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抗非典犧牲的葉欣生前所在科室,這次怎麼應對疫情?請看

2020-12-22 金羊網

17年前抗非典犧牲的葉欣生前所在科室,這次怎麼應對疫情?請看

金羊網  作者:董柳  2020-02-06

這個春天,二沙島上行人稀少。在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17年前在「非典」中犧牲的葉欣烈士半身雕像靜靜佇立在風中,凝視著眼...

文/圖 金羊網記者 董柳,通訊員李雪

這個春天,二沙島上行人稀少。在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17年前在「非典」中犧牲的葉欣烈士半身雕像靜靜佇立在風中,凝視著眼前這個紛繁變化的世界和行色匆匆的路人。

17年前,「非典」肆虐廣東,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急診科護士長葉欣主動包攬「非典」病人的搶救、治療和護理工作,最終感染病毒不幸離世。17年後的今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葉欣生前所在的急診科全力投入疫情防控戰役,有的踏上了援助武漢的行程,有的堅守崗位時刻準備投身救治一線。

退掉往返車票,全部人員在崗

臘月二十八那天,李芳做了一個決定,把回山西老家的高鐵票退掉了。

「糾結了幾天,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終於在最後期限之前,把帶兒子回家探親往返的高鐵票退了。」退票後,她如釋重負,在朋友圈上發了一段話:「2003年,我在SARS救治的第一線,17年後的今天,作為科室的管理者、葉欣護士長曾經的戰友,也必須和身邊的同事們在一起,在疫病到來之前,未雨綢繆,嚴防布控。」

李芳是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急診科主任,在2003年的抗擊「非典」戰役中,她與葉欣是戰友,也因為在抗擊「非典」中的突出表現,她2003年入了黨。

本來,今年李芳買票特別順,早早買到了往返山西老家的高鐵票,大年三十回去、正月初三回來廣州——如果一切順利便是這樣。但就在她準備離開廣州回老家的前幾天,廣東出現了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

作為急診科醫生的她,敏銳地判斷出這種疾病「有可能是影響面很廣的傳染病,對社會的衝擊也比較大」,而急診又是防控重大傳染病的前沿陣地。

「一聽到有疫情,我知道沒辦法走,作為急診科主任肯定不能走,因為崗位需要、職業需要,就算領導不要求,也應該具備這個自覺性。」李芳告訴記者,後來事情的發展證實了她留下不走的正確性。

「我沒有走,這對科裡其他員工也起到帶頭作用,他們也就能意識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

李芳所在的急診科共有40名醫護人員,其中8名黨員。「當時,我要求大家儘量都在崗,如果有特殊事情可以向我請假離開廣州。本來有的員工也已做好了回老家準備,但最終我們科室所有的醫護人員沒有一個離開,全部在崗。」

守好急診關口,確保兩個「零」

疫情發生後,24小時「在線」的急診科成為防控疫情的一道「關口」。

李芳說:「這個關口特別重要,一旦在關口上漏診了患者,後果很嚴重,所以我們力爭做到兩個『零』,一是零感染,包括醫護人員自身的零感染和病人零感染,因為醫護人員感染了會影響病人;二是零漏診,只要在我們二沙島分院急診科看過病的人,我們力爭做到把所有可疑的病人都篩選出來,不漏診。」截至目前,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共曬查出約10名疑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者。

透過急診科辦公室窗戶,能清楚看到窗外的葉欣漢白玉半身雕像,雕像基座上,是「大醫精誠」四個字。

「辦公室通向雕像專門有扇窗戶,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這扇窗一直都是打開的,相當於葉欣護士長一直在跟我們一起工作,我們也相信她能聽得到我們的聲音。」李芳說,這個「傳統」自現醫院副院長張忠德任急診科主任時就保留了下來,延續至今。

張忠德也是抗擊「非典」的英雄,是葉欣的戰友,也曾感染過「非典」。如今的他,又奮戰在武漢的抗擊疫情第一線。

工作在烈士生前所在的科室,急診科的同事們不甘人後。

1月26日,正月初二,廣東省中醫院發出廣東省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報名通知,短短兩小時內,二沙島分院急診科就有12人報名。疫情發生後,李芳兩次報名參與一線救治工作,甚至專門給院長發了簡訊,但最終沒能如願。院裡綜合權衡後,派出武漢參與救治工作的均為男同志,其中二沙島分院急診科護士長凌傳仁被選中。

