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因為這個城市失去了一隻眼,大明卻隕落了一個名將

2020-12-15 騰訊網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體(文定),無授權禁轉!

崇禎十四年(1641年)二月,李自成攻克洛陽時,明河南巡撫李仙鳳正領著遊擊將軍高謙在黃河以北的懷慶地區鎮壓當地的起義農民。開封城守副將陳永福獲悉洛陽失守,火急率兵往援。開封的守御力量薄弱。李自成得到這個信息,決定奇襲開封。

(開封城樓)

開封古稱大梁,是著名的古都,位於黃河南岸,地處水陸交通要衝,交通四通八達,是河南布政司、開封府治以及開封縣治所在地。又是周王的封地。朱棩是朱元璋第五子。洪武十年(1377年)封周王,四年後就藩開封,至於明末,這裡有王子72家。黃河兩岸和各縣有錢有勢的一方大姓、「衣冠之族」,懾於農民起義的威力,也紛紛來到這裡躲避。這裡城周長20裡90步,城牆構築堅固,高三丈五尺,寬二丈一尺,開設5門,各建月城3重,角樓4座,敵臺84個,警鋪81處。城外百步設有深濠,匝城四周數十丈,深四五丈。二月初九日,李自成帶領精兵3千、銳卒3萬從洛陽出發,急行軍三晝夜,十二日中午時分到達開封城下,立即發起大舉進攻。城內巡按御史高名衡等害怕重蹈洛陽覆轍,急令官民固守。他與守道蘇壯、開封推官黃澍共守西門,左布政使梁炳守東門,右布政使蔡懋德守曹門,開封知府吳士講守南門,管河同知桑開第守北門,周藩承奉曹坤、左長史李映春登西城守御。在起義軍兵臨城下時,他們搬出一部分銀子,用來懸賞,有能出城斬賊一級者賞銀50兩,能射殺一賊者賞銀10兩,射傷一賊或磚石擊傷者賞銀10兩。這些舉措,激勵著開封城內軍民登城同義軍為敵。前往洛陽赴援的陳永福聽說起義軍乘虛進攻開封,連忙帶著500援兵,晝夜兼程趕回,深夜到達西關,被農民軍打得大敗,傷亡很重。陳永福衝殺到城下,城中不敢開門,怕農民軍趁勢衝進,就用繩子將他吊進城內。

李自成來到城下,採用穴城法與雲梯結合方法攻打。士兵們手持鐵錘、鑿等工具,在炮火配合下,以背負門板作掩護,衝至城下,舉錘鑿擊數下,迅即退下,又有一批跟著衝上前去,照例舉錘鑿擊數下,迅即退下,接著又有第三批,第四批,直到磚石鬆動,取下第一塊,再取第二塊、第三塊……而後就在這裡開挖洞穴,洞越挖越大,越挖越深,可以容納數十人,上百人,夜以繼日,很快挖成六個大洞。又就地取材,趕製百餘架高大的雲梯,最大的雲梯高五丈有餘,由48人抬起,置於護城壕邊,以備攻城將士攀登。城上守軍頑強抗擊,針對義軍開挖的穴洞,在大穴上往下打洞,將穴頂穿透,往下繞灌滾湯、沸汁,或投進火藥包,使人無法在洞中藏身,同時在城上設立懸樓即碉堡,在上面向下投放石塊,以射火炮,使義軍無法靠近城牆。戰鬥異常激烈。雙方互有傷亡。

(開封重鎮,苦守數月)

十七日,李自成親臨城下觀察形勢,城上亂箭齊發,突然一支短箭,迎面而來,射中他的左眼。頓時,血流雙頰。左右將他扶回大營。當時,城上人並不知道射中的是誰,後來聽說是李自成,陳永福便把這一無意射中的軍功說成是他的兒子守備陳德。有材料說,實際射中李自成左眼的是名叫謝三的小卒。

李自成眼睛受傷,箭鏃入目較深,一時難以醫治,後來雖經治癒,左眼卻從此失明;再加上又有消息說增援開封的左良玉的軍隊和保定總督楊文嶽所統官軍快要趕到,為避免陷入內外夾攻的境地,十八日這天,李自成下令撤圍。這次圍城七晝夜,未能克城。這是李自成第一次攻打開封,也是李自成第一次攻打省城。

