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科學家們成功繪製出首個人類心臟神經元的3-D圖譜!

2020-12-17 生物谷

2020年5月3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iScience上題為「A Comprehensive Integrated Anatomical And Molecular Atlas Of Rat Intrinsic Cardiac Nervous System」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託馬斯傑斐遜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繪製出了首張人類心臟神經元的3-D圖譜;機體心臟的正常功能是由機體的控制中心—大腦,通過一種非常複雜的神經網絡來維持的,當這種「交流」被幹擾時就會誘發心臟病,包括心臟病發作、心源性猝死和血液供應問題等。作為一個額外的安全層,心臟有自己的「小型大腦」,稱之為心臟內的神經系統(ICN,intracardiac nervous system),其能夠監測並糾正交流過程中的任何障礙。

圖片來源:Achanta et al.-iScience

ICN對於支持心臟健康非常重要,其甚至能在心臟病發作時保護心肌免受損傷,但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ICN是如何發揮這些作用的,因為研究人員並不清楚組成ICN的神經元是如何進行組織的,以及其在心臟中的具體位置到底在哪裡,這些神經元又是如何相互連接的以及其分子特性到底是什麼。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就通過研究以前所未有的細節回答了這些問題。

研究者James Schwaber博士表示,ICN是我們理解神經學和心臟病學之間的一個空白,我們的目的就是通過提供ICN的解剖學架構來填補這一空白;除此之外,大腦是唯一一個擁有如此詳細高解析度3-D圖譜的器官,實際上研究人員所創建的是心臟神經系統的第一個全面的路線圖,其它的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其作為參考來回答一系列關於ICN中不同神經元的功能、生理學特徵和連接等多種問題。

這項研究利用了來自不同研究小組和行業夥伴的技術和專業知識,最終研究者開發出了一種雙重途徑,其中一種方法主要是利用一種稱之為「刀形掃描顯微鏡」(KSEM,Knife-Edge Scanning Microscopy)的新型成像技術,其能幫助研究者構建整個嚙齒類動物心臟的3-D模型,這是這項技術首次應用於心臟研究的案例;第二種方法則是利用一種稱之為雷射捕獲顯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的技術來對單個神經元進行採樣和基因表達分析,同時還能繪製出其在心臟3-D結構中的位置圖譜。

研究者表示,並不像大腦,心臟是不對稱的,所以他們必須想辦法維持所成像的心臟的一致性;這種3-D圖譜就能揭示迄今為止ICN的複雜特性,研究者發現,組成ICN的神經元存在於心臟底部(頂部)一連串的集群中,即心臟的靜脈和動脈進出的地方,也會延伸到心臟後部的左心房處,其位置更靠近某些關鍵的心臟結構,比如竇房結等。研究者Jonathan Gorky表示,我們都知道竇房結在產生心率和維持節奏方面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一直以來我們都懷疑是否能觀察到是否在其周圍能夠看到神經元的聚集現象,而觀察到ICN的功能及神經元的精確分布與心臟解剖學結構之間的關係,讓研究人員覺得非常有意思。

圖片來源:Achanta et al.-iScience

單一神經元的基因表達分析也指出了此前未知的分子身份或表型的多樣性,如今研究者發現了多種不同類型的神經調節因子和受體,這就意味著機體心臟中不僅有能夠開啟或關閉活性的神經元,還存在能調節ICN活性的神經元。當研究者比較雄性和雌性大鼠的心臟時他們發現,在空間和基因表達上,神經元的組織方式或許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這或許就能幫助研究者解釋為何男性和女性在心臟病患病風險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研究者Moss表示,目前我們正在試圖創建豬心臟內在神經系統的3-D模型(因為其在解剖學上更接近人類心臟)以進一步探索相關問題。

這項研究計劃是NIH研究項目(SPARC)的一部分,該項目旨在促進治療設備的開發,從而調節機體神經電活性來改善器官的功能,大約30年前,研究人員就發現,諸如迷走神經等周圍神經對諸如心臟等機體器官非常重要,刺激這些神經組織甚至可以治療某些人類疾病;但這些研究並未告訴研究人員刺激的水平、頻率和位置到底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研究者Vadigepalli表示,如今我們知道了神經元和心臟結構的關係,我們就可以問這樣的問題了,即刺激某個未知或者選擇性地刺激特定的神經元是否會產生影響呢?

