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養而親不在:別讓忽視,成為你人生中的又一遺憾

2020-12-12 鑑書客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餘歸途。

2016年7月,年逾65歲的作家畢淑敏登上北極點。站在浮冰之上,閉目冥想的瞬間,畢淑敏看到離世多年的父母。人生如逆旅,一路都在錯過,年少時往往對父母的關懷不屑一顧,等到成年,好不容易懂得箇中滋味,卻失去了回應的機會。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些遺憾,一旦錯過,將是時間永遠無法撫平的。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和父母時而是血脈相連的至親,時而又像是天生的仇敵,一言不合就互吼,甚至落到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其實,我們本可以有更好的時機去明白這一切,但我們總是在矛盾與爭執中錯過。

日本心理學家、哲學家岸見一郎,在新書《請你迷失在我身旁》中寫道:我不在乎你記憶力出現的橡皮擦,我只在乎從現在開始的每個當下。

01我們選擇不了父母,只能共度人生

世界上從來不存在絕對的公平。無論父母健康與否、年輕或衰老,我們能做的,只是接受現實,儘量陪伴他們走過漫長且坎坷的人生,走完一段又一段彌足珍貴的回憶。

岸見一郎的父親在82歲那年,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痴呆症。疾病擊垮了曾經完美的父親,他逐漸忘記家庭,忘記過去的一切,甚至喪失獨自生活的能力。

這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同樣打亂了岸見一郎的工作與生活。為了照護父親,他和父親重新住在一起。他驚訝地發現,生病的父親與從前判若兩人,時常語出驚人。不變的是,即便因失去記憶而性情大變,但父親心裡始終惦念著他。

在剛剛接受託管機構的短期託管時,岸見一郎的父親有次在半夜醒來,不記得自己在哪裡,於是詢問工作人員,在得知需要留宿後,他竟然喊叫起來,「兒子在家等我,我要回家!」疾病可以抹去他的記憶,卻無法清除他對兒子的掛念。

中國人常說,養兒防老。可是,有多少家長養育孩子的目的,完完全全是為了將來孩子能夠給予自己相應的回報呢?

退一萬步講,照顧年邁的父母,不應該成為子女回報父母的手段和方法,子女也未必能夠以父母滿意的方式去照顧他們。即便子女能夠採用完美無缺的方式來照顧父母,也無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養育孩子投入的情感與精力,永遠無法用精準的數據加以衡量。

孩子,是父母的延續。父母對孩子始終抱有期待,而孩子卻無法完全實現父母的期待。作為子女,我們能做的,只是儘自己所能做到對父母的照顧,做好分內之事。

迫於現實和生活的壓力,在照顧年邁父母的事情上,我們或許無法做到盡善盡美,但能夠做到問心無愧,已然足夠了。

02不要讓年邁的父母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時光如白駒過隙,匆匆而已。我們常常感慨,時間過得太快,還來不及做好準備,便被一腳踹進現實的洪流裡。成家立業、賺錢養家,接踵而至的生活壓力讓我們學會接受忙碌的工作,卻令我們逐漸忽視了身邊正在迅速老去的父母。

衰老,常常成為疾病趁虛而入的契機。不得不承認,忙碌的我們往往在父母患病的時候,才有時間去重新了解、陪伴他們,去珍惜和他們相處的點滴時光。

岸見一郎的母親剛去世時,他和父親的關係幾近冰點。如果有旁人在,他尚且能壓制住內心的怒火,不與父親發生爭吵。可一旦父子倆單獨相處,那氣氛便總是很沉重,有時還會爆發衝突。

父子關係的緩和點,是在岸見一郎的父親患老年痴呆的前十年。那時,父親曾經打電話給岸見一郎,希望兒子抽出時間給他做心理輔導。每月一次的見面談話,僅僅只是坐在那裡,安靜地聽父親說說話,也讓過去一見面就劍拔弩張的父子關係在悄悄地發生改善。

