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爾在羅馬:德國外衣下的義大利靈魂

2021-01-12 三聯生活周刊

1

到羅馬去

1685年2月23日,在德國薩克森-安哈特州哈雷(Halle)的一個鐵匠家庭裡,一個男嬰呱呱墜地,他就是日後與J.S.巴赫(即老巴赫)並稱雙子星的亨德爾。亨德爾從小就展露了與年紀不相符音樂天賦與熱情。與他的同齡人——偉大的老巴赫不同的是,亨德爾的家庭並沒有多少音樂氣息——父親是一個理髮師兼外科醫生,認為音樂是卑賤的職業,一心指望兒子成為律師,出人頭地。不過好在當地大公偶然發現了亨德爾的音樂天賦,出面說服了老亨德爾同意他的天才兒子系統學習音樂。

雖然出生在德國的土地上,但年輕的亨德爾特別嚮往義大利音樂。他的很多作品都從義大利音樂中汲取靈感,風格不似約·塞·巴赫的德國路德教徒般質樸思辨,卻更有義大利音樂華美婉轉的特點,尤其是他的室內樂和聲樂作品,旋律優美,朗朗上口。

在漢堡學習作曲後,青年亨德爾來到羅馬這個歐洲文化中心之一,開啟了他的羅馬時代。

圖 | wikicommon

2

羅馬時代

1706年,在婉言謝絕多位資助人的資助後,亨德爾終於攢夠了留學經費,翻過阿爾卑斯山,來到義大利羅馬。在那裡,他遇到了柯雷裡和斯卡拉蒂父子等音樂大家,並系統學習了義大利歌劇、室內樂和聲樂作品。在當時的羅馬,由於教皇規定作曲家只能創作神劇和世俗康塔塔,禁止創作深受市井喜愛的歌劇,作曲家在服從禁令和迎合市民喜好之間,只能創作一些朗朗上口歌劇片段,同時也是為了滿足歌手的需要。「一切為了歌手的炫技」是義大利歌劇的一大特點。有時為了讓一名女高音完成花腔大顫音和多轉折拖腔,樂隊不惜改變速度來「遷就」她。

說到亨德爾在羅馬的金主,最有名的當屬魯斯波利(Marchese Francesco Maria Ruspoli)。魯斯波利是當時羅馬城內有名的貴族,正是在他的資助下,亨德爾完成了一系列世俗康塔塔的創作。1707年開始,亨德爾在魯斯波利的宮殿住了幾個月,完成了好幾首康塔塔、兩部經文歌以及一部聖母頌。這些作品中,後三部均為女高音獨唱而作,用兩架小提琴和數字低音伴奏,與《榮歸主頌》(Gloria in Excelsis Deo HWV deest)的配置一模一樣。

「榮歸主頌」是羅馬天主教廷用來歌頌上帝的音樂作品,為彌撒的一部分。與亨德爾當時其他詠嘆調作品一樣,這部《榮歸主頌》由一位名為William Savage[ 此人還是18世紀初的作曲家和管風琴家]的英國歌手演唱。亨德爾用一種詩意的敘述將讚美上帝的經文娓娓道來,在聖潔和悠揚中祈求神祗寬恕人間的罪孽。樂章間的情緒變換加強了作品本身正式體裁的意味。有趣的是,亨德爾這部《榮歸主頌》在完成後一直不為人知,直到近代德國一個研究機構在進行相關項目研究時,才意外發現了它。目前該作品的總譜和分部樂譜均由英國皇家音樂學院保存。這部作品還有一份擴充版樂譜,Savage在臨死前留給了學生保存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裡。來自漢堡的漢斯·約阿西姆·馬克思教授鑑定,這部《榮歸主頌》為亨德爾早期作品。依據是其配器,尤其是空缺中提琴、終章Alleluia(一種禮拜式的經文頌歌,通常作為讚美詩吟唱)的重音和全曲洋溢著勃勃生機這些特點,讓音樂學家確定,這部作品完成於1707年的羅馬。此外,旋律與和聲不和諧的大量運用均指向,這部作品出自年輕的亨德爾之手。至此,《榮歸主頌》的出身爭議終於告一段落。