李自成撤圍後,向西轉移到登封、密縣、嵩縣一帶。巡撫李仙鳳率遊擊高謙擁兵回到開封。高名衡上書彈劾,崇禎帝以陷福藩罪下詔逮捕。李仙鳳自知性命難保,自殺於鄧州。陳永福因守城有功,由副將晉為實授總兵,其子陳德由守備晉為遊擊,領兵駐守開封。由於李自成在河南異軍突起,明政府將軍事防務的重心移至河南,三月,任命高名衡為河南巡撫。四月,提任陝西總督丁啟睿為兵部尚書,讓他代替楊嗣昌統率五省聯軍加緊圍剿。丁啟睿害怕農民軍的強大威力,遲遲不敢出戰。崇禎帝無可奈何,五月六日,將傅宗龍從獄中放出,給以兵部右侍郎的頭銜叫他代替丁啟睿率領陝西的軍隊,專門鎮壓李自成農民軍;又下令將已在河南的陝西總兵賀人龍、李國奇等部撥歸傅宗龍指揮,又叫保定總督楊文嶽率總兵虎大威等兩萬人配合行動。

(開封之戰示意圖)

七月,羅汝才率領部眾到河南淅川,同李自成部義軍聯合作戰。當時,李自成部已經成為各支起義軍中實力最強的隊伍,李自成待以兄長的禮節,以示尊重。史載自成之兵長於攻,汝才之兵強於戰,兩人相互配合如左右手。李、羅的聯營是強手聯合,增強了中原地區農民軍的軍力,成為明王朝的最大威脅。李、羅合營後,羅汝才部由豫西經唐縣進入湖廣棗陽、隨州地區,矛頭指向承天。這裡是嘉靖皇帝父親興獻王陵墓所在地。陝西三邊總督傅宗龍擔心承天祖陵有失,便率領總兵賀人龍、副總兵李國奇部趕往承天。李自成得知承天守備嚴密,陝西援軍行將來到,便改變計劃,取道應山返回河南。

傅宗龍見農民軍不戰而走,斷定這是不敢與自己交鋒,便命令部隊尾追不舍。九月四日,帶領陝兵4萬人,與楊文嶽的2萬人,會師於新蔡。在新蔡南李大漢寨與李自成農民軍相遇,明總兵賀人龍、李國奇率陝兵,虎大威率保兵,共造浮橋準備渡汝河,進駐項城。打算圍殲李自成、羅汝才聯軍。

李自成得到消息後,選擇當地松林易於隱藏的地形,把精銳部隊埋伏在松樹林裡,採取聲東擊西的辦法,派出小股兵馬,在汝河上遊搭造浮橋,故意裝作渡河西趨汝寧的樣子,製造移師汝寧的假象,迷惑敵人,而將主要力量埋伏於孟家莊。孟家莊是當時由新蔡通往項城的交通要地,這裡又有著茂密的叢林,便於隱蔽、迂迴。

傅宗龍聞報義軍在渡汝河西去,便命令部下密切關注,隨時報告義軍渡河情形;並讓部隊在孟家莊結營休息。連日來緊急行軍,士卒頗感疲憊,再加上糧餉供給不足,又飢又渴,有的忙於到村落搜括糧食草料,士兵們紛紛解下馬鞍,丟下甲仗;有的東倒西歪地在樹下乘涼喘氣,部隊混亂,不成樣子。當他得知在汝河上遊農民軍三分之二的兵馬已渡河西走,當晚,就在新蔡北龍口召開緊急會議,部署分進合擊,立即行動。

(不聽調遣的地方守將是明朝失敗的原因之一)

正當此時,李自成下令反擊。埋伏在孟家莊叢林中的農民軍,發出—片威震山河的喊殺聲,人人手執長槍大刀,衝出叢林,像猛虎撲羊群似的直逼明軍宿營地。官軍將領慌忙集結軍隊還手,可是軍心已亂,抵敵不住,被殺得暈頭轉向,到處亂竄。賀人龍和虎大威逕自拉起隊伍向沈丘逃竄。

