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爸爸養出5個博士1個碩士:想讓孩子優秀,小學階段是教育關鍵期

2020-12-14 神奇麻麻木小暖

孩子是自己的,你不用心,沒有人會關心——蔡笑晚

我們經常聽到家長對老師說「我的孩子就託付給你了」,他們認為,孩子上學之後,家長就可以徹底放手,對孩子負責的應該是老師了。

被譽為「人才魔術師」的教育家蔡笑晚,曾說「孩子是自己的,你不用心,沒有人會關心。」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師。即使孩子上學以後,父母的重要位置要是排在第一位。

孩子未來的樣子,就取決於父母今天付出了多少,努力了多少。

蔡笑晚,年輕時是一名鄉村醫生,家庭貧寒,卻將6個孩子培養為5個博士,一個碩士。

主持人魯豫尊稱他為「博士老爹」崔永元向他請教培養孩子的「秘方」,哈佛教授向他討要教子經,他的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在提到孩子養育的「秘方時,蔡笑晚說:孩子的智力相差無幾,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才是讓孩子成材的第一步,而關鍵就在於小學階段。

父母是孩子成長中最堅實的基礎

蔡笑晚提到育兒的5點體會時,其中一條就是「用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和成材氛圍。」

為了孩子儘早入學,他們數次擇校,多次舉家搬遷,孩子入校後,蔡笑晚和老師積極溝通,和學校打配合,做好家校共育。

蔡笑晚和妻子幾乎犧牲了一切約會活動,一到夜幕降臨,全家人圍坐燈下一起讀書。清晨,他會給孩子放英語日語節目,培養孩子對外語的興趣。

在父母的引導下,6個孩子尊重老人,互相愛護,感情非常好。

教育不是孩子一個人使勁兒,父母要帶著孩子一起跑。而飛奔起來的底氣就是父母的愛和陪伴。

尤其從孩子開始上小學,新的環境、新的生活圈子、新的知識,讓孩子的大腦、身體開始了新一輪的飛速成長,家長更要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陪伴孩子,而不是將孩子丟給老師。

學習習慣的建立,學習時間的安排,社交能力的發展,性格的塑造變化在小學期間都會有一個飛躍式的成長,而在12歲之前,孩子還對父母的話可以虛心接受,不抗拒,如果父母引導好了,這人生中短短的6年,卻可以為孩子未來的幾十年奠定紮實的基礎。

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定是從小養成的

英國哲學家洛克曾提出「教育的手段不是教訓,而是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蔡笑晚認為孩子的壞習慣一旦養成,要改掉是非常痛苦且困難的事情。所以他非常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

在學習上,他強調勤學巧學,他帶著孩子不斷優化學習方法,學習方式;要求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回家馬上完成作業;要求孩子要有時間概念,懂得規劃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他鼓勵孩子博覽群書,全面發展自己的興趣。

蔡笑晚為孩子抄寫的卷子

孩子進入高年級後,學習其實就是在拼學習習慣。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隨著科目的日益增多,難度逐漸增大,孩子只會越來越力不從心。

從孩子上一年級開始,家長不能放任自流,而是鼓勵孩子上課認真聽講,學會在書上做筆記;回家後快速及時地完成作業,且保持字跡工整,複習預習一步都不能少;發展自己的優勢科目,培養所有科目的興趣;學會抓重點要點,不重要的細節要學會捨棄。

越在一二年級,越要規範好孩子的學習態度,理順學習方法,建立學習習慣,到了中高年級,甚至初高中,孩子就會感到得心應手。

道德培養越早進行越好

蔡笑晚認為,道德情操是一個人成才的先決條件之一,道德培養越早進行越好。

他要求孩子從小立志,培養孩子的胸襟、氣度和魄力;他帶領孩子大量閱讀,讓孩子從書中塑造靈魂;他培養孩子持之以恆的毅力,和責任感,處處引導孩子的主動性,讓孩子對學習保持強大的內驅力。

「不恐智不達,唯恐德不修」!

