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clannad》的人應該有聽過麻枝準的名字,作為KEY社的招牌腳本作家創作出了著名的KEY社催淚三部曲,而其中最有名自然就是《clannad》。本來他打算就此封筆收山了,然而又受人之託,創作了這部《Angel Beats》,自然被寄予了厚望,在播出之後也會被人拿來跟《clannad》比較。
大結局ED拿來當海報很合適。
站著客觀的角度說,非要比較的話,別說《Angel Beats》了,《clannad》的地位已經不僅僅是KEY遊改漫最成功的一部,而是整個業界galgame(美少女類型的遊戲)改編動漫最成功的一部了。然而雖然同樣都是講述人生,《Angel Beats》卻是站在另外一個角度去講,礙於篇幅有限,拿一部季番和一部40多集的動漫比是有點兒不公平的。
其實在不少觀眾的心中,這部《Angel Beats》仍然不失為一部小神作,它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魅力呢。
因為遺憾才來到死後世界的少年們。
其實《Angel Beats》的故事很簡單,就是一群因為對於自己人生不滿卻英年早逝的少年們在另外一個世界中找尋自己的真實意義,獲得滿足然後轉世的故事。這部劇幾乎可以說沒有敵人,所謂的神明從頭到尾也沒有出現過。
作者顯然不想讓這部作品上升到神學的高度,有的只是關於人生的探討,即使人生充滿了不公與遺憾,但是每個人的人生只有一次。無論多麼不幸的人生都是每個人唯一存活過的證明,也是每個人唯一擁有的寶貴財富。
寶貴的人生只有一次。
而有些人看待人生的態度過於偏激,尤其是在日本這樣的特殊社會環境中,再加上處於青少年這一特殊時期,不免會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一種錯誤的認知。日本有不少作品都或多或少充滿著對於青少年的人文關懷,早期的有《EVA》,較近的有《四月是你的謊言》等等,都在講述故事的同時不忘對青少年進行一番教育。
歡迎來到死後教育課堂。
而這種教育的方式由於是被動式的,讓觀眾在觀賞這部作品的同時自發的有所感悟,所以比起那種教科書的古板方式來,顯然要讓人好接受多了。說起來青少年時期特別容易陷入迷茫,陷入到那種對於自己人生和未來的思考當中,然而單純的思考並不能夠解決問題,反而容易鑽牛角尖。
這種教育手法應該算是委婉的人生教育。
事實上像《Angel Beats》這樣的虛擬世界誰也說不好,而編劇也並非是要通過這樣虛構的世界來創造一種精神上的烏託邦,從而安慰那些現實中受挫的年輕人。這個世界有一個特點,除了掛不掉以外,和現實世界一模一樣,編劇想表達的其實就是同樣的美好在現實中一樣能夠找得到。
大部分人都不會像動漫中那幾個特別悲慘的人經歷悲催的人生,比如百合和音無的悲慘經歷就是一種藝術手段上的悲劇放大效應。然而許多陷入低谷的人只是遭遇到了挫折而已,人生尚存有希望,即使挫折很嚴重,只要人生還能夠繼續前行,就不應該放棄。
不放棄才會有驚喜,這一幕是什麼,就不劇透了。
從科學的角度講,並沒有《Angel Beats》那樣死後填補遺憾的世界,更不會有重新來過的人生。如果遭遇打擊就一蹶不振,從而放棄了原本還有希望的人生,那樣才是會真的留下遺憾。而音無的人生特別有代表性。
日本有一些年輕人和他很像,年紀輕輕就很喪,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所在,當發現了人生的價值之時,卻是在失去它的時候。不同於《clannad》的男主朋也,音無並沒有一蹶不振,反而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標。雖然最終沒有如願成為一名醫生,卻在災難中實現了幫助他人,帶給別人希望的人生價值。
本片的中文名叫天使心跳,天使指的是像奏這樣善良的人,心跳可謂是本作最大的伏筆了,也是全劇高潮所在。
而天使奏其實和音無是一類人,都是老好人類型,把友誼和朋友看得比自己更重要,所以因為才會喜歡上奏,他們之間的感情並不唐突,而奏並非真的喜歡音無,更可能是感激之情多一些,但正如《clannad》一樣,愛情從來都不是這種類型的劇的重點。
重點則在於人生的感悟,用各種支線儘可能多地涵蓋不同類型的人生,通過講述一個個的故事來讓不同的觀眾達到共鳴,從而傳遞編劇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涵。雖然礙於篇幅等原因,達不到《clannad》的高度,但是《Angel Beats》仍然算是一部經典佳作。
和clannad很像,每個配角都有自己獨立的人生和故事,但是礙於篇幅不夠。
順帶一提,打算封筆的麻枝準又推出了一部新作《成神之日》即將上映,看來他的退休計劃又要被延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