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旅遊訊2014年第四屆中國旅遊項目投資大會於2014年6月13日在北京召開。東方園林產業集團總裁張誠在會上作了「田園東方:休閒旅遊產業帶動美麗鄉村發展的實踐」的主旨演講。他表示,要實現產城整合,實現城鎮化,目前適合開發商的旅遊領域就是開發發達地區有旅遊資源的小鎮,以旅遊小鎮和旅遊綜合體的模式為主。
東方園林產業集團總裁張誠
以下為發言實錄:
我要講的題目是跟開發商、旅遊行業和城鎮化有關的話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無錫陽山鎮做了一個探索性的項目,這個項目在行業裡引起了一定的關注,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之所以引起關注主要是跟開發商的行為,以及新型城鎮化提出的一些做法有關。關於這個項目,我在2010年商學院EMBA寫了一篇論文,題目是田園綜合體能不能作為城市郊區和美麗鄉村建設的一種方式。項目一期建成了,對我結合這個領域的思考做一個匯報。
首先是「開發商、城鎮化、旅遊」這幾個關健詞,現在說產城融合才能實現城鎮化。那麼作為開發商,以旅遊產業作為實現城鎮化產城合一的機會出現在哪裡?目前適合開發商的目標是發達地區有旅遊資源的小鎮,尤以旅遊小鎮和旅遊綜合體的模式為先。
「田園東方」是田園綜合體,主要產業是由現代農業、休閒旅遊和居住社區實現多方效益統一可持續發展的城鎮發展模式。
觀點二,如圖——美國城市化的曲線圖。關注第一點中有一個五角星的地方,它指的是美國的城市化率在53%的時候。中國現在的城市化率是53%,美國在城市化分年度的曲線表裡處於城市進行郊區化前半段的時期,中國現在也是53%的城市化率,會不會也會出現郊區化的趨勢呢?中國是人更多,可利用土地更少的國家,會不會出現美國城市一圈圈向外發展,富裕的人向外發展呢,看起來中國的情況和美國有所不同。
中國的城市化是不均衡的,地區間很不平衡,蘇南的地區城市化率已經達到了70%。美國城市化超過70%的時候是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過程。中國的城市化是不均衡的,會不會在有些地區出現城市發展和城市發展物質形態與美國不同的表現呢?
這次城鎮化的戰例中有一些新的提法,第一是「城市群」,這次新型城鎮化的戰略中明確的提出,城市和城市間是有分工的,利用各自的資源和相互的配合,應該發揮各自城市的功能屬性和產業優勢形成一定的分工,大中小城市要有分工,中心城市要發揮中心城市作用,所以提及了城市群,意味著中心城市的城市和周邊的小城鎮各自可以以不同的產業和物質形態進行表現。
「城鄉一體化」「以人為本」「人的城鎮化」「城鄉差距的問題」這次也提到了主要的議程,而不止是行政區劃的城市化。
將開發企業在中國不同時期做劃分:第一階段:投資和房地產企業在05年前主要涉獵的是新區、開發區。新城把政府先搬過去,然後開始建新的火車站或者是高鐵站、空港區等等。05年前建設量很大,新城舊城都有。
第二階段:從06年至今,興起旅遊目的地建設。,新城建設與舊城改造相結合,全國性的旅遊目的地也在興起。
第三階段:從今天開始往未來的五年來看,到2020年,預計在新城建設舊城改造和旅遊目的地上會延續,但是每段的內涵會發生改變。
新城的建設會繼續,但是新城一定是城市群分工和不同的城市進行分工後所屬的產業帶動下完成的城市的空間建設和人的城市化。
舊城改造會深化和繼續,拆遷會逐漸變少,但是破舊落後的城市區域會得以提升,也包含曾經一度提得很兇的棚戶區的改造。
全國性旅遊目的地轉向區域性的目的地的建設,原因是休閒旅遊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作為人基本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和剛性需求存在日常的。隨著居民休閒生活方式的常態化和區域型的旅遊目的地建設。有可能在鄉鎮迎來政策和市場的雙重認可。那個時候中國的鄉鎮和農村作為開發商應該有不同於今天的風貌和方式進入中國的鄉鎮和美麗鄉村的建設,那個時候的開發商不是今天的開發商。
有一億人要就地城鎮化,主要是指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哪些小城鎮可以容納這一億人呢?為什麼提出有重點的發展小城鎮,是不是重點的小城鎮會容納這一億人呢?是的。在北京,小城鎮和主城區是接壤的,基本上是城市的產業延伸和覆蓋的範圍。這些小城鎮是非常重要的,它們在城鄉一體和解決中國二元矛盾,處理社會經濟和人民矛盾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以工業資源和以旅遊資源為特色的小城鎮通常是開發商可以涉足的。發達地區的小城鎮是可以由開發商投資者去參與的。旅遊特色的小鎮裡分了兩類,一個是旅遊小鎮,一個是旅遊綜合體。
德國是在鄉村建設上做得最好,並且是全國最重視這個領域,均衡發展和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國度,他們重視發展鄉鎮以產業來帶動,他們不排斥房地產業,也很重視旅遊產業,尤其還有特色的產業,比如說很多開發商所涉獵的養老產業,還有農業和現代農業成為帶動美麗鄉村建設核心內容。
在發達地區的城市郊區和美麗鄉村,有可能用尊重農業的方式,利用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的資源把休閒和旅遊產業帶到這個地方,用尊重自然和創意時尚旅遊產品打造的方式,通過經營能力把產業在這個地區植入區域發展的過程中來實現中國廣大鄉村地區和小城鎮一種更有可能的參與到那些工業化城市群產業分工中來實現國土更大面積中的要城鎮和美麗鄉村的發展,也是廣大後工業時代心裏面的夢。
提問:
問兩個重要的技術問題,你們的土地中有建設用地嗎?出讓用地是政府已經事先有規劃嗎?還是進去以後做的土地利用規劃,以及土地如何獲得,建設用地和農業產業、休閒產業的部分土地間是怎樣的關係?
張誠:
中國的城市規劃師只會畫城市不會畫農村,我認識浙江大學的一位博士生,她在浙大做了博士生的論文,題目是「農業城市主義」,城市規劃院和很多機構也在涉獵這個話題,要把城市融合起來一起來規劃,並且在城市規劃的總規圖裡有一種用地性質是農業用地,但是過去的城市規劃裡是沒有的,城市規劃裡有土地利用規劃是很生硬切割開的。我們提倡一些小城鎮規劃的初期首先是做生態環境規劃,因為大量原來的河流和土地的機理被破壞了,但是農業生產基本上的機理還在,原來的村落完善產業規劃和城市土地利用規劃,這個裡面進行新的產業的植入是最佳的。往往在很多鄉鎮已經報了這個規劃,但是規劃的審批層級一般沒有到國務院,或者不在城市的總規範圍之內,如果有條件的開發商也希望做一些事情的話,可以參與到小城鎮的規劃中去。
我們的項目只能是因循原有城市規劃的脈絡,原來是建設用地就是建設用地,原來規劃是農田的就開展農業生產,我們這個地方被山形和水系切割開,所以有一定的田園自然風貌。
我呼籲在城市的郊區和中國的農村,首先是中國城市以及人的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然後才是可被開發的資源或者是產業或者是未來生活的地方,城市的郊區或者是美麗鄉村做事情,必須確保自己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千萬不能是土豪或者是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