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0%中國留學生回國就業 薪酬與土龜看齊

2021-01-08 中國網

隨著大批海歸的回國,本土應屆生和他們短兵相接,在求職場上展開激烈較量。 記者丁玎攝

「這幾個月是海歸分批畢業的高峰期,我身邊不少朋友都回來找工作了。就業形勢嚴峻,我們和本土應屆生競爭工作是不可避免的。」1個月前從英國歸來的Amy無奈地說。

事實上,Amy的故事發生在不少海歸身上。今年的畢業季被各界稱作「史上最難就業季」,單是廣州,今年本地生源畢業生約5.5萬,但預計有25萬名應屆畢業生會在廣州求職,其中也包括省外學子、海歸群體等。在求職群體增加、崗位供應減少的前提下,廣州應屆生就業競爭相當激烈。

海歸數量的迅速增長,自然也加劇了國內的就業壓力。有受訪本地學子表示,雖然現在海歸的含金量有所下降,但有海外留學背景總是比「土鱉」更受用。

然而,海歸是否真有搶本地應屆生飯碗之嫌?記者調查發現,雖近兩年來廣州就業創業的留學生數量以每年超20%速度遞增,但隨著本土應屆生素質的提高,海歸想要找到合適的工作已不再輕而易舉。

海歸畢業回流本土應屆生「腹背受敵」

「我過五關、斬六將,殺進了最終面試,剩下6個人PK,其中4個是海歸,我還是被他們PK掉了。」張旭(化名)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應屆畢業生,研究生學歷,奔走在搵工最前線的她在參加廣州一知名外貿企業招聘時,受到了頗大的打擊。

張旭說,她後來還致電該企業詢問面試情況,該企業HR告訴她,她的表現也很優秀,但由於公司有部分業務在國外,因此考慮到業務後續跟進事宜,還是選擇了有海外學習、生活經歷的求職者。

餘林(化名)是暨南大學應屆本科生,在外企、國企的海投、筆試、面試中,他發現不僅受本土應屆生的「夾擊」,在跟各類海歸的競爭中也處於劣勢。他在參加某英文報紙筆試時,發現一半應聘者是剛剛從國外歸來或已回國一段時間的海歸。

不難發現,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走出去」,也就有越來越多的海歸拿著洋文憑回國就業。啟德國際教育研究院早前發布的《2012年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簡稱《報告》)顯示,在新的「回國潮」衝擊下,超過70%的中國留學生都選擇回國就業。

另據統計,2012年國內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39.96萬人,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27.29萬人,與2011年統計數據相比,留學回國人數增加8.67萬人。據推測,今年留學回國人數將繼續攀升。

從《報告》的結果來看,隨著私營企業的蓬勃發展和外資企業求職壓力的增加,海歸已經將眼光從外企轉移至更加廣泛的範疇,私企、國企、大學、科研機構和事業單位等,都可以看到許多海歸的身影。私企已經成為海歸就職的最大東家,71.2%的海歸目前都就職於私企,就職於外企的海歸僅有11.3%,還有8%就職於事業單位、大學和科研機構。

海歸薪酬與「土龜」看齊在穗求職也不易

大量海歸「湧入」國內,勢必會對在國內深造的畢業生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就廣州就業市場來看,海歸的就業壓力要遠遠大於本地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Amy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出國前考雅思、英語突擊班、機票等各項雜費合計為2.5萬元左右,出國之後學費、住宿費等生活費約為17萬。由此算來,Amy去英國讀了一年半的碩士,基本花費約為19.5萬。

正因為讀書成本問題,本來一腔雄心壯志的Amy回國不到半個月就被潑了一身冷水。「本來預期月薪是7000元,後來降到5000元,現在要求每月4500元的工作就ok了」,1個月前留英歸來的Amy已經參加了4場招聘會,併網投了8份簡歷,至今未謀得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的她將薪酬目標一降再降。

「在英國留了學,以為已經鍍了一層金,找工作的薪酬起點跟國內研究生差不多,沒想到甚至還沒有沒出國的同學掙得多,都不用說多掙錢了,就連出國這一年多家裡給我拿的錢,我都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掙回來。」Amy有些氣餒,「這學留得有些不值。」

Amy遇到的情況並不是少數。雖然超過七成中國留學生選擇回國就業,但《報告》稱,中國海歸回國後第一份工作年薪普遍不高,其中36.5%起薪不足4萬元,67.2%起薪不足6萬元。有受訪者表示,回國後找工作並不容易,想要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大型國企和科研機構的難度越來越大,對薪酬的要求也趨於理性。

