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京瀋協同 築夢未來——瀋陽·中關村建設情況暨中關村新技術、新產品走進瀋陽發布會」順利舉行。按照「一中心、一基地、一園區」的框架,當日「一基地」即瀋陽中關村科技創新基地的建設規劃正式出爐;而瀋陽神鏈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旗智諮詢有限公司、遼寧祥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籤約入駐「一中心」——瀋陽中關村智能製造創新中心。
去年6月,瀋陽中關村科技園項目正式籤約啟動建設。園區規劃分功能、分區域、同步推進建設「一中心、一基地、一園區」 ,即一個智能製造創新中心、一個創新基地、一個科技園區。項目充分發揮瀋陽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資源優勢,疊加北京中關村科技資源優勢,聚焦「工業網際網路+先進裝備製造」,推動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
在瀋陽市鐵西區區長郭忠孝看來,推進瀋陽中關村科技園建設,是順應暢通國內大循環,構建創新驅動發展新格局的戰略要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在當前全球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環境下,保護主義上升、全球市場萎縮,我們必須通過創新驅動,暢通國內大循環,為區域經濟發展增添動力。中關村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一面旗幟,推進瀋陽中關村科技園建設,勢必將帶領瀋陽東北老工業基地搶佔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發展先機,構建創新驅動發展新格局。
瀋陽作為共和國工業長子,產業基礎雄厚,科技人才資源豐富,但創新動能比照北京等先進地區還顯不足。發揮北京中關村科技優勢,結合瀋陽產業基礎互補優勢,將為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同時,在地緣優勢和產業相似度上,依託瀋陽中關村科技園外溢效應,資源輻射嫁接到瀋陽其他園區和經濟區其他城市,培育跨區域的產業集群,構造有競爭力的產業鏈條,共建共享類中關村公共服務體系,有利於促進京瀋間和瀋陽經濟區間,產業、要素、服務一體化協同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瀋陽中關村科技園正探索市場化託管模式,打造無顧慮投資營商環境,創新活力不斷釋放,招商引資成果豐碩。
由北京中關村信息穀公司與中德園開發建設集團合作成立瀋陽中關村智能製造產業園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採取市場化園區託管模式,進一步激發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推動項目建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此外,創新基地採取「授權+建設+運營」的片區綜合開發模式,以市場化手段加速資源聚集、資本融通,推動項目融資、建設、運營等各個環節的高效實施。
中關村信息穀瀋陽公司總經理劉勝振對瀋陽中關村科技園的營商環境向好感觸頗多。「瀋陽相關政府部門服務意識加強了,我們企業註冊更方便了,這裡的創新驅動活力越來越凸顯。」劉勝振說。
項目啟動半年以來,為促進人才和思想、創意和資本、創新和產業的對接與合作,舉辦「中關村矽谷科技創新項目瀋陽行路演」「創新中國行·走進瀋陽產業轉型創新論壇」「京瀋協同創新匯」等線上、線下活動26次,邀請近600家來自中關村、京津地區和海外企業來沈考察,營造科技氛圍,點燃創新創業激情,充分釋放中關村品牌效應。
而構建創新驅動發展新格局,也帶來招商引資成果豐碩。明確瀋陽中關村項目產業發展定位,圍繞「人工智慧、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和「文化創意休閒、創新科技服務、科技人居服務」三大硬科技與三大軟實力開展合作。截至目前,創新中心吸引以北京農信互聯、軍研科工為代表的16家企業入駐,累計籤約項目28個,儲備項目50餘個。高科技企業光大特斯聯、中關村創新大廈等一批優質項目入駐創新基地。億達智慧科技城、中南高科、中鈦裝備等項目選址園區。與北京九盛融匯投資、中國風險投資等12家金融機構籤約,為引進企業和項目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