儘管如此,作為急診科主任,李芳時刻保持戰時狀態。以往的春節期間,她只需每隔兩到三天到科裡查一次房,就已達到醫院要求,而今年春節期間,自1月23日至今,她每天都會回到科裡,待上半天甚至一天的時間,一是檢查科室運作情況,看流程上有無漏洞,確保零感染、零漏診,二是差看科裡的病人情況,如有大的異動,及時處置。三是及時協調解決科室人員面臨的困難或問題。

「時刻準備著」,參與救治一線

「時刻準備著參與救治一線。」李芳告訴記者,經歷了『非典』,她的思想準備非常充分。

疫情來襲,讓人們再次想起了葉欣及其所承載的大醫精誠精神。在蘇教版的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孩子們通過學習課文《永遠的白衣天使》而永遠地記住了她。

上下班經過葉欣雕像前,作為曾經與葉欣共同奮戰在抗擊「非典」一線的戰友,李芳有著異於常人的心情。

「『非典』屬於突發事件,那時候我們在應對經驗上存在不足,葉欣護士長總是挺身而出,發出『這裡危險,讓我來吧』的聲音,她在跟疾病作鬥爭過程中也有很多感人的事跡,當時的我們已經深有體會了。面對這次疫情,回過頭來看葉欣,我覺得我們好像又重新上了一次戰場。再次面對這些看不見的敵人,我認為我們應該能比以前做得更好。」