研究人員很高興他們所開發的流程/策略如今能被SPARC研究項目的其它研究小組所使用,目前研究者的方案使用的是日常的實驗材料和技術,其是高度可複製的,而且可以擁有其它器官系統,不僅能夠對神經元圖譜進行繪製,還能對其它微型結構進行圖譜繪製。最終研究人員希望能為人類心臟創建一種3-D圖譜(健康狀態和疾病狀態下),同時他們也為後期更為深入的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1】Sirisha Achanta, Jonathan Gorky, Clara Leung, et al. A Comprehensive Integrated Anatomical and Molecular Atlas of Rat Intrinsic Cardiac Nervous System, iScience (2020) doi:10.1016/j.isci.2020.101140

【2】The first 3-D map of the heart's neurons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繪製出T細胞受體庫的功能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T細胞受體庫的功能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6:23:57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Tao Wang課題組通過單T細胞轉錄組學繪製出T細胞受體庫的功能圖譜
  • 科學家繪製了人類骨骼肌發育的首個路線圖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再生醫學和幹細胞研究中心的一個跨學科研究團隊繪製了首個人類骨骼肌發育的路線圖。相關論文發表在《細胞·幹細胞》雜誌上,確定了從早期胚胎一直到成年存在於骨骼肌組織中的各種細胞類型。
  • 科學家繪製人類巨噬細胞發育圖譜
    科學家繪製人類巨噬細胞發育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2 13:37:02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劉兵、新加坡免疫協作組Florent Ginhoux、暨南大學基礎醫學院蘭雨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了人類巨噬細胞的發育圖譜
  • 科學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發育的時空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發育的時空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7:36:06 英國牛津大學Alison Simmons、HashemKoohy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發育的時空圖譜
  • 科學家首次繪製出大腸桿菌的功能蛋白質圖譜
    科學家首次繪製出大腸桿菌的功能蛋白質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0 13:03:13 德國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Mikhail M.
  • 科學家們繪製小鼠大腦的詳細3D結構圖譜
    據外媒BGR報導, 科學家們近日已經完成一個歷時三年的項目,其旨在為實驗室小鼠的大腦製作一個詳細的3D結構「圖譜」。 由此建立的模型將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使用嚙齒類動物進行的治療和測試的效果。考慮到這一點,研究人員想儘可能多地了解小鼠的大腦是有道理的,一個為期三年的項目剛剛完成了有史以來最完整的小鼠大腦「圖譜」。在 《細胞》 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研究人員對小鼠大腦的每個結構進行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研究。這項工作的成果是一個豐富詳細的3D模型,其他科學家可以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使用。
  • 我國科學家繪製世界上首個水稻根組織單細胞圖譜
    記者從中國農科院獲悉,我國科學家近日成功繪製了世界上首個根組織單細胞解析度轉錄組圖譜,研究由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物耐性調控與改良創新團隊和其合作者共同完成,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在植物整個生命過程中,根尖在不斷地分化發育,形成的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礦質元素,參與植物與生物或非生物信號的互作,並起到固定植株的作用。
  • ...課堂】我國科學家繪製肺腺癌分子圖譜,給蛋白質「畫像」有什麼用?
    研究工作對103例臨床病人的肺腺癌和癌旁組織進行了蛋白質表達譜和磷酸化翻譯後修飾譜的深度解析,最終共鑑定到11119個蛋白產物和22564個磷酸化修飾位點,同時整合臨床信息和基因組特徵數據分析,深度構建了基於蛋白質組的肺腺癌分子圖譜全景。
  • 科學家繪製出腦幹迴路內各種前肢動作的功能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腦幹迴路內各種前肢動作的功能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6:25:45 近日,瑞士巴塞爾大學Silvia Arber及其小組繪製出腦幹迴路內各種前肢動作的功能圖譜。
  • 首張「癌症轉移圖譜」問世!集合500個人類癌細胞系轉移規律
