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仕元無官爵累,心田灑掃淨無塵:唐朝官員退休生活什麼樣子?

2020-12-05 尋史奇談文史君

前言:

你覺得什麼樣的生活最幸福?不少人的回答都是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雖然這個願望看起來不太靠譜又不是很上進的樣子,但確實是很多人心中真實的想法。

在唐代的社會就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不用上班上學,朝廷還會定期給他們發錢,每天就是最大的事情就是喂喂魚、寫寫字,甚至他們還有很高的社會地位,這就是唐代的退休官員們他們又被稱為致仕官

圖 | 唐代官員

一、 致仕類型:千奇百怪的退休理由

在現代人的認知裡,退休無非就是兩種,一種是年級到了的正常退休;一種是因病退休。而在唐代社會中,官員們的退休類型是多種多樣的,他們有人是被迫致仕,有人是主動請求,至於上書皇帝的致仕理由更是千奇百怪。

年老致仕這種情況是所有退休類型中最幸福的一種,他們大多和現在中年人一樣對退休滿懷期待,但由於某些待遇問題,也有人不願年老致仕的。唐代時官員退休的法定年齡是沿襲漢代"七十而致仕"的傳統,但在具體的案列處理上是非常通人情的,並不是現代的"一刀切"。

比如《職官制》就記載"年七十以上,應致仕,若齒力未衰,亦聽釐務。"

也就是希望一些政績斐然的官員能夠繼續幫助朝廷做事。當然也有相反的情況"其五品以上,籍年雖少,形容衰老者,亦聽致仕。"閒散無所事事的官員雖然年齡未到七十,也可以提前退休。在唐朝像這樣單純因為年老提出致仕的官員有明確記載者就有九十二人,其中就有很多熟悉的名字諸如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以及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等等。

圖 | 顏真卿

因病退休:和現代一樣,也有很多官員是因為健康原因而申請退休的。據《舊唐書》記載,這樣單純因為疾病而致仕的情況大概有四十多人。其中比較有趣的也是現代人意想不到的,則是他們所得的在記載中看起來稀奇古怪的疾病。

據記載,唐代官員因病致仕最頻繁被提到四大疾病分別是——足疾、心疾、風寒以及中風。我們現在看來最合理的只有中風了,那麼其他三種疾病都是什麼呢?足疾並不是真的是一種疾病,而是官員因為年老腿腳不便甚至必須藉助車馬等代步工具才能出行。這種情況顯然適合高強度的工作。心疾也不是想像中的心絞痛之類的疾病,而是在"伴君如伴虎"的高強度壓力下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精神高度緊張。受風寒則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體質較弱,經常患有小疾病。

總之,這些因病致仕的理由大都是一些職業病,也可以看出其實唐代官員的工作壓力非常大。不過也有很多官員的致仕理由是"雙重保險"——既生病又年老

圖 | 郭子儀

無意官場而致仕:有以上這些很現實的理由,當然也有一些比較超脫的致仕理由。比如覺得官場過於黑暗,無法獨善其身所以選擇致仕的;還有認為自己不善政治鬥爭而選擇致仕的。我們把這些人統稱為無意於官場的。

其中最為灑脫的就是唐玄宗時期以刑部尚書致仕的李日知,當時他"家產屢空,子弟名宦未立",家裡十分貧苦,但他毅然決然決定要致仕,不僅他的妻子十分反對,甚至所有家人都勸他等到子弟成年再致仕,但他覺得"書生至此,已過本分。人情無厭,若恣其必,是非止足之日。"立刻便上書請退,這算是唐代最為任性的一次致仕了。

圖 | 李日知

勒令致仕:之前都是自願選擇致仕的官員,相對的也有被迫致仕的官員。董仲舒的"天人感應"思想是整個古代中國奉行的金科玉令,像是很多皇帝因為災禍天象下罪己詔,官員也一樣會因為奇異天象而倒黴。《新唐書》記載,會昌年間"星家言巧惑犯上相",這種天象象徵著皇帝會駕崩或者宰相會離位。為了避免皇帝駕崩的情況,時任宰相李德裕"懇丐去位"。

