, 3D, and 4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2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809920302733
這裡是了解3D列印世界的入口,一本輕鬆實現跨界交流的寶典,以及讓你獲得全球創新視野的綠卡。
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關注3D列印世界的新變量。
3D列印學院
▼
(點擊關鍵字即可獲取全文)
技術體系
SLA 光固化成型
DLP 數字光處理
PolyJet聚合噴射
CLIP連續液界
FDM熔融沉積
3DP黏合劑噴射
SLS雷射燒結
SLM雷射熔化
惠普MJP
UAM超聲波製造
TPP雙光子技術
創客思維
3D列印知識
崛起的智能製造
中英文對照
3D列印的優勢
文明之光
五大高校團隊
全球大事件
中國大事件
RepRap進化史
材料學革命
3D列印技術之父
材料基石
FDM材料清單
石墨烯
光敏樹脂
尼龍
石膏
鋁合金
鈦合金
不鏽鋼
矽膠
食品材料
碳納米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