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金庸劇被翻拍快「爛」了,古龍、梁羽生作品卻沒人翻拍?

2020-12-27 史海殘雲

君子需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周禮》中也明確說到這六藝是養國子之道。在冷兵器時代,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拼殺,狹義來說,勝利與否,全憑個人武藝的高低。而這個也就造就了文人想像中的那些俠客,必然是有著高超的絕藝的。這些俠義小說也由此誕生。

在古時候,對於武俠小說都有著自己的見解,但武俠小說發展至今,可以說是武俠小說的崛起了。而其中代表人物便是金庸、古龍、溫瑞安、梁羽生等人。

風靡全國的武俠小說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在現在的這個時代,文字轉變為畫面已是常事,金庸的這些作品,差不多隔一兩年便有一不新的電視劇誕生,仿佛這些故事怎麼說都不會過時。

但與金庸齊名的古龍,他的作品卻不同,電視劇仿佛很久才能拍攝出一部作品來就單單以文學作品來說,金庸、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他們之間的作品其實差距並不太大。但為什麼就只有金庸先生的作品在被不斷的翻拍再翻拍呢?而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作品卻沒人翻拍呢?

武俠小說風靡全國的時候,「金古梁溫」是當時的四大宗師,他們可以說就是當時的領軍人物,因為他們,才可以使武俠小說風靡全國,因為有他們,才造就出了風起雲湧的江湖,出現一批批武俠迷。

而其中便以金庸古龍佔了大多數,但同時喜歡金庸,古龍的卻少有,這也導致了這人們對這兩位的高下之分爭議是非常的大的。在作品翻拍方面,與金庸不同,古龍、溫瑞安、梁羽生的作品翻拍的是比較小的。

作品情節改編的難度

溫瑞安的作品除了《四大名捕》,其餘的作品基本上都沒什麼人去翻拍了。因為他的作品在後期天馬行空地展開,但是又缺乏統御力,導致故事情節凌亂,而且還帶有強烈的暗黑色彩,血腥暴力的橋段也比較多,這就導致了作品就算是拍出來了,也不一定能過審,而要過審,就必須改變其內在風格了。

梁羽生作為新派武俠的開山鼻祖,為什麼他的作品翻拍的也不多呢?

梁羽生的作品受年代的影響,不可避免的承襲了許多傳統「三俠五義」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程式,這也導致了他筆下的人物,正派就正到底,反派就反到底。

就連其中人物所學的武功,從修煉武功的名字來看,都能看出這個人物的壞。這就缺少了其中一種人物的自我矛盾的存在。所以梁羽生的作品更適合拍歷史正劇。

金庸在繼承了舊小說話本的基礎上,吸收了大量的西洋手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從群像塑造變成了單主角的視角塑造。

舊話本的《水滸傳》、《隋唐》、《三俠五義》等等都是群像主角,金庸早期的《書劍恩仇錄》其實也有這種痕跡,書中大量的視角轉換和群像出場,但是在書的後半段開始集中塑造陳家洛這一主角,成為後續模式的雛形。在第二部《碧血劍》中,開始有意引入奇人奇遇和上一代的恩怨舊事,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這種風格也從射鵰三部曲這一系列終臻大成。

金庸的文筆最為平實,而且一部作品出來後還繼續經過不斷的修改,這也使得小說裡面的人物角色情感更加的充實豐沛。

小說故事情節環環相扣,邏輯嚴密,各色各樣的人物都在他安排好了的節點上發揮作用,助推主線的層層遞進,有著「水到渠成」之感。

古龍的書,主角很少有救黎民於水火之中的大俠,多是遊俠,因沒有歷史背景的鋪陳,勢必顯得不厚重。也算是各有所長,因為古龍吸收了阿加莎一流的偵探小說,把這種個人主義進行到了極致。

古龍小說所表達的人物形象性格多是離經叛道,是有著「性格缺陷」的一類人物,文筆上更是飄逸奇絕,想像力豐富。

小說中的情節也不按套路出牌,可以說把「詭譎」玩得出神入化。這也就導致了作品翻拍後在前期不能很好的吸引住觀眾,那麼觀眾也就沒有看下去的欲望。

即為武俠小說,那麼必定面臨著江湖之間的生死戰鬥,金庸小說的戰鬥描寫多是細節之處,用什麼武功,怎麼格擋,許多細節豐富了人物戰鬥時的畫面,而古龍小說描寫的戰鬥,更多的是在寫那種意境,像《小李飛刀》中李尋歡與郭嵩陽戰鬥的一幕,那種意境是金庸小說中的打鬥都無法企及的,真的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這也導致了在拍攝時候的難度,畫龍畫虎難畫骨,古龍小說的意境之深,如何在影視劇中體現出來,真的不是尋常改編就能做到的。