道德情操是孩子的軟實力,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方向是否正確,能走多遠。

然而,很多家長都是在孩子有了壞毛病之後再教育,而不是防患於未然,在孩子尚未出現惡習之前想辦法杜絕,這種再教育,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其實是加倍的,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甚至代價。

法國哲學家盧梭說:一個人處於天真純潔時期所接受的感知,對他的一生會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孩子的問題大多數處在青春期,但是形成卻在早年,也就是0-12歲。

埃裡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指出孩子從出生到18歲,每3-6年就是一個性格成長的飛躍。

孩子在入學前的六年中,主要生活在家庭的小環境中,相對比較單純,到了6歲進入學校集體中,雖然依舊與父母關係密切,但是外界因素開始不斷地介入,孩子在這種快速成長中,會不斷接受各種各樣的外來衝擊,家長就一定要做好引導和幫助,積極有序地幫助孩子建立好道德教育,幫助孩子修剪枝葉,為成為茁長的參天大樹做準備。

我們閱讀大量的育兒案例後,會發現一個共性,就是家長都非常強調孩子早期的教育,尤其是6-12歲這六年,就是因為孩子的青春期,是孩子和父母關係的一道分水嶺,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巨大的轉折點

青春期之前,孩子是一張白紙,對父母言聽計從,無比信任。可是青春期來臨後,孩子則越來越相信自己的能力,尊重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時候父母的任何教育就變成了「耳旁風」。

很多家長說,孩子大了,不聽話了,實際上,這就是孩子過於遵守本心的表現。

如果在青春期,也就是12歲之前,家長能幫助孩子打好學習、性格、品行三觀的基礎,那麼即使到了青春期,孩子也不會走錯,走偏,也會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順利地度過初高中階段。

否則,家裡就容易雞飛狗跳,一地雞毛。

6-12歲之間,也就是小學期間,孩子是大量吸取新知識,擁有新朋友,接受外來價值觀衝擊的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一切都沒有成型,家長一定要抓住,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建立好正確的三觀。

如果這六年時間,你缺乏整體的認識和規劃,缺乏具體操作方法,就會感到一頭霧水,瞎子摸象的教育方式,最終只會耽誤孩子的成長。

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的枕邊育兒書,針對孩子的小學六年,為您出謀劃策,細緻地提出了每一年的成長規劃!

一年級過渡幼小銜接,適應新環境;二年級培養學習興趣,建立好習慣;

三年級在「滑坡」的邊緣懸崖勒馬;四年級巧妙提升學習難度;

五年級兼顧成長和學習;六年級坦然面對小升初,順利迎接青春期

這本書的作者于敏老師,擁有20餘年一線的教學經驗,她捕捉到孩子的成長規律,站在孩子的角度,向家長指出了孩子真實的成長需求,幫助家長精準抓住孩子的養育重點,解決問題。