這種情況時常出現,甚至權傾一時的長孫無忌也曾因為數月不雨而"上書辭職",當然也有不少官員因為直言上書觸怒龍顏而被勒令致仕的。

此外唐朝還有因為政治避難而請求致仕的官員或是像陳子昂一樣因為奉養雙親而選擇致仕的官員,致仕的理由五花八門,但不同的致仕類型所獲得的待遇也不盡相同

圖 | 權傾一時長孫無忌

二、 致仕待遇:一在平地一在天

退休官員的待遇我們這裡只看兩個最被官員們所重視的部分,那就是怎麼安置退休官員以及唐代的"退休金"有多少

在唐代,對於退休官員的安置大致有兩個方向。第一個就是雖然退休但卻依然留在京城。很多曾經叱吒風雲曾經的重臣都屬於這種情況,因為他們雖然已經不在政治舞臺上了,但難免政壇上依然有他們的傳說,他們依然有一股政治勢力會影響朝政,他們的政治經依然是後生們所不具備的。所以他們退休後,朝廷希望他們能在京城安置,以方便朝廷的不時之需。

第二種就是希望遠離朝廷紛爭或者對於家鄉十分想念的致仕官們,他們大多數隻希望退休後能逗魚餵鳥,朝廷大多數情況都會尊重他們的願望,恩準他們去往家鄉或其他地方安享晚年。

唐代官員們致仕時的官職大多不是其本身的官職,因為一些退休的官員可能不能立即適應沒有權力和榮耀的情況;也有官員一生盡忠職守,皇帝希望予以嘉獎的情況。總之朝廷在官員致仕時會給予更多政治方面的優厚待遇。比如贈與官階,或者贈與爵位等手段,使官員能夠以更高的地位致仕,提高他們致仕後的待遇。

圖 | 魏徵

很多官員在任時十分清廉,在唐朝甚至有一些官員退休時是"家徒四壁"的情況,所以"退休金"就成為了官員們最關注的退休問題了。唐代前期的律法規定,五品以上致仕官可終身享受半祿,六品以下的致仕官只可享受四年的半祿待遇;在唐玄宗時期則改為所有官員都可享受終身半祿的規定,但到了唐代後期又恢復了唐初的規定。

這種退休金待遇顯然對於官位較低的官員不太公平,所以不少底層官員害怕致仕後無收入,遲遲不肯退休,抱著混日子的心態,地方的行政效率也在中唐就大幅下降,晚唐社會經濟走向衰落也與退休金制度有著一定的關係。

除了制度規定的"退休金",皇帝出於籠絡人心的需要有時也會賜予致仕官額外的收入。比如杜如晦就因為有才能在致仕時得到了皇帝優詔給全祿的待遇。還有時候朝廷舉行重大典禮或國家有重大事件之後,皇帝下達詔令大赦天下,其中就有可能賜予所有致仕官俸祿。

三、 致仕後生活:風景不同人各異

唐代官員們的退休生活各不相同,總體呈現了多姿多樣的狀態,這也體現了唐代多元包容的時代特徵

圖 | 唐玄宗

唐代對於退休官員有一個特殊的規定,那就是允許退休官員參政議政。比如出現在課本裡的名臣魏徵,他就多次請求退休,唐太宗不好對一個病弱老人多次拒絕,就只好允許,但致仕後又"拜徵特進,仍知門下事",魏徵就是這樣度過的退休生活,他甚至一直工作直到死亡,可謂是把終身奉獻了大唐。相同情況的還有郭子儀杜佑等人,這樣看來太有能力的人往往連退休都不能休息。

還有像楊復恭一樣將致仕作為政治手段的人,他們在致仕之後,依然致力於要將國家推入水深火熱中。結果卻是兵敗被擒,身敗名裂,斬首於市的結局。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致仕官員的生活依然是和大時代背景相關聯的,也是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

