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後代在臺灣?臺南市新田裡村有座廟,廟裡敬奉的是李自成

2021-01-09 西部人文地理

有時候,研究歷史其實是在研究一種鄉情。祖籍福建永春的詩人余光中,被稱作是「詩壇最後的守夜人」,他的名篇《鄉愁》不僅表達了對故鄉、對祖國戀戀不捨的情懷,更體現了詩人中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在這詩歌裡,臺灣就是一份讓人牽掛的鄉愁。然而,讓人們沒有想到的是,近年來,神秘「失聯」300多年的李自成將寶島臺灣與西北黃土高原的米脂聯繫在了一起。在臺灣地區彰化平原有個「陝西村」,原名「陝西莊」,已經存在了300多年。那裡溪流蜿蜒,修竹蒼翠,頗富田園之景。雖然,陝西村的村民已不會講陝西話,但他們演唱的村戲,無論在琴技、拉板、唱法上都與秦腔相去無幾。

陝西村的形成有一段感人的故事:相傳,在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率兵收復臺灣時,有一名陝西籍的部將,姓馬名信,外號「烏面將軍」,率領同鄉戰士由鹿港登陸,進駐「燕霧上堡陝西莊」,即現在的陝西村一帶。烏面將軍在當地一面訓練士兵,守衛國土,一面率眾從事農墾開發工作。後來烏面將軍作戰陣亡,隨從他的同鄉就在當地落籍。為了緬懷烏面將軍的功績,後人為他立碑建廟,在廟門對聯上寫著:烏威聖德萬古流芳英烈將,玉面神光千秋垂澤崇仁軍。

馬信,南明愛國將領,陝西長安縣人。明末為浙江台州(治今浙江臨海縣)總兵。1655年,率部歸附於明將鄭成功,被任命為右提督。1661年初,鄭成功準備進軍臺灣島,馬信堅決支持鄭成功的愛國義舉,充任先鋒,竟以弓箭戰勝了殖民軍的新式武器——來復槍,最終迫使侵略軍投降。從此,被侵佔長達38年之久的臺灣回歸祖國。其後,馬信組織軍隊在彰化縣一帶墾荒屯田、發展生產,於1662年去世。

《臺灣省通志》以及一些臺灣版《鄭成功傳》對陝西籍名將馬信的生平及功績均有記載。烏面將軍廟為古式飛簷建築。廟堂內供奉著烏面將軍馬信的靈位,祈禱參拜的人很多,室內香菸繚繞。據臺灣歷史學家考證,廟內主祀的烏面將軍,就是隨鄭成功收復臺灣的馬信。馬信曾受封「徵虜將軍」、「建威伯」。後率部眾到臺灣中部彰化平原屯兵墾荒,披荊斬棘,維持當地治安,興修水利,將陝西村一帶屯墾成了富饒豐盈的村落。村民為感念其功德,於清嘉慶年間建廟奉祀並尊稱烏面將軍。

今天的學者研究表明,李自成「失聯」後,其起義軍餘部仍然尋求反清復明,主動與沿海南明軍事力量鄭成功合作。鄭成功收復臺灣的主力和先鋒被稱作「北人」,實為陝人。據這些學者保守估計,首次登陸入臺的陝人約4000人左右,加上二次入臺及家屬,跟隨鄭成功入臺的陝人約有上萬人之眾。從此,這些陝人遠離故土,在臺灣隱居下來,隨著歲月流逝,他們的家世、身份和歷史,逐漸的湮滅在時間的長河之中。而陝人在臺灣的居住地也絕非陝西村。

大約2013年前後,臺南市新田裡村李氏村民與到陝西米脂縣和橫山縣相關方面取得了聯繫,聲稱當地有一座廟,裡面有一尊塑像叫「老爺」。多年來,村民們一直都在敬奉這位「老爺」,但世界上卻沒有這麼一位「神」,後來,通過查閱資料才知道這位「老爺」可能就是李自成。李氏村民還說,他們通過網絡得知在位於橫山縣黨岔鎮李家坪村的龍眼溝也有一座老爺廟,他們想知道那裡的「老爺」與他們敬奉的是不是一個模樣。

