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方迎來初雪,整個山西都開始飄起了雪花,而雪天道路溼滑易出事故,所以很多人會選擇坐高鐵出行。
出於同樣的顧慮,臨時從12306上選了最近的一趟車次,結果候車時發現這趟列車的行程是運城---嘉興,頭皮一麻,以為買錯了票,結果一驗證發現票無誤,列車行程也沒有問題,原來是遇到了一場現實版、真實版的「南轅北轍」。
方向上的「上山採珠」
車程的起點是從山西運城,終點是浙江嘉興,按照地理上的理解,車次應該是從運城直奔向南,經過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即可,如果從客流上考慮,可以繞行上海、再到嘉興也是正常的方案。然而,現實中的路線卻是動車組從運城站開出,卻一路向北,直奔太原,再偏轉向東,直抵石家莊,然後才是沿著京滬線一路向南,經過鄭州、合肥、南京、蘇州、無錫、上海,最後抵達嘉興。
明明要向南去,偏偏先要往北,就像黃河一樣,走出了一個大大的「幾」字。原來小時候所學的南轅北轍的典故,不再只是故事裡的傳說,今天就成了一個真真實實的存在;也沒有了典故裡的嘲諷,卻只有地形空間上的無奈。
地形上的」犬牙相制「
山西的地形,往大了說是兩山夾一河,即東邊是太行山脈、西邊是呂梁山脈、中間是汾河河谷帶;往小了說是六大盆地一連串,從北向南分別是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晉東南盆地(或稱為上黨盆地)。
怎麼形容這樣的地形呢?表裡山河、溝壑縱橫、地勢險峻、峰巒起伏,這些詞彙都不為過。
自古以來,山西的對外出口基本上就是目前的京昆線、京藏線的走勢,而作為南大門的運城,卻並不在這兩個國家主幹道上,受地形限制,只有一個風陵渡作為西南出口,要通往中原地帶或者去往南方城市,最近的路線就是繞開正南環繞的中條山,而直達三門峽的路線雖然經過了多年的施工,但目前依然沒有開通,所以才就有了開頭的運城往上海方向的列車要「南轅北轍」出行的尬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