    12月9日,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 Broad 研究所(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的資深科學家金鑫和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他們巧妙地利用 DNA 條形碼技術,將 503 株人類癌細胞系注入到小鼠體內,得到了一份珍貴的癌細胞轉移圖譜(Metastasis Map, MetMap)。
  • 新研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微環境的發育圖譜
    新研究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微環境的發育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32:16 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Jason R. Spence小組研繪製出單細胞解析度下人類腸道微環境的發育圖譜。
  • Science:首次構建出人腦細胞結構數字圖譜---Julich-Brain
    2020年8月1日訊/生物谷BIOON/---Julich-Brain是第一個人腦三維圖譜的名稱,它以微觀解析度反映了大腦結構的變化。該圖譜有近250個結構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都是基於對10個大腦的分析。24000多張極薄的大腦切片由專家們進行數位化處理、三維組裝和繪製圖譜。
  • 人腦的「地圖」——腦圖譜
    人類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如果大腦「生病了」,醫生怎樣才能快速找到病灶、進行精準治療呢?想要解答這些問題,我們首先要對大腦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大腦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為了了解人腦的結構和功能,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 艾倫研究所艾倫·瓊斯將卸任,曾領導繪製最完整「人腦基因圖譜」
    艾倫研究所由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於2003年創立,艾倫·瓊斯自創立之初就加入並領導繪製出了迄今最完整的「人腦基因圖譜」,幫助科學家和醫學工作人員更好地理解各種精神疾病和大腦疾病,並研發出新的藥物和治療方法。近日,西雅圖艾倫研究所(Allen Institute)總裁兼CEO Allan Jones(艾倫·瓊斯)宣布他將於2021年卸任。
  • 中國科學家繪製人類海馬體發育的細胞圖譜和基因調控網絡
    該工作系統闡明了人海馬體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和細胞命運決定因子,繪製了高精度發育細胞圖譜,解析了海馬發育過程中的不同細胞類型及其關鍵的分子與調控網絡。海馬體,是由端腦的內側區域發育而來,是大腦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特殊結構。
  • 明略科技HAO圖譜Open API:開放企業級知識圖譜構建能力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首個語音實時生成圖譜的企業級知識圖譜開發工具包。由深度學習掀起的這波 AI 浪潮極度依賴數據,經過 10 年的發展,深度學習在一些場景應用上已經面臨瓶頸。業內有一種聲音得到了大量認同:人工智慧的進一步發展與突破,需要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的突破,知識圖譜能有效從數據中挖掘出知識,以更具可解釋性的 AI 指導人類在更多複雜場景中的智能決策和行動。
  • 科學網—高質量核桃基因組圖譜繪製成功
    核桃基因組圖譜   裴東供圖 本報訊 核桃是世界重要的木本油料和珍貴用材樹種,核桃堅果位居世界「四大堅果」之首。 論文通訊作者、林科院林業研究所研究員裴東告訴《中國科學報》,他們利用二代和三代測序技術,結合Hi-C、遺傳圖譜和物理圖譜等手段,獲得了高質量、染色體水平的核桃基因組序列,該基因組大小為540 Mb,Contig N50為3.34 Mb,注釋了39432個基因。 基於高質量基因組圖譜,研究人員還得到了黑核桃、野核桃和核桃楸等5個種的染色體級別基因組序列。
  • 中國學者首次繪製靈長類動脈血管衰老的單細胞圖譜
    該研究以猴為研究對象,首次繪製了靈長類動脈血管衰老的單細胞基因表達圖譜,同時揭示長壽基因FOXO3A的表達下調是血管衰老的重要驅動力。心血管疾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由於血管負責全身各個組織的養分供應,增齡伴隨的血管衰老將直接導致人體臟器功能的衰退。
  • 人、豬、鼠大腦蛋白質圖譜問世,進攻人類科學最後的前沿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繪製的新大腦圖譜資源基於對涵蓋 27 個大腦區域的近 1900 個大腦樣本的分析,將來自人腦的數據與來自豬和小鼠大腦的相應信息相結合。人類蛋白質圖譜大腦輪廓研究小組負責人,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神經科學系研究員 Jan Mulder 博士說:「神經遞質系統的一些分子成分,特別是對釋放的神經遞質和神經肽有反應的受體,在人和小鼠中表現出不同的模式。這意味著在選擇動物作為人類精神和神經疾病的模型時應謹慎行事。
  • 科學家繪製出患者來源腫瘤異種移植物在傳代過程中拷貝數保守性的...
    科學家繪製出患者來源腫瘤異種移植物在傳代過程中拷貝數保守性的分析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24:49 美國傑克遜實驗室Jeffrey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