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新研究繪製出SARS-CoV-2的高解析度基因圖譜,並指出這種病毒...

2020-12-25 生物谷

2020年4月10日訊/

生物谷

BIOON/---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導致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最新統計,截至2020年4月10日,SARS-CoV-2已在全球疫情大爆發中讓超過158萬人受到感染,並導致94800多人死亡。當前,尚未批准任何抗病毒藥物用於治療SARS-CoV-2或任何其他引起人類疾病的冠狀病毒。

在1977年,Jean Medawar和Peter Medawar寫道,病毒「只是包裹在蛋白中的一條壞消息」。SARS-CoV-2中的「壞消息」是這種新型冠狀病毒以非常長的核糖核酸(RNA)分子的形式攜帶它的神秘的基因組。在與COVID-19大流行的鬥爭中,世界似乎迷失了方向,無法發現這種冠狀病毒(SARS-Cov-2)的組成。作為一種RNA病毒,SARS-Cov-2進入宿主細胞並複製它的基因組RNA(gRNA),並產生許多較小的稱為「亞基因組RNA(subgenomic RNA)」的RNA。這些亞基因組RNA用於合成SARS-Cov-2所需的各種蛋白(刺突蛋白和包膜蛋白等)。因此,這些較小的RNA是幹擾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徵服我們的免疫系統的良好靶標。儘管最近的研究報導了SARS-Cov-2的RNA基因組的序列,但是它們只能預測它的基因可能在哪裡,從而讓這個世界仍然迷失方向。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首爾大學和韓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員成功地剖析了SARS-CoV-2 RNA基因組的結構。他們通過實驗證實了這些預測的亞基因組RNA的存在,並且它們可經核糖體翻譯為病毒蛋白。此外,他們分析了每個亞基因組RNA的序列信息,並揭示了這種病毒的基因在基因組RNA上的準確位置。相關研究結果以論文手稿的形式在線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architecture of SARS-CoV-2 transcriptome」。論文通訊作者為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RNA研究中心的Kim V. Narry教授和Chang Hyeshik教授。

圖片來自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04.011。

Kim說,「我們不僅詳細描述了SARS-CoV-2的結構,而且還發現了許多新的病毒RNA和這些病毒RNA上存在的多種未知的化學修飾。我們的研究提供了SARS-CoV-2的高解析度圖譜。該圖譜將有助於了解這種病毒如何複製以及它如何逃避人類防禦系統的監視。」

先前已知10個亞基因組RNA組成了SARS-CoV-2的病毒顆粒結構。但是,這些研究人員證實實際上僅存在9個亞基因組RNA,這就使得剩下的一個亞基因組RNA作廢了。他們還發現,由於RNA融合和缺失事件的發生,存在數十種未知的亞基因組RNA。

Kim說,「儘管還需要開展進一步的研究,但是這些分子事件可能導致冠狀病毒進化相對較快。此外,我們在這些病毒RNA上發現了多種未知的化學修飾。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化學修飾的作用,但是它們很可能有助於這種病毒可以避免來自宿主的攻擊。」

這些研究人員提出,這些經過化學修飾的病毒RNA可能具有與未修飾的RNA不同的新特性,即便它們在RNA鹼基序列方面具有相同的

遺傳

信息。他們認為,如果他們發現這些RNA的未知特徵,那麼這些發現可能會為對抗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提供新的線索。這些新發現的化學修飾也將有助於了解這種病毒的生命周期。

這項研究取得成功的背後是這些研究人員組合使用兩種互補的測序技術---DNA

納米

球測序(DNA nanoball sequencing)和

納米

孔直接RNA測序(nanopore direct RNA sequencing)。

納米

孔直接RNA測序可直接分析整個長病毒RNA,而不用事先將它片段化。常規的RNA測序方法在讀取RNA之前通常需要一步一步地將RNA切割並轉換成DNA。與此同時,DNA納米球測序只能讀取短片段,但具有可以高精確地分析大量序列的優勢。事實證明,這兩種技術在分析病毒RNA方面具有很高的互補性。

Kim指出,「如今,我們獲得了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高解析度基因圖譜,該圖譜指導我們在所有的SARS-CoV-2 RNA(轉錄組)和所有經過化學修飾的RNA(epitranscriptome,即表觀轉錄組)上找到每個基因的每個鹼基存在的位置。如今是時候探究這些新發現的基因的功能以及病毒基因融合的內在機制。我們還必須研究RNA修飾以便觀察它們是否在病毒複製和免疫應答中發揮作用。我們堅信我們的研究將有助於開發

診斷

試劑和治療性藥物,以便更有效地與這種病毒作鬥爭。」(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Dongwan Kim et al. The architecture of SARS-CoV-2 transcriptome. 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04.011.

