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博士牛媽,培養6個子女全上耶魯哈佛,學霸養成關鍵在小學

2020-12-15 騰訊網

全惠星,被韓國媒體譽為「首席媽媽」,梨花女子大學英文繫念二年級時,以全額獎學金作交換學生去美國留學,波士頓大學社會學博士,曾經在耶魯大學擔任教授。養育了6個子女,全部送進哈佛耶魯。

看看六個子女的簡歷

大女兒慶信,哈佛大學畢業後,又取得麻省理工學院理學博士,韓國中央大學化學系教授

大兒子京柱,畢業於耶魯大學醫學院,曾任麻省衛生和公共服務部部長,現任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

二兒子東柱,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和麻省理工學院哲學博士

三兒子洪柱,哈佛大學畢業後,留學英國牛津大學,後回到哈佛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之後受到耶魯大學法學院的邀請,成為該學院首位韓裔客席教授。曾出任助理國務卿

二女兒慶恩,獲得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後,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現任耶魯大學法學院臨床法學客席教授。耶魯大學聘請的首位非白人的女性客席教授

小兒子定柱,哈佛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後,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和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獲得了藝術碩士學位

《紐約時報》評論認為:這個家庭,堪與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甘迺迪家族相媲美」。

全惠星媽媽有著自己獨到的教育方法,她和先生很少督促孩子們學習,相反,整天只對他們「嘮叨」一件事,那就是一定要做個熱心人。

1、品格的魅力和才華光芒要交相輝映

人們經常會對全惠星媽媽說:「你培養出了多麼優秀的孩子啊!」人們稱讚的是他們的高學歷和工作上的成就,並且大家都認為,正是因為擁有了超群的才華,他們才比一般人更容易成功。

在全惠星媽媽看來,這種將成功歸功於才華的想法是片面的。孩子們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才華固然起了不小的作用,但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在施展才華的同時,始終沒有背離「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

身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懂得:對一個人來說,才華很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他的品格。才華不可凌駕於品格之上。孩子一定要先成人,再成才,品格永遠比才華寶貴。

「品格是微風,能吹開才華的蒲公英」,品格的魅力能讓一個人更努力,更開闊,更柔軟,也更有力量。

有一次,三兒子洪柱的女兒找到她說:「奶奶,我正在籌集愛滋病基金,請您幫忙捐些款吧。」全惠星當時工作忙得團團轉,但還是抽出時間第二天就把錢匯了過去。

之後不久,孫女興奮地告訴她:「奶奶,我已經籌集到四萬美元了!」

作為耶魯大學一年級的普通學生,能籌集那麼多錢,非常不容易。而且她還是這次募捐活動的發起人,這讓全惠星大吃一驚!原本以為孩子只是一個參與者而已,沒想到她在關照他人、幫助他人的同時,還發掘了自己的領導能力。

讓我們的孩子在學生時代多做些公益活動,多參與社會服務,成為喜歡幫助別人的熱心人,孩子的才能也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悄悄生長。

2、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全惠星夫婦不強求孩子們學習,但是對孩子的學習很上心,和先生分工明確,一般是媽媽關心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和學習動力,爸爸關心孩子們的學習習慣,具體指導學習方法。

在小學時,自己認真學習的孩子可能比不上父母坐在一旁檢查練習題的孩子,但是被父母強求著做功課的孩子在小學畢業以後就不行了。

到了中學,會出現父母輔導不了的內容,加上孩子也長大了,不再乖乖聽父母的話了,父母的強求方法也不會再起作用了。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學習的熱情,孩子很難把知識轉化成自己的。

父母應該起的作用,不是坐在一旁盯著孩子讀書,不是坐在一起準備考試,而是要為孩子的心靈灌輸「我想學習」的欲望,還有一點就是,父母能夠做的最大的幫助,是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我家大寶到了小學高年級,有些數學題我就已經望而卻步了,就讓孩子自己寫作業,不會的先獨立思考,確實不會的第二天問老師尋求答案,養成愛思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這樣孩子也能總結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創造一個在什麼地方都能打開書本的家庭環境

要想將學習習慣化,就要先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全惠星家裡,書桌並不僅僅是單純的裝飾家具,而是用來學習的特別家具。在不大的家裡,光書桌就有19個!是不是有些汗顏!

