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化效應?開放美豬進口將衝擊民進黨2022選舉

2020-12-15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圖源:臺媒

作者 柳金財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民進黨當局開放進口美豬政策議題持續延燒,國民黨捨棄議會路線,採取社會運動抗爭及議事杯葛策略,包括發動秋鬥走上街頭及在"立法院"議場丟擲豬內臟抗爭。與此社會抗爭、議事杯葛相串連是啟動罷免挺美豬「立委」案,如此便將政策議題倡議、議會抗爭路線及「罷免挺美豬立委」運動相串聯,其中第一個被點名的是民進黨籍臺北市「立委」吳思瑤。泛藍陣線結合政策議題及啟動罷免戰,已逐漸拉起2022年臺灣地方縣市長選戰序幕。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在11月24日至11月25日進行民調,當問及「若將選舉縣市長選舉,是否會投給支持放寬進口美豬與內臟的候選人?」結果顯示55%受訪者並不投挺美豬候選人,27.1%會投挺美豬候選人。55%受訪者不投挺美豬候選人,此比例即是泛藍支持群眾與中間選民,執政前後對開放美國美豬政策立場南轅北轍,政策呈現幾乎是髮夾彎突變,其政治衝擊效應即是降低中間選民對民進黨認同與支持度。無庸置疑,開放美國美豬政策疏離民進黨與許多中間選民、若干傳統支持者社會連帶關係,不利於2022年地方選舉。

首先,開放美豬進口降低民眾對民進黨支持度,恐衝擊民進黨地方選情,甚至比2018年選情更為嚴峻。儘管2022年臺灣縣市長選戰還有兩年,但民進黨內部已傳出選情普遍不樂觀聲浪。例如新潮流系民進黨「立委」林俊憲12月1日接受ETtoday《雲端最前線》節目訪問坦即言,民進黨選情「看起來沒那麼樂觀」,難以增加新版圖,守住舊有的縣市首長席位都有很大壓力,「新竹市、基隆市,甚至桃園市,這些都是民進黨的壓力」;「下次的縣市長大選,對民進黨就是很大一個考驗」。

儘管大部分的國民黨縣市長並無亮眼政績,也非所謂具有群眾魅力型「政治明星」,但民進黨要贏取這些縣市長也並非勝卷在握。前述民進黨內若干「立委」這樣悲觀的選情評估,與國民黨秘書長李幹龍評估將近攻取十六席及主席江啟臣設定當選席次無上限,正好形成一種強烈對比。這顯示開放美國美豬進口政策,不利於民進黨的整體地方選情發展;同時,也讓國民黨對地方選情更加樂觀。

其次,自國民黨與民間團體結盟進行秋鬥抗爭,及在「立法院」進行議事杯葛投擲豬內臟之戰後,一般民眾認為在野的國民黨逐漸學會抓住議題,儘管認為其在議會中丟擲豬內臟有所不妥、欠缺理性及損及形象;但民眾對民進黨的好感度下降,卻對國民黨的好感度往上走。秋鬥、豬內臟事件後,藍綠政黨民調呈現明顯變動,自認泛藍立場的民眾從15.5%增至25.3%,自認泛綠立場的民眾則從41.7%降至37.2%。尤其民進黨的政治操作流於負面效應,例如臺北市冠軍牛肉麵被指使用萊牛,以及信功被誤認為替民進黨當局背書而再加以解釋澄清等,此皆重創民進黨形象從而強化民眾厭惡感,提升對國民黨政黨支持度。

複次,民進黨當局開放美國美豬進口政策,凝聚國民黨支持者,卻疏離分化民進黨支持者;且越往北臺灣民眾反對力度越大,對民進黨中北部地區選情更為不利。例如《TVBS》調查顯示依政黨傾向來看, 民進黨支持者贊成進口者為46%,但不贊成者亦有40%;國民黨支持者不贊成則為91%,7%贊成進口。《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民進黨認同者有約61%贊成開放美豬,31%表示反對;國民黨認同者近98%反對,贊成者僅有2%。《臺灣民意基金會》與《TVBS》調查結果顯示,開放美豬政策利於凝聚泛藍選民對國民黨政策的支持度。

