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任株式會社伊藤洋華堂中國總代表、成都伊藤洋華堂董事長的三枝富博,手書「承蒙厚愛」。他說,這四個字總結了他對成都和成都人民的感情。(攝於2015年10月23日)(成都伊藤洋華堂有限公司供圖)
新華社成都12月23日電(記者楊迪 王迪)22日下午,株式會社伊藤洋華堂社長三枝富博乘飛機抵達成都,出席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的有關活動。
對這座城市,70歲的三枝富博毫不陌生:他曾在此工作長達20年,還因對成都服務業發展的貢獻在2014年榮膺成都市「榮譽市民」。
即便在2017年調回伊藤洋華堂日本總部工作後,他也經常來成都出差,光2019年就來了6次——目前伊藤洋華堂在華的10家門店中,有9家都位於成都市及周邊。
「儘管伊藤洋華堂中國門店的銷售收入不到日本門店的二十分之一,但中國事務佔我本人近五分之一工作量。」同時也是伊藤洋華堂中國事業最高決策人的三枝富博說,他看重中國市場的長遠發展。
成立於1920年的伊藤洋華堂,於2005年與便利店7-Eleven共同組成日本第一、全球第五的零售企業柒和伊控股公司,目前在日本有161家門店。1996年,伊藤洋華堂決定抓住中國改革開放的機遇,派出一支10人團隊來華,三枝富博正是其中之一。
當時,三枝富博已47歲,按理說工作生活都應趨於穩定,但他還是主動請纓到中國開拓新市場,從零做起、重新打拼,最後締造了成都零售業的「伊藤奇蹟」。
伊藤洋華堂的中國首店選址成都。1997年3月,三枝富博來到成都,參與中國首店籌建。
據他回憶,那時成都的城市規模還不大,二環路內外還有大片農田,零售行業也是以國營大型商場為主。伊藤洋華堂的到來,在成都零售行業颳起了一陣「新風」,憑藉日本企業特有的服務精神和服務意識,屢屢開創本地零售行業的先例。免費購物巴士、免費提供飲水和包裝、早晚市等創舉,如今已成行業「標配」。
通過細緻的顧客群體調查,成都伊藤洋華堂對本土消費者喜好的把握愈發準確,並充分挖掘他們的需求。漸漸地,伊藤洋華堂走出最初的「水土不服」,在競爭激烈的成都零售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特別是由三枝富博擔任店長的成都二店——伊藤洋華堂雙楠店,儘管遠離城市傳統商業中心且營業面積超過兩萬平方米,但開業第一年就實現了贏利,開業三年年銷售收入超過成都首店,第四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被譽為「中國社區第一店」。
9月7日,株式會社伊藤洋華堂社長兼中國事業部掌管三枝富博在成都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成都伊藤洋華堂有限公司供圖)
2012年,成都伊藤洋華堂4家門店的營業額分別居於伊藤全系統全球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名,奠定了伊藤洋華堂在成都零售行業「領頭羊」的地位。
與伊藤洋華堂事業發展同步,三枝富博先後擔任了成都一店住居部部長、成都二店店長,成都伊藤洋華堂董事長、伊藤洋華堂中國總代表。2017年,他榮歸日本總部任社長。
從來成都到離開,整整20年。20年間,三枝富博看到中國西部內陸地區開發開放不斷深入,成都的居住人口達到兩千萬規模,躋身「新一線城市」;他還看到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體驗呈現出高質量、個性化的需求,改變著零售行業。
「堅持站在顧客的立場思考,提供他們想要的東西,這不僅是伊藤洋華堂的經營理念,也是獲得成功的最大秘密。」面對當前中國零售市場線上線下激烈的競爭格局,三枝富博做出三個基本判斷:中國市場還有很大空間;未來零售行業將跳出「賣東西」,而是去滿足消費者對消費空間的多元需求;高品質仍是發展的核心。
「我熱愛成都,也希望為成都經濟社會發展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三枝富博告訴記者,回到日本後他十分懷念成都的麻辣香鍋,花椒的麻香味是成都留給他帶不走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