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論壇、經貿洽談……無論走到哪裡,風頭最勁的總是中關村。「國際周」整體推出了中關村,為中關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展會 「村辦企業」大出風頭
在展覽會的一號館,中關村科技園區首次組成一個獨立展a區,位置十分醒目。綜合展區展廳面積800平方米,約合56個標準展位。表現的主題為「中關村——騰飛的科技園區」,展示出中關村「一區五園」在人才、智力、技術資源、投資環境等方面的優勢、發展潛力和前景規劃。而且,在展會上,各園已呈現出不同的高新技術產業特色:海澱園以眾多大學和科研機構為依託,集高新技術產品開發、生產和國際商貿於一體;豐臺園是以光機電一體化為主導的高科技產業基地;昌平園形成了以新醫藥和生命科學為主的高科技產業結構;電子城科技園則重點發展以電子信息為主的高新技術產品;亦莊科技園為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基地。
中關村的企業形象展示共佔據110個標準展位,四通、
聯想、
方正、紫光、同方、中關村科技、天壇生物、大恆等30餘家企業展示出其領先的技術和產業化成果,涉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光機電一體化、新型材料和節能環保等各個高新技術領域。加上聲光電一體的高科技布置,極具聲勢。
今天開幕的中關村
電腦節,更是一個中關村企業展示形象、推廣新技術、新產品的好時機。
洽談 億元項目扎堆進村
昨天,中關村科技發展公司董事長段永基告訴記者,在「國際周」期間,該公司達成了多項洽談成果,與臺灣普訊創業投資集團公司、英葉達集團、北京高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共同出資,創辦資本額為1億美元的「普訊中華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中關村科技發展公司還與另一家公司達成了一項5500萬元的生物醫藥合作協議。像這樣在「國際周」期間頻頻揮筆籤下一份份合同的公司為數很多。中關村在投資合作、經貿洽談、技術貿易等方面收穫頗豐。
一系列具體的數字讓人對中關村散發的魅力不敢小視:籤約的投資合作項目18項,其中簽訂合同13項、協議2項、意向3項,投資總金額13.8億美元,人民幣6.5億元。籤訂的技術交易合同多達745份,交易額7.3億元。籤署了促進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成果產業化的協議,選定了首批在中關村科技園區轉化的合作項目11項。
同時,中關村在「國際周」期間,還廣聚八方賢才,共建科技園區。7、8兩日進行了高新技術產業人才招聘大會,當天就有4000多人前來。還有專門針對矽谷等海外華人的系列招聘活動。
論壇 國際大腕顧問「村情」
中關村得益於「國際周」是全方位的。僅昨天,有關中關村的論壇就有四場。在世界科技園區主任論壇外,豎起了一長溜兒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展示牌,會場內,全國的「園區」專家們紛紛將中關村與上海、深圳的科技園區進行比較。
首屆中關村科技園區顧問委員會會議也在昨天隆重開鑼。世界範圍內的著名學者、企業家、金融家,這些極具影響力的大腕們,成為首屆顧問委員,共同為中關村發展出謀劃策,提供第三方建議和對策。包括國際科技園區協會主席皮特·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厲以寧,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吳家瑋,其樂國際醫藥科技開發公司總裁林其樂在內,共18位。
他們在昨天和今天的顧問會議上,對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建設規劃提出建設性意見。圍繞的主題是:結合世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特點,討論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應注意的戰略要點;中關村科技園區如何創造更加開放、更加國際化的投資環境。
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北京的支柱產業。去年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的增量佔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量的70%,使全市的高新技術產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67%。今年一季度,中關村科技園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228.81億元,各項指標繼續保持強勢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