作品價值觀熒幕的體現難度

金庸是成年人的童話,古龍是成年人的神話。金庸是小說依附於歷史,於是要收迫於客觀環境,俠以武亂禁,如果拘泥於法律,那便不是俠了。法律是道德的底線,而俠是屬於道德理想化的產物,所以以法律來評判武俠的價值觀是無力的。

這種價值觀的固定與形成,便就像一篇已經開好頭的命題作文,並不需要編劇太多的想像力,只需要跟做故事情節走,拍出來的作品也能使大眾明白了解。

而古龍的小說大多數不涉及歷史,沒有明確的社會背景,只有抽象化的江湖,以及符號化的人物。古龍的武俠是靈魂在虛擬化的環境中尋求極致體驗的產物。

所以古龍的價值觀是現代人的,思維方式也是現代人的,在改編中便要考慮到現代各類價值觀的衝突,也可以說是自己補充把價值觀補充進作品裡面去。

那麼,若是沒有與古龍旗鼓相當的文化知識,改編出來後的作品也就會出現與作品背道而馳的局面了。

金庸作品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可以讓每個讀者感覺自己是被關懷的那個人,故事無論悲喜,你都覺得自己在被他心理按摩,得到他的精神安慰,從任何一處切入進去看,都能手不釋卷看半天。

而古龍溫瑞安,則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覺得處處是陷阱需要小心提防,一邊感官刺激更強烈,一邊又更容易對人性陰暗面感到疲倦。

金庸相對溫和得多,壞人如歐陽鋒、金輪法王、鳩摩智……其實你潛意識裡壓根沒真的拿他們當壞人,反而看到他們出場會心中暗喜。

所以只有金庸的作品在故事情節,人物性格,是最適合進行翻拍的,也是最容易受觀眾們喜愛的。拍攝出來的收視率高了,投資人獲利了,也就形成了良性循環,也就導致了金庸的作品不斷的被翻拍再翻拍。

而古龍、溫瑞安、梁羽生的作品被翻拍後,拍攝出來的效果與收視率並不好,慢慢的,導演們也就選擇金庸的作品來進行翻拍了。

小結:

當然,古龍,溫瑞安,梁羽生的作品或許比較少人翻拍,但這並不能說明他們的作品不好,「金古梁溫」,當代的新武俠四大宗師,正因為有他們的,才有了如今這個竹林外,石橋邊,江湖俠客,餘音不絕的時代。

正因為有他們,我們才能擁有了那一個,劫富濟貧,飛簷走壁的俠客行,才有了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的江湖夢。