當然除了這些十分遺憾不能享受生活的官員,也有一部分官員老而逢時,能夠功成身退、安享晚年。李客師就是這樣一位,他在永徽初年致仕,之後就流連田園、縱情山水之中了。

"性好馳獵,四時從禽,無暫止息。""鳥獸皆識之,每出則鳥體隨逐而噪,野人謂麼'鳥賊'"

通過這些描寫致仕生活的語句能夠看出他的生活是充滿樂趣的。當時也有一些著書修學的致仕官,他們希望自己能夠恩續後世。

《新唐書》記載:宋朝之前"藏書之盛,莫盛於開元,其著錄者,五萬蘭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麼學者自為之書者,又二萬八千四百六十九卷"

這些數據足以說明致仕官員的著錄的風氣之盛。

圖 | 楊復恭

結語:

"人生七十古來稀",但在唐朝社會居然出現了不少退休回家後頤享天年並以高齡壽終的官員,我想這和唐代律法給予致仕官有人情味的物質保障和政治地位有一定關係。另外盛世的繁華開放也賦予了唐代致仕官們良好的身體素質以及豁達開朗的處事態度,所以透過史料的字句看待這個特殊群體的時候,我們能夠感受到的是那些"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強烈家國情懷;或者是"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的輕鬆與和諧。

唐代的致仕制度最值得今天學習的是極富有人性化的管理條例,沒有"一刀切"的不通人情,也沒有將致仕官看做社會的邊緣群體,而是展現出政府對致仕制度實施的積極態度,這也是唐代對自古以來尊老敬老優良傳統的繼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