抓住孩子成長中的10個重點方向,從每一學年到假期規劃,從學習方向到心理成長, 從性格培養到品行道德,一一詳細解讀。

配合上大量的案例,讓家長清晰明了自己和孩子應該做什麼?怎麼做?讓小學六年的家庭教育不再迷茫。

此書原價35元,開學活動價格只要29.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下單。

這本書就是孩子六年教育的指路明燈,讓家長做到心中有數,教育有底氣,有方法。建議家有小學生的父母好好讀一讀。

相關焦點

  • 窮爸爸養出5個博士1個碩士:孩子的優秀,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寒門」養出6個貴子央視節目《謝謝了,我的家》中,一位爸爸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叫蔡笑晚,曾是一名鄉村醫生,後來被大家親切地稱為「人才魔術師」,因為他培養出了6個「學霸」。膝下6個孩子,5 個博士 1 個碩士,且各自在事業上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績。
  • 窮爸爸養出5個博士1個碩士,教育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原因在於他培養的5個兒子,1個女兒,全部名校畢業,五個博士,一個碩士。長子,畢業於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現今為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統計學教授;次子,14歲就讀中國科技大學;25歲成為羅徹斯特大學雷射物理學博士;2004年出任高盛公司股權執行策略副總裁;三子,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美國聖約翰大學博士,現回國創業開辦實業;
  • 農村一家6個娃5個博士,1個碩士,父親談心得:要狠抓孩子小學階段的...
    有一位名叫蔡笑晚的鄉村醫生,家境貧寒,卻將6個孩子培養成才,1個碩士,5個博士。 崔永元向他求教家教的「寶典」、主持人魯豫在節目中叫他「博士老爹」、哈佛教授也向他學習教育經驗!!
  • 6個娃5個博士1個碩士,最強老爸蔡笑晚:狠抓孩子小學階段的教育
    被譽為「人才魔術師」的蔡笑晚,培育六個子女中,有五個博士和一個碩士。他年輕的時候是一名平凡的鄉村醫生,培養六個子女都困難,卻能將其兒女培養得個個出眾,他曾說: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他們未來成怎樣,決定權在我們的手裡。如果自己都不關心他們就更沒有人來關心他們了。他的教育經驗甚至連哈佛教授都想要借鑑。對於絕大多數兒童來說,他們的智力沒有太大的差別。
  • 六個孩子五個博士一個碩士,學霸父親分享經驗:小學階段最重要
    他一共有六個孩子,五個孩子是博士,一個孩子是碩士。這真可謂是正宗的學霸家族啊。相信大家讀到這,普遍都會覺得這一定不是一個一般的家庭。 家長的正確引導才是幫助孩子成功的關鍵,要想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家長就要幫孩子狠抓小學階段的教育!」
  • 三個兒子都考入斯坦福,陳美玲直言:小學教育是孩子成材的關鍵期
    從歌星到斯坦福博士,更厲害的是三個兒子全部考入斯坦福這個優秀的「學霸媽媽」就是當年與鄧麗君齊名,與張國榮同臺的陳美玲,在上世紀70年代可謂是「紅透半邊天」。然而因為父親的一句話:「錢財、名譽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會被奪走。
  • 把父親的角色當事業來經營,這位「窮爸爸」培養出5個博士1個碩士
    「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中國農村,就出現了這樣的一位父親,他用一生的時間實踐自己的教育理念,精心培養家中的六個子女讀書成才,其中有5個留美博士和1個碩士。鼓勵小孩從小立志,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從小將志向的種子種在孩子心間,讓孩子對自身的定位和方向根深蒂固,今後基本沒有什麼力量可以動搖、改變它。每天早上蔡笑晚是用外語廣播來叫醒孩子的,等到夜幕降臨後,則是全家人雷打不動的學習與閱讀時間,全家人圍坐在燈下,當孩子又看不懂的地方,隨時可以向爸爸提問。
  • 一家三代出12個學霸!教育專家:教育沒有捷徑,得狠抓小學階段
    看得我羨慕極了,不過光羨慕也沒用,既然父輩沒出過什麼文化人,那就得在教育孩子上下功夫,爭取讓自家孩子也有機會像這樣曬學歷!01、學霸家庭從張女士曬出的視頻中可以看到,他們家從姥爺那輩開始,一共出了12個名校碩士和博士,其中還有多名教授、碩導,其餘親戚也多是本科學歷!
  • 「學霸世家」5個博士1個碩士,父親談心得:早期教育是關鍵
    6個孩子,5個博士1個碩士。這樣的「學霸世家」,相信一定會羨煞旁人。他們的父親也因此被譽為「人才魔術師」、「博士老爹」,他就是著名家庭教育專家——蔡笑晚。他的「教育秘方」究竟是什麼呢?蔡笑晚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領路人,孩子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家庭的教育環境和因素。