薪酬固然是一個現實問題,但科銳國際今年發布的《2013中國海歸人才職業現狀調研》的結果中現實,高學歷卻缺乏工作經驗者,回國奮鬥的經歷要鬱悶一些,「就像國內大學生畢業缺乏實踐經驗搵工困難一樣,海歸如果只有語言優勢和一張文憑,也很難站穩腳跟」。

Joshua,27歲,在澳大利亞攻讀電子商務,返穗2個月仍未找到工作,而企業拒收他的理由多是因為其沒有工作經驗。因此,Joshua已決定,再在廣州停留一個月,如還未找到心儀職位,則回澳大利亞搵工,積攢一些工作經驗再看是否需要回國發展。

專家觀點

海歸對「土龜」影響趨弱

「近兩年來廣州就業創業的留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無形中給本土學生帶來不小的壓力。」廣州市留學人員服務管理中心回國服務部部長郭寧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坦言。

郭寧表示,該中心主要從事留學歸國人員的學歷認證工作以及創業就業指導服務,從這兩年的數據來看,海歸學生以每年超20%速度在增長。近幾個月的數據同比也有明顯增長。而且,以往中心做創業指導較多,現在越來越多的海歸來詢問實習和就業的問題,因此中心也加大了相關服務工作的力度。

啟德教育集團廣州公司總經理劉湘則認為,海歸扎堆回國,確實會加劇國內的就業競爭,造成國內學生就業變難的情況。

「很多跨國企業、國企等,其實都會逐步了解不同國外大學的情況,其教學會較為貼近實際應用,企業不用花太多的力氣,就可以讓畢業生上崗。而且由於海歸英語的應用能力、文化開發程度,都會稍高於很多國內畢業生,很多需要用到英語或者是創意的企業十分喜歡。」

劉湘強調,特別是一些跨國企業,或者是想往外發展的國內企業,他們如果想往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地發展,那麼企業就會更關注尋找在那些目標區域留過學的海歸作為自己的企業人員,到當地開發銷售渠道、產品,「都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海歸的優勢比較明顯:有海外學習生活背景、視野開闊等,但隨著國內「土鱉」素質提高,海歸想要輕易找到合適的工作已不再輕而易舉。有企業負責人表示,海歸雖然有視野優勢,但過高的期望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他們的選擇。海歸整體水平的降低是造成這一問題的關鍵,當然也不排除明珠蒙塵的現象。

「不足之處在於對本土市場不太了解,還有的海歸受西式思維的影響,在融入本土企業文化時會出現一些不適應。」某地產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趙先生告訴記者,公司並不會因為對方是海歸就高看一眼。

專家直言,以前如果哪個企業招到了海歸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然而隨著出國留學這扇教育大門逐漸打開,這種原本稀缺的資源逐漸變得豐富,甚至相對過剩。也正因為這樣,所以導致了「海歸」變「海待」的現狀。

連結

來穗海歸逾五成扎堆經管類專業

廣州留學人員服務管理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來穗留學人員人數合計1453人,其中博士58人、碩士742人、學士634人、其他19人。回國就業的留學人員專業分布主要集中在管理類(450人)和經貿類(324人),兩大專業佔回國留學人數的半壁江山。

從國別及地區看,其中36.9%來自英國,其次是澳大利亞、美國及中國港澳地區(約為15%),接下來是法國等其他國家。

分析

為何海歸大量回流?

經濟不景氣國外求職難

還記得2009年,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應界生人材招聘會上,大量海歸的身影在人群中非常活躍,各企業對他們也有相當興趣,引發現場眾多國內應屆生不滿,有學生甚至直接呵斥說:從哪裡來滾回哪裡去!場面相當尷尬。

時至今日,雖然留學人數激增,使得海歸的含金量有所下降,但在被稱作「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13年搵工季,海歸的湧現仍讓本土應屆生心頭為之一顫。

為什麼海歸會大量回流?分析人士認為,這跟國際經濟和就業環境不景氣,留學生留在當地就業難度增加有直接關係。

以英國為例,英國政府為了保證本國人民的就業,開始對歐盟外的留學生「痛下殺手」。不僅提到留學門檻,還限定留學生畢業後在英國實習就業的機會。根據原來的PSW籤證政策,在英國大學畢業的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國際學生可在英居留兩年時間,用來就業或開展商業活動,這為留學生將來回國就業提升了競爭力。然而,2011年3月22日,內政部公布了終止PSW籤證的修改措施。這意味著,除非找到年薪2萬英鎊以上的工作,或者走投資、創業途徑,從2012年4月6日起,國際留學生畢業後面臨立即回國的命運。