龍眼溝周圍山勢險峻奇特,龍巖峁山形如一條巨龍盤繞在村莊面前,昂首翹尾。溝內有好幾座寺廟,但最引世人注目的要數老爺廟。當地方志記載,老爺廟始建於順治年間1656年,原正殿供奉大小七尊神像。從殘存的殿內壁畫看,雖然年代久遠,神像依然鎏金溢彩、栩栩如生。如今,正殿內的兩個主神,一是關聖帝君,一是關王爺,關聖帝君即是武聖關羽,而關王爺則是李自成。李自成起義失敗後,其後裔一心想紀念他,但又不敢大肆宣揚,遂於1656年在偏僻的龍眼溝偷偷地建造了一座石樓,立牌位以供奉。到了1778年,李氏後裔將石樓遷於龍眼石磕,並建老爺廟,將李自成與忠義化身關羽並列於廟堂,頌其功德,以表懷念。老爺廟中的塑像卻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遭到破壞,現今塑像為後來重修,但當地的專家們認為它們與新田裡村李氏村民敬奉的「如出一轍」。

《明史·李自成傳》:「自成為人高顴深頔(幽頁,音āo),鴟目曷鼻,聲如豺。」意思是,李自成顴骨突出,眼窩深凹,眼睛像鷹,鼻子如蠍(曷鼻即仰鼻,和我們說西方人高鼻深目一個意思),聲音如豺。另外,有人說,位於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七曲山大廟內的塑像並不是張獻忠本人,而是李自成,塑像頭戴紅帽、身穿綠袍,面色蠟黃、怒目圓睜,眉毛上挑、長髯齊肩,也確有幾分「鴟目曷鼻,聲如豺」的意思。這些,仿佛都向在人們述說著李自成長相的與眾不同,人們多少可以想像出他的模樣。

然而,可能是因為思鄉心切,新田裡村李氏村民也顧不了許多,2014年便迫不及待地來到橫山縣李家坪村龍眼溝拜謁「祖廟」了。李自成這位不知魂歸何處的歷史人物,就這樣在300多年後,將臺灣與陝北的李姓人聯繫在了一起,歷史就此成為人們尋找鄉情的根。(文/路生)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謝絕其他媒體轉載!