2.New coronavirus (SARS-CoV-2) mapped out
https://phys.org/news/2020-04-coronavirus-sars-cov-.html

相關焦點

  • 新研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微環境的發育圖譜
    新研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微環境的發育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32:16 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Jason R. Spence小組研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微環境的發育圖譜。
  • 多篇文章揭示SARS-CoV-2刺突蛋白的弱點
    他的研究生Jan Walther Perthold構建出的一幅圖片顯示這些聚糖作為模糊的小球覆蓋著刺突結構。就像Amaro的模型一樣,這揭示了這些聚糖是多麼普遍,它們對任何可能與刺突結構結合的抗體構成了嚴重的障礙。Amaro說,通過繪製聚糖盾牌(glycan shield, 即聚糖屏障)的圖譜,科學家們應該更容易找到合適的抗體,從這種聚糖屏障的孔隙中穿過。
  • 科學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發育的時空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發育的時空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7:36:06 英國牛津大學Alison Simmons、HashemKoohy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發育的時空圖譜
  • Science:新研究揭示融合前後的SARS-CoV-2刺突蛋白呈現出不同的形狀
    Chen及其同事們利用低溫電子顯微鏡技術,建立了SARS-CoV-2和細胞膜融合前和融合後的刺突蛋白結構。他們顯示,在融合後的狀態下,這種刺突蛋白呈現出一種剛性的髮夾形狀,並摺疊到自己身上。耐人尋味的是,他們還發現,在SARS-CoV-2沒有與ACE2受體結合的情形下,這種蛋白有時會過早地從原來的「融合前」形狀變成「融合後」形狀。
  • 科學家繪製出T細胞受體庫的功能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T細胞受體庫的功能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6:23:57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Tao Wang課題組通過單T細胞轉錄組學繪製出T細胞受體庫的功能圖譜
  • 重磅:艾倫研究院發布單細胞解析度水平的小鼠腦3D圖譜——CCFv3
    「我們希望它能被神經科學研究共同體中更多的同行接受,成為新的標準參考圖譜。為此我們公開了圖譜和相關工具,以方便同行將新的數據和更多類型的數據整合進相同的空間環境中,並相互比較,這樣一來,隨著我們對大腦的了解越來越深,圖譜本身也會不斷更新。」艾倫腦科學研究院的Lydia Ng(本研究通訊作者之一)表示。
  • Cell:構建出人類免疫細胞圖譜,可確定遺傳變異對基因表達的影響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LJI)的研究人員分享了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對於破譯這種自然遺傳變異如何影響免疫系統保護我們健康的能力至關重要。但是,這些關聯性並沒有輕易地揭示出這些變異如何影響細胞功能,或者表明科學家們如何可能進行幹預以降低風險或治療疾病。許多這些變異發生在基因之間的很大程度上未知的基因組DNA序列中,這些DNA序列可能指導細胞如何以及何時使用某些基因,但是它們實際調節哪些基因仍然是個謎。
  • 科學家們成功繪製出首個人類心臟神經元的3-D圖譜!
    3-D圖譜;機體心臟的正常功能是由機體的控制中心—大腦,通過一種非常複雜的神經網絡來維持的,當這種「交流」被幹擾時就會誘發心臟病,包括心臟病發作、心源性猝死和血液供應問題等。研究者James Schwaber博士表示,ICN是我們理解神經學和心臟病學之間的一個空白,我們的目的就是通過提供ICN的解剖學架構來填補這一空白;除此之外,大腦是唯一一個擁有如此詳細高解析度3-D圖譜的器官,實際上研究人員所創建的是心臟神經系統的第一個全面的路線圖,其它的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其作為參考來回答一系列關於ICN中不同神經元的功能、生理學特徵和連接等多種問題。
  • Cell論文詳解在SARS-CoV-2感染和細胞因子休克症候群中,TNF-α和...
    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11月18日在線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ynergism of TNF-α and IFN-γ triggers inflammatory cell death, tissue damage, and mortality in SARS-CoV-2 infection and cytokine shock syndromes」。
  • 基於CRISPR-Cas9的側流分析法實現SARS-CoV-2的同時雙基因診斷
    基於CRISPR-Cas9的側流分析法實現SARS-CoV-2的同時雙基因診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4 15:53:08 近日,華南師範大學周小明課題組報導了一種基於CRISPR-Cas9的新冠病毒雙基因診斷技術
  • 兩篇Cell研究繪製腦腫瘤的免疫細胞圖譜!