相關焦點

  • 金庸劇都快拍爛了,武俠四大家其他人的作品,為何幾乎無人翻拍?
    01今天,武俠小說也成為網絡文學的一個大類,其中不乏優秀的作品,《雪中悍刀行》等作品甚至被書友們捧上了神壇,將其與武俠四大家「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四人的作品相比肩。而在網絡還沒有普及的當年,無疑這四位武俠小說宗師級人物的作品就是讓人愛不釋手的經典。
  • 金庸武俠劇越翻拍越爛,大陸劇組到底比香港TVB差在哪裡?
    在中國武俠小說界有三大宗師古龍、梁羽生、金庸三人中,金庸的小說是被改編成影視劇最多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每一本書都已經多次被改編拍攝成武俠劇。而毫無意外的是,翻拍的作品大多數口碑撲街,和老版本質量相差甚遠,淹沒在觀眾的口水中。金庸武俠翻拍的越來越爛,張一山《鹿鼎記》評分刷新底線2014年陳妍希、陳曉版本的《神鵰俠侶》,不僅場面不夠精彩,作為劇中的靈魂人物,陳妍希圓潤的造型被吐槽是「小籠包」,毀了小龍女的形象。
  • 為什麼金庸的小說翻拍了一遍又一遍,而古龍的小說卻很少有翻拍?
    為什麼金庸的小說一直被翻拍,而古龍的小說卻很少有翻拍?主要是投資風險跟拍攝難度不同導致的。金庸小說受眾龐大,投資風險小金庸小說的小說被稱為「華人世界的共同語言」,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可見其受眾之龐大。成熟的IP本身就是資本角逐的對象,龐大的粉絲量更是讓金庸作品影視劇自帶話題自帶流量,大大降低了投資風險。
  • 金庸,古龍,梁羽生寫的武俠小說,那個更勝一籌
    ①梁羽生寫的小說比較正統,注重於一招一式的武功描寫,在梁羽生的小說看不到那種大氣磅礴的情矛,梁羽生寫的主人公,故事情節也比較單一化,沒有金庸那種層層鋪墊,而且文學造詣上梁羽生顯然不如金庸的②金庸有十四部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倆句詩詞可以代表金庸的作品,
  • 40年100多部翻拍劇,最毀經典的竟是它?
    講真,怕是金庸和張愛玲看到這所謂的「翻拍新版」後,保不齊也會大呼一聲「什麼玩意兒啊!」按理說,現在的投資越來越大、技術手段越來越多,怎麼就能把經典前作毀得如此淋漓盡致、毫無保留呢?就,讓人很費解啊!不妨跟四象一起,看看現在的國產劇,是如何毀經典的。
  • 唯一至今還沒有被翻拍的武俠劇?男主不會任何武功,卻叱吒武林!
    武俠電視劇想必我們都有看過,然而武俠電視劇中又以金庸武俠電視劇最為經典,而金庸先生的武俠電視劇也是翻拍最多的。 雖說每一次扮演者的人物有著不同,但是看完過後觀眾們都是紛紛稱讚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精彩之處,然而在金庸先生的眾多作品中還有一部沒有被翻拍過的武俠劇。
  • 翻拍經典劇層出不窮,為何沒人敢動《仙劍奇俠傳》?原因太真實
    辣眼的《鹿鼎記》結束之後還沒完,還有兩部新版金庸武俠劇排著隊播出,分別是《神鵰俠侶》和《天龍八部》,兩部劇都是最新版本,不過從劇照來看,基本上註定會和《鹿鼎記》一樣的結局,毀經典是必然結果
  • 從張一山版《鹿鼎記》的崩盤,聊聊如何翻拍金庸劇
    而在翻拍劇領域,金庸劇最受製片人們的青睞,幾乎年年都翻拍,樂此不疲,其中關鍵,除了上述「原因」外,金庸先生強大的影響力以及龐大的書迷群體是很重要的市場考量。 今天聊的影視作品是金庸先生的《鹿鼎記》,因為就在最近《鹿鼎記》又又又被翻拍了,並且由實力派青年演員張一山、唐藝昕等主演,目前,已在央視八套播出。
  • 金庸小說多次被翻拍,為何無人去翻拍《風雲》?
    而另一部金庸作品《天龍八部》也將要和觀眾見面。金庸的十多部作品已經被多次翻拍,每一次的新版上映都免不了和舊版作一番比較,但最終都將面臨一番批評。黃曉明的「韋小寶」被吐槽多年,直到張一山版本出來後,觀眾突然發現原來冤枉了教主這麼多年。
  • 豆瓣2.9分,翻拍劇為何成為爛劇「溫床」?|鮮觀
    「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 新版《鹿鼎記》開播首日,金庸小說迷「沙沙元帥」在朋友圈發出這樣的感慨。她絕非是個「槓精」,在87429人參與的豆瓣評分中,75.2%的人和「沙沙元帥」一樣,給出1星評分。截止該劇收官,豆瓣評分僅為2.9,毫無爭議拿下2020年度最爛電視劇之一的名號。
  • 金庸小說總是被翻拍,為何《風雲》至今無人敢翻拍?看完我懂了!
