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和法蘭西的恩怨之始,看「諾曼徵服」對英國歷史的影響

2020-12-19 世間人說

沒有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就沒有英國——這話是一種誇張,但反過來說,英國歷史的發展,卻不能沒有威廉。在「諾曼徵服」以前,英國這個一度讓世人憧憬的以「英倫紳士」聞名的國家實質上卻像是一個未曾開化的蠻荒地帶,威廉給孤島英國帶去了文明,帶去了生機和活力,「諾曼徵服」對英國歷史的發展皆也因此可以說是奠定性的。

諾曼徵服:王位繼承引發的戰爭

法國和英國的恩恩怨怨以及親戚關係是從這個「諾曼徵服」開始的,在威廉入主英國之前,英國早期的歷史是被羅馬所統治。後者撤離英國以後,盎格魯撒克遜人開始了對英格蘭漫長的統治,並建立了威塞克斯王朝,其後英格蘭又經常遭受丹麥人的入侵。

簡短的描述不足以將那久遠的歷史情境和細節逐一呈現,簡言之,在「諾曼徵服」以前,英格蘭是一個飽受侵略的島嶼,而且還處於相對落後的氏族公社向封建制度過渡的階段。橫向對比中國此刻已經進入文化極度繁榮的北宋時期,而彼時的英格蘭自羅馬人離開以後,便再也沒有同歐洲大陸有任何文化制度上的交流,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海外孤島。

實際上彼時的英國與歐洲大陸之間的關係正猶如日本和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日本好歹還派出遣唐使進行學習。英格蘭則怡然自得地享受著與世隔絕的平靜生活。變化發生在丹麥人入侵英格蘭以後,威塞克斯王朝君主埃塞爾雷德不敵丹麥王克努特大帝,被迫逃亡法國諾曼第。

後者則順利加冕成為全英之王,這標誌著丹麥人在和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鬥爭中取得了暫時的勝利。克努特大帝擔憂諾曼第公爵以後將埃塞爾雷德和他的兒子愛德華一家送回英格蘭繼承王位,於是和諾曼第公爵的妹妹埃瑪王后(徵服者威廉父親的姑姑)達成政治聯姻,承諾是以後他們的後代將會繼承英格蘭的王位。

諾曼第公國和英格蘭王國地圖

這一承諾以及諾曼第公爵和英格蘭王室的微弱血統成為日後威廉徵服英格蘭的理由。

克努特大帝駕崩以後並未將自己和埃瑪王后的兒子愛德華冊封為英格蘭國王,而是由他另外三個兒子斯溫、哈羅德一世、哈德克努特分別繼承加冕為挪威國王、英格蘭國王、丹麥國王。經歷諸多波折,懺悔者愛德華(埃塞爾雷德之子)最終登上了英格蘭國王的寶座,威塞克斯王朝復闢。

懺悔者愛德華去世的時候,威廉早已繼承了諾曼第公爵的地位。懺悔者愛德華無嗣而終,威廉另一方面又宣稱當年哈羅德曾經許諾將英格蘭王國的王位繼承權讓給自己,種種關於英格蘭王位繼承權的承諾,以及威廉和英格蘭王室之間微弱的親戚關係,都給威廉插手英格蘭繼承權問題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諾曼徵服」就這樣不可避免又別有用心地拉開了序幕……

諾曼徵服:封建制度和英倫淨土的形成

羅馬人統治英格蘭時期,對推動英格蘭的文明發展起到一定作用。但羅馬帝國統治英格蘭時期推行的是奴隸制,更早的英格蘭人沒有從這一統治中獲得益處,就歷史的發展規律而言,英格蘭似乎註定要經歷這一進程。反抗是人類的一種本能,當英格蘭人將羅馬人趕走以後,隨後迎來盎格魯撒克遜人和丹麥人的先後入侵。

盎格魯撒克遜人對英格蘭的入侵和統治,通過和其它民族融和成為現代英格蘭人

生產力的發展使奴隸制逐步瓦解,村社誕生了,土地的分配也按照階級的不同進行劃分,英格蘭的歷史向著封建制度快速發展。在文化上,英格蘭與歐洲大陸處於隔絕狀態,更趨向於北歐的日耳曼型,在盎格魯撒克遜人主導英格蘭期間,他們甚至排斥古羅馬的建築,更喜歡圍繞著農耕地建立簡單的小城鎮。