相關焦點

  • 呂梁大山裡的一座古村,村民稱是李自成後裔,全是青磚土窯很美
    據村中《李氏家譜》記載,該村李姓原籍陝西米脂,為明代李自成的後代。闖王李自成在陝西起兵失敗後,當朝大肆搜捕其家族人員及其親屬,李氏家族被迫來到山西洪洞縣,後又有一脈遷移呂梁臨縣西坡,繁衍生息。清順治年間,李氏後人李孟清、李興兄弟二人為了生存,離開西坡村,來到彩家莊。村子主要分為上街、下街兩大群落,上街為李孟清的後代,下街為李興的子孫。
  • 闖王李自成不是戰死,而是被九華山村民誤殺
    李自成算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從漫畫,小說等等都有所了解,今天我們就一起重溫下他的故事.李自成生於明末,那個時候的明朝,正值連年災荒,百姓苦得一塌糊塗,竟然有的老百姓連孩子都養不起,包括李自成的父母.李自成的父母為了不讓他餓死,繼續的活下去,把他送到廟裡做了和尚,就這樣他在佛典裡度過了他的童年,長大的後,為了吃飯到驛站當了兵,之後因為打死了人,而又去投軍.飽讀佛經,又在驛站當過兵,因此在某個方面還是比較出角的,就是憑藉著他的出色的軍事才能,不僅在軍隊站穩了腳,還引起了軍隊高層的重視.
  • 李自成進京很可能是一場誤會?
    「迎表飈集」——李自成就是這樣,被一封封降表送過了險關要隘,一步步迎進了京城。可以想像,此時的他已經是騎虎難下,前面的路想不走都不行了。 三月十七日,農民軍五六十騎抵達西直門,宏偉的北京城終於等來了要命的人。但是,面對這座在大明歷史上數度被人進攻、卻從來沒被攻下的堅城,李自成終於撐不住了,他已經沒有了任何奪取京師的雄心,反而主動要與大明籤訂城下之盟。
  • 對於闖王李自成的看法,專家們給出這樣的評價
    我國歷史上其實除了漢朝的漢高祖劉邦與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從一個小小平民隨後步步高升到一國之君的存在,其實還有一個人也差點成為了我們國家的第三位平民皇帝,他就是李自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還是有一點可取之處的。
  • 鄧州這個村闖王李自成曾拜訪過明朝老房子,有修整打造的價值嗎?
    優團楊過 鄧州優團更多資訊,請及時關注微信公眾號鄧州全記錄鄧州白牛鎮集市南五公裡處的竹筲陂村,有一座雙進士府。這個村的名字聽起來怪怪的,有什麼來歷呢?竹筲陂村的村民既不姓竹,村內也無竹林,那為什麼叫竹筲陂村呢?歲月悠悠,滄海桑田。
  • 湖北仙桃的地名來歷,並非此地盛產桃子,和李自成有關
    湖北仙桃的地名來歷,並非此地盛產桃子,和李自成有關!湖北省有一個叫仙桃市的地方,乍一聽名字,人們很快便聯想到又大又圓的桃子,想起了西遊記裡齊天大聖孫悟空當年大鬧蟠桃園吃蟠桃的場景,作為地名,仙桃是比較特殊的,至少,聽過這個地名的外地人很難忘記這個地名。仙桃,難道這裡是盛產香甜可口的大桃子的地方,所以這裡才叫仙桃嗎?
  • 佔據北京的42天裡,李自成都幹了什麼?
    崇禎十七年四月三十日,李自成率領劉宗敏、牛金星及大順軍將士撤離北京。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李自成雖然在西安就已經建國大順、改元永昌,但卻沒有舉行即位典禮,所以,李自成的皇帝生涯實際上應該從崇禎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的即位典禮開始至弘光元年五月亡於湖北九宮山為止,約有一年時間。
  • 劉宗敏逼得吳三桂反叛,又多次頂撞李自成,為何李自成不處理他?
    然而,劉宗敏為了討要錢財和食物,幹了一些蠢事,雖然可能是有苦衷的,但是卻是個錯誤的做法,那個時候他帶領人製作了許多刑具,折磨明朝的親戚和官員。李自成成功地塑造了農民軍的良好形象,卻被劉宗敏迅速摧毀。從那時起,李自成就非常不得人心,清軍入侵時,沒有多少人幫助他。
  • 一個被擊斃的二戰日本兵,為何被臺灣這座廟供奉為神?
    文/快哉風臺灣省臺南市安南區有一座奇葩的鎮安堂飛虎將軍廟,說奇葩,是因為這座寺廟供奉的主神是一個戰死的二戰日本兵:日軍飛行員杉浦茂峰。圖:飛虎將軍廟的主神是個日本兵那麼,這個日本兵是怎樣走上神壇的?圖:冒煙的日軍戰鬥機據當時目睹的村民說,飛機冒起一個火球墜毀在農田裡,飛行員的屍體面目全非慘不忍睹,但軍靴上有「杉浦」二字,由此確定了身份。飛虎將軍廟的信眾繪聲繪色的猜測說:當時杉浦茂峰完全可以早一點跳傘逃生,但他為了要避開下方的村莊,強行駕駛冒煙飛機向空曠的海邊飛去,從而機毀人亡。
  • 神話傳說李自成、張獻忠是哪個神仙下凡轉世?
    古時,王朝末世、朝代更迭之際,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人物,他們或是英雄、或是奸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人物出現?流傳在人間的神話傳說,往往把這些人說成是天上的神仙下凡轉世。劉邦是赤帝子,關羽是南天門守衛將星,梁山好漢108將是天罡地煞下凡轉世,還有那些文曲星、武曲星等等。
