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豬友巴巴
農村俗語「男對凸,女對凹;寧過窮,不娶生妻」,到底啥意思?
俗語在農村,被廣為流傳,上到七旬老漢,下到孩提,都能說上幾句!對於這些流傳在農村的俗語來說,大多數與農事有關,講述的是「不違農時」,比如說「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比如說,「七月棗,八月梨,九月柿子滿大集」。當然,對於俗語來說,反映著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也比較拗口,沒有老人的點撥還不了解其中的道理,比如說,今天我們談論的這句俗語「男對凸,女對凹;寧過窮,不娶生妻」,到底是啥意思呢?
首先我們先討論下,上半句「男對凸,女對凹」,從字面上來看,「凸」「凹」是一種象形文字,是反映兩種不同的性格或特徵的詞彙!對於「凸」來說,是力量的象徵,它能突破重重的阻礙堅強的向上,具有韌勁,更具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比如一些堅韌巖石下的種子,能夠突破不利的條件,長成參天大樹,這也是力量的象徵!而對於「凹」來說,在平面以下,能包容一切!
而對於男女來說,他們的性格以及在家庭中的位置,和所要肩負的責任,與「凸凹」字面含義類似,尤其是,男子的陽剛性格,以及堅毅不屈不撓,勇攀高峰的特性與「凸」高度吻合,自然也就有了「男對凸」的引申之意了!而對於女子來說,家庭最為重要,而這其中不僅要照顧家人的起居,還要面對各種人情往來,是家庭穩定幸福的調和劑,與「凹」字一樣,具有包容的性格,因此有了「女對凹」的解釋!
其次,對於俗語的下半句「寧過窮,不娶生妻」來說,這要有具體的場景了,這句俗語,在筆者看來,更趨向於古時封建的社會!在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來看,似乎已經不足道哉了!在古代,所謂「生妻」也就是離婚後的女人,在現代離婚現象比較常見,離婚也不是什麼稀罕事!可是在古代,卻是十分罕見的,對於女子來說,除非做出很出閣的事情,才會被一紙休書休回老家!因此,對於被「休回」老家的女子來說,即便容貌如何姣好,可是卻是流言蜚語的發生地,即便是家裡窮的人家,也不願去娶,這主要是礙於女子品行的考量,礙於世俗的議論,也礙於前任的騷擾,自然會比較的慎重!
當然,對於這種現象,在如今的農村已經作古了,在眼下,隨著農村娶妻的困難,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二婚女」也逐漸被追捧,這與現實有關,在者,對於離婚後的女人來說,更懂得生活,也更會體貼人,更會珍惜現有的生活,這也是,當前農村娶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選擇!
農村俗語「男對凸,女對凹;寧過窮,不娶生妻」,到底啥意思?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謝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