「如果葉欣護士長現在健在的話,她跟我們一起繼續戰鬥在抗擊疫情第一線,我們能夠更好地保護她。」說到葉欣時,李芳常常不自主地哽咽起來。

編輯:白茶

相關焦點

  • 緬懷烈士葉欣 弘揚抗疫精神
    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承擔著接診非典患者的任務,葉欣正是這裡的急診科護士長。「這裡危險,讓我來吧!」這是葉欣在抗擊非典時留下的平凡卻感人的一句話。她像一臺永不疲倦的機器全速運轉著,從死神手中奪回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然而,此時,非典病毒正在悄然入侵她的身體。「我好像發燒了。」3月4日午覺後,她跟身邊護士說。果真,39℃。此後,葉欣被隔離,直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天。
  • 莫莉:從「非典」看新冠肺炎疫情過後可能面臨的問題及其應對
    17年前,「非典」疫情持續時間長達8個月,對我國經濟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如今回看「非典」過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預判新冠肺炎疫情過後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精準應對,可儘量減少疫情造成損失,早日度過疫後恢復期。
  • 「河源抗疫群英譜」系列報導① 紫金抗「非典」夫妻檔再度攜手戰疫
    「河源抗疫群英譜(系列報導)」①紫金抗「非典」夫妻檔再度攜手戰疫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全國各地區各部門積極履職盡責,全國各族人民眾志成城、團結奮戰。經過艱苦努力,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防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 同樣沒有特效藥,17年前非典是如何消失的?最後一個原因很壓軸
    我們都知道今年是一個很不一般的年份,從全球來看到處都充滿了災難的氣息,國外有澳洲大火連綿不絕,巴基斯坦印度的蝗災盛行不已,國內有兇猛的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甚至這次的疫情已經在國際上傳播開來,這樣的氛圍似乎有世界末日的感覺,讓人類不寒而慄,紛紛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到底怎麼了?
  • 相比17 年前非典,大數據、人工智慧這次以一敵三很靠譜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指出,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位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隨著頂層設計的深入和實操實踐的規模化,既留住人心又阻攔疫情的大數據抗疫會成為常態,如今,他們是如何做的?現在效果如何?挨家挨戶查四類?
  • 17年前非典怎麼消失的?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這兩字很「關鍵」
    17年前我國發生過一次非典,那次非典是怎麼消滅的呢?沒有特效藥,也沒有疫苗,這兩個字很「關鍵」。 面對這次肺炎,每一個人都希望能早日消滅,大家都在祈禱能有「神藥」來解決,但是這不是急出來的。2003年的非典「SARS」,也沒有特效藥和疫苗,最終還是戰勝了病毒。
  • 17年前強勢來襲的「非典」,沒有特效藥是如何消失的,原因一針見血
    受疫情影響,每個人都在家中自我隔離,也真正實現了躺在家裡不出門,就是給社會做貢獻。每天呆在家中無所事事,除了吃就是睡,要不就是玩手機玩遊戲。在家隔離的這兩個月,相信每個人都吃胖了吧?每天睡醒刷新聞的時候,我們不免為武漢擔憂,也為那些逆行的人們點讚,相信那些主動請戰的英雄們,讓不少人淚目。全國人民都齊心協力,也儘量的不出門不給社會添麻煩。
  • 「17年前,SARS『毒王』就出現在我們科室」
    (健康時報記者 喬靖芳)「17年前的SARS『毒王』就曾出現在我們科!」回想非典,榮獲廣東省抗擊「非典」三等功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說,那個病例太讓我印象深刻了!那時候所說的「毒王」其實就是現在的「超級傳播者」,據林炳亮回憶,當年這個病例先後傳染了大約130人左右。
  • 魏立琰:17年前抗「非典」如今再戰新疫情——來自蘭州市肺科醫院的...
    「2003年『非典』時期,我是一名護士,曾在隔離病房工作了20多天。那時候,進隔離病房時條件不好,而現在的醫療設施和水平都有了大幅提高。」魏立琰說,疫情發生後,她和科室其他護士一起向醫院黨委提交了請戰書。隨後魏立琰如願作為第三梯隊的醫護人員。「做好防護」「小心點」「加油」三句話,魏立琰每天都會重複。
  • 2003年非典持續了多長時間,最後是怎麼消失的
    從2002年11月16日在廣東順德出現第一例病人算起,非典前前後後總共是1年零八個月時間,真正嚴重的期間大約是8個月。那麼非典最後是怎麼「消失」的呢?第一例非典是2002年11月16日在我國廣東順德發現的,而第一例被報告的病例整整過了一個月,是河源市確診的黃杏初,經過二十多天治療,2003年1月10日,黃杏初康復出院,被認定為中國首例非典型肺炎報告病例。
  • 17年前爆發的非典,沒有特效藥是如何消失的?最後一個原因很關鍵
    在控制疫情的這段時間內,社區以及小區開始加強管理,很多村莊開始對各個路口進行封鎖,這樣的情形不禁讓我們想到了17年前的非典。當年的非典,也是一種冠狀病毒,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今,新型肺炎的患病人數和死亡人數遠遠超過非典。這讓很多人疑惑,非典時期沒有特效藥,究竟是怎麼消失的呢?
  • 3歲女孩給奮戰抗疫一線的媽媽畫了幅畫
    一張母親抗擊非典照片——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那麼艱難的日子,我們都過來了,未來遇到困難,我們也一樣能戰勝!」 這幅畫透出的孩子對母親的想念之情,孫穎感同身受。17年前,孫穎的媽媽就站在瀘州市抗擊非典疫情的一線。
  • 2003年非典的豐臺 你記憶最深的是什麼?
    2003年的那場非典 其實說起非典許多小夥伴都印象深刻,記得是2002年12月,非典在中國廣東出現,隨後擴散到東南亞乃至全球,直到2003年年中,疫情才被控制住,這也是中國人第一次經歷如此大規模全球性傳染病疫情。
  • 巾幗抗「疫」|閆粉平:當好疫情「消魔人」
    巾幗抗「疫」|閆粉平:當好疫情「消魔人」 2020-02-18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03年SARS(非典)疫情回顧及2019-nCoV疫情發展趨勢
    2003年非典疫情回顧從2002年12月5日,世界首例非典病人被發現,到2003年3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該病命名為SARS為止,病程持續近8個月,確診人數8069人。2003年全球確診非典人數統計確診病例的統計數據很難看出疫情傳播的趨勢,確診人數的日增長量可以得出更直觀的結論。由於香港地區的SARS病例數據較為完整,以香港為例,可以看出一開始即以每天近30例的速度增長,到3月28日之後則開始爆發性增長而達到增長高峰。
  • ...說:平凡人身上發出耀眼的光芒|疫情|新冠肺炎疫情|非典啟示錄|...
    摘 要在王宏甲看來,目前世界各國都面臨疫情的挑戰,值得我們觀察了解的,不僅有疫病本身,還有中西方文化的差別,有社會學方面的問題,比如說如何看待個人自由,如何看待社會等等。「但不管怎麼看,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從目前抗疫的情況看,我覺得作為中國人來說,不說驕傲,不說自豪,起碼可以感到挺欣慰的。」
  • 沒有特效藥,17年前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其實原因很簡單!
    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現在疫情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了,很多打工的人都紛紛出門打工去了,很多學校我在準備開學了。說起新冠肺炎,很多人都會想到當年的非典,其傳染性和現在的病毒具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但是這次疫情卻比非典厲害的多,它的傳染力實在太快,我們每天都在關注疫情的發展。
  • 給孩子們講述抗擊疫情中最美逆行者醫護人員的感人的故事
    抗疫一線的妻子不幸被感染,而他拖著病體堅守在抗疫一線30多天,甚至忙得顧不上去看一眼妻子。生命的守護,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時間何曾給他們特別的眷顧?疫情又何曾讓他們有片刻的喘息?他們不能停下,他們要跑得更快,來不及想一下自己,也來不及回頭看一眼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