    然後,他們整合了這些詳細、大規模的分析,以全面繪製每種腫瘤類型的免疫圖譜,並捕捉其固有免疫細胞功能狀態的差異。研究人員發現,小膠質細胞在低級別膠質瘤中佔主導地位,這種膠質瘤的特徵是一種被稱為IDH的酶發生突變。與正常的IDH基因相關的高級別膠質瘤或膠質母細胞瘤(GBMs)有更多的巨噬細胞從血液循環遷移到大腦TME中。Joyce說:"阻斷巨噬細胞向大腦浸潤的療法可能比清除小膠質細胞更有利於治療高級別膠質瘤。"
  • 科學家繪製出腦幹迴路內各種前肢動作的功能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腦幹迴路內各種前肢動作的功能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6:25:45 近日,瑞士巴塞爾大學Silvia Arber及其小組繪製出腦幹迴路內各種前肢動作的功能圖譜。
  • 艾倫研究所艾倫·瓊斯將卸任,曾領導繪製最完整「人腦基因圖譜」
    艾倫研究所由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於2003年創立,艾倫·瓊斯自創立之初就加入並領導繪製出了迄今最完整的「人腦基因圖譜」,幫助科學家和醫學工作人員更好地理解各種精神疾病和大腦疾病,並研發出新的藥物和治療方法。近日,西雅圖艾倫研究所(Allen Institute)總裁兼CEO Allan Jones(艾倫·瓊斯)宣布他將於2021年卸任。
  • 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COVID-19,Science期刊最新研究進展一覽...
    2020年2月11日,世衛組織將這種疾病病重命名為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同一天,負責分類和命名病毒的的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的冠狀病毒研究小組在bioRxiv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該研究小組已經決定,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是導致2002-2003年爆發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SARS-CoV)的變種。
  • 中國學者首次繪製靈長類動脈血管衰老的單細胞圖譜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landscape of primate arterial aging)」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以猴為研究對象,首次繪製了靈長類動脈血管衰老的單細胞基因表達圖譜,同時揭示長壽基因FOXO3A的表達下調是血管衰老的重要驅動力。心血管疾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由於血管負責全身各個組織的養分供應,增齡伴隨的血管衰老將直接導致人體臟器功能的衰退。
  • Cell:線蟲中全腦神經元鑑定的多色圖譜
    1、Cell:線蟲中全腦神經元鑑定的多色圖譜2020年12月29日,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Eviatar Yemini等研究人員在期刊《細胞》上發表了題為「NeuroPAL: A Multicolor Atlas for Whole-Brain Neuronal Identification in C. elegans.」的研究論文,繪製出線蟲中全腦神經元鑑定的多色圖譜
  • 《自然》:你得過的感冒,可能會改變新冠感染的嚴重程度
    研究中,科學家們從18名確診新冠患者的血液內分離出了免疫細胞,並用合成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片段,對這些細胞進行刺激。其中,15名患者(83%)的輔助T細胞(T-helper cell)得到了激活,表明免疫系統有了響應。 「這和我們預期的完全一致。這些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正在對抗這種新型病毒,因此在體外產生了同樣的反應。
  • 多篇論文揭示新冠病毒變體D614G可能更具傳播性
    2020年11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今年3月之前,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分離並測序的大部分SARS-CoV-2基因組編碼這種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胺基酸位點614上的天冬氨酸(D)。到了4月,大多數SARS-CoV-2基因組序列發生了一個突變,將這個位點的D轉化為甘氨酸(G)。
  • Hi-C圖譜和ChIA-PET圖譜技術有助解析基因組三維結構
    如果將人的所有染色體相連並充分伸展的話,其長度可達2米左右,如此龐大的DNA鏈要全部儲存在直徑約10微米的細胞核中。此外,基因及其調控元件需要交流,染色質必須打開,允許轉錄和複製。因此,人們常常提出這樣的疑問:「基因的線性順序與空間排布如何關聯?」「基因如何被遙遠的元件所調控?」。
  • 最新研究!這種疫苗如果研製成功可通用對抗新冠、SARS、MERS病毒
    6月28日,在國際著名的期刊《cell》上,一篇來自高福院士團隊的研究發表了。他們進行了一個專門針對冠狀病毒的一個特異性抗體的結合區域的疫苗設計。那麼這種疫苗進入人體以後,人體激發的免疫力就能專門結合特異性蛋白的這個區域,而人體就產生這樣的抗體來結合冠狀病毒的特異性區域。因此,這樣的設計非常高明,它不但能夠對付新冠病毒,而且對於所有的冠狀病毒類,這種疫苗都能跟它產生抗體發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