若依各縣市民意來看,《TVBS》調查顯示桃竹苗地區民眾不贊成進口的比例最高,有 71%;北北基、中彰投及雲嘉南地區不贊成比例則為約65%,高屏澎地區不贊成比例則較低,但仍有過半數的55%。《臺灣民意基金會》調查顯示,除民進黨執政的臺南市和高雄市反對者沒超過5成外,「六都」和其他縣市都是明顯有過半數的民眾持反對的態度,甚至有的將近7成民眾不贊成。這顯示開放美美豬政策不利於民進黨整體地方選情,除臺南、高雄、屏東執政縣市支持度較高外,其餘地方反對力度皆高於贊成聲浪,民進黨執政中央恐已陷入「孤島化」及「地方被中央包圍」泥淖中。

再者,民進黨以選舉獲勝目標為主軸政治思維,不利於政治傳承及拉抬選情。目前黨內傳出即將卸任各縣市首長越區參選地方首長之議,例如基隆市長林佑昌、桃園市長鄭文燦在無法原選區連任後,傳聞參選臺北市長;新竹市長林智堅改選桃園市長;衛福部長陳時中轉戰新北市長侯友宜。若此傳聞為真,這不僅顯示民進黨地方選舉政治人物傳承及治理危機;同時這種政治人物非來自地方本土,而是來自空降部隊,純粹是基於政治選舉勝選考慮。

固然傳統上,卸任縣市長改變從原服務選區離開職位後投入另外新選區,已有諸多案例及經驗,然而從卸任到新選區競選皆歷經一段時間經營選區過程,並非立即平穩接軌。例如蘇貞昌從屏東縣長轉戰臺北縣長、朱立倫從桃園縣長轉戰新北市長、李進勇從基隆市長轉戰雲林縣長,皆非立即轉換跑道,而是有一段另任其他職務及經營選區過程。

空降其他縣市長到另外地區競選,不僅排擠原來該區域有意競選經營者,難以整合地方資源、不利於黨內團結;同時也顯示民進黨在該地區政治人才培育斷層,在地域意識及認同運作下,給予競選對手政黨攻擊藉口。例如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則批評,已經第二任基隆市長及前代理民進黨主席林右昌近期政治行為,直指「現任的基隆市長,假日到臺北包場請大家看電影」,這可能是民進黨現任縣市首長想角逐下一個縣市的模式;平時周一到周五在原縣市認真參與地方事務,六、日即至別的縣市活動,「想要從基隆轉戰臺北,這個大概也是可以想像」。

第五,美國美豬進口政策誘發政黨一系列政治衝突,提供國民黨穩固地方選舉的誘因。2021年國民黨可能透過舉辦禁止進口含萊劑豬牛及其相關產製品公投,再搭配罷免挺美豬「立委」運動,達到宣傳造勢效果,搶奪臺灣社會中輿論及政策話語權。其中包括吳思瑤、範雲、張廖萬堅、黃國書、陳秀寶、林宜瑾、賴品妤、伍麗華等八位,已被國民黨點名背叛選民的民進黨籍立委,吳思瑤被藍營列名罷免第一人。同時,再連結國民黨執政縣市發揮「地方包圍中央」的政策影響力,反制民進黨執政中央的政策,這一開放美豬政策猶如滾雪球般將重擊民進黨執政基礎。

