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生妻」究竟指的是什麼

2020-12-24 阿森說文化

「常言一日夫妻百日恩,相隨百步也有徘徊之意,一個熱突突人兒,指頭兒似的少了一個,如何不想不疼不思念的!」——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

一日夫妻百日恩,彰顯出夫妻間的深厚感情。當然,在我們身邊有很多與夫妻相關的俗語,例如有一句俗語叫「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生妻」指的是什麼?又為何不能娶?

古代社會雖然比較落後,但這些俗語卻是古人生活中智慧的結晶,所以能夠流傳至今,其中自有道理。這些俗語的總結,充滿了智慧,對現今仍有較大的意義,這一句「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就暗含了很深的道理。

在古人心中,男子娶妻非常重要。他們在娶妻的過程中,要考慮很多事情。古代社會等級制度嚴格,就算是年齡也被劃分為各個級別,所謂「生妻」是指十五、六歲的少女,她們貌美如花,卻不懂得人間的疾苦,這些少女心存美好的幻想,不懂人情世故,以自我為中心,對生活有著很高的期望。

在「漢書」中,就曾記載過,蘇武的妻子是典型的生妻。蘇武曾在前線打仗,下落不明,家人尋找無果,但其實蘇武並沒有犧牲,並且他還得知自己15歲的妻子另嫁他人的消息。生妻便是指那些丈夫尚在而改嫁他人的女子。

妻子選擇幸福沒錯,但是在還沒有弄清自己丈夫生死的情況下,就急匆匆地另嫁人家,這種做法難免會落人口實,受到別人的議論。古代社會比較落後,女人要遵從三從四德的婦道,如若改嫁更是被人看不起。這些改嫁的女子會給丈夫及家人抹黑,帶來很多煩惱,因此古人不願意娶這些改嫁的女子。

寡婦則不同了,她們並非是主動的想另嫁他人,並且經歷過一段婚姻,她們更明事理,懂得如何和家人相處,說話辦事都深思熟慮,很是體貼,甚至因為經過喪夫之痛,吃過很多苦,所以變得更加珍惜生活,對丈夫及家人細緻入微。

其次,再看生妻的身體素質。我國古代社會以農耕為主,在小農經濟主導的社會中,大多數人家的收入都要靠勞動。女子不用出門做家務,這時,她們的體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女子嫁過去之後,需要耕地、負責生活瑣事等,需要有較好的身體素質。

可生妻的年齡很小,因此無論是料理家事還是下地去務農,體力都不如寡婦強壯,甚至還會給家中帶來其他的壓力。如果遇到一些比較懶惰的生妻,更是使得一大家子生活困苦;反觀寡婦的年齡一般比較大,已經經歷了世間的疾苦,有勞動技能,可以操持家務,不用讓家人為其擔心,這便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丈夫及家人的生存壓力。

寡婦從懵懂到日益成熟,經歷了很多,她們既懂事又有體力,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寡婦自然排在首選之列。

最後,生妻的生育風險很大。生妻的年齡比較小,即使古人結婚年齡較早,但這些生妻並沒有發育成熟,這種情況下懷孕生子,則會帶來安全隱患。加之當時的社會生產力較差,醫療條件不高,如若生妻落下病甚至是難產,則會給家中帶來巨大的風險,增加丈夫的壓力。

與此同時,寡婦的年齡則偏大一些,但其生育能力也更強。寡婦並非四、五十歲,古人結婚較早,因此寡婦年齡一般在二十四歲左右,這時候是很好的生育年齡,所以生育風險更低。加之寡婦往往都溫柔賢惠,更能夠給孩子及家人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因此這些沉穩的寡婦,則更受普通人家的歡迎。

以往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寡婦並不受歡迎,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之中,寡婦遠比這些生妻更受重視。女性在古代雖然地位較低,卻是一個家庭的重要紐帶,成家立業過程中,女性地位舉足輕重。男子都希望尋找一個與自己心意相通,溫柔賢惠的女子。相比於這些生妻,寡婦的性格沉穩,有生活經驗,為人溫柔和善。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蘇武《留別妻》

不過這也已是古時過於落後的想法了,現代社會人們更看重的是彼此的感情,而很少被外在因素影響。夫妻恩愛的愛情令人嚮往。而如若丈夫撒手人寰,只剩妻子一人,她們則可改嫁,再擇良人。無論是生妻和寡婦,都會有自己的喜愛者,也有機會遇到所喜歡的人。

