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side老大哥們個人覺得邊遠寫詞確實很有兩把刷子。不過很多樂隊的歌詞,對於深度以及故事的完整性並沒有那麼嚴格的要求。他們對於Silly girl的註解挺不錯的,但是和歌詞有點不太搭調的感覺,明明就是,寫一位傻姑娘的,感受不到那麼寬廣的感覺。就當我沒有人文情懷吧。大波浪其實個人覺得這一輪沒搞好,分低一點可以接受,畢竟,歌是沒有邢星的時候寫的,他回來了反而有點尬住了。
石璐的鼓,真的還是那麼好聽。馬賽克編曲一般,詞也是比較糟糕了,可是架不住確實帶出了感情。這和夏穎的眼淚無關,而是他確實把想要表達的情緒通過這首歌表達了出來,並且給人產生了共鳴。誰年輕時候還沒有過那個深愛的但是最終走散的人呢。也還好感情帶出來了,僅此而已了。HAYA挺能理解為什麼被淘汰的。現場觀眾,專業樂迷,甚至大樂迷,他們的審美對於HAYA,都不公平。
不應該用搖滾/流行/電子等等的喜好標準來評價他們。喜歡流行/搖滾/電子的,特別是重度患者,大概率是不會喜歡HAYA的,就像曾經的自己,審美挺狹隘的。但是私心的說,我愛他們的音樂。因為真的僅僅通過耳機我可以看到夜空的銀河,滿是牛羊的草原,火燒天邊的夕陽西下,哪怕我真的聽不懂歌詞。我覺得這是好音樂應該有的樣子,能讓人有非常強的代入感,並且能夠體會創作者的感情。
超級斬就挺像一個動漫的片頭曲的,而且是校園少女漫那種,一定不是機甲,一定不是熱血少年漫。他們確實很二次元,但是就我的觀感而言,感覺他們受也是近十年二次元影響較深,因為歌並不像Wands,大黑摩季這些老一輩為二次元搖滾的風格。當然他們是「核「,所以剛剛僅想說明他們比較新而已。不過我也確實能在他們的歌裡感受到那些「燃「,「甜「,「熱血「的感覺,通過樂夏我開始關注這一支樂隊,雖然談不上多喜歡。
但是我覺得他們東西挺不錯的,也許以後,真的會不那麼小眾。他們確實也是一個與現場投票者審美格格不入的風格,分低很正常。重塑雕像的權利德國的生活對華東的影響應該真的很深吧。他的音樂和德語一個調調,嚴謹,古板,初聽甚至生澀,如德語口語一樣不那麼悅耳。但是一旦接受了他們的合成器,就像仿佛突然get到了榴槤的香甜。單從音樂體驗來說,他們一路走來沒有一次讓我失望。
達達個人感覺他們真的很像一支流行樂隊。雖然好像他們很想摘掉這個帽子。也因為這個我覺得其實挺彆扭的。歌還挺好的,演繹也挺好的,但是感覺少了一點什麼,好像少了一些「獨立樂隊的精神內核」吧。沒有太多喜愛,當然也不討厭。對我來說,如果能以一個流行樂的眼光來看他們,好像自己就不那麼彆扭了。福祿壽依然無法get到什麼。倒是歌曲結構越改越清晰,越來越像芒果傳媒了。
我覺得她們是想出圈的,畢竟這麼十多年一路走來不停在變,在樂夏終於找到了一個好像可以的方向。做CD裡的那支福祿壽不好嗎,為什麼一定要花化呢。從《少年》開始,我就很不理解她們了,好感度在不停的降低降低。一方面可能也是他們粉絲的一些言論讓我覺得很呵呵。曾有人給我普及他們的音樂,理由是「宗教性」,可是我日常是會聽經,聽中世紀教堂音樂的。旋律來說不太能感受到正統宗教音樂帶來的寧靜、聖潔、燃燒等等的感覺。而詞,某港獨作詞人對於佛學的理解,我覺得要高太多。而對於各種聲音的實驗性,和另一支科班樂隊以及一支被淘汰的樂隊相比,也不夠。大概日後我仍然不會喜歡吧。尤其是當粉絲讓人覺得很飯圈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