82歲那年老父親確診老年痴呆,岸見一郎不得不將父親接到身邊照顧。疾病來得太突然,以至於他還沒有做好準備,就匆匆開始與父親同居的新生活。

漸漸地,岸見一郎發現,父親的遺忘是有選擇性的。母親的離世,是父親無法承受之輕。失去至愛的巨大痛苦,令他心如刀絞。於是他忘記了母親的離開,也從記憶裡徹底抹去了母親這個人。

病痛折磨父親的身體,同時也用另一種方式紓解父親的疼痛。

無論父母發生什麼狀況、變成什麼模樣,作為兒女,我們只能選擇接受、默默地守護他們。如果一味停留在追根溯源,想要搞清楚為什麼會這樣,或許永遠也找不到那個完全正確的準確答案。

與其耗費時間在苦苦追溯上,倒不如多花點時間,為當下的他們多做點事情。別等到真的失去了,才來悔不當初,那時已經於事無補了。

03踩下爭執的剎車鍵,原諒不完美的彼此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世上並不存在完美的父母,更不存在完美的孩子。父母對孩子存在高期待,總是把真實的孩子想像成完美的孩子。實際上,完美孩子僅僅存在於想像之中,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可能存在。

在孩子眼中,看似無所不能的父母反而更趨近於完美。那是因為,生活常常賦予父母們更多的磨難與閱歷,這種在時間中沉澱出的能力,讓孩子從內心深處崇拜父母。

日本小說家北杜夫的父親齋藤茂吉,是著名的日本短歌詩人。北杜夫崇拜父親的才華,高中時還模仿過他的短歌,寫下很是幼稚的作品。隨著時間的流逝,齋藤茂吉在不斷地衰老,他散步時依然隨身攜帶手帳,寫下一閃而過的靈感。

北杜夫偷偷翻閱過父親的手帳本,發現上面寫滿短歌,他為父親旺盛的創作力慶幸之餘,也不免感到失落,父親所寫的短歌不再如從前一般驚豔了。

岸見一郎說,我們照顧父母時,只能看著真實的父母,不要想著過去完美的父母,否則會一直給真實的父母減分。如果父母曾經是很優秀的人,那么子女往往更難接受他們年老時與曾經的差距。

衰老和疾病,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即便我們不願意面對,但依然改變不了事實——曾經為我們遮風擋雨的父母終將老去,不再如從前一般堅強,或許在疾病的折磨下,還會變得脆弱、需要人照顧。

不管怎樣,我們都要學著去接受當下那個衰老、需要陪伴和關懷的父母,也許只是靜靜地陪伴在身邊,以彼此真實的模樣相處,就足以跨越性格、代溝、經歷帶來的代溝,告慰那顆孤獨的心。