參考資料: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

蘇武《留別妻》

相關焦點

  • 俗語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這是古人用來進行天氣預測的俗語,由於古代沒有如今這樣發達的科技可以預測天氣,所以他們只能總結生活中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當作推測天氣的依據。時至今日,這些俗語,也有很大的實用性。不過,既然有比較有價值的俗語,那勢必也有沒有什麼價值的俗語。我們曾聽說過的「寧娶寡婦,不娶生妻」,是何意?這句俗語到了二十一世紀還適用嗎?
  • 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什麼意思?什麼是「生妻」?
    其實,婚姻觀早在千百年前便已經出現,只不過當時,它是用俗語表達出來的。正如:「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就是古代婚姻觀的一種。何為寡婦?何為生妻?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古人為什麼會這樣說?一、寡婦和生妻「寡婦」一詞,我們相對容易理解一些,儘管是如今的社會,我們也經常聽到「寡婦」一詞。
  • 農村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是什麼意思?現在還適用嗎?
    農村的俗語有很多,有的比較容易理解,有的就比較晦澀難懂,今天我們一起來解讀一下這句農村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寡婦」這個詞我們都知道,就是丈夫已經辭世的女人,那麼「生妻」是什麼意思呢?那麼,為什麼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呢?
  • 俗話說:「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生妻
    不同於以往,這些年輕人會更注重個體的情感表達,這也讓社會主流的婚戀觀慢慢的發生了變化,比如不婚主義,晚婚主義,丁克主義等等。這樣的人群變多了,還有一批人把婚戀當兒戲,他們喜歡朝三暮四,花天酒地,這部分人如果生活的古代可能就是有名的浪子了。
  • 老祖宗忠告:「寧娶寡婦,不娶生妻!」,什麼是「生妻」?
    「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一句俗語非常有意思。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句俗語當中的思想內核。在古代男尊女卑,女人的地位要比男人低很多。有一個成語:「鰥寡孤獨」,是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無依無靠的人。我們常說「鰥、寡、孤、獨」這四類人是很不幸的人,而寡婦就是其中一類。
  • 俗語所說的「寧娶寡婦,不娶生妻」是啥意思
    每一句俗語,都是千百年來人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總結出來的方法或者道理,所有的俗語都有幾個相同的特徵:讀起來朗朗上口,言簡意賅,有的蘊含哲理,也有的充滿封建糟粕。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句市井氣息十足的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句話的表達的其實就是它字面上的意思:寧願娶寡婦,也不要娶生妻。
  • 俗話說得好:「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其中「生妻」是什麼意思?
    除了這些求娶的儀式流傳下來,還有一句老話也傳了下來。俗話說得好:「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句話一直還是很多老一輩的婚嫁固有觀念,那麼其中「生妻」是什麼意思?我們都知道,在舊社會,對於女性有很多戒規禁律,比如說《女德》,比如說七出之條。
  • 俗語:寧窮死,也別娶生妻,生妻是啥意思?
    古人有這麼句話:「寧窮死,也別娶生妻」。」這句話大致意思就是說,1個人再怎麼窮,就算找不到媳婦兒,也別娶生妻。那麼這個「生妻」是指的什麼人呢?生妻有2個用法。最早出自李陵的《答蘇武書》一文中。李陵也為了投降的事寫信給好友蘇武,書中就把年輕的老婆指為「生妻」。「生妻」在很早的時候指年輕有活力的媳婦兒。不過到了後來這個詞就被引申為「守活寡的女人」。通常死了丈夫的人叫寡婦,但有的可憐女性卻在有老公的情況下守著活寡。古時,女人的社會地位不高,也很難有獨立的經濟能力,丈夫就是家裡唯一的經濟支柱。
  • 古人云「寧娶孀婦,不娶生妻」,「生妻」是指什麼,為何不能娶?
    俗話說得好:「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其中「生妻」是什麼意思?在古代,結過婚而後又獨居的年輕女人常分為兩種,一種是生妻,還有一種就是寡婦,寡婦字面意思好理解,就是年輕女子的丈夫已離世,那生妻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為什麼窮死都不能娶?
    在古時候有文化的文人墨客生活中有什麼感悟的時候,會寫成詩詞歌賦流傳下來,那麼當普通老百姓也有相同的感悟該怎麼辦呢?這就是我們如今膾炙人口的很多俗語的由來,可是其中有很多是帶著偏見的,比如說這句「寧窮死,別娶生妻」,究竟為什麼不可以呢?