《通典》

《舊唐書》

相關焦點

  • 文武兼資,人盡其才,唐朝的官員真的很優秀
    大唐的繁榮而且,唐朝的幹部隊伍建設也是取得了非常讓人矚目的成就。大唐的官員,普遍綜合素質都是相當高的。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就曾說過"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詩鬼李賀也曾寫下"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的豪氣詩句,因為統治者有開疆拓土的思想,所以對於建立軍功的官員十分重視,而建立軍功後,又會得到皇帝的召見和嘉獎,進而留在中央成為行政官員,這樣良好的機制使得唐朝官員很大程度可以做到"文可為相,武可為將"
  • 官爵造句和解釋_官爵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官爵參考例句:1、李績上表稱願以官爵來贖單的性命,李淵沒有批准。2、天子授予官爵,人臣上表辭讓,不一定要三次。3、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時之官爵,而恃長遠之家規,不恃一二人之驟發,而恃大眾之維持。官爵有關的成語:1、狗尾續貂(gǒu wěi xù diāo):貂尾不夠;就用狗尾來補充。貂:指古代皇帝侍從官員用作帽飾的貂尾。
  • 古代官吏退休叫做「致仕」,那他們退休後,福利待遇怎麼樣?
    和現代人一樣,古代的人也有工作年限,依據我國現今所實行的公務員法,我國現代人的工作年限應不超過六十歲,我國法律明確規定,男性到了60周歲可以退休,女性則為50周歲。且公民拿到退休金證後,可以享受國家或企業的福利待遇。既然現代都有明確的退休福利規定,那麼古代退休之後都有什麼樣的福利待遇呢?
  • 宋朝官員為何年到70也不願退休?只因宋朝體制的諸多弊端
    例如唐宋八大家之一、宋朝的一代文宗歐陽修就曾經七次向皇帝請求退休,第一次請求退休時剛剛過60歲,到最後一次已經65歲,才獲得皇帝的允許得以退休。那麼是不是在宋朝,官員們的退休程序是怎麼樣的?是否每個官員退休都像歐陽修這樣困難呢?請在下文中一起來探討。
  • 流言背後的唐朝社會心理:用民謠俗語罵人,唐朝人真的很在行
    對於社會生活動蕩的反應唐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從唐初的蒸蒸日上到唐末的萎靡孱弱,都能在民謠俗語中體現。它就像是一種社會政局的晴雨表,只要有輕微的社會動蕩,百姓的心理情緒都會通過民謠俗語反映出來。譬如在唐朝建立之初,百廢待興。滄州刺史薛大鼎注農重商,開渠浚治。當地商賈通行、屯田實倉,百姓的生活日益改善。於是就有民謠傳唱:"新溝通,舟楫利。
  • 清代官員退休有無年齡限制,為何很多人會卒於任上?
    中國古代將官員退休稱為「致仕」,又稱「休致」。《禮記·曲禮》云:「大夫七十而致仕。」歷代一般以70為致仕基本年齡。清人梁章鉅曾言:「古人以四十為『強仕』之始,以五十為『服官政』之年,以七十為『致仕』之期。」
  • 買賣官爵:中國古代可以用財物或者是勞務來換取官爵
    在中國古代,很多朝代都有向國家提供財物或者是用勞務來換取官爵。這是正式的、國家性的,法律所明文規定的。這裡作者根據歷朝歷代的官爵買賣變遷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王朝的政策。唐朝的文武散官四品以下以及勳官的參選條件,是先到吏部番上服役。不想要服役的,就要按年頭納資交錢。可以看出,不想出力就要出錢的觀念,更能體現出歷史早期的「貢獻」觀念,以及把官職候選人視為財元及勞力的習慣。五代時期,任官交費的現象也比較普遍。
  • 古代退休那些事-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  圖為《禮記》,其成書於漢代,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大文學家韓愈在《復志賦序》一文中說:「退休於居,作《復志賦》」,這是文獻記載的關於「退休」一詞的最早記錄。可以說,是韓愈「發明」了退休一詞,後人用之,漸漸流行開來。《宋史·韓贄傳》有「退休十五年,謝絕人事,讀書賦詩以自娛」的語句,已比韓愈晚了幾百年。
  • 跳廣場舞,加入暴走團,現在的老年人生活是什麼樣子?
    在90後、00後的想像裡,爺爺奶奶們的生活應該是什麼樣子?大清早爬起來就去市場買菜?小編在菜市場轉悠時發現,菜市場的「主力軍」確實是老年人;有點怕死,承受孤獨,然後被騙子欺騙一發不可收拾地買養生保健品?閒來無事,每天逗貓逗狗曬太陽?以上這些都是老年人中的普通玩家,而「王者」級別的老年玩家,早就不這麼操作了,他們的世界比你預想的要豐富得多。
  • 宋代官員退休後能享受哪些待遇?