諾曼第公爵發動戰爭徵服英格蘭以後,將法蘭西文化帶入英國,這對英格蘭來說是一種頗為難得的活力。只要考慮到在「諾曼徵服」以前英格蘭猶如孤島一般與歐洲大陸隔絕,那就不難理解這一點了。何況「諾曼徵服」發生時已經是11世紀的事情,不管是東方的中國,還是整個歐洲大陸都已經進入文明高度發達的時代。

孤懸海外的英格蘭的發展顯然落後於大陸數個時代,當威廉操著一口流利的法語進入英格蘭時,法語也迅速風靡起來,而在歐洲大陸它早已成為通行的語言。法語輸入英格蘭對英語的發展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大量法語詞彙在稍加改造以後被編入英語之中,使得英語的發展從盎格魯撒克遜人時期的古英語向中古英語邁進。

諾曼第公國對英格蘭的徵服

中古英語混雜了大量的法語和拉丁語詞彙,這是由於古英語本身的貧乏造成的結果,使得它的發展必須藉助其它語種進行完善,出現了一些以前所沒有的詞彙。如城市cité(法文)轉變為city(英文)、男爵baron(法文)、baron(英文)……這些特定詞彙在「諾曼徵服」以前都是沒有的。正如在清朝以前中國並沒有「形上學」的說法,是日本人取《易經》中的詞彙加以翻譯,其後被拿來指代哲學科目。

諾曼徵服以後,英格蘭開始向著法蘭西文化體系靠攏,威廉帶來的不僅是法蘭西文化,還有強大的王權。在諾曼徵服以前,英格蘭國王和賢人會議實行共治,這一時期國王的權力很弱,自由的大貴族們擁有很大的獨立權,他們和國王並不是君臣關係,這導致丹麥人入侵英格蘭的時候,國王埃塞爾雷德由於和談無果,又害怕臣民背叛,不得不逃亡諾曼第。

沒有強大的王權,即意味著英格蘭國王無法對國家實施強而有力的統治。威廉決心改變這一點,當他徵服英格蘭以後,先是宣布解散會議,取而代之的是象徵著王權的政治機構王廷(curia regis),其由主教、修道院院長和大地主三類人組成,這個機構後來演變為英格蘭的國會,此外威廉還有一個小的政治機構小會議(small council)。

「徵服者」威廉一世兼諾曼第公爵

它是由君主的親信組成,這一個機構後來演變為英格蘭的政府機構。王廷(curia regis)的出現標誌著英格蘭國王具有對國家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威廉諾曼徵服以後,收回了絕大部分曾經對抗過自己的盎格魯撒克遜貴族的土地,進而將這些土地分配給自己的親信和來自諾曼第的大貴族們,使得新的貴族階級形成。土地分配更重要的意義是:它向新貴族以及盎格魯撒克遜舊貴族表明這些土地都來源於英王的恩賜,簡言之,這些土地原本都是屬於英王的,它是中央集權的象徵。

封建制度的重要一個環節就是對土地的分配問題,過去盎格魯撒克遜時代儘管也有土地分配的例子,但沒有強調這種君臣關係和封賜意義,威廉的舉動強化了君臣的關係,這是英格蘭封建制度向歐洲大陸靠攏的過程。為了強化這種國王、土地和封臣之間的紐帶關係。

威廉在1085年發動「末日調查」,對英格蘭全國範圍內的人口、每戶有多少財產、耕地、身份及至每戶擁有的鍋碗瓢盆有多少都進行事無巨細的調查,因給人感覺猶如末日來臨一般,故稱其為「末日審判」,最後調查出來的結果匯聚為《末日審判書》。

諾曼第王朝徽章

調查的目的是為了搞清楚貴族和封建領主們擁有多少財產,次年威廉又召集所有等級的領主和貴族達成了「索爾茲伯裡誓約」,誓約的內容是所有封建領主不論等級都必須向國王效忠,且國王是土地的最高擁有者,在英格蘭沒有自由地的概念,即便封建領主再封賜,其領主也要表示效忠國王,表明土地的使用權也來自於國王。

《英國憲政史譚》描述這一情形說:

無論如何,自1086年以後,所有佃戶,不問其所領之土地系直接得之於王者,或間接得之於貴族地主者,其對於王均屬直接之人民。姑無論其間接屬之於貴族地主也,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也。