願子欲養而親猶在,更願天下父母老去時不孤獨。

相關焦點

  • 人生最遺憾的事,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ID:duhaosh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01人生這一輩子,最遺憾的事情,其實不過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千萬不要讓自己對待父母的態度,成為自己此生最大的遺憾。人生一世,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父母尚在,自己必定不會去遠遊,遊必有方。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 《月是故鄉明》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
    但是又有幾個兒女能為自己的父母著想,能有幾個兒女能做到父母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月是故鄉明》中王茜華的母親老了老了還得了癌症,不想為兒女們添麻煩所以儘量瞞著兒女而寧願被冠上與人私奔的罪名,一身操碎了心卻不願意讓兒女操自己的心。這就是母愛的偉大。
  • 詩詞:有些遺憾,是人生的別樣美
    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那麼多的十全十美,可能更多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是遺憾。人窮極其漫漫一生,多少遺憾,擁有了白玫瑰,卻在心頭留下硃砂痣,擁有紅玫瑰,卻在心頭灑下一片白月光。遺憾,似乎總是不會缺席我們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
  • 成為許多人心中的遺憾
    中國社會有許多的優良傳統,它們就像生活中的明燈,指引我們走向更遠的地方,在仁義禮智信之上,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品格,那就是「孝」,孝順父母和長輩是中國人最大的感情基調,更是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成為人們信奉的準則,那麼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呢?又為何成為許多人心中的遺憾。
  • 如果可以回到過去,你也會做這些吧!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人生重新來過,似乎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這是因為人生中的遺憾太多,錯過太多,感慨太多。如果人生可以重新再來,我最希望做到的有三樣,少壯努力、珍惜良人、子欲養而親還待。
  • 世界上最大的遺憾:離別時沒有好好告別!
    第一種遺憾:子欲養而親不待王鷗在參加節目時講述自己最遺憾的事:「我覺得到目前為止,最遺憾的事就是,沒有在第一時間把手上的工作全部放下,立刻趕回家,看爸爸最後一眼。她說:子欲養而親不待,是最大的遺憾,我現在每一天都能想起父親的臉。
  • 散夥是人生常態,你我怎能例外,只是遺憾沒有成為你的偏愛和例外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散夥本來就是人生的常態,只是我很遺憾沒有成為你的偏愛和例外,而你卻成為了我愛而不得的遺憾。這能這就是人之常情,人走茶涼吧!世界上本來就是有很多的遺憾,人生嘛,總是有一些遺憾才能顯出人生的價值。
  • 那些詩詞裡的遺憾人生,願你都從未經歷!
    總以為世間萬物都是美好的,可走進記憶的走廊,觸摸那些風景,殊不知留下了多少遺憾。而人們總說,人生總有遺憾,遺憾是美的。可他們不知,只有把握不住的,才叫遺憾;我們能緬懷的,只是遺憾本身。那些藏在詩詞裡的遺憾,是在告訴我們,遺憾裡的時光是有多麼漫長。
  • 《Angel Beats》:人生哪能不留遺憾,這才是真的人生
    人生哪有不留遺憾其實《Angel Beats》的故事很簡單,就是一群因為對於自己人生不滿卻英年早逝的少年們在另外一個世界中找尋自己的真實意義,獲得滿足然後轉世的故事。這部劇幾乎可以說沒有敵人,所謂的神明從頭到尾也沒有出現過。
  • 《Angel Beats》:人生哪能不留遺憾,這才是真的人生
    人生哪有不留遺憾其實《Angel Beats》的故事很簡單,就是一群因為對於自己人生不滿卻英年早逝的少年們在另外一個世界中找尋自己的真實意義,獲得滿足然後轉世的故事。這部劇幾乎可以說沒有敵人,所謂的神明從頭到尾也沒有出現過。