在該政策影響下,多數留英學生很難在畢業後繼續留英實習或者工作,而被迫回到國內。這樣,留英海歸的就業競爭力也大打折扣。即便是少數能夠在英國找到實習機會的留學生,境遇也堪憂。

據《英國僑報》報導,英國官方公布的數字顯示,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期間,英國失業人數增加7萬人,上升到256萬。「人多機會少」,總數超過10萬的中國留學大軍要想突出重圍絕非易事。為了能夠獲得一個實習崗位,很多留學生都不得不淪為免費勞動力甚至「貼錢賺經驗」。

在美國,留學生的就業難度也不亞於英國。根據相關規定,僱主必須先向美國人刊登求才廣告,證明本地人無法勝任該工作時才可以聘用外籍人士。而留學生要想留下工作必須獲得H1B工作籤證,這個籤證是美國移民局對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士開具的一種短期工作籤證。每年新的H1B籤證配額是6.5個,再加上2萬個H1B名額留給在美國獲得碩士以上學位的專業人士使用。每年的4月1日開放申請,10月1日開始生效。

然而,從以往的公開數據可以獲悉,H1B工作籤證只是在金融危機的時候出現了報不滿的情況,其餘時間則是接受申請的幾天內便爆滿,不得不採取行隨機抽籤受理的方式。能否獲得工作籤證,還要靠很大的運氣。

在澳洲、加拿大雖然對留學生的限制沒有這麼嚴格,但是留學生在找工作時還是會面臨諸多限制和就業歧視。高額的生活成本和思鄉情切,也讓不少留學生選擇畢業後便回國。

過來人說

在國外積攢工作經驗

回國就業競爭力倍增

出去時千挑萬選,回國後千差萬別。海歸抱怨缺少慧眼的伯樂,殊不知用人者看他們時已經掠去了那道曾經十分耀眼的光環。國外留學經歷,讓他們視野廣闊,同時,也讓他們疏離了國內「基本國情」。

這邊廂,有企業人力資源代表直指,現在不少海歸在求職時心態很複雜,有些高不成低不就。有些海歸併沒有海外的工作或實習經驗,只是帶著一直文憑回國就業,就想要高薪。這種心態和做法,在如今的就業形勢面前顯然有些不合時宜。

那邊廂,為了能夠順利就業,不少海歸對於企業性質和薪酬水平的要求逐年下降,使得部分人對於留學的投資回報率有所顧慮。也有專家表示,海歸起薪不高是由於中國職場的就業壓力造成的,更應該關注海歸的發展潛力和職場前景。海歸憑藉良好的外語優勢、國際化的視野和人脈資源、國際領先的專業知識體系、更加優秀的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其發展潛力和上升空間不容小覷。

現狀之下,海歸又該如何在職場實現自我價值?記者採訪了多位海歸中的就業「達人」了解他們搵工的成功經驗。

武裝自己工作經驗最管用

莎莎今年6月將從美國波士頓大學新聞專業碩士課程畢業。談及畢業後的打算,她說準備去緬甸,進行為期3個星期的新聞採訪報導工作。之後則想回到亞洲,成為駐站記者,或者做聯合國在當地的媒體聯絡員。「跟著工作機會走吧,3年專業經驗可以讓我回到紐約,或者再往高處走。」

韓同學是2009年廣東省實驗中學的應屆高中畢業生,以平時成績80分,雅思6.5分,成功申請麥馬斯特大學。今年獲得2013年麥馬斯特大學榮譽商學學士學位,正準備畢業。她表示,在大二已經嘗試申請參加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多倫多辦公室)的一個暑期會議,後來也因此得到了實習機會,畢業後已經成為德勤(多倫多辦公室)會計師。

「自己其實是比較幸運,通過留學然後參加活動,跨進了一個門檻,後面的就比較順利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確對成績有一定要求,但更看重學生是否全面發展,參加課外社區活動。我大一下學期開始嘗試了不少義工活動,這或多或少豐富了簡歷的內容,也為面試時提供了材料,我想是得益於此。」

調整心態期望值不能太高

Chris,本科和碩士都在英國讀的,學的專業是傳播學。2010年回國時,野心勃勃的他打算入職國內最好的傳媒集團,收入至少月入8000元以上。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Chris回國後,往各公司投簡歷,回復率都比較低,「當時我很焦慮,感覺都快對自己失去信心了。」