《我的心跳加速》(Mi palpita il cor HWV 132c)和《美麗的牧羊女》(Pastorella vagha bella)是亨德爾在羅馬時期所作的世俗康塔塔的代表作。這類作品的特點是人聲獨唱和樂隊伴奏配合得天衣無縫。一般來說,康塔塔會用到大鍵琴奏出的數字低音與其他樂器配合,比如《我的心跳加速》裡的雙簧管或《榮歸主頌》裡的小提琴。在《我的心跳加速》裡,雙簧管、大提琴和大鍵琴一道開始,卻演奏兩條完全不同的旋律線,宛如兩首詠嘆調交織在一起,隨後男高音加入二重唱,線條更加錯綜複雜。隨後,男高音漸漸佔據主角地位,雙簧管漸漸退出,樂思簡化為背景。此時,樂手把舞臺交給歌手,安心伴奏。《美麗的牧羊女》和一般作品區別在於亨德爾賦予了鍵盤一段右手獨奏來「助興」。通常情況下,鍵盤部分由鍵盤手自由發揮,形成右手部分(左手可能只用來伴奏或配合右手),利用和聲元素來形成數字低音。究其原因,那個時代的作曲家很少為右手的助奏單獨寫旋律,亨德爾雖不算開啟先河,此舉也算實屬創新。密集的分解和弦仿佛精美的蕾絲,為女高音旋律性的歌唱鋪墊出一層華麗的背景。儘管這首曲子因為出處飽受爭議,一種說法認為其出自泰勒曼之手,但它的美妙足以讓其躋身亨德爾的一流作品行列。

3

亨德爾與假聲男高音

假聲男高音(falsetto)是男聲演唱音域最高的一種男高音,他的音域甚至與女高音和女低音的重疊。在巴洛克聲樂作品中,假聲男高音一般演唱勇士、惡棍或王子的形象。大多數這樣的形象原先是由閹人歌手演唱。閹人歌手,又稱閹伶,是那些天生擁有優美嗓音的男孩,在青春期發育的時候對其進行閹割,以保留其發育前的嗓音。在巴洛克時期,許多優秀的閹人歌手來自貧窮家庭,他們為了成名承受了巨大的風險,因為閹人歌手一旦走紅,很快就能成為國王的寵兒,能夠出入宮廷和上流社會。儘管如此,許多優秀的閹人歌手還是未能在史冊上留下姓名。閹人歌手現已絕跡,被後來的假聲男高音歌手取代。

假聲男高音歌手必須擁有先天良好的嗓音條件,加上後天獨特的訓練方法。演唱假聲男高音,意味著歌手必須放棄真實的男性嗓音(包括男低音、男中音、男高音),要求歌手的聲音具備良好的力量和穿透性,同時不失優美,營造出一種男性的力量高亢和女性的柔美靈活音色相結合的特點,所以優秀的假聲男高音可謂是可遇不可求。

根據中世紀相關文獻記載,這種奇妙的音色自13世紀就出現,由於當時天主教廷禁止婦女參與唱詩,於是作曲家創作聖樂時,便讓男童(boysoprano)使用一種介於男性和女性之間的聲音演唱讚美詩。17世紀歌劇作為一種多變的音樂體裁興起後,閹人歌手那充滿魅惑的音色和高超的演唱技巧一下子就抓住了聽眾的耳朵,亨德爾等人為假聲男高音寫了不少優美的聲樂作品,如歌劇Rodelinda, regina de Longobardi(HWV19)著名的詠嘆調《Dove sei, amato bene?》(國內譯為《摯愛在何方》)、Rinaldo(HWV7a)選段《lascia ch'io pianga》(國內譯為《讓我痛哭吧》)、以及大家熟知的Serse(HWV40)選段《Ombra mai fu》(《綠樹成蔭》)等等。

4

d小調大鍵琴組曲

1703年,亨德爾與同是作曲家的約翰內斯·馬蒂森前往呂貝克會面偉大的管風琴家布克斯泰胡德。布克斯泰胡德當時在尋找繼承者和女婿,然而,亨德爾和馬蒂森都對此不感興趣。儘管如此,二人卻十分享受此次音樂之旅,馬蒂森在日記中回憶道:「我們4月17日一起出發,在海邊創作了好幾首二部賦格,當時沒有紙筆,只能在腦中構思。我們在呂貝克碰上管風琴和大鍵琴就彈,不亦樂乎。最終,亨德爾和我都發現了內心真正的嚮往——他喜歡管風琴,我喜歡大鍵琴。」