    《鹿鼎記》作為金庸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已經被多次改編,張一山版可以說刷新了《鹿鼎記》有史以來的最低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作品多次被翻拍近年來,翻拍劇似乎十分受歡迎,被稱為「武俠之父」的金庸
  • 翻拍《鹿鼎記》「翻車」 張一山的油膩庸俗化了金庸劇
    喪失江湖道義武俠精神,翻拍版《鹿鼎記》「翻車」  張一山的油膩庸俗化了金庸劇  本報記者 李夏至  要說最近哪部劇在風口浪尖上,莫過於剛剛才在央視開播的《鹿鼎記》。
  • 古龍擅長寫刀,梁羽生擅長寫劍,金庸呢?這才是金庸的高明之處
    說到武俠小說我們就不能不提金庸、古龍、梁羽生。這三人都是武俠小說的大家,很多讀者都仔細的閱讀過這三位大師的作品,雖然風格迥異,但是殊途同歸,都是寫武寫俠,鮮衣怒馬,仗劍天涯。看過這三位大師武俠小說的讀者和觀眾應該會發現一個問題,剛才也說了,三人風格不同,古龍擅長寫刀,梁羽生擅長寫劍,那麼金庸呢?金庸擅長寫什麼?我們且往下看。
  • 武俠四大家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這樣形容簡直太絕了
    對於武俠「幾大家」的稱號,歷來有三種說法,一是三大家:金庸、梁羽生、古龍,二是四大家: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三是五大家: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黃易。關於四大家的長短優劣,論述太多,也難以有定論,但要總體概括四者的風格,卻有一個有趣而又貼切的比喻,那就是:金庸是少林派,梁羽生是武當派,是武林中的泰山北鬥,古龍是江湖奇俠,溫瑞安是武林世家。
  • 新版《鹿鼎記》引爭議,當下還有必要翻拍金庸武俠劇嗎?
    幾乎每一次出現新版金庸劇時,都會引發觀眾對老版的回憶。經典版的金庸武俠劇是幾代人的集體回憶,明知新版很難超越時代經典,為何還要翻拍?在如今仙俠當道、武俠式微的環境下,還有翻拍金庸武俠的必要嘛?2002版《書劍恩仇錄》劇照娛理:我們還有95後和00後的兩位小夥伴一直沒說話,你們的成長中有金庸嗎,看武俠嗎?林蕭:我是95後,我自己沒看過任何金庸劇,我身邊也沒人看。小時候我們都看郭敬明的《小時代》《夢裡花落知多少》《悲傷逆流成河》那些,那會我覺得這些都挺好看的。
  • 豆瓣2.9分,翻拍劇為何成為爛劇「溫床」?|鮮觀
    「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新版《鹿鼎記》開播首日,金庸小說迷「沙沙元帥」在朋友圈發出這樣的感慨。她絕非是個「槓精」,在87429人參與的豆瓣評分中,75.2%的人和「沙沙元帥」一樣,給出1星評分。截止該劇收官,豆瓣評分僅為2.9,毫無爭議拿下2020年度最爛電視劇之一的名號。
  • 《天下第一》為何無人敢翻拍?知情人:背後涉及太多,沒人願冒險
    金庸的小說滿足了很多人對武俠的幻想,所以金庸的作品往往一經翻拍,只要不是太爛,都會是經典。《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我們熟知的武俠劇基本都是金庸的作品翻拍的,每一部都屬於上映即巔峰,一直到現在都還有人翻拍。
  • 翻拍系列之《上錯花轎嫁對郎》,又一部撲街劇來襲?
    近年來,翻拍劇真的越來越泛濫,隨便一個翻拍就是毀劇,而且都是挑經典老版的來毀,像金庸古龍的武俠作品都快拍爛了。最近開播的翻拍劇,張一山版《鹿鼎記》,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吐槽,很多網友稱,有了張一山版,黃曉明版反倒順眼了許多。
  • 還沒播出的五部翻拍劇,有三部是金庸劇,看到劇照就不想看了
    《天龍八部》 已經不記得這是第幾個版本了,市場那麼大,就找不到好的編劇了嗎,金庸先生就那麼幾部作品,拍來拍去都給拍爛了。反正個人認為,97版已經是天花板了,後面的隨便怎麼折騰吧,再怎麼樣,這個喬峰總比扛滑板的鐘漢良要好吧。看劇照最期待的,居然是于榮光的耶律洪基,他就是這部劇的導演,太有氣勢了霸氣外露呀。看這個狀態,就怕他控制不住自己,一不小心把喬峰給打死了。
  • 「絕代雙驕」翻拍圖鑑
    《絕代雙驕》是古龍真正意義上的成名作,很早就被衍生為影視劇,從1971年的《玉面俠》至今一共被翻拍10次。相比金庸翻拍劇人物關係相對固定,《絕代雙驕》中僅僅移花宮姐妹和江楓燕南天兄弟之間的關係,就被各種排列組合玩出了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