最後,國民黨將透過罷免支持美豬「立委」案及結合啟動公民投票、「地方包圍中央政治」圍堵效果,整合議題設定、公開宣傳及選舉造勢活動,在公共論壇中提供集體誘因及發揮集體動員能量,從而催化激勵泛藍及中間選民投票意願。透過批判美豬進口政策,成為國民黨組織動員及議題宣傳中介,猶如摧枯拉朽搬倒民進黨中央執政優勢。2018年國民黨曾贏取臺灣地方大選,即是透過「公投」議題操作創造網絡輿論聲量,取得政策話語權,從而有效動員選民支持熱情;相對於民進黨當局沒有提出任何「公投」議題,這恰恰提供國民黨宣傳造勢機會,民進黨反而喪失政策話語權,從而在選戰中難以發揮動員選民投票的效果。

整體而論,超過半數臺灣民眾對於民進黨當局允許美國美豬進口政策,感到不滿意、不支持及不信任;尤其本來根據臺灣現有機制如公民投票亦可處理美國美豬進口爭論,此亦符合民進黨長期所倡議直接民主、公民投票的政治價值。然而,民進黨當局不僅在決策上不尊重「立法院」、在野黨聯盟及公民團體、相關企業及養豬農戶;同時剝奪臺灣民眾運用直接民主公投權益,在未展開公投前逕行宣布2021年元旦開放美豬進口。是故,其長期所呼籲建立良性政黨政治、公民投票直接民主精神,被反對者批判為取得政權之「政治工具」,而非所倡議真正追求之「政治價值」。

民進黨當局既往批判國民黨威權體制踐踏臺灣民意,今日在開放美美豬進口政策上,卻陷入昔日其所批判之政策行徑,陷入「昨是今非」政策困境泥沼中。「民進黨執政後的快速國民黨化」加劇其與在野聯盟關係惡化,難以建立良性互動;疏離與中間選民、民間團體、相關利害關係群體的社會網絡關係,進一步耙松裂解其權力合法性基礎。民進黨內若干「立委」憂慮美豬事件衝擊地方選舉,並非無的放矢、杞人憂天;而是隱然洞見到,這股政治衝擊力度沛然莫之能御聲勢。

