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是怎麼死的?真相揭開時,專家:咎由自取。
翻開清朝的歷史,我們會看到很多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特別是皇太極這樣非凡的才能歷史人物特別讓我們印象深刻。但曾經成為帝王的李自成卻顯得特別不起眼,在歷史資料上李自成甚至沒有被清晰地記載。李自成曾經為了自己的事業奮鬥了18年之久,換來的卻只有短短42天的皇帝命。就算是這42天,卻也不被正史所認可。
李自成並不甘心屈居人下。
李自成出生於農戶家庭,但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卻在21歲時取得了朝廷當中芝麻綠豆小官的資格。李自成的經歷就像當初的孫猴子,上天庭取得養馬的資格是一樣的。李自成並不甘心於只是當一名普通的官員,李自成的內心和孫悟空一樣,想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來成就一番偉業。在明清之間,我們看到一系列的歷史大人物,他們通過多年的努力才取得了相應的成功,但大部分人卻忽視了大順年間的情景,沒錯這大順年間就是李自成的天下。
李自成揭竿而起。
雖然李自成前期擁有穩定的工作,但是後來因為國庫的空虛,李自成被迫下崗,被迫下崗的李自成,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順利生活,但是奈何時間一長久,李自成在苛刻的賦稅下,發現自己根本無法負擔起生活,而且經過一系列的不公事件發生,李自成甚至因為一時的衝動犯下了滔天大罪,退無可退的李自成便想著為自己拼一把,所以當時的李自成揭竿而起。
李自成成為新一任的闖王。
其實李自成原本不是闖王,而是在闖王底下謀士,後來闖王不幸犧牲,大夥便順勢推舉李自成為闖王。後來因為朝廷把大部分的主力部隊派往其他地方對抗外敵,李自成有了見縫插針的機會,所以李自成順利的當上了帝王,雖然只坐過了一天的龍椅,還沒等李自成享受九五至尊的福利,李自成卻被多爾袞和吳三桂進行夾擊。最後李自成的去向未曾可知,但是有些人說他當了和尚,也有人說他自刎,在眾說紛紜的背後也見證了李自成的失敗。
李自成沒有審時度勢地為自己的未來鋪路。
李自成好大喜功卻沒有為未來出做鋪墊,李自成的失敗也讓我們看到了袁術曾經落魄的模樣,在很多諸侯國吃喝玩樂的時候,曹操就開始屯田制,讓很多將士們在打仗時成為將士,在閒暇時又能忙於農活。李自成在打著為民請命的口號時,讓老百姓們放鬆了對農務的需求,雖然李自成從前期贏得了勝利,但是自打李自成進了都城就管制不了自己散兵遊勇的肆意妄為,也造成了後面一發不可收拾的殘局。
李自成在成功後,卻損害了到百姓的利益。
李自成無法像劉邦那樣學著張良的謀略,有條不紊的和老百姓,還有自己的下屬,約法三章,答應不擾民。李自成卻放任自己的部下,不僅僅給老百姓和官員帶來了諸多的傷痛,也間接性地成為了翻版的董卓,藉由自己的實力贏得了權勢,卻不懂得把握現實得來不易的民心所向。通過老梁說歷史的節目,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老梁對於李自成的做法並不認可,老梁認為李自成的一切成敗最終是咎由自取所為。
好學之心是成功者必備之選。
明朝衰敗的最為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國庫的空虛加上賦稅的加重。讓很多人在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發現自身無法負擔起生活的重責,不願意再為老朱家拼死奮戰,寧願選擇和李自成在一起圖口飯吃,雖然李自成在時事中造就了自己的豐功偉績,而李自成最為失敗的真正因素不是他不懂得審時度勢,也不是他急於求成,最為根本的原因應該是他沒有學習的動力,劉邦在成就自我的時候也在不斷地向身邊的人學習積極向上的知識和心態,朱元璋雖然成就的非凡的人生,但朱元璋也有一顆好學之心。
結語:
都說江山易得難守。在面對現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環境,我們應該將自主學習當成一生的動力,在不斷的自我反思當中,只有在不斷的反思當中積極進取。才能知道自己內在的缺陷,也才能更好地去處理好一切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