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4年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以來,「新派」武俠小說家成百上千,但真正能受到讀者的高度認可、而又能卓然成家的,卻少之又少。
對於武俠「幾大家」的稱號,歷來有三種說法,一是三大家:金庸、梁羽生、古龍,二是四大家: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三是五大家: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黃易。但較為認可得還是四大家,一方面溫瑞安的作品銷量大影響大,風格獨特,雖與前三者有些差距,但與其他作者比,又明顯更加突出,所以列入四大家也能受到認可,另一方面,黃易是武俠小說別開生面者,但路數明顯與其他武俠作品不同,開闢了玄幻穿越的路子,算是另外開宗立派了,所以不列入更恰當。
關於四大家的長短優劣,論述太多,也難以有定論,但要總體概括四者的風格,卻有一個有趣而又貼切的比喻,那就是:金庸是少林派,梁羽生是武當派,是武林中的泰山北鬥,古龍是江湖奇俠,溫瑞安是武林世家。
金庸不是新武俠的開創者,卻是武林盟主,號令天下。其作品猶如少林寺,門人不算多,卻個個都是高手,偶爾一兩個不咋樣的,都是俗家弟子(《越女劍》和《鴛鴦刀》)。其思想境界亦有少林特質,氣魄宏大,氣度雍容,以天下為己任,俠義之心從未缺失,簡而言之,就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其風格亦如少林武功,恣肆汪洋,想像雄奇,深不可測。然少林門人亦有入世情懷,即便蓋世英雄也會兒女情長,演繹出一段段可歌可泣、千轉百回的情感故事。少林派乃達摩祖師東渡所創,金大俠也受西洋文學影響甚深,其作品中也有大仲馬的影子。
梁羽生是新武俠小說的開創者,其作品猶如武當派,弟子人數眾多,聲勢浩大,令人仰視,整體實力雖不弱,但良莠不齊,頂尖高手不多。其風格中正平和,正邪分明,嫉惡如仇,雖也有家國情懷,但格局還不夠大。氣門下弟子(作品)講究師門傳承(最明顯的就是「天山」系列了),需心地純良,謹守道統;其武功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講究基本功深厚,需得循序漸進,日積月累,不敢稍有逾越,因此難免死版,少有想像力和創造性,當然難出頂尖高手。自然,也會有一二弟子,離經叛道,反而成為不世出的頂尖高手(《雲海玉弓緣》)。(有人說,梁羽生的語言功底不如金庸,我不同意。其實梁羽生作為歷史學家,傳統文化功底深厚,只是過於拘謹。)
古龍是江湖奇俠,武林浪子,書如其人。古龍其人其書,如流星划過夜空,光芒璀璨,然而輝煌太短。正如其筆下的江湖浪子,武功高絕,風流倜儻,好鮮衣怒馬、醇酒美人,縱橫江湖,快意恩仇,遊走於正邪之間,又不失底線,時而放蕩不羈(楚留香、陸小鳳),時而正氣凜然(李尋歡、沈浪),有殺手的狠辣果決(西門吹雪),有暖男的溫柔善良(花滿樓),既機變多智(小魚兒),又難得糊塗(歡樂英雄)。總之,其人見首不見尾,充滿神秘和誘惑,難以琢磨,更難以仿效(後期其弟子代筆的作品,多荒腔走板),其人不在江湖久矣,然江湖仍有其傳說。(古龍去世後,有論者嘗以臥龍生代之,列入四大家中,未獲認可。)
溫瑞安是古龍之後,新武俠的最佳傳承者,猶如武林世家,在前人的基礎上,革故鼎新,努力延續昔日輝煌,然世異時移,武林衰微已成定局,雖天縱奇才,已不能扭轉頹勢,此乃天意,非人力可為。其作品亦如世家子弟,出身不凡,根骨奇佳,而且銳意進取,勤修苦練,又行走江湖,博採各家之長,融會貫通,終成一代大俠。其天賦極高,又肯努力,成就自然高出同輩甚至前輩甚多。作為年輕的後起之秀,其風格既有前人風範(古龍),又能別出心裁(《四大名捕》系列、《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其出招快如閃電、虎虎生風(語言簡練、句式多變),其武功路數詭譎多詐、難以琢磨(情節推進喜用反轉)。門下弟子好抱團,分化割據,反而力量分散,難以成事(主要有《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俠》系列、《七大寇》系列、《白衣方振眉》系列、《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雖創作力旺盛,但難免精力分散,反而難以到達頂峰),同時,又有世家子弟之驕傲,多有為新而新、為變而變之舉。身處武俠江湖之末期,能有此成就,殊為不易,令人敬佩,然生不逢時,主客觀兩方面又使其難以有更高之成就,可為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