每天晚上刷完碗之後,全惠星就坐在書桌前學習,哄著孩子們睡覺之後,也會坐在書桌前繼續學習。看到母親努力學習的樣子,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將學習當做是生活的一部分。

父母只要讓孩子們懂得學習並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就等於是為孩子做了一切有關學習的事情了。

如果父母能夠自然地坐在書桌前,孩子也會跟書桌親近起來。比起說「你學習吧」,更有用的是說「我們學習吧。」

孩子們放學回來,首先會馬上完成當天的作業,然後去地下圖書室,做其他自己喜歡的功課,最後才出去玩。

想讓孩子學習,父母就要行動起來,自己以身作則。現在有很多父母,孩子學習,自己在一邊看手機玩電腦,陪孩子一起學習,拿起書本,為孩子作好學習的榜樣。

4、認可孩子的個性,關注孩子更為優秀的一面

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父母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人格,要認可孩子的個性,只追求流行的、別人適用的方法就會成為極端的父母。

全惠星的二兒子在小的時候並不愛看書,兄弟姐妹在一起去圖書館,弟弟借了四五本,哥哥卻只借了兩三本,回來也不好好讀。

其實孩子是很聰明的,在不會說話、不會走路的嬰兒時期,就喜歡長時間待在兒童房裡,默默地擺弄積木,擺出各種形狀,然後推倒重來。全惠星認為他可能比其他孩子更有科學頭腦,只是對讀書沒什麼興趣。

全惠星並沒有責怪他,雖然也希望他可以認真讀書,只是告訴自己:「每個孩子的興趣不同,這就是他的個性吧。」一直在努力關注孩子更為優秀的一面,並從其中發現孩子的個性。

父母不要跟其他孩子做比較,也不能讓他去模仿其他孩子。孩子很敏感,常常因為這樣的比較而失去了自信。父母要激勵和稱讚孩子,去發展他出色的一面。

二兒子在進入大學之前感覺到了閱讀的必要,於是拿來關於速讀的書,主動提出要去教育學院報名參加相關的培訓課程。最終還是找到了動機,願意主動去讀書,並享受讀書的樂趣。

從全惠星夫婦的教育方法可以看出,塑造良好品格,培養好習慣,喜歡學習、享受讀書是孩子成功的好方法,不僅成為學霸,還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這些都需要在小學階段養成,父母需要做好小學六年的規劃。

我家大寶班上有一名妥妥的學霸,成績名列前茅,孩子爸爸提起孩子的成績還有些遺憾,說小時候學習習慣不太好,感覺現在離頂尖學霸還有些距離,如果從小就注意培養,會比現在更優秀。

在小學六年裡,父母的教育觀念很可能影響孩子的整個學習生涯,因此,父母應該更加重視對孩子小學階段的教育。

一年級,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幼小銜接,讓孩子適應學校和學習,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二年級,把握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關鍵期,讓孩子對學習充滿興趣,愛上學習。三年級,幫助孩子靈活掌握知識,讓孩子改變磨蹭的壞習慣。四年級,是孩子學習生涯中的第一個分水嶺,幫助孩子從容應對難度升級。

五年級,兼顧孩子的成長與學習,讓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引導孩子交友等。六年級,孩子面臨小升初,父母和孩子的壓力都很大,如何為孩子的升學減壓,不要將父母的焦慮傳遞給孩子,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小升初。

願我們的孩子輕鬆愉快地度過小學六年,美好未來可期!

