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紫果無花果苗生長較快,對苗木規格要求不嚴。通常用1年生截幹苗(留10~30cm),秋植或春植均可。因進行灌叢型栽培,栽培密度較大,行距2~3m,株距1~2m,111~333 株/667m2 不等,旱田薄地宜密,肥沃地塊宜稀。進行Y 形整枝法進行栽培時,行距通常為2m,穴距4m,每穴2 株,667m2 栽170 株,此法結果早,產量高,管理便捷,值得推廣。栽種日本紫果無花果苗前,園地應全面深翻,施足有機肥,栽植穴挖0.5m見方。栽前穴施土雜肥20kg、磷肥2kg。栽後用土將苗木地上部分培土封嚴,防寒保墒,待春季發芽前,再扒去以利發芽。
2.1 土壤管理
2.1.1 土壤改良。通常日本紫果無花果苗建園,植株為自根苗類型,根層淺,根系的主要散布區在地下30~40cm 左右。因此,日本紫果無花果苗栽培要獲得高產優質,就應改良土壤結構,使泥土疏鬆、通氣、保水,以增進根系發育。主要辦法:①泥土深翻。對山丘和黏土區的日本紫果無花果苗園,應在初果幼齡期,深翻2~3 次,深度為40~50cm,可採取隔行和隔株進行深翻,以熟化根際泥土。②中耕除草。因日本紫果無花果苗採收時間長,果園遭踏踩次數多,泥土容易板結,從而損壞了根際的泥土結構。要依據泥土類型,加強中耕鬆土,並進行除草。
2.1.2 行間管理。日本紫果無花果苗園應採取行間生草或間作物與覆草相連接的土壤管理,可抑制返鹽,降低泥土含鹽量,改良泥土結構,培肥地力。山丘地日本紫果無花果苗園,應採取覆草和種草相聯結的泥土管理制度,可改良墒情,維持水分,在雨季又可避免水土流失。平原地區的日本紫果無花果苗園,在幼樹和初果期,行間可間作豆科作物和蔬菜類作物。密植果園,應實行精耕栽培。
2.2 施肥
2.2.1 基肥。日本紫果無花果苗施基肥,通常落葉後的11 月中旬~12 月上旬,施廄肥為佳。成年樹的需要量,按每1hm2補氮100~120kg、磷80~100kg、鉀80~100kg 的量,折算不同品種基肥的實際施用量。施肥方法,可在行間或株間,開出寬30cm、深30~50cm的施肥溝,施入基肥。
2.2.2 追肥。日本紫果無花果苗枝葉生長與果實發育是同步,而且是相輔相成的,對營養的需求是平衡的。如有可能每年應追施5~6 次。如基肥施足,第1 次追肥應在新梢旺長時的5 月,以氮肥為主,每1hm2 施用量200~300kg。在果實成熟期的8~10 月,應追肥2~3 次,以複合肥為主,每次用量250~300kg/hm2。施肥方法與基肥相同。此外,噴施0.3%~0.5%磷酸二氫鉀或氮鉀為主的複合肥,也能達到增大果實,減少開裂的效果。
2.3 灌水和排水
2.3.1 灌水。日本紫果無花果苗根系發達,比較抗旱;但葉片大,夏季高溫季節蒸發水分多,因此需水量大。如不能滿足水分供給,輕者會抑制新梢的生長,減少產量;重者果實小、品質差,甚至葉片早落。因此,要保證高產優質,在正常降雨不能滿足的情況下,應及時彌補水分。日本紫果無花果苗主要的需水期在越冬前、發芽期和果實生長發育期的7~9 月。灌水的方法,除採取傳統的溝灌、穴灌外,還可進行噴灌和滴灌。
2.3.2 排水。在果實成熟期,如降雨過多,不僅會降低果實的含糖量,品質變劣,甚至會造成裂果。因此,在多雨季節或低洼地帶,要留意及時排除積水或作高壟,以便降漬。
3 整形修剪技術
3.1 整形
合理的樹形是日本紫果無花果苗豐收穩產優產的基礎。日本紫果無花果苗比較喜光,所以樹形以中心幹開心形或平面形為宜,但應保留一定的枝葉量,使主枝和大枝不暴露在直射光下。否則,容易產生日灼現象,嚴重時在分枝處開裂,主要屬性有以下3 種。
3.1.1 叢樁形。樹冠比較矮小,無骨幹,成叢生狀。幼樹結果母枝,能直接從基部抽生,成年樹從結果母枝演變而來的主枝抽生結果,結果後改變為新的結果母枝,抽生部位較低。該樹形整形修枝容易,適宜於風大和需要進行冬季保護的地區,但光照條件較差,結果部位低,影響果實品質。該樹形適於發枝旺、枝條生長量大、抗旱性較弱的品種。整形要點:苗木栽植當年,修剪時植株留10~15cm 高,增進基部發枝,並當年結果。以後,從所發出的枝條中選3~5 個作為叢生主枝培養,並依次培養側枝和結果枝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