傅宗龍被包圍了十天十夜,既沒有吃的,又沒有彈藥,靠殺戰馬維持生命,軍心浮動。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命直屬標營兵丁挖掘壕塹,妄圖堅守待援;又派人持親筆信催促賀人龍、李國奇火速來救。賀、李兩人正私自慶幸逃脫了義軍的包圍,哪裡肯再鑽進來,他們以此書從賊中來,難知不是偽造做藉口,拒絕回軍援救。傅宗龍陷入起義軍的重重包圍中,自知難以頑抗下去,遂於十八日晚,帶著殘兵6千人拼死突圍,這不過是以卵擊石,自取災亡。突圍明軍被衝得七零八落,他為了逃生瘋狂奔跑,農民軍緊追不放,第二天中午,在距離項城8裡處被義軍追上,當了俘虜。義軍將士帶他到項城下,原想利用他攻城,讓他到城下高喊:「我秦督也,請啟門納秦督」,而他卻在高喊:我當了俘虜,身旁都是起義軍,不能開門。農民軍詐取項城的計謀未能實現,一怒之下,當場處死了傅宗龍。

(傅宗龍的死是明朝一大損失)

項城戰役是農民軍攻克洛陽後所取得的一個重大勝利。這次戰役,打了15天。農民軍利用了優越地形和聲東擊西的戰術,以急風驟雨之勢,粉碎了以明朝兵部右侍郎傅宗龍為統帥的圍剿,殲敵6萬餘人,活捉並處死了傅宗龍。這一勝利,震動很大。有評論家說:「關中精銳,盡沒於項城。」鎮壓農民軍的主帥汪喬年驚呼傅宗龍一死,討賊無人了。

