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動畫日。
125年前,1892 年的 10 月 28 日,法國人埃米爾 · 雷諾使用自己發明的光學影戲機,首次舉行了動畫的大規模播映。
小時候,正是動畫陪伴我們長大。這些記憶中的影像,給兒時的我們帶來了許多歡樂。
「金糊塗,銀糊塗,不如咱家的老糊塗……」
「舒克舒克舒克,我是飛行員舒克,貝塔貝塔貝塔,我是坦克手貝塔……」
「真相只有一個……」
而長大成人後,動畫的世界,仍舊讓我們沉迷。
不管是重刷柯南、史努比,還是一口氣刷完600多集的《辛普森一家》,動畫作品,可以說是成年人的精神奶茶,戒不掉也不想戒。
所以,動畫的世界對成年人來說,究竟有什麼魔力?那些簡單的故事,有什麼值得不斷回味的?
最單純的美好
比起成年人世界裡的現實與無奈,動畫的世界則永遠保留著那些天真的、單純的美好情感。
宮崎駿創作《千與千尋》的起因,就是因為想「告訴孩子們怎樣好好地生活在這個現實中。」
小白龍遞給千尋的飯糰,代表著每個小孩子心中最珍貴的友誼,看著千尋從膽小變得勇敢,我們才懂,原來那就是成長的滋味。
《紅豬》裡嫉惡如仇、勇往直前,又放蕩不羈的一戰飛行員,哪怕再曲折的路途,再危險的決鬥,他都能永遠自信又熱愛生活。
還有平凡的《櫻桃小丸子》,永遠齊劉海、娃娃臉的小丸子,她貪玩、愛偷懶、不愛學習,還喜歡做白日夢,但沒有超能力,沒有很多錢,她也能隨時發現生活裡的點滴快樂。
善良、勇氣、友愛、珍惜家人……成年後再看才發現,這些可貴的道理和品質,原來小時候我們就從動畫片裡學會了。
就像宮崎駿說的:「我嘴裡說著憤世嫉俗的話,其實內心渴望著純粹真情的世界。」
長大後才看懂的梗
小時候的很多動畫片,並不只是簡單的傻白甜故事,它們深藏了許多成年人才懂的梗。在熟悉的動畫片裡挖掘那些小時候沒看懂的梗,也是一種只有自己才懂的尋寶一樣的快樂。
小時候看《飛天小女警》,我只覺得這是三個可愛掛的除暴安良小超人,然而長大後我才發現,裡面埋藏了多少反對性別刻板印象的梗。
比如飛天小女警的英文名「Powerpuff Girls」的來源,就是因為當時的社會上,女足球運動員們被嘲笑為「粉撲」(Powder puff),製作人特意修改了一個字母,來反擊這種歧視。
這樣的動畫片,不只是給孩子們看的,更是給每一個大人準備的。
還有同樣一直被人們誤認為是走溫馨路線、人狗情深的《史努比》,小時候我們只會羨慕它的主人查理 · 布朗可以擁有一隻小狗狗。
然而長大後重看我才發現,這個孤僻的小男孩,一直在經歷著失敗,棒球賽從來沒贏過,考試每一次都失敗,甚至被同學惡語相向。
查理 · 布朗深夜總是在思考悲觀的問題:「有時候半夜睡不著我就問自己,我為什麼會在這裡?到底是為了什麼?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在一個不那麼善良的世界裡,如何接受自己的平庸與失敗,讓自己保持一點點開心,如此現實而又扎心的深意,恐怕只有成年人才會懂。
專屬於成年人的感同身受
當然,還有許多專屬於成年人的動畫神作。
在這些幻想的世界裡,我們可以肆意地反諷、內涵、毒舌,釋放自己的崩潰。
一喪到底的《馬男波傑克》裡,每個角色都和我們一樣,有著各自的缺陷。
可愛機智的戴安,幸運地嫁給高富帥,然而她卻總是不開心,悲傷與焦慮的情緒總是讓她否認幸福的存在。
事業成功的卡洛琳公主,人前完美,人後崩潰,對朋友有求必應、過度奉獻的背後,是「好人難當」的硬撐。
每個愛「馬男」的成年人,都從這部動畫裡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看到自己的掙扎和掙扎著改變的樣子。
還有播出了30年、製作了600多集的《辛普森一家》,那好吃懶做的爸爸,斤斤計較的媽媽以及三個討厭鬼小孩,這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卻得到了無數成年人的共鳴。
它其實讓我們深深懂得了「家」的意義:有一集中,終於下定決心從惡毒的核電廠辭職的爸爸Homer,還沒來得及享受片刻自由,就發現媽媽Marge懷上了小女兒Maggie,他只好為了家庭又回到了工廠。
然而,Homer把老闆寫給他的牌子「記住,你永遠離不開這裡」,用小女兒Maggie的照片改造成了另一句話:「DO IT FOR HER」。
為了家人而放棄一些東西,這不就是我們自己的縮影嗎?好在動畫總是給了我們一些溫暖的想像和希望。
永遠不要丟掉想像力
比起超現實的扎心動畫,也有不少朋友更愛那種腦洞奇大、天馬行空、放飛自我的動畫。現實中的種種規則和壓力,我們不得不遵從,但在動畫的平行宇宙裡,我們可以擁有不受約束的幻想權力。
神劇《瑞克和莫蒂》就是這類動畫的代表,一個全宇宙最聰明的天才兼瘋子科學家爺爺Rick,和一個平平無奇又有點好色的高中生孫子Morty,在宇宙中上天入地,進行著我們不敢想的大冒險。
比如如果人體器官是一個可以遊覽的公園,該是什麼樣子?如果有一個可以完成你所有請求的使命必達先生,你會提什麼要求?如果真的有多維空間、外星物種、神奇星球,那裡的社會是什麼樣的規則?
現實生活要求我們的思考必須有用、實際,然而這些「無用」的想像,就沒有意義嗎?
成年人試圖在動畫尋找美好,宮崎駿稱之為「嚮往失落的世界」: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可能性」就在漸漸喪失。所以人們要到幻想的世界裡悠遊,這是一種對失去的那些可能性的憧憬,也可以說是創造動畫的原動力。
如果現實太疲憊,我們還可以暫時躲進動畫的世界,找到一點支撐與動力。
插播一個小廣告
未讀獨家引進的
瑞克和莫蒂官方設定集《平行宇宙的藝術》+珍藏周邊
正在摩點商城預售中
224頁內容、1000餘幅設計師手稿、早期概念圖等等
讓你前所未有地深度挖掘瑞克和莫蒂的神奇宇宙
聊 幾 句
你最愛的動畫片是哪一部?
動畫的世界,為什麼讓你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