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養老保險繳費25年和30年,退休時養老金差距有多大?
對於養老的話題是大家都非常關心的,畢竟大家都是會隨著時間推移變老的,所以說大家會比較關心養老保險的繳納,對於養老保險的繳費大家都還是會有很多的疑惑,那麼對於養老金的繳納年限大家也是會產生疑問的,對於養老保險繳納25年以及繳納30年,這兩者之間的養老金會有多大的差距呢?
其實對於這樣一個養老保險的累計繳費年限確實是會決定以及影響到我們以後的養老金待遇的,而且在這一點對於養老金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只有在擁有了一個比較長的累積年限的時候,才能夠在退休之後領取到比較多的退休金,畢竟我們的養老保險是遵循著多繳多得以及長繳多得多原則的。
對於繳納25年的養老保險以及繳納30年養老保險,在退休子後到手的養老金確實是會有差距的,但是這一個差距也並不是固定的,這個差距可大可小。因為對於會影響到養老金差距的不僅僅是繳費年限,還有繳費基數,個人帳戶儲蓄金額、城鎮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以及退休時上年度的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等等因素。
那麼對於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呢?這一點也是很多人都會好奇的,畢竟大家都想要知道自己的養老金待遇可以有多少,像要自己計算一下,可以估計一下自己的退休金待遇,讓自己的心裡有點心理準備。那麼接下來我們就給大家一個公式:以福建不含廈門為例: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1995年底前參加工作且1995年底前有繳費年限的人員才有)。
首先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對於個人的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a1/A1+a2/A2+……+an/An)÷N。在公式裡,a1、a2……an是我們個人退休當月、前1個月、前2個月……前n個月本人繳費工資金額;A1、A2……An為個人退休當月、前1個月、前2個月……前n個月全市執行的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N為個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後實際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總計月數。對於個人帳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帳戶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那麼對於養老保險在繳納了25年以及30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可能沒有數據,大家沒有那麼好理解,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舉個例子,如果說王先生從1989年就開始繳納,一直以來也都是按社平100%為基數繳納,現在已經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可以辦理退休了,目前上年度的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是6355.5元/月,暫不考慮歷年社平工資調整及個人帳戶計息問題,繳30年和繳25年的養老金分別是多少?
在繳滿30年的養老金:[6355.5×(1+1)÷2×30×1%]+[(6355.5×8%×12×30)÷139]+[6355.5×1×(1995-1989)×1.3%]=3719.20
那麼如果是繳滿25年的養老金:[6355.5×(1+1)÷2×25×1%]+[(6355.5×8%×12×25)÷139]+[6355.5×1×(1995-1989)×1.3%]=3181.92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在相同的繳費基數之下,繳納30年以及25年之間差距是大概五百塊,但是如果這兩個人所繳納的技術並不都是百分之六十的話,那麼在這時候差距還會更大,所以說對於繳納25年以及繳納了30年的養老保險,在退休之後的退休金待遇差距也是不一定的。
對於不同地域、不同繳納基數、不同繳費年限都是會影響到我們最後的養老金待遇的,所以說其實對於繳費30年的人,在退休之後的退休金待遇也不一定會比繳納了25年繳費年限的人退休金待遇高。其實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在繳納養老保險的時候一定要多因素考慮,在自己經濟情況允許的前提下,多繳納、長繳納,這樣才可以讓我們在退休以後的生活更有質量,當然最好是不要讓自己斷繳,尤其是在離退休不到五年的時候一定不要輕而易舉的停止社保的繳費。對於我們所累積的繳費年限是會直接的影響到我們以後的退休金待遇的,要知道養老金的待遇是可以領取終身的,而且養老金待遇還會會隨著自己退休年限的不斷增加,所以我們多繳納,在之後也只會是多領取到養老金,所以我們儘可能的要讓自己的繳費年限比較變長,讓我們的養老金變多,更好的保障自己以後的退休生活。如果你還有其他的觀點可以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