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恐怖片。
一個人,房間空蕩,屏幕發出幽光,音響調大,整個人窩在被子裡看,非常過癮。但接連看的幾部片子都並不恐怖,卻都是好的電影。非常喜歡。
恐怖片一種是純粹嚇人的,另一種是披著恐怖的外衣還能對人性或是社會有某種探索。
而前者又會走兩條路,一條是歐美那種純粹直接的感官刺激,血漿、腐爛、肢解、殺戮、變異、怪物……另一種就是進行心理上的攻陷,突然出現的鬼影、突然掉落的物體,再配上恰到好處的音效,不知道鬼會從哪裡出現,既期待又恐懼,這一般是日韓恐怖片的路線。
我喜歡披著恐怖外衣還能有其他探索的恐怖片,至於哪種驚嚇的方式,更偏向於心理的那種,如果再配合可以接受程度下的感官刺激,就很完美了。
最近看的是:《屏住呼吸》、《招魂2》、《潛伏3》、《關燈後》、《陰影之下》、《母親的雙眼》、《無名女屍》、《中邪》。
這段時間,有三部都是溫子仁的電影。
溫子仁算是恐怖片裡自成一套的導演,雖然他招式明確,一部又一部地延續著他的系列(《招魂》、《潛伏》、《電鋸驚魂》、《關燈後》……),有時難免讓人覺得過於平庸,但任何一位其他導演都無法拍出哪怕他「最平庸」的作品。
華裔導演溫子仁
拍續集是很冒險的,因為往往第一部才最經典,續集既要跟前幾部有聯繫,又不能太雷同,狗尾續貂也在所難免。
他的恐怖片既不恐怖卻又很恐怖,非常矛盾,因為很少有無法接受程度的血腥噁心,如果當鬼出現,按下暫停鍵,停留留在屏幕上的鬼也許會讓你覺得滑稽而粗糙,但你為什麼會在鬼出現一刻發出尖叫呢?因為他片子的恐怖之處在於,你不知道什麼時候鬼會出現,那個點不是你能猜到的,未知神秘,可以說溫子仁把握到了恐怖片的精髓。這種瀰漫整部電影的恐怖氛圍是很妙的。
《陰兒房》海報
潛伏,另一個名字是《陰兒房》,感覺更貼切和驚悚。而它的第一部也確實是以一個小孩的沉睡不醒為由頭進行事情的發生和進展。五口幸福之家,喬遷新居,卻發生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典型的恐怖片路數)而劇情的新穎之處在於那個沉睡不醒的長子,實際上是靈魂飄到了類似地獄一樣的地方,而他的父親需要藉助靈媒來進入地獄解救兒子。
《陰兒房》裡的鬼,這樣截圖看很詼諧
也很粗糙,但是當時出現的那一刻
絕對讓你尖叫
這是第一部,而到了《潛伏3》,故事試圖發生一些改變。是女兒一直深切思念已故的母親,她感覺母親一直伴隨自己身邊,甚至想要再次聯結,可恐怖的是那個感知並不是她的母親,而是可怕的存在,在經歷一系列現實沒法解釋的事情之後,她懇求靈媒幫她……
《陰兒房 3》
但潛伏這一系列路數都是一樣的,鬧鬼、求靈媒、靈媒自由穿梭在地獄和人間,結尾鬼離開,但還有伏筆,因為還有下一部。
到了另一系列,《招魂2》也能看出導演想要在故事上進行區分,雖然仍是復調般的重複,手法仍舊熟悉,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在哪裡就會出現的鬼,面對鏡發現身後有鬼,轉身沒有,再看鏡子,鬼突然在面前;詭異的油畫畫像;鬧鬼的兇宅;被鬼附身的孩子……這些都是溫氏恐怖片的經典元素,一一應用,效果還是很明顯。
但這部是根據真實改編的電影,其中錄音機裡發出的鬼聲是來自於當年在真實的錄音。將真實與電影夾糅進去,算是一個小突破。
一個單身母親領著四個孩子,住在一個怪事頻發的公寓,這是英國最知名的恩菲爾德惡靈事件。但維基百科上說,後來人們發現這是一場鬧劇,是這個母親和四個孩子的惡作劇,或者說作秀,他們需要假裝兇宅鬧鬼來博得媒體關注度,從而賺取他們的生活費用。
有人惡搞說《招魂2》裡的鬼好像
搖滾歌手瑪麗蓮·曼森(確實像)
圖為歌手瑪麗蓮·曼森
《關燈後》很明顯故事更新穎,名字簡潔,但能令人浮想聯翩,關燈之後是最恐怖的,一片黑暗,而黑暗中有什麼,就是這部電影的恐怖點。開燈鬼消失,關燈鬼現身。雖然驚嚇度我覺得不如《潛伏》和《招魂》,但也可以一看。
《關燈後》
如果想要恐怖片入門,建議就從溫子仁的電影開始看起。
提到恐怖片,人們一般總聯想到鬼,但鬼真的可怕嗎?至少大部分人都沒見過,可是人卻就在你我的身邊,當恐怖片沒有了鬼,只有活生生的人,你會發現,人比鬼更恐怖。
《屏住呼吸》和《母親的雙眼》就屬於這一系列。
《屏住呼吸》劇情更有意思,一個驚人的反轉。本來是三個賊,一女二男,想要去一個失明的獨居退伍老兵家裡偷盜,可沒想到卻為自己打開了地獄的大門。三個賊本來是主動進攻,可是身手矯健、手段殘忍的老兵卻為這三個賊來了一場「禁室殺戮」。
《屏住呼吸》
整部片子沒有鬼,而這個老兵就是片子裡的「鬼」。這是老兵的家,他再熟悉不過,而三個賊是毛手毛腳、笨拙膽小的年輕人,在老兵面前手無縛雞之力,但老兵的弱點就是他雙目失明,這個點也是影片出彩的地方,賊在禁室一般的房子裡躲避著老兵,而老兵需要在黑暗中不顧一切代價殺掉他連數目都無法確定的闖入者。
更精彩的是,賊發現了老兵一個驚天秘密,在地下室他還囚禁著一個懷著孕的女孩,這個女孩是誰?為什麼會被老人囚禁?肚子裡的孩子又是誰的?