相關焦點

  • 送給美國的聖誕大禮 民進黨強勢通過美豬進口葬送臺灣人健康
    因反萊豬言論遭「查水錶」的醫師蘇偉碩也痛斥,民進黨當局不顧民意公然對食安宣戰,「我們只好被動應戰,展現主權者的真正意志」,跨年夜將集體到凱道,「反萊豬之戰,正式開打!」      拼選舉! 民進黨快刀斬亂麻為2022清理戰場      從當年的反對到現在大轉彎力推,重創民進黨的形象。不過臺媒指出,民進黨也知道選民健忘,急於清理萊豬戰場就是希望快刀斬亂麻,避免波及2022年底「九合一」選舉。
  • 民進黨當局欲開放美豬換國際地位 洪秀柱酸:可笑
    抗議萊豬開放進口,前「立委」沈智慧(中)16日在臺「立法院」門口絕食已超過97小時,醫生評估有危險,在沈智慧同意下,救護人員將沈送醫檢查。(劉宗龍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抗議民進黨當局開放萊豬,國民黨中常委沈智慧在「立法院」門口絕食靜坐97小時後,昨送醫檢查後住院休養。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前臺北縣長周錫瑋到場勸沈智慧就醫時,洪秀柱痛批,蔡當局宣稱開放萊豬進口能換取國際地位,這很可笑,包括歐盟還有大陸是都拒絕萊豬進口的國家或地區,請問損害了他們的國際地位嗎?
  • 開放美豬進口,馬英九嗆聲蔡英文:難道臺灣人不如豬?
    開放美豬進口,馬英九嗆聲蔡英文:難道臺灣人不如豬?此前臺灣民進黨憑藉人多的優勢,在立法院12月24日有關「萊豬」的議題上勝出。這也就意味從2021年1月1日開始,臺灣地區的豬農禁止生產出售含有瘦肉精的豬,但如果是從國外進口的豬,即使含有瘦肉精也沒有任何的限制。
  • 護航「美豬」 民進黨當局醜態畢露
    民進黨當局「行政院長」蘇貞昌近日對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下總動員令,要求民進黨「立委」在12月24日表決美豬進口相關9項行政命令時一致投贊成票。為護航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美國豬肉,民進黨當局除了做政治動員,還對反美豬的民眾約談提告,圍剿對美豬說「不」的國民黨縣市長,捏造虛假民調給自己塗脂抹粉,惡行惡相層出不窮。
  • 民進黨2022選情不樂觀,傳黨內等蔡英文辭主席
    隨著元旦正式開放萊豬進口,臺灣民眾的怒火一觸即燃,「反萊運動」更如火燎原,而民進黨則是最關鍵的縱火者。看起來站在「廣大人民群眾對立面」的民進黨,民調支持度節節敗退,雖然距離2022年地方「九合一大選」還有一段時間,但面對此頹勢,外界普遍觀察認為,愈戰愈敗的趨勢恐怕難擋。
  • 臺灣2022年選舉提前開始?55%臺灣人表態
    一路被動挨打,被民進黨消減了很多勢力,而隨著蔡英文宣布恢復進口萊豬,國民黨順勢而為,在最近接連打了好幾套攻勢。臺灣媒體報導,反對萊豬進口的國民黨,除了上街反對抗議之外,還在「立法部門」公然投擲豬內臟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甚至在辯論的時候,和民進黨要員爆發肢體衝突,一改往日謙遜的作風。
  • 臺開放美豬牛進口換國際地位?
    ,美國衛生部長阿扎也選在這個月訪臺,他前腳離開臺灣不久,蔡英文後腳跟進宣布開放進口美豬美牛,臺衛福部門主管陳時中說這能換得「臺灣在國際的地位」,一句話突破盲腸。        小英的壓力,阿扁懂。陳水扁在其臉書說,馬英九和蔡英文在任期內都會面臨美方要求開放美豬、美牛進口的壓力。阿扁以其任期的情況為例,當時他僅開放30月齡以下未帶骨的美牛進口,其餘美豬、帶骨美牛、內臟等則以民眾健康為由拒絕進口,但時任AIT處長的楊蘇棣強調,進口美牛「不是科學問題,也不是健康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 民進黨當局開放「萊豬」後,美國對臺輪胎產品課徵重稅
    民進黨當局開放「萊豬」後,美國對臺輪胎產品課徵重稅。(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月5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民進黨當局自元旦起開放「萊豬」進口,誰料,未換得與美談判所謂「雙邊貿易協定」(BTA),美國商務部卻對臺灣輪胎相關產品,課徵反傾銷稅。國民黨民意代表李貴敏質疑,此舉將對臺灣廠商造成重大衝擊,在民進黨反覆表功所謂「『臺美關係』有史以來最好」的時刻,實在讓人傻眼!
  • 民進黨當局平安夜送萊豬,臺灣人咽得下?
    臺灣「立法院」昨天針對進口含萊劑(俗稱「瘦肉精」)美豬進行表決大戰,民進黨團佔有席次優勢,9項行政命令全部過關。從明年元旦開始,全世界的萊豬都可以進臺灣,這是民進黨送給臺灣的聖誕禮物。萊豬是「吃萊克多巴胺的豬」,「萊克多巴胺」就是所謂的「瘦肉精」。民進黨平安夜送萊豬,臺灣民眾咽得下?Yahoo昨起以「『立院』戰萊豬!你挺萊豬或反萊豬?」
  • 開放美國豬牛 他曝民進黨20句自打臉幹話語錄