通過這一系列措施,威廉在英格蘭建立起影響深遠的封建制度,這對於以後英格蘭封建制度的發展其影響是根本性的。此外,在威廉沒有「諾曼徵服」以前,英格蘭的歷史就是一部被入侵史,但隨著威廉建立了強大的王權和中央集權的政府,使得政府擁有了自己可以指揮的軍隊。從此以後,英格蘭本土幾乎再也沒有遭遇過入侵,英格蘭發動的許多戰爭都是在其它國家的土地上進行的。

自諾曼徵服以後,由於英王在法蘭西的領土糾紛,揭開了英格蘭和法蘭西的恩怨史

換言之,「諾曼徵服」以後英格蘭的軍事政策就轉變為擴張攻勢,而不是以往的被動挨打。另一方面,由於英格蘭君主來源於法國,在法國英格蘭君主也擁有大片的領土,在「諾曼徵服」以後的短暫一個時期內,英格蘭附庸於法蘭西,但隨著英格蘭的逐步強大。

英格蘭和法蘭西的矛盾也隨之加深,正是由於這些領土糾紛導致以後英格蘭和法蘭西成為一對爭鬥不休的冤家,威廉在位期間就因為在法蘭西的領土和法王腓力一世產生糾紛,雙方爆發戰爭,威廉的軍隊一度打到巴黎不遠的要塞芒特,後因墜馬而亡而結束這場戰爭,由於這些領土糾紛,也成為英法百年戰爭的一個開端。

實際上在「諾曼徵服」以前,英格蘭和法蘭西就並未曾發生過戰爭。威廉對英格蘭的歷史進程影響是奠定性的,有的人認為他的貢獻甚至遠比伊莉莎白一世和維多利亞女王,這是因為他將英格蘭的封建制度完善了,強化了王權,並且把英格蘭帶回到歐洲大陸體系之中,「諾曼徵服」以後,英格蘭積極參與歐洲大陸的事務。

由於他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政府,使得英格蘭從此擺脫被入侵的歷史,使英格蘭成為一片淨土,轉而又向海外擴張領土,這對以後英格蘭的殖民方向和思想都是奠定性的,這些都是威廉「諾曼徵服」給英國歷史帶來的巨大變化和影響。