這些設定另劇情不斷達到高潮。
好在,最好老兵了斷了所有人,配合全城緊張恐懼的氛圍,讓人大呼過癮。
盲眼老兵
而本來處劣勢的老兵,在關掉所有房間的燈的那段,老兵的世界本來就是一片漆黑,但當他關燈後,那些賊反而不如瞎了眼的老兵,倉皇如鼠,老兵卻輕車熟路,是有意思的情節,也很大快人心。
一個弱者,老人,失明,家被賊洗劫,本來是一個被動的地位,卻最後變成了主動出擊,有點讓我聯想到於佩爾的《她》(以後再單獨寫《她》)。
《她》
《母親的雙眼》更勝一籌,這部電影真的很絕,但不建議所有人看。有些人看完可能會感覺不適。
這部就是披著恐怖的外衣,實際上進行人性的探索的代表,它最終表達最多的應該是人性的孤獨,也有陰暗。
一個小女孩,原本應該很幸福地生活,長大成人,可是一次童年的恐怖經歷徹底改變了她,她的父親,她的母親,她的整個家庭。
《母親的雙眼》
可以說,童年時期她的母親教授她解剖一隻牛開始,就埋下了一顆種子。而當一位心懷歹意的陌生男人借著借用廁所的由頭闖進了女孩的家,並且殺害了她的母親,種子逐漸發芽瘋長。而她的父親回來時已經晚了,一切已經結束。憤怒的父親將兇手囚禁在了閣樓,沒有讓他死,而是蒙住雙眼,扒光衣服,手腳用鐵鏈拴住,讓他生不如死。
女孩和父親孤獨地維持著這個籠罩在陰影下的殘破的家,直到有一天父親去世,女孩長大,繼續守著這個空蕩蕩的屋子,以及那個殺了她母親的男人。
她給那個男人清洗身體,餵他食物(被她殺害的屍體),甚至跟他做愛,最後又抱住了他,用刀子一刀一刀地捅向他的肚子,說著當初這個男人殺害她母親時的話,「這種感覺真的很妙。」
女主捅死了那個男人
整部片子是黑白片,也好在是黑白片,否則那些解剖屍體、囚禁男人身上的潰爛、浴缸裡的鮮血……這些場面估計會更加挑戰人的底限。
但黑白片並非譁眾取寵,這是符合這部片子的氣質——冷酷、沉默到窒息、黑暗、孤獨……都在為電影所服務。
女主演技精湛,完全把這個冷漠變態又孤獨可憐的,飽受童年陰影一直壓抑自我的人格表現得淋漓盡致。那種面無表情和歇斯底裡簡直爐火純青。
影片的拍攝手法更提升了格調,攝影的角度很獨特,比如開頭那片壓抑的森林,包括切換的角度也另闢蹊徑,女主在酒吧認識的女孩在來到女主家時,意識到情況不妙,想要離開,但是女主一再懇求她留下,而下一幕直接就過渡到女主在清洗地板,很巧妙地交代了那個女孩已經被女主殺害,再配合她打開冰箱,拿出一塊又一塊裝好的肉,留給觀眾自己的想像。
開頭的森林
最後結局是黑暗中揭開了一點光明,才能稍微透透氣,否則太壓抑了。女主囚禁的另一個母親,她把她的雙眼弄殘(這也是片名為什麼叫《母親的雙眼》),又霸佔了她還在襁褓的孩子,撫養他長大,一直謹慎地守護著這個秘密,直到這個男孩真正的母親從禁室逃脫,報警,警方終於逮捕了女主。
儘管女主是殘忍乖僻,卻也有令人同情的地方。比如父親死後,她仍舊當作是活著一樣,給他放在浴缸裡清洗身體,在房間把父親屍體安放在座椅上,然後掀起裙裾,給父親跳舞;還有女主有一次情緒崩潰,抱頭大哭,不斷地說:「媽媽,我該怎麼辦啊?」,也能看出她的脆弱。
她為死去父親的屍體洗澡和跳舞
儘管如此,這真的是一部極其變態壓抑的恐怖片,沒有鬼,卻讓你覺得不寒而慄。
