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倉鼠渣」:以前是功能上區分,口徑裝甲什麼的是明顯標誌。現代各大國航母以下基本是神盾垂髮。像兔子根本沒造過巡洋艦,法國好像驅逐艦護衛艦一個稱呼。這還怎麼分?
弗容也大:不能分,美軍巡洋艦戰後新造的其實充其量都是驅逐領艦而已。蘇聯人對巡洋艦這名號的理解更是清奇。
silveroscar:正在模糊化,以前還可以用巡洋艦更具通用性,可以作為指揮艦,驅逐艦更專業性來區分,但現在055你說是驅逐艦還是巡洋艦?斯普魯恩斯和伯克的區分也很模糊。好在護衛艦還能分出來:相對廉價和專業。
▲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倉鼠渣:護衛艦和驅逐艦也在模糊。地平線級,法國海軍稱為Frégate。
惡*****之:現在是瞎叫,蘇聯的載機巡洋艦,日本的平頂護衛艦。
wwz45:日本叫護衛艦是因為不能叫戰艦。該叫DDG還是DDG,DDH還是DDH。
enterprise:自衛隊的軍艦分類還是要看英文簡寫準確些。未來的30ffm倒有可能成為自衛隊第一種用ff編號的軍艦。
barbarrossa:蘇聯叫載機巡洋艦是為了過達達尼爾海峽,自衛隊的船都叫護衛艦。
有防空指揮功能的算巡洋艦/驅逐領艦,低配版反潛為主的算護衛艦,中間的算驅逐艦。2000噸上下和不到的算輕護。
專業豐胸隆美爾:伊朗的千噸驅逐艦......
▲伊朗達馬萬德號飛彈驅逐艦,排水量1420噸。
深潛者:腐國護衛艦又貴又大。
寧靜之聲:不能用主炮口徑分以後真的就看各國的心情了。
那也不能跟四德子的F125比啊,7200t的排水量就靠RAM這個小牙籤頂著,地平線級的噸位幹著花月級的活。
深潛者:話說26用的CAMM其實和RAM差不多重。
玉樹臨風提利昂:自從盾和垂髮開始普及後,可能數得上的海軍強國都覺得在大洋上,沒這兩樣的生存力堪憂,如果沒有海外殖民地需要逛一逛,還是造通用化的船好,省成本,跟戰鬥機一樣,專用的攻擊機消失了,戰鬥機越來越強調多用途。
輕舟:很簡單,看艦長的軍銜……
倉鼠渣:蒙古海軍七人組裡,擁有1名海軍上將,1名上尉,1名指揮官,1名中尉指揮官,1名中尉和2名少尉。
專業豐胸隆美爾:以前討論過很多次,軍艦分級最好按英文來。
戰列艦battleship已經被淘汰;護衛艦frigate是現存的最早的遠洋主戰艦種,但在鐵甲艦時期一度消失。現在正重新成為主流;輕型護衛艦corvet是近海防衛力量,如056;驅逐艦destroyer是19世紀才出現的新艦種,一度取代了護衛艦的地位;巡洋艦cruiser是護衛艦的變種,本是用於遠洋破交的專用艦種;自古以來輕型護衛艦都在打醬油,之下還有巡邏艦sloop;古代的海戰配置主要是戰列艦+護衛艦,然後護衛艦發展出巡洋艦,然後為了遠洋作戰的進一步需要,巡洋艦取代了護衛艦,成為戰列艦+巡洋艦模式。當戰列艦和巡洋艦巨大化以後,為了彌補數量上的不足,在雷擊艦艇的基礎上發展出了驅逐艦,為主力編隊提供外圍警戒力量和機動打擊力量,所以發展為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配置。二戰中驅逐艦都不夠用,輕型護衛艦又太弱雞,所以又建造了一批介於輕型護衛艦和驅逐艦之間的戰艦,美國叫護航驅逐艦,英國叫護衛艦。之後統一為英國的叫法。但護衛艦基本上不納入海戰艦隊編制,只作為護航力量。二戰後戰列艦逐漸淡出,由於艦載航空力量的發展,水面作戰艦艇的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巡洋艦和驅逐艦逐漸融合。為了裝小白兔,新一代的水面戰艦基本上都以驅逐來命名。進入九十年代以後,歐洲開始出現一股復古浪潮,同時也為了進一步裝小白兔,水面艦隻基本上都稱為護衛艦,甚至出現了6000噸級護衛艦以及板磚型護衛艦。今後再出現8000噸級護衛艦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現在再糾結水面戰艦分類已經沒啥必要了。大致上來說,4000噸以下是護衛艦,8000噸以上的驅逐艦,中間這個範圍,想怎麼叫就怎麼叫。
▲我國的054A型護衛艦
期待中的心:051級多少噸?
專業豐胸隆美爾:051是戰後初期的年代,3000多噸的排水量很正常。你要代入051B和051C,那就當我沒說。
coldwind:風帆時代的Frigate翻成巡航艦比較好,因其直系子孫是巡洋艦,而現代護衛艦是corvet發展出,對非專業研究者來說都翻護衛艦容易概念混亂。
專業豐胸隆美爾:個人覺得,巡洋艦不能算是Frigate的直系子孫,它本來是Frigate的一個分支,而且在一段時間內兩個艦種是並行發展的。比如老鐵甲。
xyllssl:以前看口徑,現在看坑數。
期待中的心:坑也要看口徑的。
k2sb:那麼瀕海戰鬥艦算什麼?
王牌拖拉機:分不了,現在各種超規格護衛艦和驅逐艦,功能也都趨於全能化,是啥全憑用的人一張嘴。
深潛者:大型輕護?武裝巡邏艦?