相關焦點

  • 被諾曼徵服的英格蘭,私有土地遭到打擊,威廉一世對英格蘭的影響
    諾曼徵服後,盎格魯-撒克遜貴族有許多人戰死,許多人逃亡海外,留在英國的貴族也大多被威廉一世剝奪了財產。而這些財產和土地,都被威廉分封給追隨其徵戰的諾曼第貴族。到了威廉一世晚年時期,根據王室記載,英格蘭的土地只有8%掌握在盎格魯-撒克遜貴族手中。
  • 《諾曼徵服》:是魔鬼,還是英雄?
    02.初識《諾曼徵服》初讀《諾曼徵服》,一晃神似乎這部諾曼人威廉徵服英格蘭的歷史,與秦國兼併六國居然頗多相似之處。秦王統一六國,結束了諸侯各國混戰局面,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國家之雛形,開創了中國由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之轉型。
  • 《諾曼徵服》:王位爭奪,外族入侵,精彩又黑暗的英國中世紀歷史
    諾曼徵服,指的是1066年,以諾曼第公爵為首的法國封建主,對英國的徵服。這是英格蘭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所有對英國史感興趣的朋友,大約都曾經去研究過這個話題。英國著名歷史學者,馬克·莫裡斯的《諾曼徵服——黑斯廷斯戰役與英格蘭諾曼王朝的崛起》,就是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研究「諾曼徵服」這一歷史事件及其後續影響。
  • 諾曼徵服:法蘭西的公爵為何成了英格蘭國王
    1066年英格蘭國王懺悔者愛德華逝世,法蘭西王國的諾曼第公爵威廉宣稱繼承英格蘭王位,但英格蘭貴族推舉哈羅德·戈德溫森為國王。威廉於是遠徵英格蘭,打敗哈羅德·葛溫森,成為英格蘭國王。那麼威廉是如何徵服英格蘭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諾曼第公國
  • 從「諾曼徵服」到「百年戰爭」,看英格蘭王室「紋章」的起源發展
    它表明了諾曼人的來源地,也就是諾曼公爵的來源地—北歐的丹麥和挪威地區。諾曼王朝國王亨利一世的紋章最早出現的是英格蘭王室三獅紋章,這也是最終英格蘭三獅成為英格蘭王室標誌的原因。從12世紀末開始至14世紀中期,英格蘭王室的紋章一直是固定的紅底三金獅,甚至在今天英國的紋章中仍然留存。
  • 明明是侵略者,卻被英國人尊為開國元勳,威廉一世如何徵服英格蘭
    血緣關係使英格蘭、丹麥、諾曼貴族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密,同樣也為三者間的政治混同提供了助力。 克努特去世後,他的兩任子嗣分別繼承了英格蘭和丹麥的王。因丹麥人在英格蘭人的統治難以取得穩定,在克努特的親子因病去世之後,丹麥王系重新選出流亡在外的「懺悔者愛德華」,也就是埃塞爾雷德和愛瑪的兒子繼任國王,以圖謀求王室血統的親近。
  • 諾曼徵服與金雀花王朝,英國與法國早期的恩恩怨怨
    盎格魯撒克遜人又粉墨登場,期間英格蘭地區分裂成了七個國家,他們之間相互徵伐,打得不亦樂乎,此前大熱的電視劇作品《權力的遊戲》就是基於這段歷史改編的。而這也直接導致了盎格魯-撒克遜王朝的滅亡,最終,愛德華的表親,也就是諾曼第公爵威廉發動了戰爭,直接入主英格蘭,史稱諾曼徵服,而威廉公爵也在此後加冕成為了著名的徵服者威廉一世,此後,英國成為封建國家。同時臣服於法國,這也使得英國與整個歐洲的聯繫加深了。隨後,英國參與了羅馬天主教教皇發起的十字軍東徵,與歐洲的聯繫不斷加大。
  • 從英法千年歷史恩怨看法國為何封鎖阻止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入境?
    諾曼徵服當年10月14日,威廉大軍在英格蘭東南部多佛爾海峽(法國人稱「加來海峽」)之濱,一個叫「黑斯廷斯」的地方,與哈羅德統帥的英格蘭大軍爆發戰鬥。此戰,英軍大敗,哈羅德當場陣亡。這場戰役史稱「黑斯廷斯戰役」,是英國歷史發展的重要轉折點。戰後,諾曼第公爵威廉順利入主倫敦。這年12月25日,威廉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為英國國王,史稱「英格蘭國王威廉一世」。
  • 諾曼徵服:英國被注入新的血液
    1066年聖誕節,諾曼第公爵威廉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成為諾曼王朝的第一位國王。 這標誌著盎格魯撒克遜統治時代的終結。儘管諾曼王朝在英格蘭只維持了不到100年,但他們重塑了英倫三島的風貌,不僅引入了封建制度,讓英格蘭的階級重新洗牌、土地重新分割,還將自己的語言、文化深深植入了英格蘭的血液。
  • 威廉一世如何徵服英格蘭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二、威廉一世徵服英格蘭今天的主角威廉一世也被稱為「徵服者威廉」,是英格蘭第一任諾曼裔國王,被譽為英國中世紀的開路者。他以徵服者的身份將以法蘭西文化為代表的大陸文化風氣帶向英國,由此引領了略顯混亂的英格蘭歷史走向統一的趨勢。現代英語中有相當一部分詞語是法語的借詞,這就是諾曼人的影響之一。