參考資料:《明史》《李自成傳》《崇禎死局》

相關焦點

  • 大明帝國隕落十二時辰:崇禎的最後一天
    11644年,農曆三月十八日夜晚,這是大明王朝滅亡前的最後一夜,同時也是崇禎皇帝朱由檢(1611-1644),生命中的最後一個夜晚。可看到三個皇子,仍然穿著齊楚光鮮的冠帶袍服,出現在他眼前時,崇禎心裡猛地一驚,因為就在當天夜晚,李自成的農民軍已經攻破了北京外城,並正在朝著北京內城和紫禁城快速推進。就像天底下所有充滿愛的父親一樣,崇禎又是吃驚、又是責備地對孩子們說:「都什麼時候了,你們還穿成這樣?
  • 因為一個選擇,他被罵了300多年
    連日來,吳三桂馬不停蹄趕往北京,準備促成自己與李自成之間的和談,儘早結束這場亂世紛爭。然而,一則由吳氏族人冒死帶回來的消息,卻讓這個滿懷信心結束戰爭的前大明將領調轉馬頭,返回自己的老巢山海關。1曾幾何時,這個一度死守山海關,抵擋清軍西進的大明山海關總兵,也是一個「忠臣孝子」。想當年,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在與滿清八旗作戰中被圍,年輕的吳三桂驍勇善戰,僅率500將士殺入陣中救出父親,成了舉世矚目的少年英雄,頗有些當年趙雲殺入重圍救出後主劉禪的意味。
  • 明末最慘烈的一場戰役,大明帝國威名赫赫的將門集體殉國
    短短一個月裡明軍在兩場大規模戰役中敗於起義軍,士氣低到了極點。 孫傳庭組建的新銳明軍 西安失守,大明西北門戶洞開 起義軍這時卻士氣如虹,僅用一天就拿下了大明王朝的西北重鎮西安
  • 南明最後一戰:李自成侄孫全家殉難,為大明流盡最後一滴血
    在南明的這場最後決戰中,李自成的孫子拒絕投降,全家殉難,為大明流下最後一滴血,到底是怎麼回事?李自成推翻了明朝的統治,但清軍入關改變了當時天下的形勢。李自成死後,大順郡軍龍沒有首領,又陷入了流動作戰狀態。大順郡與否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接受了明朝的呼籲,李通和高日公將軍隊改編成了「忠英」。起初,忠英為南明設立了很多專業,但仍然受到南明小朝廷的懷疑。
  • 大明王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
    作為大明新主,朱由檢是忙的焦頭爛額,應接不暇,比起開國先祖朱元璋的「日落而入,星存而出」還要勤奮幾分。東北境內的後金可汗努爾哈赤宣布七大恨,正式和明朝決裂,陝西境內又有一群農民叛亂軍,叛軍首領叫高迎祥,自稱闖王。與此同時,大大小小的叛亂像雨後竹筍一樣冒出來,朱由檢只能凝眉愁思,今天安撫這個,明天平定那個,朱由檢這時的處境只能用一句歇後語形容,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
  • 李自成進京很可能是一場誤會?
    如此不祥之兆,開啟了這個風雲變幻的年份。 二月二十二日,大順軍攻佔了山西北部一處不起眼的關隘——寧武關。寧武既不是雄關要隘,又不是什麼通往北京的必經之處,寧武之戰本不應是多麼起眼的戰鬥,卻因為是李自成進京過程中為數不多的硬仗而聞名遐邇。在明清鼎革之際諸多史料中,寧武之戰大有文章。
  • 李自成有一百萬大軍,為什麼突然就被消滅殆盡了?原來是天要亡他
    1644年是一個閏年,猴年,是農曆甲申年,明思宗崇禎十七年,清世祖順治元年,大順朝永昌元年(李自成),大西朝大順元年(張獻忠)。這一年正值大明、大清、大順、大西四個政權交替。年號:大明崇禎十七年,滿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大西天命元年。
  • 很多人都討厭李自成,甚至還覺得他是個小丑,該怎麼理解?
    接近於姚雪垠先生的那個時代,更多的人堅定地認為李自成是英雄,而越是接近於現代,特別是那些講座,則對李自成很不滿。因為有相當多的人認為,大明王朝原本可以不用滅亡,就是因為李自成這麼一個小丑給毀掉了。如果僅僅只是如此,還沒有特別大的問題,關鍵就是一個那麼大的中原王朝,結果被滿洲人給趁虛而入,這實在是當年大明王朝的悲哀。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該如何理解這一現象?
  • 李自成在北京稱帝,為何沒人承認他?
    如果支持「英雄史觀」,則會認為大明王朝是被「闖王」李自成給滅掉的,不少人還因此將李自成作為整個漢族的罪人,畢竟明亡之後就是異族統治的清王朝。公元1644年,李自成帶兵攻佔了北京城,逼得崇禎帝在煤山自縊,長達276年的明王朝也就此宣告了結束。
  • 為什麼李自成不到北京去抵抗清軍呢,山海關一破就不能守北京?
    在攻破北京之後,李自成進行了一次翻新,大明王朝就此滅亡。而李自成只停留了很短的時間,便一路向山海關進發,去消滅不服大順政權的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但李自成想不到,吳三桂勾結關外滿清,多爾袞的八旗兵與吳三桂的關寧鐵騎聯合,擊潰了大順軍。
