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清初戰爭時期,日本江戶幕府也一直都在緊張關注著正在東亞大陸上進行的宏大戰爭。因為,不斷有情報傳來,北方的韃子再次入關,而且,戰爭規模越來越大,中原地區也爆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兩線作戰的明朝已經頂不住了。
這些情報都讓日本幕府又回憶起了,在上一次北方韃子入關建立元朝以後,隨即就發生了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元寇來襲事件。如果這一次北方遊牧漁獵力量再一次入關成功,滿清或者李自成大軍再次發動對日本的進攻呢?因此,日本對於明末清初戰爭非常關注。
日本商人竹內藤右衛門等人,還有橘成稅、藤智繩等人,甚至因為各種原因,還進入到了東北,直接抵達清朝核心區進行觀察。日本人說,每天都能看到滿洲人訓練騎馬射箭。這些職業軍人,衣著鎧甲,是用鐵片縫接起來的,這裡的刀都是短刀,最短的五寸,最長的也只有二尺。刀鞘是用鯊魚皮做成的,尖端很細,刀把上帶著護手。
更令竹內藤右衛門驚奇的是,他們在馬上下翻飛,奔跑傍邊,取箭拉弓,嗖的一聲,箭頭就深深地射入遠方的耙心裡。騎術和武功,有如神人,滿洲人的尚武精神,震動了他們。
後來日本還在《華夷變態》卷一「大明兵亂傳聞」記載,李自成是陝西延安人,是一名世襲軍人,他的祖父也是一名軍人。在28歲的時候遇到大旱災,曾經帶來饑荒的群眾搶糧食。而且他本人從小就喜好槍馬棍棒,後來在父親去世以後,擔任了一名驛卒。
後來,崇禎皇帝裁撤驛站,大批驛卒失業,李自成就有了後來的帶領饑荒群眾搶糧的一幕。後來,李自成帶著侄子李過,在甘肅張掖參加明朝邊軍,當時,還被參將王國提升為把總。可以看出,李自成,李過應該是作為傭兵參加了明軍,作為勇武的家丁成為了軍官。
但是後來,因為欠餉,他們說殺死了王國和當地縣令,發動兵變。後來還記載了,李自成入京、崇禎自縊、山海關大戰、吳三桂降清、滿清入關、南明建立等大事件。
其實,明末戰爭,簡直就可以說是明朝邊軍之亂,八旗軍也就是滿洲人,過去都是明朝邊軍,在永曆皇帝時期還出兵跟隨皇帝北伐,努爾哈赤更是李成梁邊軍當中的精銳家丁。其實,李自成也是明朝邊軍出身,按日本記載,同樣是精銳家丁。包括張獻忠也是明朝邊軍出身。
簡單說就是,明朝在東北和西北的部分邊軍造反了,明朝又徵調其他邊軍去鎮壓。最後,明朝覆滅,出身明朝西北邊軍集團的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戰敗,出身明朝東北邊軍集團的滿蒙集團,還有,祖大壽,孔有德,吳三桂等人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實際上,從整個明清兩代來看,日本對於中國大陸的關注,遠遠高於「自居天朝」的明清對於「撮爾蠻夷」日本的關注。《華夷變態》等日本官方外交文獻幾乎細大不捐地記錄著來自中國大陸的種種消息和情報,相形之下,無論是明朝,還是清朝都對於日本有些漫不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