  • 諾曼人徵服不列顛,歷史上真實的「冰與火之歌」
    想像力的基礎在於應該對於中世紀歷史的把握,國王、領主、騎士、平民、完備的國際秩序,我們可以從劇集中看到歷史的影子,而且各王國所在的維斯特洛大陸,和不列顛群島非常相像。在歷史上不列顛與北歐,對岸的法蘭西土地,處在民族遷徙和爭鬥的歷史大潮中,正如書中作者所言說的那樣,當時沒有現代的民族觀念,界限十分模糊,一個地域內具備同樣語言、習俗的都可以視之為同一個民族。日耳曼人就是這樣一個民族,他們的大遷徙從東向西,最終登陸不列顛群島,與當地凱爾特人融合成為了英吉利民族。
  • 諾曼人是怎麼徵服英國的?我們來說說,現在英國女王還有諾曼血統
    但是故事到這還沒完呢,海峽那邊的諾曼第,威廉也不幹了,說這個哈羅德背信棄義,我得去收拾他,於是他就率領1萬諾曼精兵,外加兩千從法國和義大利招募的僱傭軍,渡海西徵英格蘭。1066年9月29日,威廉的軍隊在英格蘭南海岸登陸,這時候哈羅德率領的英軍剛在北邊打敗挪威人,雖然贏了,但自己也是元氣大傷,又急急忙忙趕回來,早已經是筋疲力盡,沒有戰鬥力了。
  • 《諾曼徵服》:一場王位之爭鑄就一段重要歷史,被繡在一塊掛毯上
    說起英格蘭歷史上最重要的軍事和文化事件,那一定繞不開諾曼徵服。但如果你想要嘗試去講述這段歷史,那一定又繞不開一塊掛毯——巴約掛毯。在所有的中世紀的歷史資料中,巴約掛毯大概是最著名的、也是最為人所熟知的一個。
  • 諾曼徵服之前的英格蘭:盎格魯薩克遜與維京人廝殺的戰場
    最終,他們止戈息戰,不再向外擴張,並開始與周邊地區協商議和。例如,威廉伯爵和理查伯爵都娶了法蘭西的公主。近代史學家一直未能解釋清楚,諾曼第到底在何種程度上與維京人所在的北歐脫離了聯繫。對於埃塞列德來說,這一問題同樣事關重大。就在埃塞列德統治的初期,維京人重返英格蘭。此時,他們很自然地把魯昂當作了自己的中轉港口。
  • 諾曼王朝:英格蘭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可惜四世而亡
    諾曼王朝,是英格蘭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它的建立堪比宮鬥劇。一個"私生子"建立的王國,統一了英格蘭全境,只可惜最終四世而亡。1027年,威廉生於法國諾曼第的法萊斯城堡。1051年,24歲的威廉公爵受到邀請,他帶著大隊人馬踏上英格蘭的土地,他們受到了國王愛德華的盛情款待。因為這件事,當時在英格蘭的諾曼第人也就愈發囂張起來了,是啊,諾曼第人在國王面前都這麼有本事,他們更不把英格蘭人放在眼裡,而英格蘭人也越來越討厭他們。
  • 《諾曼徵服》:歷史學家的浪漫,嚴謹、生動、通俗地還原真實歷史
    1066年,在大洋彼岸發生了一件歐洲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事件——諾曼徵服。諾曼徵服通常被認為是英格蘭歷史拐點上的軍事與文化事件,據說也是國外小朋友歷史課本固定知識環節。1066年,諾曼人進駐英格蘭的領土,諾曼第公爵、徵服者威廉成為了英格蘭的國王。
  • 英國史:威廉一世徵服英格蘭後的末日審判與土地分封
    徵服者都有其劣根性,威廉和他的貴族、軍隊也未能免俗,與以往的徵服者一樣,他們在英格蘭的東南鄉裡四處縱火,奸淫擄掠,盎格魯撒克遜城池相繼淪陷。戰鬥打晌的時候,很多修道土意識到戰爭的到來,出走避難。這段歷史看起來更像是屠殺而非光榮的勝利。
  • 彪悍的維京海盜,就這樣被法蘭西的溫香軟玉俘獲
    原創 歷史心發現 歷史心發現維京人的後裔諾曼人以徵服英格蘭在內的赫赫功業而聞名於世,他們的故事也常常被視作維京傳奇的一部分。但如果我們詳細探討諾曼人的歷史,就會發現法蘭西化才是他們勝利的關鍵,甚至對不列顛的徵服,也可以視作一群法國人對英國的徵服。
  • 從羅馬到盎格魯撒克遜,看英格蘭統一前夕的「七國時代」
    在諾曼徵服以前,英格蘭經歷了長達四百餘年的「七國時代」,也可以說這是英格蘭歷史上的「戰國時代」,正如秦國一統六國,英格蘭的「七國時代」最終也走向了統一。 一、七國時代:從羅馬到盎格魯撒克遜 羅馬徵服了英格蘭,將這座與歐洲大陸隔絕的「蠻荒之地」納入到了羅馬文明體系中。
  • 諾曼人的徵服,結束貴族民主制,成為英國封建主義興起的推手
    英國雖然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資本主義的國家之一,但是,封建主義在英國的發展的過程卻顯得不那麼夠看。並且,英國封建主義的興起,並不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自然引起的社會變革,而是在諾曼人入侵後,進行的一個封建嫁接,從而結束英國原本的帶有民主性質的貴族統治,推動封建主義在英國的發展。