  • 讀書|東野圭吾最新小說:人生會有遺憾,你別害怕失去
    在你的生命中,有沒有什麼願望來不及實現?有沒有什麼歉意來不及表達?有沒有什麼思念來不及訴說?有沒有什麼道別來不及揮手……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有遺憾和不舍的心願。然而,東野圭吾的最新小說《祈念守護人》中有一棵神奇古樹,只要祈念的人深夜虔心地走入樹洞,燃起特製的香燭,把思緒沉浸在與親人的回憶中,親人寄托在古樹裡的念會紛紛湧入腦海,給他答疑解惑,幫他實現願望。故事奇妙而又溫情,一如東野圭吾 8 年前的《解憂雜貨店》。
  • 《起風了》:人生難免會有遺憾
    起風了;他生於一個動蕩的年代,經歷了災難,經歷了愛情,也獲得了成功,可還是留下了遺憾。人生的遺憾可是,人生難免會有遺憾,以至於才叫做人生。我們總希望將喜悅分享給他人,也希望與愛的人一起見證我們的成功。有人說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而他與她,是她孤身一人來到他的城市,他許她一場婚禮,直到她最後無聲地離開。
  • 心中有夢,就去實現,別給人生留下遺憾
    你有沒有一件一直想做的事情,一直沒有去做。如果有,現在就去做,別等以後後悔。人生那麼短暫,別留太多的遺憾給自己。昨天朋友小王終於拿到駕照,歷時兩年。你肯定會笑話她,為什麼2年拿到駕照還這麼想要炫耀。舍友和她開玩笑,宿舍的床是不是燙屁股,為什麼她從來不在宿舍睡懶覺,每天參加那麼多社團活動不累嗎?她苦笑道:「距離產生美,宿舍床上待久了會厭惡,和你們待久了會吵架。」一語氣斃舍友,大罵:「滾!」舍友們總是在宿舍追劇,在陽臺曬太陽,早早過上了老年生活。她個子不高,但是很努力。
  • 人生的遺憾,歸於不走運?還是不努力?
    人生的遺憾,歸於不走運還是不努力?個人認為兩者皆有之。人生沒有一帆風順,也不會提前規劃,所經歷的路肯定會有欣喜也會留下遺憾,這也怪不得別人,運氣與努力都是成功的關鍵性因素,兩者兼顧才會讓自己的人生路走得更順、走得更遠!
  • 兩次手術把老媽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老爸說:你媽在哪,我就在哪
    我們子女四人都勸說:爸你累了,還有高血壓,別因為照顧老媽再累病了,這兒我們看著就行,爸你回家歇一歇吧!老爸斬釘截鐵地說:不用,你媽在哪,我就在哪,反正回去也睡不著。6月3日,一個很普通的日子。但對老爸來說,卻是痛苦難耐的一天。因為老媽倒了!不是僅僅病了,而是倒在那裡,連眼睛都睜不開了。
  • 養大三女一子,卻在一次拌嘴後離家,帶給全家無法彌補的遺憾
    就像很多子女,只有為人父母,才能真正體會父母的不容易。在江西打拼多年安家立戶的呂堯慶,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美滿,但他心中始終有一道裂痕,尤其是為人父後,每每想起都悔不當初……這道傷疤就是他失蹤2年的父親——呂銀初。他是浙江紹興新昌縣人,生於1953年7月27日,膝下育有三女一子,年輕時靠做苦力養活一家。本來掙得就少,家裡孩子又多開銷大,養活一家人很不容易。
  • 人生路,滿是遺憾
    之前看到這樣一段話:人有時候也是可憐,喜歡的人得不到,得到的不珍惜,在一起的懷疑,失去的懷念,懷念的想相見,相見的恨晚,終其一生,都滿是遺憾。是啊,自從遇見你,我才覺得相見恨晚,和你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了,前陣子算是做了這幾年最想做的事,也是為了你,也算是盡力彌補了曾經的遺憾。人生的每個時間段都有不同的遺憾,或是一個人,又或是一件事,又或是一段情……人生滿是遺憾,也不用擔憂,沒有遺憾的人生也可以說是不完整的,人生都有後悔,都有遺憾,不同罷了。
  • 宇智波鼬的人生遺憾,有火影的心,但無火影的命
    在動漫劇情中,宇智波鼬從無敗績(除了放水輸給自己的弟弟二柱子),而且他的每一場戰鬥都非常精彩,但即便如此,鼬看似「無敵」的人生,卻留下了太多遺憾。那時的鼬就像一個孩子,天真無邪,把止水當作自己的親哥哥,而且對待佐助也非常溫柔。如果鼬沒有經歷那麼多苦難和抉擇,那麼憑藉他的實力和擔當,一定可以成為木葉村的守護者。
  • 「小鬼」黃鴻升去世,享年36歲:人生最殘忍的,是來不及告別
    作家田維在《花田半畝》中這樣寫:「遺憾是常常的,孤獨是常常的,生來是品嘗苦味,生來便是看盡無常變幻。」進入中年以後才發現,無常才是人生常態。之前在《想見你》中還客串過黃雨萱的男朋友,他和卓文萱合唱的《愛的主旋律》、《地球上最浪漫的一首歌》、《依依不捨》、《超有感》、《千分之一》、《靈魂只有二十一公克》還存在很多人的歌單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