專業豐胸隆美爾:私掠船......
JC荊蠻後人:為什麼沒有人提出看防禦的?只有船體兩舷有縱向水密隔艙的才是巡洋艦。
155MM嘴炮:LZ你說兔子沒有巡洋艦??055不服,人家明明艦長都比052高半級的,另外,現代戰艦的劃分已經沒有絕對值了,你愛叫啥叫啥,大如055還是驅逐艦,小如波斯的加碼爛1.5K不到也叫驅逐艦。
▲我國的055型驅逐艦下水儀式
密碼是e的後八位:自打戰列線炮擊對射的頂級火力投送方式被扔進垃圾堆,圍繞這一戰鬥形式進行的戰場職責劃分以及相應的艦艇分級方式就該從原有含義中剝離出來了。
專業豐胸隆美爾:其實二戰後的水面戰艦不妨按照日本海軍的分類。按防空、反潛、通用三個序列,各分三等。提康是一等防空艦,伯克是二等防空艦,佩裡是三等防空艦;052B是一等通用艦,052是二等通用艦,056是三等通用艦。
密碼是e的後八位:我個人認為按照職責+排水量等級進行分類是比較合適的。當然我不見得完全認同 JMSDF的分類,尤其在我軍已經明顯形成了4級艦體制的當下。而且,結合我軍實際,應該叫XX1等艦 YY2等艦,比如052D防空2等艦 054A反潛3等艦。否則叫054A3等反潛艦,按照漢語慣用法,這1等2等反潛艦又哪找去。
河裡的馬:現在艦種的名稱很多時候不是軍事專業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本異末同:我之前看過一種說法,兩個桅杆的是巡洋艦,一個桅杆的是驅逐艦,不知道有沒有依據。
專業豐胸隆美爾:BB也只有前後桅啊。
本異末同:或者我說反了,他說的邏輯是只有兩個桅杆的才能叫做巡洋艦及以上,一個桅杆的不管噸位多重都是驅逐艦。所以提康德羅加是巡洋艦,而朱姆沃爾特是驅逐艦。
coldwind:事實上雙桅杆的驅逐並不少。以日本為例,從日俄戰爭日的山彥級開始就以雙桅為主,之後一直到海自的金剛級開始才全轉為單桅。現代軍艦轉單桅主要是雷達技術的進步,相控陣雷達的出現減輕了桅杆的負擔,加上隱身的需要,後桅就沒必要保留了。而提康之後各國並沒有發展新一代巡洋艦,所以也就沒有出現單桅巡洋艦了。
本異末同:看來那個人是在胡咧咧。
coldwind:可能也不全是,我印象裡小時候有期大風車是在海軍基地做的(青島還是旅順),基地軍屬子弟的小朋友識別驅逐艦辦法就是有兩根桅杆(對象是051)的是驅逐艦,那人應該也是年少時被灌輸過類似的概念吧。
賈志國:規矩早亂了,在42,佩裡,斯普,勇敢出現前,3000左右及以下是護衛艦,4000到5000左右是驅逐艦,以上統統巡洋艦。
▲美佩裡級斯塔克號護衛艦
觸手系:我覺得四個功能模塊,指揮,盾,垂髮,反潛,都有的叫巡洋艦,比如提子,055老美定義也是巡洋艦;無指揮或者指揮弱,有盾有垂髮有反潛,驅逐艦;無指揮,盾和垂髮有一個,護衛;只有反潛,輕護;四個都沒有,巡邏艦。
enterprise:似乎法國戰後水面作戰艦隻就取消了驅逐艦(des contre-torpilleurs)的分類, 只有fregate這個類型,只不過舷號帶D的屬於類似遠洋艦隊,而舷號帶F的就屬於地方守備。而現有的義大利水面作戰艦隻,基本上防空列為飛彈驅逐艦(Cacciatorpediniere lanciamissili),通用、反潛則列為飛彈護衛艦(Fregata missilistica Multiruolo/Fregata missilistica Antisommergibile),而Covertte則由PPA(Pattugliatore Polivalente d'Altura)取代。
權衡45:只能說是靠信仰來區分了。我的信仰是這樣的:巡洋艦的地位相當於輕型航母,是防空核心和編隊指揮,擁有大功率雙波段相控陣,能攔截絕大多數空中目標,現階段滿足這些要求的巡洋艦估計需要2萬噸排水量。驅逐艦是以防空為主的多面手,可以擔當一個方向的防空任務,也有不低於護衛艦的反潛能力,現階段排水量1萬噸左右較為合適。護衛艦是反潛為主的多面手,防空方面能做到友艦協同防空,現階段排水量5000噸左右。
至於5000噸級FFG以下,則是2500噸級和1000噸級兩種輕護。其中1000噸級不必說了。2500噸級輕護則是056放大,要求有固定機庫,主要用於遠洋巡邏,必要的時候也能為主力艦隊打雜。另外,1000噸級、2500噸級、5000噸級三種護衛艦都是模塊化設計,通過增減或更換模塊,可以改為海警艦、火力支援艦等。
lzgadsl:按坑來算嘛,一級防空巡洋艦256坑(防巡1),二級防空巡洋艦192坑(防巡2),一級防空驅逐艦128坑(防驅1),二級防空驅逐艦64坑(防驅2)。作戰編程時防巡1和防驅1做獨立編成,前出到航母特混艦隊(航特)威脅方位2,300海裡處做前出警戒和索敵,防巡2和防驅2作為航母的帶刀護衛隨行保護。
註: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本文作者:北朝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