  • 村醫6個孩子5博士,魯豫請教秘訣,博士老爹的回答只有25個字
    近些年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呼聲居高不下,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在很多人眼中也成了富裕階層的專屬物,但浙江的一位老人卻對這種言論做出了最為直接的反駁:這位老人名叫蔡笑晚,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村醫,家中有6個孩子,其中5個獲得博士學位,一個獲得碩士學位,無論男女都稱得上是青年才俊。
  • 韓國博士牛媽,培養6個子女全上耶魯哈佛,學霸養成關鍵在小學
    1、品格的魅力和才華光芒要交相輝映 人們經常會對全惠星媽媽說:「你培養出了多麼優秀的孩子啊!」,爸爸關心孩子們的學習習慣,具體指導學習方法。
  • 4個孩子4個博士,最成功的母親講述育兒經:小學的基礎至關重要
    4個孩子4個博士,最成功的母親講述育兒經:小學的基礎至關重要 不養孩子不知道,育兒真的是一門學問,不同的方法就會造成不同的結果和導向。
  • 教育專家:教育沒有捷徑,得狠抓小學階段
    看得我羨慕極了,不過光羨慕也沒用,既然父輩沒出過什麼文化人,那就得在教育孩子上下功夫,爭取讓自家孩子也有機會像這樣曬學歷! 01、學霸家庭 從張女士曬出的視頻中可以看到,他們家從姥爺那輩開始,一共出了12個名校碩士和博士,其中還有多名教授、碩導,其餘親戚也多是本科學歷!
  • 神奇的網紅「博士村」:出了29個博士54個碩士 河水自東向西「逆流...
    逆水中心小學原校長儲昭益說,「從逆水出去的大學生,不僅僅是考取功名,更想著反哺桑梓,一些成功人士捐款捐物,幫學校修大門,建幼兒園。」他的學生儲柏青是一名身在外地的企業家,從1996年開始,每年定點捐助5到10個村裡的孩子。儲昭益說,一人有困,眾人幫,即使在過去的年代,逆水村也極少發生因貧輟學的事,因此確保了教育基數。
  • 富養不靠譜,窮養就靠譜嗎?李玫瑾簡單7個字道出養孩子的精髓
    富養孩子窮養心李玫瑾教授一句「富養孩子窮養心」,簡單七個字,道出了孩子該「窮養」還是「富養」的精髓。網友看到這段話紛紛留言:一針見血、字字珠璣、靈魂拷問……李玫瑾教授:如果你打算為孩子掙錢,你從一開始就把人生定位搞錯了。
  • 小學是孩子成長黃金期,一年級是幼小銜接關鍵期,您準備好了嗎?
    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已經2個多月了,經歷了第一次月考,有的地區期中考試也結束了,對於孩子各方面的情況,家長有了初步的了解。有的孩子在家長的幫助指導下,適應得很快,學習成績優秀,生活自理能力很強,人際關係良好,漸入佳境。有的孩子遲遲找不到感覺,一年級學習就有點兒跟不上,生活習慣也不好,家長也很頭疼。
  • 人生贏家,家中五名博士一碩士,論蔡父的神奇育兒法!
    這樣一個「神仙」家庭,他的孩子有五個考上了博士,一個是碩士,可真是滿門「名將」那就是大家都十分羨慕他們蔡笑晚,那蔡父是如何育子成龍,小編在這給大家梳理一下了「名將」蔡父的獨家教育訣竅。1、從小牢抓孩子的教育。
  • 優秀的孩子,少不了家長的陪伴(附1-9年級陪伴方法)
    第五個坑:期待太高,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並非機器,不是我們付出了愛與關心,就一定要最大限度得到孩子的回饋。教育孩子,不應該抱有太強的功利心。陪伴孩子,也不能只為了讓他考出好成績。陪伴是個很複雜的概念,父母陪在孩子身邊,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害怕什麼。只有深入地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陪伴,才是有效的教育。
  • 李玫瑾:6歲前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2個方法,養出孩子好品格
    養育孩子就像在不斷地進行打怪升級。 孩子培養到一定階段,就有自己的成長階段。 這時父母必須採取應對措施,應對孩子的成長。 孩子養育的好,父母今後就能少操心了。 孩子養育的不好,父母要擔心一輩子……在此期間,聽了「李玫瑾」教授的話。孩子在三歲、六歲時是成長的關鍵時期,此時的性格,如果父母不糾正的話,這個年紀的性格會跟著孩子一輩子。什麼是性格?
  • 2-6歲的孩子平均每天提問73個問題:3個瘋狂提問的階段了解下
    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溝通障礙系教授瑪格麗特·麥克萊根在《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裡提到:在孩子2-5歲時會進入三個「瘋狂提問」的階段。瑪格麗特·麥克萊根研究兒童語言發育30年,是雪梨大學學士,麥考瑞大學碩士,倫敦大學學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