    圖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從明年1月1月起,美豬美牛將大舉攻臺!蔡英文28日親上火線,宣布將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及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儘管蔡英文以「時空環境改變」解釋過去「在野」時反對進口的立場,但看在前「藍委」顏寬恆眼裡根本就是幹話,他更在社群媒體分享20張過去民進黨當局官員當初如何反對進口瘦肉精豬肉的「錦言佳句」,感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 「萊豬」進口倒數 馬英九批民進黨當局:為討好美國什麼都犧牲!
    「萊豬」進口倒數 馬英九批民進黨當局:為討好美國什麼都犧牲!(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2月16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為反對民進黨當局將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國民黨前民意代表沈智慧在臺立法機構大門前發起絕食抗議。
  • 親自「下海」,助吳怡農「競選」,蔡英文將與民進黨硬碰硬?
    導讀:2022年將是臺灣地方縣市選舉年,民進黨已經開始布局,好讓自己獲得更多籌碼。民進黨臺北市黨部主委本月31日改選,在吳怡農加入戰場之後,局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吳怡農成為民進黨臺北市黨部新任主委已經沒有任何懸念。
  • 2022選舉民進黨會失敗,「六都」市長運勢1人大吉1人大兇?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2022「六都」市長運勢如何?前臺中市「立委」參選人、雲林菜農林佳新15日在政論節目談及藍綠2黨現況和目前「六都」市長運勢,並邀他「抽六都市長2022運勢」。新北市長侯友宜抽出「大吉」,臺北市長柯文哲抽出「小吉」、臺南市長黃偉哲抽出「吉」。
  • 今起臺灣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馬英九:難道蔡英文認為臺灣人不如豬?
    (觀察者網訊)今起,罔顧民意的臺灣當局正式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1月1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和前領導人馬英九分別發表元旦致辭,均提到從美國進口「萊豬」(即瘦肉精豬)一事。其中,馬英九痛批,萊克多巴胺就連臺灣豬都不準吃,臺灣人卻要被迫吃「萊豬」,「難道蔡英文認為臺灣人不如豬?」
  • 美豬開放昨非今是,陳文茜說重話:蔡英文連羞恥心都沒有
    民進黨當局日前宣布明年元旦起,將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美豬,過去蔡英文、賴清德、蘇貞昌,從地方縣市首長到「中央」民意代表、基層黨員都是高呼反對進口,如今「昨非今是」,仍引起諸多質疑聲浪。地方縣市,像是臺北市、臺中、南投等9個地方縣市不認同「中央」做法,以地方「自治條例」為由,拒絕開放瘦肉精美豬。
  • 蔡英文宣布開放美豬牛進口,專家:絕對弱勢群體恐成為最大犧牲者
    民進黨當局將逐步開放進口美國豬肉和牛肉,在島內引發強烈的反彈聲浪。臺教育部門要求全臺中小學學生午餐禁用美豬美牛,而臺軍士兵則擔心進口的美豬美牛沒地方去全往臺軍部隊送。臺灣時事評論員雷倩如何看待他們的擔心和憂慮?
  • 美國人不吃的豬內臟,蔡英文也要一同進口?國民黨打響反對第一槍
    據央視新聞12月1日消息,民進黨當局從2021年1月1日開始,將進口美國豬肉,這些豬肉含有瘦肉精,對人體的傷害是巨大的。所以國民黨因此和民進黨當局多次爆發衝突,為了阻止蘇貞昌上臺作報告,國民黨甚至在現場潑灑大量生豬大腸,這樣的場面讓人看了都感到毛骨悚然。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萊豬」進口的事還沒完,民進黨又想進口核食
    編輯丨龍傑 民進黨當局將要進口「萊豬」,臺灣民眾怒不可遏,紛紛起來抗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萊豬」進口的事還沒完,如今,民進黨當局又想進口日本的核食來給臺灣民眾吃。
  • 收復高雄後民進黨啟動2022布局 6個執政縣市將面臨挑戰
    臺媒資料圖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民進黨今天在補選一役收復失去的高雄市長寶座,拼回南臺灣執政版圖;不過,展望2022年地方縣市長選舉,能否守住現有執政的桃園市、基隆市與新竹市等縣市,並拿回2018年丟掉的執政縣市,仍有不小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