歡迎關注胡蘿蔔媽媽育兒說,70後倆娃媽媽,大孩子小寶寶的育兒知識盡在這裡,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六個孩子五個博士一個碩士,學霸父親分享經驗:小學階段最重要
    他一共有六個孩子,五個孩子是博士,一個孩子是碩士。這真可謂是正宗的學霸家族啊。相信大家讀到這,普遍都會覺得這一定不是一個一般的家庭。 在孩子沒成才之前,蔡笑晚僅僅是一個普通的鄉村醫生,孩子取得高學歷之後,很多人都稱他為「博士老爹」。除此之外,哈佛大學教授也向他請教育兒秘籍。
  • 農村一家6個娃5個博士,1個碩士,父親談心得:要狠抓孩子小學階段的...
    有一位名叫蔡笑晚的鄉村醫生,家境貧寒,卻將6個孩子培養成才,1個碩士,5個博士。 崔永元向他求教家教的「寶典」、主持人魯豫在節目中叫他「博士老爹」、哈佛教授也向他學習教育經驗!!
  • 從「學渣」逆襲成「學霸」,哈佛博士詹青雲:愛讀書才能厚積薄發
    哈佛博士詹青雲而在眾多選手中,有這樣一位女嘉賓令我印象深刻,在節目中他的邏輯清晰,語速飛快,展現出了驚人的語言表達能力,靠著自己驚人的實力可謂是圈粉無數,而她就是江湖人稱「智慧女神」的詹青雲。詹青雲出生於貴州,本科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後考入哈佛大學進修博士,早在2014年的時候,曾代表香港中文大學參加第二屆國際華語辯論賽,並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 「學霸世家」5個博士1個碩士,父親談心得:早期教育是關鍵
    6個孩子,5個博士1個碩士。這樣的「學霸世家」,相信一定會羨煞旁人。他們的父親也因此被譽為「人才魔術師」、「博士老爹」,他就是著名家庭教育專家——蔡笑晚。從古今中外的典故、名篇,到名人的勵志故事等等,培養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好的習慣和思維一旦養成,就能受用終身。眾所周知,3-6歲是孩子智力開發的關鍵時期,遺傳基因雖然佔了一部分,但早期的智力開發才是決定性因素。
  • 陳衝女兒哈佛畢業 這些星二代個個都是超級學霸
    【陳衝女兒哈佛畢業】5月29日,陳衝更新微博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女兒Angela從哈佛大學畢業的好消息。除此之外,Angela還拿到了哈佛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和英語系畢業論文的最高獎項George B. Sohier Prize,這讓陳衝像所有的媽媽一樣都感覺到特別驕傲。
  • 6個娃5個博士1個碩士,最強老爸蔡笑晚:狠抓孩子小學階段的教育
    被譽為「人才魔術師」的蔡笑晚,培育六個子女中,有五個博士和一個碩士。他年輕的時候是一名平凡的鄉村醫生,培養六個子女都困難,卻能將其兒女培養得個個出眾,他曾說: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他們未來成怎樣,決定權在我們的手裡。如果自己都不關心他們就更沒有人來關心他們了。他的教育經驗甚至連哈佛教授都想要借鑑。對於絕大多數兒童來說,他們的智力沒有太大的差別。
  • 窮爸爸養出5個博士1個碩士:孩子的優秀,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寒門」養出6個貴子央視節目《謝謝了,我的家》中,一位爸爸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叫蔡笑晚,曾是一名鄉村醫生,後來被大家親切地稱為「人才魔術師」,因為他培養出了6個「學霸」。膝下6個孩子,5 個博士 1 個碩士,且各自在事業上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績。
  • 租房20年培養3學霸:孩子12歲之前的陪伴教育到底有多重要
    每個孩子都有學霸基因,在孩子12歲前,尤其是小學階段,只要父母給到孩子最好的陪伴,充分地挖掘孩子的潛質,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遠大的家國情懷,那麼,孩子成為學霸、擁有輝煌的人生便不在話下。
  • 給耶魯學霸上課,先罰站三小時
    自稱身上標籤多多,三年帶出奧運選手,成了全美最貴桌球教練;在哈佛、耶魯、麻省理工、普林斯頓多家名校當客聘教練,很牛氣地讓這些學霸罰站,但學生們偏偏都喜歡來上這位「中國女人」的課……她,就是童飛鳴。和記者採訪時,童飛鳴說著一口地道杭州話,「我是7歲來的杭州,當時大伯伯在杭州工作,我就到武林橋小學(現長江實驗學校)讀書、打桌球。後來就在桌球這條路上越走越遠,進省隊、當國手,退役後去世界各地闖蕩。」  第一站去的是瑞典,待了兩三年;除了自己打球,還四處教球;1993年,受室友陳靜(漢城奧運會女單冠軍)相邀去了中國臺灣,在那裡結識了自己的丈夫。
  • 韓國媽媽:6個孩子全是博士畢業,這樣的教育方法可以複製嗎?
    雖然現在大寶還可以,但是也想以後考個好大學,比如哈佛、清華北大之類的,作為父母,應該都有過這種想法吧?這位媽媽究竟是何方神聖?前幾天刷手機看到這樣一則消息:一位韓國媽媽有6個孩子,全都讀到了博士,還是哈佛或耶魯的博士。這都是世界名校啊,不得不實話實說,我非常羨慕。於是找來了相關資料,系統學習了一下,這位媽媽的教育方法,跟大家分享。