  • 日本德川幕府收集李自成情報:擔心李自成和滿清入侵日本本土
    因為,不斷有情報傳來,北方的韃子再次入關,而且,戰爭規模越來越大,中原地區也爆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兩線作戰的明朝已經頂不住了。如果這一次北方遊牧漁獵力量再一次入關成功,滿清或者李自成大軍再次發動對日本的進攻呢?因此,日本對於明末清初戰爭非常關注。
  • 重慶珍檔丨張獻忠李自成在鹽道上殺得轟轟烈烈
    李自成潼關遇伏,羅汝才鼓動各部與他一起前去搭救。李自成與張獻忠講的是霸道,以力服人,脅迫各部聽從自己的指揮;羅汝才是以德服人,講究江湖道義。羅汝才的人緣挺好,在「流賊」裡很有號召力。沒有羅汝才,張獻忠不敢反了谷城,沒有羅汝才李自成也聚合不起百萬大軍。從某種角度講,在高迎祥死後,羅汝才才是明末農民軍的核心人物,後落得個被李自成所殺的下場,也算是一種悲哀。
  • 即便清軍不入關,李自成也很難一統天下
    統治者視老百姓的生命如草芥,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對於百姓來說,誰當皇帝不重要,只要他們能有個安穩富足的生活。顯然,明朝後期的皇帝滿足不了這一點,於是就有了李自成農民起義。但不幸的是,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起義雖然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最終被清軍所滅。於是很多人把原因歸咎到了吳三桂的頭上,認為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才導致了農民起義的失敗。
  • 李自成有幾個老婆?命運如何?唯一正牌高皇后結局如何?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李自成有多少老婆,不好說,但是後世知道的有四個。而跟著他同甘共苦,被立為皇后的是高桂英。
  • 李自成是怎麼死的?真相揭開時,專家:咎由自取
    李自成並不甘心於只是當一名普通的官員,李自成的內心和孫悟空一樣,想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來成就一番偉業。在明清之間,我們看到一系列的歷史大人物,他們通過多年的努力才取得了相應的成功,但大部分人卻忽視了大順年間的情景,沒錯這大順年間就是李自成的天下。李自成揭竿而起。
  • 李自成在北京稱帝,為何沒人承認他?
    對於推動歷史進程,史學界有兩種觀點,一種是「英雄史觀」,另一種則是「人民史觀」,這二者是相對立而存在的,當代學者大多支持後者。英雄人物,在某一歷史轉折點確實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英雄史觀肯定他們的功績是沒有問題的。
  • 李自成慘敗,一度只剩十八人,為何六年後卻能推翻明朝?
    崇禎17年3月19日中午,李自成戴著氈,穿著衣服,騎著黑色的反駁馬,和禹金星等五位重臣一起從勝天門進入紫禁城。李自成從這一刻開始心裡明白他是這座宮殿的主人和天下的主人。但是6年前,李自成被明君追殺,一度只剩下18人!那麼李自成為什麼能在6年間迅速崛起,推翻大明王朝呢?
  • 李自成因為這個城市失去了一隻眼,大明卻隕落了一個名將
    洪武十年(1377年)封周王,四年後就藩開封,至於明末,這裡有王子72家。黃河兩岸和各縣有錢有勢的一方大姓、「衣冠之族」,懾於農民起義的威力,也紛紛來到這裡躲避。這裡城周長20裡90步,城牆構築堅固,高三丈五尺,寬二丈一尺,開設5門,各建月城3重,角樓4座,敵臺84個,警鋪81處。城外百步設有深濠,匝城四周數十丈,深四五丈。
  • 闖王李自成以皇帝的身份在京城待了42天,這段時間裡他都幹啥了
    這個問題李自成自然考慮了,所以他在提出均田免賦口號的同時,又提出了割富濟貧的口號,那些地主和富戶都成為了李自成部隊打劫的目標,糧食和餉銀也算是在早期有了一個大的來源。但即便是這樣,還是有問題,因為地主和富戶只是很少一部分人群,李自成能夠得到的東西十分有限。
  • 李自成為什麼只當了42天的皇帝?這42天裡,他都在幹什麼?
    李自成只當了42天皇帝的這種說法有誤,這42天是指李自成的大順軍佔領北京的時間。準確的講,李自成雖然進入北京42天,但實際只在北京城當了一天的皇帝便匆匆撤離北京返回陝西,放著有著數百年歷史的故都北京不要,李自成在北京的42天時間究竟做了些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