1720年,35歲的亨德爾決定要寫一部最好的大鍵琴組曲。

因後來印刷的關係,該曲收錄進兩套組曲集。一位荷蘭出版商未經亨德爾同意,出版了一份。於是,這套大鍵琴組曲有1720版和1733版。1720版包含了八套組曲,而1733版比1720版還要多九套。原始手稿表明,亨德爾可能於1717至1718年就完成了大部分創作,剩下的d小調組曲的阿拉曼舞曲和庫朗特舞曲完成於1720年。

亨德爾的組曲啟發了當時德國的老巴赫,更是對後來的庫普蘭和弗羅貝格爾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組曲是由一系列古舞曲組成,比如阿拉曼舞曲(又稱「德國舞曲」)、庫朗特(義大利)、薩拉班德(西班牙)、吉格舞(英國)等,一般用賦格、主題與變奏等方式寫成。

亨德爾的鍵盤獨奏作品大多創作於職業生涯早期,這點和讓-菲利普·拉莫很像,只不過拉莫在創作歌劇成名後,依然會創作一些鍵盤獨奏。但是亨德爾基本不再進行鍵盤獨奏的創作。究其原因,這與一個作曲家的藝術生涯發展有著極大的關係。作曲家不可能一開始就接到大部頭作品的委約,因此,除非天才或極幸運者,一般的作曲家都是從無名小卒到聲名鵲起,從小作品到大作品。然而,獨奏作品為後來的創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獨奏作品的主題、樂思、創作手法都可以為後面作品所用。拉莫和老巴赫經常從自己早期的鍵盤作品中借鑑素材用來創作歌劇。亨德爾一定很喜歡d小調急板,因為他在Il Pastor Fido(HWV 8a)、大協奏曲(Op. 3, #6)和一首管風琴協奏曲中都用到了這個素材。

1760年出版的亨德爾傳記中有這麼一段話,用來結束這篇文章剛剛好:「亨德爾有著與眾不同的天賦,他頭腦聰明,手指靈活,但真正區分他和其他眾多同類演奏家的地方在於,他將精美和力量完整地賦予作品之中,演奏如此,作曲更是如此」。

