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惠星,被韓國媒體譽為「首席媽媽」,梨花女子大學英文繫念二年級時,以全額獎學金作交換學生去美國留學,波士頓大學社會學博士,曾經在耶魯大學擔任教授。養育了6個子女,全部送進哈佛耶魯。
看看六個子女的簡歷
大女兒慶信,哈佛大學畢業後,又取得麻省理工學院理學博士,韓國中央大學化學系教授
大兒子京柱,畢業於耶魯大學醫學院,曾任麻省衛生和公共服務部部長,現任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
二兒子東柱,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和麻省理工學院哲學博士
三兒子洪柱,哈佛大學畢業後,留學英國牛津大學,後回到哈佛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之後受到耶魯大學法學院的邀請,成為該學院首位韓裔客席教授。曾出任助理國務卿
二女兒慶恩,獲得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後,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現任耶魯大學法學院臨床法學客席教授。耶魯大學聘請的首位非白人的女性客席教授
小兒子定柱,哈佛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後,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和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獲得了藝術碩士學位
《紐約時報》評論認為:這個家庭,堪與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甘迺迪家族相媲美」。
全惠星媽媽有著自己獨到的教育方法,她和先生很少督促孩子們學習,相反,整天只對他們「嘮叨」一件事,那就是一定要做個熱心人。
1、品格的魅力和才華光芒要交相輝映
人們經常會對全惠星媽媽說:「你培養出了多麼優秀的孩子啊!」人們稱讚的是他們的高學歷和工作上的成就,並且大家都認為,正是因為擁有了超群的才華,他們才比一般人更容易成功。
在全惠星媽媽看來,這種將成功歸功於才華的想法是片面的。孩子們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才華固然起了不小的作用,但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在施展才華的同時,始終沒有背離「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
身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懂得:對一個人來說,才華很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他的品格。才華不可凌駕於品格之上。孩子一定要先成人,再成才,品格永遠比才華寶貴。
「品格是微風,能吹開才華的蒲公英」,品格的魅力能讓一個人更努力,更開闊,更柔軟,也更有力量。
有一次,三兒子洪柱的女兒找到她說:「奶奶,我正在籌集愛滋病基金,請您幫忙捐些款吧。」全惠星當時工作忙得團團轉,但還是抽出時間第二天就把錢匯了過去。
之後不久,孫女興奮地告訴她:「奶奶,我已經籌集到四萬美元了!」
作為耶魯大學一年級的普通學生,能籌集那麼多錢,非常不容易。而且她還是這次募捐活動的發起人,這讓全惠星大吃一驚!原本以為孩子只是一個參與者而已,沒想到她在關照他人、幫助他人的同時,還發掘了自己的領導能力。
讓我們的孩子在學生時代多做些公益活動,多參與社會服務,成為喜歡幫助別人的熱心人,孩子的才能也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悄悄生長。
2、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全惠星夫婦不強求孩子們學習,但是對孩子的學習很上心,和先生分工明確,一般是媽媽關心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和學習動力,爸爸關心孩子們的學習習慣,具體指導學習方法。
在小學時,自己認真學習的孩子可能比不上父母坐在一旁檢查練習題的孩子,但是被父母強求著做功課的孩子在小學畢業以後就不行了。
到了中學,會出現父母輔導不了的內容,加上孩子也長大了,不再乖乖聽父母的話了,父母的強求方法也不會再起作用了。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學習的熱情,孩子很難把知識轉化成自己的。
父母應該起的作用,不是坐在一旁盯著孩子讀書,不是坐在一起準備考試,而是要為孩子的心靈灌輸「我想學習」的欲望,還有一點就是,父母能夠做的最大的幫助,是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我家大寶到了小學高年級,有些數學題我就已經望而卻步了,就讓孩子自己寫作業,不會的先獨立思考,確實不會的第二天問老師尋求答案,養成愛思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這樣孩子也能總結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創造一個在什麼地方都能打開書本的家庭環境
要想將學習習慣化,就要先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全惠星家裡,書桌並不僅僅是單純的裝飾家具,而是用來學習的特別家具。在不大的家裡,光書桌就有19個!是不是有些汗顏!
每天晚上刷完碗之後,全惠星就坐在書桌前學習,哄著孩子們睡覺之後,也會坐在書桌前繼續學習。看到母親努力學習的樣子,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將學習當做是生活的一部分。
父母只要讓孩子們懂得學習並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就等於是為孩子做了一切有關學習的事情了。
如果父母能夠自然地坐在書桌前,孩子也會跟書桌親近起來。比起說「你學習吧」,更有用的是說「我們學習吧。」
孩子們放學回來,首先會馬上完成當天的作業,然後去地下圖書室,做其他自己喜歡的功課,最後才出去玩。
想讓孩子學習,父母就要行動起來,自己以身作則。現在有很多父母,孩子學習,自己在一邊看手機玩電腦,陪孩子一起學習,拿起書本,為孩子作好學習的榜樣。
4、認可孩子的個性,關注孩子更為優秀的一面
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父母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人格,要認可孩子的個性,只追求流行的、別人適用的方法就會成為極端的父母。
全惠星的二兒子在小的時候並不愛看書,兄弟姐妹在一起去圖書館,弟弟借了四五本,哥哥卻只借了兩三本,回來也不好好讀。
其實孩子是很聰明的,在不會說話、不會走路的嬰兒時期,就喜歡長時間待在兒童房裡,默默地擺弄積木,擺出各種形狀,然後推倒重來。全惠星認為他可能比其他孩子更有科學頭腦,只是對讀書沒什麼興趣。
全惠星並沒有責怪他,雖然也希望他可以認真讀書,只是告訴自己:「每個孩子的興趣不同,這就是他的個性吧。」一直在努力關注孩子更為優秀的一面,並從其中發現孩子的個性。
父母不要跟其他孩子做比較,也不能讓他去模仿其他孩子。孩子很敏感,常常因為這樣的比較而失去了自信。父母要激勵和稱讚孩子,去發展他出色的一面。
二兒子在進入大學之前感覺到了閱讀的必要,於是拿來關於速讀的書,主動提出要去教育學院報名參加相關的培訓課程。最終還是找到了動機,願意主動去讀書,並享受讀書的樂趣。
從全惠星夫婦的教育方法可以看出,塑造良好品格,培養好習慣,喜歡學習、享受讀書是孩子成功的好方法,不僅成為學霸,還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這些都需要在小學階段養成,父母需要做好小學六年的規劃。
我家大寶班上有一名妥妥的學霸,成績名列前茅,孩子爸爸提起孩子的成績還有些遺憾,說小時候學習習慣不太好,感覺現在離頂尖學霸還有些距離,如果從小就注意培養,會比現在更優秀。
在小學六年裡,父母的教育觀念很可能影響孩子的整個學習生涯,因此,父母應該更加重視對孩子小學階段的教育。
一年級,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幼小銜接,讓孩子適應學校和學習,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二年級,把握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關鍵期,讓孩子對學習充滿興趣,愛上學習。三年級,幫助孩子靈活掌握知識,讓孩子改變磨蹭的壞習慣。四年級,是孩子學習生涯中的第一個分水嶺,幫助孩子從容應對難度升級。
五年級,兼顧孩子的成長與學習,讓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引導孩子交友等。六年級,孩子面臨小升初,父母和孩子的壓力都很大,如何為孩子的升學減壓,不要將父母的焦慮傳遞給孩子,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小升初。
願我們的孩子輕鬆愉快地度過小學六年,美好未來可期!
歡迎關注胡蘿蔔媽媽育兒說,70後倆娃媽媽,大孩子小寶寶的育兒知識盡在這裡,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