數月後,Chris在好友的開導下,放低了身價,也降低了薪酬期望。在每次投遞簡歷之時,都會根據該企業的業務領域,重新修改個人簡歷,強調企業關注的個人優勢。如與海外聯繫緊密的企業,他會更強調他的海外生活經驗。如國內傳媒集團,他會更強調所學專業的國際化。不到一個月,他便得到了一家知名門戶網站的職位,目前收入也頗為可觀。

「千萬別以為自己是海歸就理所當然會有好工作。」Chris建議,無論是海歸還是「土鱉」,找工作都不要要求太多,當工作成績真正能體現個人價值的時候,企業自然會為你付出相應的酬勞。(記者於冬雪張西陸)

相關焦點

  • 超70%中國留學生回國就業 薪酬與「土龜」看齊
    海歸數量的迅速增長,自然也加劇了國內的就業壓力。有受訪本地學子表示,雖然現在海歸的含金量有所下降,但有海外留學背景總是比「土鱉」更受用。  然而,海歸是否真有搶本地應屆生飯碗之嫌?記者調查發現,雖近兩年來廣州就業創業的留學生數量以每年超20%速度遞增,但隨著本土應屆生素質的提高,海歸想要找到合適的工作已不再輕而易舉。
  • 留學生在日本就業好不好?為什麼選擇在日本就業
    很多去日本留學的留學生,在畢業後有些會選擇回國,但是還有些會選擇在日本就業,作為亞洲數一數二的發達國家,日本消費水平和就業薪資水平偏高。那麼,留學生在日本就業到底好不好?
  • 疫情下那些中國海外留學生的就業路
    原標題:用廚藝安身 以理想立命疫情下那些中國海外留學生的就業路畢業季過後,就業季到來。
  • 報告:超3成海歸求職需4月以上,近六成薪資不及預期
    而海歸求職者的期望薪酬則整體向著高薪區間移動,主要分布在 8000-10000元/月與10000-15000元/月,分別佔22.2%、23%,還有18.1%選擇6000-8000元/月。國內疫情防控效果好成留學生選擇回國首因《報告》指出,2020年向國內崗位投遞簡歷、即著手回國就業的留學生人數較2019年猛增67.3%,增幅是海歸總體的2倍。
  • 海歸回國就業人員超80%,出國留學是否還有意義?當然了
    這場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讓所有留學生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學業中斷、籤證收緊、航班叫停,後疫情時代,當國內就業已經成為學生畢業後的首選,出國留學還有沒有意義?準畢業生們要為他們自己做怎樣的規劃?人才回流大勢所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2018年出國留學生總數超過66萬人。隨著留學生人數的增加,選擇回國就業的人數也在增加,顯示出人才的良性循環。
  • 疫情愈演愈烈:那些選擇回國的留學生,都是怎麼想的?
    很多人選擇了回國肄業,回國工作,很多之前選擇留在國外的學生,也開始改變自己的留學計劃。 CEO商業觀察採訪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幾位打算回國的留學生,他們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這一特殊時期留學生的方向:
  • 教育部:八成留學生歸國 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教育體系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主任程家財介紹,五年來,共舉辦了9屆留學英才招聘會,有1500多家單位參展,為留學回國人員提供3萬多個就業崗位。為解決受疫情影響,給留學回國人員帶來的就業難問題,成功舉辦了2020年留學英才網絡招聘季,參加招聘季的單位達1000多家,提供招聘崗位2萬多個。
  • 中國要「包機」從英國接未成年留學生回國,海外留學生能回家了?
    北京時間4月1日上午,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網站更新了一則《責任承諾書》,間接證實了此前傳出的中國正在組織臨時商業航班從英國接未成年留學生回國的消息。疫情國際化以來,中國對滯留海外的留學生提供了大量幫助,但從數據上看,海外留學生想在短期內回國依然不容易。
  • 留學生回國沒優勢,在國外難找工作,你還打算把孩子送去留學嗎?
    孩子五月就已放暑假,回到家裡時已是8月中旬,回國之路非常漫長。而其他一些留學生,可能是家裡花了五萬至十萬的費用,儘早讓孩子回家了,付出了較大的經濟成本。同時現在留學生畢業後在國外找工作困難,回國後就業也沒有太大的優勢。現在國外疫情比較嚴重,孩子在國外也不安全。那麼你還願意送孩子出國留學嗎?