文 | 趙悅

⊙文章版權歸《愛樂》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愛樂》8月刊

相關焦點

  • 鋼琴家作曲家亨德爾的生平簡歷與音樂作品特徵
    亨德爾的生平簡歷喬治.亨德爾(1685—1759)1685年2月23日生於德國中部哈勒的一個理髮師家庭,與巴赫同年出生,在鋼琴音樂史上也是一位重要的人物,與巴赫同被後人稱為復調大師。在義大利,亨德爾的器樂音樂創作受到了音樂大師克萊利的很大影響。為了音樂創作,為了廣泛接觸不同的音樂風格和創作技巧,他也經常到處旅行。他因音樂創作和演出活動,而在義大利有了一定的聲望。他獨特的旋律風格也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
  • 亨德爾生於德國,盛於英國,他的水上音樂源於泰晤士河的皇家盛典
    喬治·弗裡德裡希·亨德爾(George Friedrich Handel),與巴赫出生於同一年,而且都出生在德國的小城市中,但他們的生涯卻很不相同。巴赫在他出生地區的幾個城市度過一生,而國際化的享德爾卻周遊列國——從羅馬、威尼斯、漢堡、阿姆斯特丹、倫敦到都柏林。
  • 彪悍的羅馬,對比現在的義大利,義大利人真的是羅馬人的後裔嗎?
    義大利人喜歡自稱自己是羅馬人的後裔,二戰時的墨索裡尼也雄心勃勃的意圖恢復「羅馬的榮光」,可是對比一下兩者之間的戰績,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毫無可比性,義大利人真的是羅馬人的後裔嗎?如果不看義大利那些眾多古羅馬時代遺蹟的話,根本無法聯想到義大利人就是羅馬人的後裔。但是,義大利人真的是羅馬人的後裔可能有的人說:羅馬人不是黑髮黑眼嗎?現在的義大利人都金髮碧眼了,肯定被「換種」了。
  • 亨德爾器樂作品不像巴赫那樣出名,但很耐聽,尤其這些大協奏曲
    亨德爾的器樂作品儘管不像巴赫的那樣出名,其品質與耐聽性仍可被置於音樂寶庫的前列。特別是亨德爾12首大協奏曲,自誕生之日起從未在樂團保留曲目中消失。巴赫從維瓦爾第那裡借鑑最多,尤其關注維瓦爾第的三樂章(快-慢-快)協奏曲形式。
  • 亨德爾音樂作品——組曲、賦格與管風琴協奏曲
    亨德爾的主要作品大都收集在了四冊《亨德爾古鋼琴作品集》內,在體裁上主要有組曲、賦格曲及變奏性樂曲等。其中1720年在倫敦出版的第一冊收集了唯一經亨德爾本人審閱並同意出版的8套組曲。(一)組曲亨德爾組曲的成功之作完成要早於巴赫的《英國組曲》和《法國組曲》,主要被收集在了第一冊古鋼琴曲集中。
  • 羅馬象徵著輝煌歷史,義大利統一後為何不用含有「羅馬」的國名?
    正是在全義大利「羅馬人」的努力下,羅馬帝國開始走上了徵服世界的道路,成為一個令人生畏的大帝國。公元前27年,屋大維稱帝後,將帝國分成若干個行省,亞平寧半島成為義大利行省,這是「義大利」首次成為該地區的官方名稱。
  • 義大利杯帕爾馬VS羅馬
    周四001 義大利杯 帕爾馬VS羅馬 比賽時間:2020-01-17 04:15 義大利杯16強最後一場比賽帕爾馬將迎戰羅馬
  • 一戰時德國被義大利坑了,二戰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沒得選擇了
    其中同盟國主要成員是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三國,協約國主要是英國、法國、沙俄三國。不過戰爭爆發之後,作為同盟國成員的義大利先是觀望不動,後來直接倒向協約國。可以說德國被義大利坑的很徹底。不過戰爭結束二十年後,二戰時德國仍舊和義大利結盟。很多人想不通,德國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明明被坑了一次,為何不吸取教訓。1936年,德國和義大利結盟,建立柏林-羅馬軸心。
  • 二戰義大利軍隊堪稱「奇葩」,為何德國還要拉攏它,並與他結盟?
    ,義大利是德國在歐洲唯一可能拉攏的國家,德國在二戰初期軍事上的成功是在極端惡劣的政治,外交環境下取得的,縱觀歷史也可看出,軸心國的歐洲陣容也其實早已註定。 而德國的失敗主要源於封鎖和內部的叛變,失敗於飢餓,而不是西面戰場的潰敗,每個德國人內心深處的憋屈是可想而知的。義大利和德國的情況類似,作為戰勝國的義大利在戰後歐洲勢力劃分中,被法國和英國看成二等國家,除了無足輕重的幾塊德國殖民地外,他們一無所得,義大利和德國一樣,民族感情受到了褻瀆,右翼勢力瘋狂滋長。