  • 「寧窮死,別娶生妻」是啥意思?生妻指什麼,為什麼不能娶?
    然而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人對於婚姻都有著極大的恐懼,對於相愛的人來說,他們害怕在結婚之後,彼此之間的愛情會被消磨殆盡,因為生活的諸多矛盾而使愛情破碎;對於那些本來就是搭夥過日子的人來說,她們也擔心結婚之後會因為物質產生更多的衝突…而關於婚姻,古人就總結了一些經驗,比如說「寧窮死,別娶生妻」,這是啥意思呢?生妻指什麼,為什麼不能娶呢?
  • 古人為何說「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
    三、農村把「生妻」俗稱為「活人妻」舊時至今的農村,人們都把「生妻」稱之為「活人妻」。民間流傳有俗語,下面例舉幾句如下:不種道邊地,不娶活人妻。種地不種河灘地,娶妻不娶活人妻。好男不娶活人妻,好女不嫁寡婆公。從這俗語可看出,其中的語言風格和採用的比興手法,均是舊時鄉土語言。
  • 民間俗語:「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
    在古代,很多人都信奉"寧窮死,別娶生妻",這句俗語理解起來其實並不難。從字面意思我們就能夠判斷出這則俗語講的是一個人就算再怎麼落魄,也絕對不能娶"生妻"。那麼「生妻」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在古代就有相關的典故對於「生妻」做過介紹,所謂「生妻」指的是丈夫在世,但是改嫁的女子。那麼為什麼「生妻」不能娶呢?
  • 古代俗語「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為何窮死都不能娶?
    眾所周知,俗語是古代人們對生活經歷的反映,再總結為朗朗上口、簡練精練、廣為流傳。大部分的俗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有些俗語,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是完全不通用的,比如一句話「寧死不嫁」。俗語中的「生妻」不是指年輕的妻子,而是指「生妻去簾」,意思是年輕的妻子離開,說明白點是指「改嫁的女人」。遠古時期,改嫁的女子一般分為被休掉或丈夫去世的女子(也稱寡婦),為了生存必須再找夫家以求生存,這裡的被休掉或丈夫去世的女子特指被休掉或丈夫主動離開夫家的女子。
  • 俗語「寧勸賭,別勸嫖;寧窮死,別娶生妻」,其中生妻是何意思?
    文化少不了俗語,俗語結合了人類幾千年的智慧,也是我們老祖宗積累下的經驗,俗語是老人們總結的道理,通俗易懂卻涵義滿滿。我們常常聽人說,藝術來自於生活。許多 道理實際上就藏在了這一些接地氣的語言中,他們雖說表面看起來並沒有詩詞歌賦那般高大上,但它傳遞給我們的道理卻一點也不打折扣。
  • 農村俗語「生妻不娶,暗九不過」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生妻不娶,暗九不過」,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民間俗語:「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啥意思?
    那為什麼民間的俗語說「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明明可以娶妻,為何不娶? 文中的原話是「生妻去帷」。 實際上《答蘇武書》所描繪的情景,是蘇武回國之後家中的悲慘情景,而「生妻」其實是指「年輕的妻子」,並沒有太多其他的意思。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特別是到了宋朝以後,「生妻」逐漸就被人們認定為那些被休掉的女子,而且這類女子也逐漸被社會所拋棄,很難再嫁人。
  • 農村俗語「男對凸,女對凹;寧過窮,不娶生妻」,到底啥意思?
    文/豬友巴巴農村俗語「男對凸,女對凹;寧過窮,不娶生妻」,到底啥意思?俗語在農村,被廣為流傳,上到七旬老漢,下到孩提,都能說上幾句!對於這些流傳在農村的俗語來說,大多數與農事有關,講述的是「不違農時」,比如說「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比如說,「七月棗,八月梨,九月柿子滿大集」。當然,對於俗語來說,反映著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也比較拗口,沒有老人的點撥還不了解其中的道理,比如說,今天我們談論的這句俗語「男對凸,女對凹;寧過窮,不娶生妻」,到底是啥意思呢?
  • 老一輩人教誨未婚男人:「寧窮死,不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
    聽老一輩人教誨未婚男人說:「寧願窮死,也不能娶生妻」,這「生妻」到底是什麼?相信大家大家一定很好奇。其實「生妻」這個詞出自漢朝李陵的《文選·李陵<答蘇武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 李善 注引《漢書》:「 子卿 婦年少,聞以更嫁。」
  • 農村俗語:「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在農村,相信我們一定都聽到過許多耳熟能詳的俗語,這些俗語已然演變成一種民俗文化,是我們老一輩人辛勤總結出的寶貴經驗,需要我們後人好好去保存,將文化保留下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條關於人情世俗方面的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