  • 曾經戰無不勝的孫傳庭,卻敗給了李自成,他一死明朝其實就亡了
    如果孫傳庭當皇帝,可以挽救大明,如果皇帝完全信任鼎力支持孫傳庭,可以挽救大明,大明朝內外交困,崇禎並不能從善如流、亦不能非常時期行非常之舉、其夙夜勤政只不過是個守成之君,當此亂局危局,一不能革新、二不能去弊,孫傳庭一個缺兵缺餉缺支持的人如何扭轉乾坤?大明朝積弊已久,傾覆只是早個幾年或晚個幾年的問題。
  • 李自成的起義軍為何迅速失敗,原來還是離不開財色兩字
    有證據顯示,進入北京之初,李自成的部隊軍紀嚴明,並曾經處死過騷擾百姓的軍士。可能是下列兩個原因導致了這支大軍戰鬥力的迅速衰減。 首先,李自成提出三年免納錢糧的政治承諾之後,必須籌措大批量的糧餉以供給他那百萬大軍。這種財政上的壓力,應該是他向原大明帝國官員們逼繳錢財的基本原因。
  • 佔據北京的42天裡,李自成都幹了什麼?
    在李自成的嚴令下,北京城中在崇禎十七年四月十六日之前「至淫、奪、斬、殺之事,則猶未見也」、「商民仍舊張肆」,局勢相當穩定。二、處置投降的大明京官李自成率領大順軍佔領北京時,大明的京官有近三千人,除了二十餘人自盡殉國外,其餘人皆向李自成投降,期望得到大順政權的任用。
  • 闖王李自成不是戰死,而是被九華山村民誤殺
    漢高祖劉邦是個平民皇帝,還有一個那就是建立大明朝的朱元璋,儘管這個人沒有成為第三個平民皇帝,但他建立了大順政權,他就是闖王李自成.李自成的死,並非是戰死,而是在兵敗入湖北,途經九宮山時,想到山上拜元帝像時,被當地村民偷襲殺害.
  • 李自成被「妖魔化」時,崇禎不怕,但宮女一番話,卻讓他癱坐在地
    李自成,你是朕的知己啊以前李自成發瘋一樣侵犯大明領地的時候,崇禎都說他是賊寇!但那一天,他看著自己龍椅旁邊掛著的李自成的妖魔畫像時,忍不住說了一句,李自成,沒想到你一個大明的賊寇,竟然是朕的知己啊!這,從何說起呢?
  • 明末七大名將:忠君愛國護明朝,誓不投敵戰疆場
    秦良玉是明末名將,也是中華民族史上少有的巾幗英雄。她是明末土司馬千乘的妻子,曾與丈夫一起為明朝鎮壓西南叛亂。馬千乘死後,秦良玉一生未嫁,先後參與了防禦後金進攻、鎮壓張獻忠起義等重要戰役。李自成與清朝多次招降不得,但也無法消滅她。70多歲高齡的秦良玉至死沒有忘記恢復明朝,最終鬱鬱而終,是中國女性愛國將領的典範,也是《明史》中唯一單獨立傳的女將軍。明末進士出身進士,但體格強壯,武藝超群,多次帶兵抵禦高顯像、李自成的攻擊。當時明朝內外交困,想崩潰。盧尚成轉戰南北,阻擋了清朝騎兵的猛烈攻勢,解除了北京的包圍,另外,上疏崇川皇帝請求練兵,防禦敵人。
  • 大明末期曾出現異象,預示明朝即將滅亡
    像明朝在即將滅亡之時就出現過一個奇怪的現象,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是崇禎,崇禎可以說的上一個很不錯的皇帝,他看著風雨飄搖的大明朝,回想起當年大明的光輝歲月,讓周邊宵小為之折服,更有永樂盛世,鄭和帶領大明軍隊下南洋,宣揚國威,那時的大明風光無限,幾乎沒有人敢打大明的主意,否則就是自取滅亡,每當翻到大明當年輝煌的歷史,崇禎內心都是激動不已,再看看眼前的大明,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心中是暗下決心一定要重振大明昔日輝煌
  • 宵衣旰食,日理萬機的明朝亡國之君朱由檢,為何沒能挽救大明王朝
    明朝不但沒有實現朱由檢所期望的中興願景,反而被李自成的大軍給毀滅了!而朱由檢也成了亡國之君,他在北京皇城內的煤山上吊自殺身亡。那麼,勵精圖治的明朝皇帝朱由檢,為何會以悲慘的結局收場?下文將深入分析崇禎帝朱由檢個人的悲劇產生的根源,以及他對於明帝國的影響和滅亡的根本原因所在。
  • 神話傳說李自成、張獻忠是哪個神仙下凡轉世?
    那麼明末李自成、張獻忠又是哪個神仙下凡轉世呢?《明史》這樣記載:李自成,米脂人,世居懷遠堡李繼遷寨。父守忠,無子,禱於華山,夢神告曰:「以破軍星為若子。」已,生自成。李自成是陝西米脂縣人,祖祖輩輩都生活在懷遠堡李繼遷寨。父親李守忠,苦於沒有孩子,就去華山祈福,夢中山神告訴他說:我送上破軍星做你的兒子。後來,果然生下了李自成。看來李自成是破軍星轉世。
  • 梅花詩:讀懂這個史上最強的預言詩,就大概讀懂了中國的歷史脈絡
    說起預言,歷史上出現過的預言實在是不少,最著名的可能就是瑪雅人曾將的那個預測了:人類將在2012年滅絕,但是時間證明了這個預言是假的。關於各種預言的書籍也有很多,比如西方的《聖經》和古代中國的《推背圖》,這些書中的很多東西知道今天還被很多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