相比之下,中國拍的小成本恐怖片《中邪》顯得力量薄弱,可是也令人耳目一新,看出這個年輕導演的努力,前半部這種粗糙和小成本確實顯得尷尬,試圖走詼諧路線,但又不自然,但是後面開始漸入佳境,農村裡面的中邪,神秘的「還人」 ,實打實「請」來的紙人,神婆口裡的跳大神念白,都非常具有中國鬼神傳統的特色,尤其到最後,那段大家四散而逃,漆黑的農村野地,搖晃破裂的錄像機屏幕,已經死去又出現手裡拿刀的弟弟,還有披頭散髮的姐姐,突然發出音樂的玩偶,都非常驚悚。
幾個群眾演員也非常賣力,神婆說:「我們這不是在地獄嗎?」
有一段,女主的腳被老鼠夾子夾住,沒法動彈,男友想要解救女主卻怎麼也弄不開,而那對鬼姐弟又來勢洶洶,腳步聲就在眼前,那種緊張的氛圍做得很好。
《中邪》劇照
如果,整個故事就這樣設定成姐弟是真的鬼就很好了,然後給一個似是而非的結局也不錯,遺憾的是,可能因為國內審查制度,又回到了不能有鬼必須是謀殺或者精神病的槽臼裡了。雖然這不是多優秀的影片,但是在國內已經很值得一提了,尤其只有區區五萬的成本(這其中還包括男主演員摔斷腰的醫藥費)。
《無名女屍》
《無名女屍》簡直是恐怖片裡近幾年最獨樹一幟的影片。劇情真的令人意想不到,一具不知道姓名身份的女屍,而且還是非常美豔動人的女屍,全身沒有一道是傷口,皮膚吹彈可破,好像睡美人又如維納斯,可是這樣一具無名女屍,卻是整部片子的恐怖核心。不動聲色,不需要移動,不需要任何語言,但卻默默地掌控了所有,這才是更恐怖的。
相比猙獰血腥邪惡的鬼,一具一動不動卻充滿危險的屍體才更令人噤聲,也不斷挑戰著囚禁在地下解剖室的父子的底線,屍體會不會突然甦醒,如果不甦醒會在什麼時候甦醒?為什麼所有的燈會熄滅?停屍間的屍體全都不見了,到底是誰在作祟?
尤其當這對父子解剖到女屍的大腦,發現腦細胞完全活躍的時候,真的恐怖到極點,因為這意味著躺在這裡的女屍並不是屍體,而是跟活著的人是一樣的。
《陰影之下》海報
最後一部影片《陰影之下》為什麼放在最後說,是因為這部恐怖片又凌駕於所有以上提及的片子,最有格調的片子。
很喜歡伊朗的片子,這部片子雖然是英國 / 卡達 / 約旦聯合拍攝製作的,但關注點還是在伊朗女性,很容易就想到另一部伊朗電影《一次別離》,都是在戰亂中的女性,面對堅守家園還是逃離的生死抉擇,她們往往柔弱卻又堅韌,儘管兩伊戰爭和伊斯蘭革命這重重陰影之下,人們身心俱疲,靈魂被政治高壓和戰爭碾壓到無所適從,但她們仍然永不屈服。
《陰影之下》
《一次別離》
只不過,相比《一次別離》,《陰影之下》選擇了恐怖片的形式來 表達這一沉重主題,而這部片子的恐怖點也來得相當狠辣,出手不多,但招招致命,最低級的恐怖是拿血漿來做,最高級的恐怖就像這部片子,未見鬼怪卻時刻如影隨形,每一分每一秒籠罩在不安之中,那些悽厲的警報,牆上巨大的裂縫,床單底下突然隆起的人形掀開卻空無一物,讓觀看者也幾近崩潰,這樣小成本卻完成度很高的恐怖片,值得所有恐怖片來學習。
片中的這對母子,就是陰影之下千千萬萬民眾的縮影,真正的鬼怪倒不可怕,可怕的是社會時局的動蕩不安,人們難以為靈魂安家。
我一直覺得這是一部非常好的恐怖片,更是一部文藝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