  • 那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美國總統子女們,都去了哪些大學?厲害了!
    哈佛大學作為世界第一精英學府,哈佛大學培育出8位美利堅的總統,其中包括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裔美國人總統——歐巴馬。而歐巴馬的女兒,人稱「美國第一千金」的Malia Obama在擇校時,綜合比較MIT、斯坦福以及其他藤校後,最終還是選擇了哈佛~哈佛大學是一所成立於1636年的私立大學,著名藤校之一,本科生總數為6,766,擁有12個本科院,師生比例為1:6。
  • 從學霸到北大清華,父母主抓家庭教育「核心三點」,小學時就開始
    在看過了很多學霸的成長之後,越發讓人覺得,培養孩子就是一個「系統工程」,單單只強調一點,往往並不足以得出最關鍵的因素出來。 同時,我們也有一個困惑,為什麼有的孩子,父母也用同樣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為何孩子最後卻沒達到父母的期望呢?
  • 從小因成績太轉學6次,被老師罵笨豬,如今是哈佛博士,刷爆貴圈
    辯論場中的她妙語連珠,相關「至理名言」經常刷爆網絡,80後90後被圈粉無數,這個人就是詹青雲,本科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是哈佛大學法學博士,還是一位職業律師。詹青雲憑藉出色的表現和淵博的學識,在《奇葩說》中不僅圈了很多年輕粉絲,甚至還有很多媽媽粉。
  • 哈佛柯比教授認為:頂尖學霸確實都很勤奮,但比勤奮更重要的是——「學習力」
    哈佛真有人啃書到凌晨四點半嗎?有,但是很少。頂尖學霸確實都很勤奮,但比勤奮更重要的是——「學習力」。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系的柯比教授(W·C·Kriby)就提出:唯有學習力,才能讓學生真正提升學習效率,成為學習的主人。
  • 超凡少年不問「出身」 揭秘學霸成長中的關鍵詞
    哈佛、耶魯勵志學長李柘遠,一起學網校資深主講老師、哈佛學長陸昊辰以及來自全國的12位「超凡少年」破屏而來,共同解碼學霸養成記,揭秘成長路上的「關鍵詞」。作為學霸,銘峻說,網校的課程起了預習和拔高的作用,讓她在校內的學習遊刃有餘。此外,她還特別提到第三個訣竅——堅持。銘峻說,只有不斷堅持才能不期而遇最好的自己,希望大家和她一起,在網校的陪伴下,堅持下去,成為最優秀的自己。
  • 桌球國手退役後闖世界:給耶魯學霸上課,先罰站三小時
    桌球國手退役後闖世界:給耶魯學霸上課,先罰站三小時 童飛鳴。本文圖片 錢江晚報她曾經是桌球國手,退役後闖蕩世界。
  • 村醫6個孩子5博士,魯豫請教秘訣,博士老爹的回答只有25個字
    近些年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呼聲居高不下,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在很多人眼中也成了富裕階層的專屬物,但浙江的一位老人卻對這種言論做出了最為直接的反駁:這位老人名叫蔡笑晚,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村醫,家中有6個孩子,其中5個獲得博士學位,一個獲得碩士學位,無論男女都稱得上是青年才俊。
  • 窮爸爸養出5個博士1個碩士:想讓孩子優秀,小學階段是教育關鍵期
    蔡笑晚,年輕時是一名鄉村醫生,家庭貧寒,卻將6個孩子培養為5個博士,一個碩士。主持人魯豫尊稱他為「博士老爹」,崔永元向他請教培養孩子的「秘方」,哈佛教授向他討要教子經,他的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在提到孩子養育的「秘方時,蔡笑晚說:孩子的智力相差無幾,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才是讓孩子成材的第一步,而關鍵就在於小學階段。
  • 哈佛教授:教學的意義並不是學一大堆知識,只是學好這類邏輯思維
    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察·萊文曾說過:「真正意義上的教學不傳授其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卻能最讓人勝任其他課程和職業類型,這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哈佛女校長:走向世界了解整個世界是小朋友們的必修課程。
  • 哈佛大學教授:右腦發達的孩子常常有這三個特徵,是學霸的好苗子
    哈佛大學教授:右腦發達的孩子常常有三個特徵,是學霸的好苗子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瓊斯教授曾經指出,右腦在寶寶的智力開發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常常表現有三種特徵,這三類「右腦發達」的孩子是學霸的好苗子。想要幫助孩子提高智力,不能只看左腦,右腦的價值也不能忽視那父母到底應該怎麼樣才能抓住寶寶右腦發育的關鍵時期,為寶寶的智力「躥升」助力呢?專家建議,抓住0~6歲寶寶右腦發育的這個黃金期,這幾乎是寶寶右腦拉開常人的唯一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