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6年,在大洋彼岸發生了一件歐洲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事件——諾曼徵服。
諾曼徵服通常被認為是英格蘭歷史拐點上的軍事與文化事件,據說也是國外小朋友歷史課本固定知識環節。
1066年,諾曼人進駐英格蘭的領土,諾曼第公爵、徵服者威廉成為了英格蘭的國王。
諾曼徵服以及該事件發生前後的時間,雖然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歷史時間段,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留下的史料實在不多,各種資料又因來源於不同立場,難免對於真實發生的事情出現不同程度的改寫。
於是過去,對於諾曼徵服事件的相關描述,出現過很多不同的版本。
歷史學家馬克·莫裡斯通過對比大量史料,根據不同資料對於同一事件的描述,以及分析史料來源所處立場,謹慎地還原了這一段複雜、模糊但極其重要的歷史事件完整的真相。
在這本馬克·莫裡斯所著的世界史書籍《諾曼徵服:黑斯廷斯戰役與英格蘭諾曼王朝的崛起》中,我們可以看到諾曼徵服事件的前因後果,了解英格蘭諾曼王朝發展的始末。
這本書參考了很多一手的史料,從掛畫到文件,從書籍到日記,涉及到諾曼徵服前後的政治、軍事、文化及社會等多方面內容,非常詳盡。
我在讀過這本書以後,發現《諾曼徵服》這本世界史書籍雖然嚴謹且底蘊深厚,但閱讀難度不大,生動、通俗地展示了真實的諾曼徵服事件全貌。
01嚴謹與執著
諾曼徵服是歷史上一場重要的戰役,但卻記載不詳。
作者馬克·莫裡斯為了更確切地還原這一段歷史,其使用資料的謹慎程度,從對「巴約掛毯」這份極富藝術性的史料的使用上,可見一斑。
「巴約掛毯」大概是諾曼徵服這一歷史事件中,最為著名的物品了。它是一副約半米寬,卻有70米長的超長刺繡掛毯,製作於諾曼徵服事件之後的10年左右,描繪了1066年前後的歷史場景。
在中國也有類似的藝術作品,就是著名北宋畫家張澤瑞繪製的清明上河圖,不過即使是清明上河長卷也僅僅有四分之一米寬,5米多長,也就是寬度約為「巴約掛毯」的一半,長度不到十分之一。
70米長的「巴約掛毯」用古代「連環畫」的形式,展示了11世紀人們的生活、穿著、風俗、軍事和重要歷史事件。
馬克·莫裡斯在《諾曼徵服》中很明確地告訴讀者,掛毯的資助人是徵服者威廉同母異父的兄弟——主教奧多。因為在掛毯的場景中,奧多的形象得到了很多與實事不符的美化。
除此之外,掛毯並不完整,可能有部分已被截去,而且掛毯的敘述在某些地方不太準確,在另一些地方選擇省略,還有一些則被故意扭曲。例如,沒有其他任何資料能佐證,奧多主教曾英勇地扭轉了黑斯廷斯戰役的結局。
所以馬克·莫裡斯認為「巴約掛毯」是一份有局限性和傾向性的史料。
馬克·莫裡斯就是這樣通過編年史、證書和信件等文獻資料,以及畫作和建築等,來發現掛毯或其他一些史料扭曲歷史的地方,加以謹慎地還原與推斷,再呈現在讀者們的面前。
02還原傳說
諾曼徵服中有很多廣為流傳的故事,具有一定的傳奇色彩,馬克·莫裡斯在《諾曼徵服》中對它們加以還原。
諾曼徵服的一個重要事件是「虔信者愛德華」之死,在愛德華死後近100年,還曾被教宗追封為聖徒。
馬克·莫裡斯在《諾曼徵服》中坦言,翻遍與愛德華相關的歷史記載,沒有發現他有什麼尤為聖潔之處,信仰方面稱得上虔誠吧,但其他方面平平無奇。
愛德華的祖先能徵善戰,但代代逐漸衰落,到了愛德華出生時,上面還有6個兄弟,而且維京人年年來打劫。
愛德華的父王實在沒什麼治國與退敵才能,最終丟掉了他的國土,送走了愛德華和另一個小兒子後,愛德華的父王短暫逃生海外,又靠政治聯盟返回英格蘭,沒多久聯盟瓦解,維京人捲土重來。
在愛德華流亡期間,父王和哥哥們相繼身亡,英格蘭國王幾經易主。
最後,愛德華是怎樣當上英格蘭國王的呢?這裡就不再「劇透」啦,總之也算某種意義上的「躺贏」吧。
還有一個傳說是關於徵服者橫跨英吉利海峽時的「未卜先知」。
1066年夏末,徵服者威廉已經率領軍隊準備出徵,足足700條戰船,數以千計的士兵與戰馬蓄勢待發。
但奇怪的是大部隊遲遲沒有開拔,駐軍足足一個多月,結果對面英格蘭準備迎戰的哈羅德剛剛解散軍隊,徵服者的艦隊隨後就揚帆起航了。
部分歷史學家堅稱,徵服者一定是故意的,之所以蓄而不發,就是在等哈羅德解散軍隊,通過這一戰術輕易登陸英格蘭。
徵服者真的如傳言中那麼神奇嗎?
然而,在論證了另一份史料《黑斯廷斯戰役之歌》的真實性之後,《諾曼徵服》告訴我們,徵服者一直等待的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天氣不好,一直刮逆風。
《黑斯廷斯戰役之歌》在一開篇便描述了1066年夏末持續的惡劣天氣。
「長期以來,暴風雨和持續的降雨阻擋了你的艦隊,使得它無法穿越海峽……所有出航的希望都一一破滅了,你陷入了絕望。但最終,無論你喜歡與否,你啟航離港,率領你的船隊駛向了鄰國的海岸。」
03生動和通俗
對於部分讀者來說,閱讀歐洲歷史故事最大的障礙經常是——分不清誰是誰,例如在《諾曼徵服》扉頁的世系表就能看到好幾個威廉、好幾個羅貝爾和好幾個理查。
對於這一點,《諾曼徵服》儘量在文中,用定語體現他們的區別,例如瑞米耶日的威廉、徵服者威廉、普瓦捷的威廉等等,好歹讓讀者們不至於過於混亂。
另外在《諾曼徵服》中值得挖掘的故事不少,講述得也比較生動。
例如曾二度登上英格蘭後位的埃瑪王后,很有手腕,她曾命人撰寫了一本政治傾向性極強的小冊子,今人稱之為《埃瑪王后頌》。
這本小冊子不僅為她在國家動亂時期的作為正名,同時宣稱只有她的兒子才是唯一合法的繼承人,埃瑪王后擅長運用各種手段,明裡暗裡給對手使絆子。
畢竟人都是喜歡讀故事的,歷史故事(八卦)有時候比電視劇還精彩,這也是歷史故事的魅力所在。
總 結
馬克·莫裡斯在《諾曼徵服》中著重於黑斯廷斯戰役之前與之後,嚴謹、生動、通俗、完整地還原了真實的諾曼徵服事件,這大概就是歷史學家的浪漫吧。
THE END
我是聶梓吟,分享原創書評,歡迎與我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