    宋代的文官福利是歷朝歷代中最好的,不僅在職期間俸祿優厚,而且在退休之後還可享受很多的待遇。這裡就來具體講一講宋代官員退休方面的一些內容。即一般文武官員年七十以上請求退休者,準許致仕;患疾病、犯贓最者,準許隨時請求致仕。凡是因病在七十歲以前自願提出退休的,當時稱為「引年致仕」。不過對於一些曾任宰相、執政官的高級官員,則可以延長致仕年限。如神宗朝曾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及宰相的韓絳,從59歲時即請求致仕,但到了76歲時才得批准。
  • 上了班不一定能拿到錢 歷代官員的俸祿都用什麼來支付?
    自從古代國家機構出現那天起,就存在著官員的俸祿問題,現代人領工資,打到銀行卡裡就行了,那中國古代官員的工資是怎麼領的呢?官員的工資標準、工資的形式都是什麼樣的呢?俸祿形式五花八門所謂俸,即薪俸,就是金錢。
  • 58歲退休老人的心聲:退休以後沒想像中那麼美,這樣的生活太累
    今天就聽聽一位58歲退休老人的心聲:退休以後沒想像中那麼美,這樣的生活太累。張姐,我們單位職工,退休3年,前幾天遇到她,我對張姐說:張姐,你真幸福啊,不上班的日子不用早起,不用再學業務,也不用再背那些枯燥無味的專業知識。
  • 生活殘酷,但是生活的真諦又該是什麼樣子?有一句話詮釋一切
    《三十而已》,雖揭露生活殘酷真相,但是生活的真諦又該是什麼樣子?在道教經典的一句話很好地詮釋這一切,不信你就看看比如《三十而已》劇情當中,三位不同階層的女生,雖然看起來都很體面,可是每個人都有各自生活上的煩惱。
  • 古時候官員退休後,為何不在就任地方養老,而是一定要回故鄉?
    說到退休制度在我古代就已經開始了,文人武將進京為官當到了了一定的年紀就可以申請退休,退休之後,並沒有任何一條規章制度,命令要求退休之後必須回到自己的家鄉,可是為什麼大多數官員退休或者辭官之後,選擇回了自己的家鄉呢?難道留在京城裡生活不好嗎?
  • 你覺得愛情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那麼,你們心目中的愛情是什麼樣子呢?一、二、三,開始搶答~1. 這世界遇見性遇見愛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見了解。愛情最好的狀態就是你不說,我也懂。2. 我覺得最好的愛情是,兩個人三觀相合,一起瘋,一起鬧,一起進步,互相鼓勵,為了彼此而變成更好的自己,最好的愛情是自然舒服而無拘謹,把最真實的自己呈現給愛的他,兩個人靠在一起,默默的看海,靜默無言卻勝過了千言萬語。
  • 李翼聖曾反叛唐朝,為何他之後會變成唐朝的忠心追隨者?
    不過還是有的大臣忠心於舊朝的,在唐朝滅亡之後,舊臣李翼聖依然十分忠心,不僅與後梁等幾方勢力殊死戰鬥,還教育自己的兒子也要為復興大唐而努力。在他的教導之下,他的兒子建立的王朝也沿用唐朝名字和舊曆。雖然他對唐忠心,但誰能想到早年時還曾反叛唐朝呢。
  • 唐朝的公人世界,皇家禁軍千牛衛,到底是什麼樣子?
    成年之後,若趕上朝廷招兵買馬,我們便可進入軍營了,可萬事開頭難,剛開始我們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兵,吃的是大鍋飯,穿的是糙布裝,髒活累活都得幹,幾十人睡在大通鋪裡,卑微得很。要想進入千牛府,那必須得立下功勳,亦或是武藝超群才行。如果這兩樣都做不到,那沒辦法,就只能等嘍!
  • 唐朝官員節假日很多但上班很累!天沒亮就出發,不敢遲到還得安檢
    唐朝假日很多,旬假,相當於現在的周末,也稱「上浣」、「中浣」、「下浣」每旬的最後一天是法定假日,不上班。節假,包括春節、元宵、端午、重陽等重大節日以及各節氣的假日,這些也是法定假日,不上班。田假,五月有15天田假,也是法定節假日,可以抽身照顧家中農活。
  • 目前已退休,每月5000塊錢退休金,能過什麼樣的日子?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或許我們最大的目標,便是提前退休。畢竟,如果能夠在40歲左右退休而不是60歲的話,那我們將會有大把的精力外出旅遊,甚至是享受生活,這,才是人生。近日,某網友提問:自己目前已退休,每個月有5000塊錢左右的退休金,這點錢,能過什麼樣的日子?那麼,退休老人每月5000塊退休金,算多還是算少呢?5000塊錢一個月,又真的能過上不錯的生活嗎?年輕人想提前退休,需要如何規劃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一、退休老人每月5000塊退休金,算多還是算少?
  • 唐朝時期的「駐國大使」,應該如何歡迎?
    無論哪國使者前來覲見,  無一不滿載而來,滿載而歸  ,有的贈送布匹、牛羊;有的贈送綾羅綢緞、金銀珠寶;更有甚者,拿著自己國家的寶物前來表明自己的一片真心實意。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不管是誰拿著什麼樣的東西來,他都是為了展現自己國家的一片誠意。兩國之間能夠和諧相處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