  • 羅馬趣事|原創/北石(義大利)
    古羅馬鬥獸場【羅馬趣事】 文/北石(義大利)暖春二月,羅馬正是陽光普照的季節。漫步在羅馬古城古老的大街小巷間,街邊林林總總的咖啡店散發著濃鬱的咖啡苦香味,輕鬆的古典音樂在咖啡香中飄然空間,義大利披薩店的烤餅味和著烤肉香刺激著味蕾,誘惑著腸胃……對於生活在羅馬的義大利人而言,咖啡,酒吧絕對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休閒之處,我無法想法,若沒有咖啡的日子,義大利人的生活會是怎麼而過的。
  • 世界通簡史:中世紀被英國人懷念的戲劇天才亨德爾
    手術似乎很成功,但1753年1月27日,倫敦的一家報紙宣布:「亨德爾先生終於不幸地完全失明。」後來的報導指出,到他去世為止,他一直保持著模糊的視力。他繼續作曲和指揮達7年之久。1759年2月23日至4月6日,他演出了2場《所羅門》、1場《參孫》、2場《朱達·馬卡白奧斯》、3場《彌賽亞》。但是,演完4月6日的《彌賽亞》,離開劇院時,他終於不支暈倒而必須在別人的扶持之下回家。
  • 義大利杯8強出爐 羅馬約戰尤文圖斯
    義大利杯8強出爐 羅馬約戰尤文圖斯金羊網  作者:劉毅  2020-01-17 義大利杯1/8決賽最後一場比賽今晨進行,羅馬客場以2比0
  • 《義大利古羅馬鬥獸場遺址》母夜叉-協助拍攝
    義大利古羅馬鬥獸場遺址【第1幅圖】此作品由威海攝影愛好者沈先生在著名的唐山地區拍攝義大利古羅馬鬥獸場遺址【第2幅圖】此作品由保定攝影愛好者魚先生在著名的鄭州地區拍攝義大利古羅馬鬥獸場遺址【第3幅圖】此作品由株洲攝影愛好者廉先生在著名的紹興地區拍攝
  • 《義大利古羅馬鬥獸場遺址》催命判官-協助拍攝
    義大利古羅馬鬥獸場遺址【第1幅圖】此作品由棗莊攝影愛好者沈先生在著名的菏澤地區拍攝義大利古羅馬鬥獸場遺址【第2幅圖】此作品由杭州攝影愛好者施先生在著名的洛陽地區拍攝義大利古羅馬鬥獸場遺址【第3幅圖】此作品由北京攝影愛好者寇先生在著名的濟南地區拍攝
  • 第九期:媽媽咪呀,歡迎來到義大利羅馬
    轉眼間,新賽季的城市探索之旅都已經到了第五站了,不知道前幾站的城市中,哪一個場分站是你最期待的,對於我來說,國內站當然期待三亞的到來,而國外站的比賽,特別值得大家期待的一定是今天要介紹的義大利羅馬站的內容。
  • 義大利羅馬-奧古斯都和平祭壇博物館
    標題:義大利羅馬-奧古斯都和平祭壇(Ara Pacis)博物館 「當我成功完成行省事務從西班牙和高盧回歸羅馬時,正值提比略·尼祿和普布裡烏斯·昆提裡烏斯任執政官,為紀念我的歸來,元老院決定在馬爾斯廣場奉獻神聖的和平祭壇,並命各行政長官、祭司和維斯塔貞尼在該處舉行一年一度的獻祭儀式。」 ——《奧古斯都神的功業記》第12節內容。
  • 義大利姑娘親述,從羅馬到上海
    > 義大利姑娘親述
  • 義大利杯:帕爾馬對陣羅馬,羅馬軍團能否搭上八強的末班車?
    今天一場義大利杯,帕爾馬對陣羅馬,羅馬軍團能否搭上八強的末班車?帕爾馬周二凌晨在第19輪聯賽中主場2比0擊敗萊切,排名升至第7,不過他們與歐戰區域仍有不小的差距,要想通過聯賽打進歐戰的希望不大。羅馬冬歇後遭遇兩連敗,連續在主場輸給都靈和尤文,中場扎尼奧洛還在上輪與尤文的比賽中重傷,能否趕上今夏的歐洲杯都是未知數。俱樂部為此加快了引援進度,已基本敲定用後衛斯皮納佐拉交換國米前鋒波利塔諾,目前兩名球員已分別接受體檢。陣容上羅馬也有所保留,頭號射手哲科將輪休,但小克魯伊維特和後衛桑頓都已傷愈並進入大名單。
  • 全球第三支醫療隊到義大利,關鍵時刻出兵殺病毒,德國:都是間諜
    根據義大利方面報導稱,古巴醫療隊搭乘專機抵達了義大利可謂是「雪中送炭」,這是國際上第三個國家全面支持義大利對抗疫情。儘管義大利患者,政客和醫療保健專家讚揚古巴參與抗擊病毒的鬥爭,但是作為義大利的盟友,德國卻指責古巴派出的52名醫生組成的醫療隊,全是「間諜」,德國方面認為「這些古巴人抵達義大利懷著秘密動機」。
  • 羅馬義大利杯能復仇帕爾馬嗎?
    義大利杯八分之一決賽,兩支意甲球隊帕爾馬和羅馬碰面。帕爾馬本賽季在聯賽中2-0完勝羅馬,也賜予羅馬聯賽客場唯一的敗仗。那麼作為客場龍的羅馬,此役能否在杯賽中淘汰對手晉級?帕爾馬vs羅馬義大利杯八分之一決賽,帕爾馬將在主場迎戰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