  • 這些留學生講述為何離開美國回國發展
    本文轉自【新華國際頭條】;【編者按】中國赴美留學生是身處兩國人文交流最前沿的一個群體。從中國改革開放一路走到21世紀第三個十年即將展開,人們對留學目的、就業選擇、發展前景等問題的考量都在發生變化。誠然,個體抉擇都是獨特的,一次採訪難以概述全貌。但這些真誠的口述實錄有一個共通點令人印象深刻——人才流動本質上是機遇的流動。
  • 留學的專業選擇與就業前景
    既然外國說的差不多了,那麼回國後就業薪資呢? 根據國內招聘平臺數據顯示,企業招聘海歸平均月薪酬為10996元,高於全國招聘的平均薪酬2500元左右。很顯然,海歸在求職過程中的薪酬優勢仍舊很明顯。   根據官方統計,在所有已就業的留學生中,有68%選擇了回國就業。去除掉自主創業的學生們,留學生主要的工作方向有銀行、自主創業、家族企業等,專業則以商科、金融和軟體為主。
  • 留學生的無奈!在國外被罵「中國病毒」,回國被罵「千裡投毒」……
    在此我想澄清,對於那些不聽從安排配合國內隔離,對醫護人員口吐芬芳,甚至隱瞞病情回國的海外華人我們所有留學生及海外華人以你們為恥。同時我想申明,99%的留學生和海外華人是絕對服從國內檢測和隔離流程的,很多人選擇不回國就是怕給國家添麻煩。以及,我們堅決捍衛自己回國的權利。第一點,出國留學或工作不等於放棄了中國國籍。
  • 義大利中國留學生自述:疫情洶湧,我為什麼沒有回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3日電 題:義大利中國留學生自述:疫情洶湧,我為什麼沒有回國記者 宋宇晟隨著國外疫情蔓延,滯留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成了疫情之下的一個特殊群體。來自中國的李慶峰,目前在義大利讀博士後。
  • 回國即當畢業,這兩年的留學生真難
    今年的藤校提前早申錄取已經大致結束,這次的申請和錄取,充滿了懸念和變化,從錄取的中國學生的情況來看,很多學生都沒有遞交標化成績,也就是說在沒有遞交託福、SAT等標化考試成績的情況下,光通過平時的GPA和文書,就百裡挑·一的被藤校招生官看中了。
  • 致遠塾日本留學生必讀:手把手教你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
    萬一回國後不被認可,沒法應聘自己理想的工作崗位,那留學這一大趟可就打水漂兒了。03如果考慮畢業後回國就業的話,在專業和學校的選擇上,就會有一定局限性。而且,回國就業對留學生在學歷上的要求更加嚴格。數據表明,2020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數量,今年創出新高達874萬,比2019年增加了40萬人。
  • 英國「土龜」超重型坦克
    「土龜」(Tortoise)坦克是英國在二戰末期研製的超重型坦克,其發展目的是為了突破戰場上的堅固防護地區,在設計上強調裝甲防護。該坦克至二戰結束時只生產了6輛,其中1輛送至德國給駐萊茵河英軍進行測試,雖然火力強大,但因為太重不適合戰場上需要的高度機動性而沒有量產。
  • 中國留學生參觀日本宮崎縣企業 為就業做準備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為給希望在日本宮崎縣內就業的留學生和尋求優秀國際人才的縣內企業搭建合作平臺,3月16日,宮崎縣首次實施了「訪問企業巴士之旅」活動。來自中國和美國的留學生等人員訪問了3家公司,與相關聘用負責人交換了見解。
  • 這所高校專科生薪酬超本科生、碩士生?網友:真的!直逼985
    這所高校專科生薪酬超本科生、碩士生?網友:真的!直逼985專科生待遇超本科生、碩士生?這可能嗎?在大部分網友看來,這純粹是無稽之談,是吸人眼球的無聊之舉!按常理,研究生薪酬高於本科生,本科生高於專科生,這才正常。
  • 年初英國留學生媽媽怒懟網友,如今倫敦封城,還有包機回國可能嗎
    年初英國留學生媽媽怒懟網友,如今倫敦封城,還有包機回國可能嗎在這次「疫情」中,中國讓全世界看到了什麼叫做「中國速度」,雖然年初疫情爆發,但是短短幾個月,國家便將疫情基本穩定控制,這個「速度」令不少發達國家都感覺震驚。在疫情面前,全國人民一致抗疫,終將換回了如今人們的「自由」。
  • 回國避難留學生跳窗逃跑,抱怨「住房條件差,恨透中國人」
    許可馨「辱國言論」一事,被眾網友反覆扒,今天換個口味,扒一扒「青島留學生跳窗逃跑」一事。隨著國內疫情的消退、國外疫情的蔓延,不少留學生選擇回國避難,無可厚非,因為是自己祖國,我們選擇歡迎,只要服從隔離規定,就萬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